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蒸汽皇阙:书院藏着钢祚王朝 > 第6章 枢阁点烽烟

蒸汽皇阙:书院藏着钢祚王朝 第6章 枢阁点烽烟

作者:既清晏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11-10 04:46:20 来源:文学城

“各位,都先做个自我介绍吧。”潘砚秋转过头,对着侯景澜,脸上依旧是那副轻松随意的笑容,仿佛只是在介绍一个茶话会。他翘着的二郎腿甚至悠闲地晃了晃,鞋尖在空中划出微不可察的弧线。“我先来吧,图个省事。我是钢祚王朝铸衡阁更值枢正,中央教部尚书,豫章总督潘砚秋。”他顿了顿,手指随意地敲了敲桌面,发出笃笃的轻响,像是在为接下来的话打拍子,“平时嘛,就是杏岭书院里一个教学生们认识花花草草、猫猫狗狗的生物课讲习。”

“什么……玩意?!”

侯景澜只觉得一股气血直冲脑门,整个人仿佛被无形的重锤击中。他脸上的沉稳彻底裂开,眼睛瞪得像铜铃,嘴巴微张,那句酝酿好的客套话卡在喉咙里,化作一声几不可闻的抽气。铸衡阁更值枢正?!中央教部尚书?!豫章总督?!这几个沉甸甸、如同金铁浇筑的头衔,每一个都代表着王朝权力金字塔最顶层的威压。而眼前这位……这位刚才还在伙房大嚼麻叶、跑起来像脱缰野马、路引写得像话本小说的家伙,竟然身兼如此高位?!荒谬感与巨大的冲击力让他一时失语,只能死死盯着潘砚秋那张写满“这很正常”的、欠揍的笑脸,脑子里嗡嗡作响,仿佛有蒸汽阀门的嘶鸣在颅内回荡。他下意识地攥紧了拳头,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

潘砚秋似乎很满意老友这副惊掉下巴的模样,嘴角的弧度咧得更开了,露出一排白牙。他甚至还冲侯景澜眨了眨眼,一副“瞧你这没见过世面的样子”的表情。

坐在潘砚秋一侧的那位身着质地上乘、剪裁利落白色长衫的青年站起身。他身形挺拔如修竹,面容清俊,眼神明亮,带着一种未经世事磋磨的锐气与自信,正是少年意气的写照。他对着侯景澜抱拳,动作干脆利落,声音清朗悦耳,带着真诚的笑意:“侯兄,久仰大名!早就听老潘念叨过无数次了,今日终得一见,果然气度非凡。在下徐策渊,草字……”他略一停顿,似乎在斟酌用字,“‘松舟’二字便好。我是钢祚王朝铸衡阁更值典机丞,中央吏部尚书,玄陬总督。”他介绍自己头衔时语气平和,并无炫耀,反而带着一种理所应当的坦荡。“平日里嘛,”他语气轻快起来,带着几分江湖游侠般的洒脱,“最爱的就是换上便装,提壶好酒,在江湖上四处走走停停,结交些性情相投的朋友,看看各地的风土人情。勉勉强强,也算是为国朝留意、招募些可堪一用的奇才异士吧。”他边说边用手指摩挲着腰间一块温润的白玉牌,那似乎是某种信物。说完,他爽朗一笑,坐了回去,姿态放松却不失锋芒。

随即,一位穿着深灰色窄袖劲装、袖口紧束,但并非标准武服,衣料上隐约可见奇异几何暗纹的男子站了起来。他身材匀称,眼神灵动,嘴角天然带着一丝玩味的笑意。他清了清嗓子,声音不高不低:“咳咳……见过侯兄。鄙人为钢祚王朝铸衡阁更值链尉,中央科部尚书,巴雟总督宿彻,拙字听风。”他说话时,手指无意识地在空中虚划着,像是在勾勒某种复杂的机械结构。“平时嘛,嘿嘿,大把时间都泡在‘墨工阁’那边,和那些疯子……呃,天才工匠们一起,捣鼓些新鲜玩意儿。”他眼睛一亮,语气带着热切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结巴前兆,“你来时……来、来时有没有看见天上飞的那些‘大铁鸟’?对,就是那些嗡嗡响、能把人影子盖住半亩地的大家伙!那、那就是我们墨工阁搞出来的!叫‘铁鹞’!用的是……用的是……”他似乎想深入解释原理,但可能觉得场合不对,或者那些术语过于拗口,硬生生憋了回去,只留下一个神秘又自豪的笑容,还用手指做了个螺旋桨旋转的动作,仿佛那“铁鹞”就在他指尖盘旋。他坐下时,顺手从怀里摸出一个小巧的、由无数细小黄铜齿轮拼成的球体,在指间灵活地转动把玩,发出极其细微的“咔哒”声。

