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 > 第17章 第十七课

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 第17章 第十七课

作者:丁珰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04-20 16:20:57 来源:文学城

“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①。”

李晓诗的声音还在响,但听者内心的波动却不止一点。

秦。

——秦末,起义,压迫百姓。

几个关键词一出,秦朝君臣都神情复杂。

虽然从之前就得知了秦会灭的事实,但这么直白地听到还是会觉得心惊肉跳。

这么说,秦灭亡的原因是百姓起义?

那群大字都不识一个的黔首?推翻了大秦?

大秦法家代表人之一李斯出列一步:“陛下,臣以为,对黔首的控制应当更加紧一些。”

思想、生活,各方各面的控制,将愚民政策进行到底,让他们彻底失去反秦的能力,从根源上杜绝这种可能。

其他臣子都皱着眉,不知道为什么,听了天幕的话,他们总觉得李斯这话哪里不太对,但一时还厘不清。

扶苏却向前一步,恭恭敬敬对嬴政行了一礼,然后直起身子,声音沉稳:“父,儿臣以为,李晓诗之言,重点当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什么人人平等,扶苏连考虑都没考虑过。因为那根本就是不可能去实现的妄言,就像尧舜的禅让,在如今的秦就是不可能的。

而即便仙童说的“人人平等”可能是真的,那也是不知道多少多少年之后的事了,在他们这里,皇帝和黔首地位根本就是天壤之别,能力也是。如果扶一个黔首上来在嬴政的位置上,那别说一统天下了,秦下一秒就得没。

所以,不去想不切实际的,他们要想的,就只是怎么样延续秦的统治,仅此而已。

扶苏回想着李晓诗的话,口中有条有理:“载舟一论出自荀子,乃为孔子与鲁哀公的对话。”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就连变相算是被扶苏打脸了的李斯都揣着袖子站在旁边,没敢多说话。

荀子是儒家的人,但谁不知道,秦自商鞅变法起始,素重法家?

公子扶苏敢在这时候公然来和陛下谈儒家学说的观点,这不是在挑战秦一直以来的治国理念吗?胆子也太大了。

扶苏却对周围的气氛浑然未觉,仍旧清晰地阐述着自己的观点:“从李晓诗的话中,不难看出她是把秦拿来做反面的。而他们正在讨论的问题是‘人人平等’,从而延伸到了‘百姓与王公贵族平等’,才到了‘秦末、起义’——那么无论秦的灭亡是否是由这些起义一手造成的,我们可以知道的是,他们一定在其中起了不小的作用,很有可能,灭秦一事,就是由他们掀起的。”

为什么会被单独拎出来当反面示例?

无外乎实在知道的人太多、上至老人下至小儿都能信口拈来,亦或者是事件太典型。

更何况从这些天的接触中也知道,李晓诗还是个几乎不懂什么事的小孩子,那么一个小孩子都知道的道理,一个小孩子都会挂在嘴边的“秦灭的时候”——那秦灭之时,又究竟是个什么样轰动的时代?

最起码,一定是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的。

嬴政脸色沉肃,没有说话,但李斯应了扶苏的声:“正因为如此,所以才要更加严厉地控制他们,让他们无法对秦举起叛旗。”

扶苏不赞同:“如果事情真的这样简单,那么夏又为何会被灭?商又为何会被灭?这些日子听了这么多旧事,他们灭亡的教训已经足以我们从中窥出一些规律了。暴虐则亡,德行之辈取而代之,仅此而已。”

他转向嬴政,虽然低着头,但态度耿直,完全不打算迂回:“故儿臣以为,李晓诗会提起‘载舟’一说并非偶然,而是以后世的眼光去看,在所有的朝代更迭中,‘百姓’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味地去控制,去愚弄,恐怕真的会出现李晓诗所说的“被压迫狠了”的乱局。

就算他扶苏不是什么一心为民的人,哪怕只是为了秦的延续,也不得不把这一点态度表示出来。

“皇帝威重,四海臣服。但李晓诗所言并不全然为错,父,恩威并施或许……”

他不是什么儒家学说的代表人,但也不是法家的忠实者,身为长公子,他所行所学,所见所想,都是出于本心、想为了大秦更好而已。

所以,即便数次顶撞父亲,即便此刻嬴政投过来的视线威压甚重,扶苏依旧不卑不亢,固执地垂首而立,等待着嬴政的态度。

看着这个有时候真的很让人头疼的儿子,嬴政眯了眯眼,并没有说话。

李晓诗的话他才是听的最深的人。

不在其位,不知其思。

身为皇帝,他考虑得可以说比扶苏要深了不知几层,所以他此刻看着扶苏,更多的是在考量这个儿子,而非对天幕内容的思索。

片刻后,他淡然道:“且听日后天幕说秦罢。”

不表态,压后再谈,但这比起嬴政平时说一不二的风格,本身就带着另一种含义。

看来李晓诗的话对他来说也不是全然没有影响的。

扶苏恭敬应下,李斯看了这个大公子一眼,心里很是惆怅,为自己的未来,为法家的未来,但他情绪并不外露,也应了一声,回到了原位。

汉。

刘彻天天都想着打匈奴,最近有了天幕,他才没那么频繁地拿“想出兵”这件事出来烦满朝文管,改成了天天对着天幕看乐子。

臣子们也乐得他这样,省得一天到晚想着举国之力去打架。

但实际上他心里怎么想,也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这会儿又听了一场小型辩论,刘彻评价道:“秦我知道,隋不知道但也没关系,她跳过了汉,说明咱们大汉朝虽然是没了,但最起码不是因为‘压迫百姓’‘百姓起义’这种事儿导致的。”

本来在开会结果突然被天幕打断,臣子们也就都在旁边一块看,这会儿听了刘彻的看法,也都“嗯嗯”地应着声。

刘彻拈了块糕点放进嘴里,感慨:“啧啧,百姓起义灭国,真惨,真混乱啊!”

王朝末路乱成这样,丢不丢人啊。

搁他身上他肯定都不想见人了,啧啧,公开处刑,嬴政怕是要恼死咯。

想着那位素未谋面的秦始皇这会儿可能有的表情,刘彻高兴得又多吃了好几块。

让你儿子抢我阿房宫,呵呵!

李晓诗没长天眼,也看不到那些能看到她的人现在是什么状态,他们没跟她搭话,她就继续念课文。

“周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厉王逃亡。到周幽王时,朝□□败,社会各种矛盾激化。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后来,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②。”

人心浮动的西周众人终于彻底安静了。

西周的由来终于知道了。

竟然真的还有一个东周。

周幽王。

秦的大殿上,嬴政回想着刚刚李晓诗话里的“与民争利”“引起暴动”,忍不住蹙起了眉。

又是民……

难道黔首之流,竟真有这种掀翻一国的能力吗,能逼得一国君主逃亡?

还有,之前说的,“封建王朝都没了”是什么意思?

唐。

房玄龄头偏向身边的长孙无忌,两人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上方,李世民的声音也适时传来。

“注意到了吗?”

贞观一干重臣都笑了起来,只有个别武将挠着头,一脸不解。

房玄龄悠悠道:“西周建立于公元前1046年,周厉王潜逃于公元前841年,犬戎族灭周,则是在公元前771年。”

这个奇怪的“公元”纪年法,竟然是倒着来的。

越靠近后世,这个年份越小,而越往前,年份越大。

长孙无忌拿出随身的记事簿,看着之前誊抄的笔记,补充道:“第一次出现这个纪年法,是在提到夏朝的建立时——约公元前2070年;再往后,是商汤建都,约公元前1600年。”

如果是倒着来的话,那么往后延续,到了公元前1年,再往后是怎么记的,把“前”去掉,换成公元元年吗?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那秦一统应该大概是在公元前两百多年,唐则是公元六百多年。

后世人为什么会使用“公元”这个纪年法?公元元年,代表着什么吗?

李世民已经派人去调史官来了,大家一起核对,寻找着公元元年对应的时期。

倒不是憋着一口气想要看看是哪个朝代这么厉害竟然被后人用公元元年去记录,而是他们完全没听说过公元这个纪年法,单纯地想知道后世人沿用这个公元元年的纪年法意义在哪里而已。

那一年到底是发生了什么称得上值得铭记千古的事情,竟然能够影响千年之后的华夏人?

他们竟然听都没听说过,这真的很难让人不好奇啊。

“陛下!找到了!!”

一个小史官欣喜抬头,手里拿着一卷书。

“是哪一任皇帝在位?”

众人目光灼灼,都看向那史官。

小史官扶了扶帽子,被这么多大佬包围的激动已经被他压了下去,他看着自己算出来的数字,确认无误才深吸了一口气,高声喊了出来。

“——汉平帝!”

“而且汉平帝登基那一年,正是公元一年!”

虽然不知道计算这个是做什么的,但这可是他仔仔细细算好,再一一去对照,再三确认的结果,绝对没有错。

谁知大佬们听了他的答案,却没有意料之中的称赞,反而都有些……一言难尽?

大殿中的气氛很是微妙。

秦始皇一统六国,没有被记为元年;汉取秦代之,没有被记为元年;晋结束三国,没有被记为元年;隋一统乱世,也没有被记为元年,甚至不害臊地说,唐灭隋,竟然也没有被记为元年。

……这个汉平帝,难道是什么不得了的传奇天才,被史书乱写,但后世考量后发现了他的无双功劳,才定下了公元元年的纪年法?

——怎么可能啊!!!

汉平帝那是个啥啊!!怎么可能有这待遇啊!刘秀都没有呢吧!

所有大佬脸上都快要裂开了。

搞不懂,搞不懂啊!

李世民抬头看向天幕。

搞不懂?搞不懂就问。

刚好,李晓诗结束了这一课,正在对众人说话。

“我要下啦。各位还有什么问题吗?如果我知道,一定会回答的!”

有她开口,所有人所有话题的发言都能到她这里了。

【李世民:请问,公元纪年法,是从何而来?】

李晓诗:……啊?

她揉揉眼,确认自己没看错。

可是,这不是历史课吗,这个“纪年法”是什么……

但是公元,应该就是说2021年2023年这样?纪年法难道就是指这些?

可是大家不是都这么叫的吗?

李晓诗有点迷茫,但也被这问题引得思考了起来。

不过也对哦,为什么今年会是第两千多年?这是依据什么算的?

她挠挠头,很老实:“我不知道……”

“这样吧,我下去查一查资料,下次来回答!”

作者有话要说: ①-②——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感谢在2023-04-14 15:00:00~2023-04-15 14:00:0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每天都在狂刷CP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星椰 30瓶;连翘 20瓶;阿络络、茄崽 10瓶;blx 2瓶;昭奚旧草、芷卿、三七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