下一位是梁承锐。他并未起身,只是微微调整了坐姿,让原本随意靠在椅背上的身体略微前倾,显示出一种内在的力量感。他穿着便于行动的深色便装,面料结实,虽未着甲,但肩宽背厚,坐姿如松,自有一股沉稳的军人气质。他的面容棱角分明,眼神深邃,此刻却带着一种温和的笑意,冲侯景澜点了点头:“侯先生,我就是那个……中央兵部尚书,朱馀总督梁承锐,表字公毅。”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语速不快,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稳重。说到“兵部尚书”时,他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本就整齐的袖口。“平时么,”他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和一丝阳光般的调侃,目光瞥向潘砚秋,“要么在边境军中操练那帮皮小子,要么就被某位生物讲习……”他用下巴点了点潘砚秋的方向,“以各种奇奇怪怪的理由,拉回书院,充当一位‘武讲习’。”他“武讲习”三个字咬得略重,显然对此颇有“怨念”。说完,他似乎觉得还不够,没好气地瞪了潘砚秋一眼,那眼神里五分是责备,五分却分明是老友间的熟稔。

潘砚秋立刻接茬,唯恐天下不乱般笑嘻嘻地说 :“诶,公毅兄这话可就不对了啊!分明是听风大人!”他手指精准地指向还在玩齿轮球的宿彻,“是他,是他让你过来的!他那边搞出了什么新式‘蒸汽连弩’,威力太大,靶场不够用,才请你这位行家来‘指导安全操作’的!锅可别扣我头上!”他摊开双手,一脸无辜。

宿彻正沉浸在他那精密的小世界里,被潘砚秋一指,手一抖,小齿轮球差点脱手。他急忙抬头,圆睁着眼睛,脸瞬间涨红,指着潘砚秋,嘴里像被什么堵住一样:“潘……潘……潘景湛你……厚颜无耻!净……净瞎说!我……我什么时候……”他越是着急反驳,那点轻微的结巴就越发明显,“我……我就说……说……让你帮忙找个懂行的试射手……没……没让你把兵部尚书……绑……绑回来当全职教习啊!”他气得把手里的齿轮球捏得咯咯响,引得旁边的徐策渊忍俊不禁,低声笑了起来。

“吵什么吵!”一个浑厚而带着明显乡音、却极具穿透力的声音响起,瞬间压过了几人的拌嘴。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说话的是胡承裕。如果说刚才侯景澜还会为潘砚秋的身份吃惊,那么看到这位仁兄,他已经有点“见怪不怪”的麻木了——这位“农民”,身材敦实,皮肤是常年劳作风吹日晒的深褐色,脸上刻着深深的皱纹,却洋溢着热情开朗的笑容。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甚至还沾着几点新鲜泥星的粗布褂子,脚上是一双结实耐磨的千层底布鞋,裤腿随意地挽到小腿肚,露出结实的小腿。此刻他站起身,动作带着农人特有的利落劲,对着侯景澜,笑容淳朴而真诚,露出一口整齐的白牙:“侯大兄弟好哇!咱是个粗人,不会那些弯弯绕绕。我叫胡承裕,字传泽。”他拍了拍胸口,发出厚实的声响,“中央民部尚书就是我!嘿嘿,听着挺唬人吧?但咱就是个种地的!平时啊,不是在田间地头,就是在村子里头,跟老少爷们唠唠嗑,琢磨琢磨怎么让地多打粮食,让娃娃们少挨饿。”他语气坦荡,毫无自卑,反而带着强烈的自豪感,“可别瞧不起咱这泥腿子官儿啊!在咱钢祚,甭管你是管书的、管兵的、还是管机器的,只要是真心实意能让咱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能吃饱穿暖、安安稳稳的,那地位,就都是平等的!”他环视了一圈在座的“大人物”,眼神明亮,仿佛在强调一个朴素的真理。说完,他哈哈一笑,重重地坐回椅子,发出嘎吱一声响,顺手还习惯性地拍了拍大腿上并不存在的尘土。

如果说胡承裕的出现让侯景澜适应了这种反差,那么下一位发言者则再次让他心头微震。他之前就注意到场中有两位女性,现在站起来的这位,个子不高,体型瘦削,穿着剪裁合体的藏青色制服(非军装,更接近公务制服),显得异常干练。她的眉目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清秀”,线条略显硬朗,尤其是一双眼睛,沉静如深潭,锐利如鹰隼隼,仿佛能洞穿人心。她身上散发着一种沉稳如山岳、又带着无形压迫感的气场。

杨溯风站起身,动作干脆利落,没有丝毫拖泥带水。她对着侯景澜微微颔首,声音不高,却清晰有力,每个字都带着一种冷硬的质感:“见过侯先生,我是杨溯风,中央风部尚书。”她似乎预见到了侯景澜可能有的疑惑,目光平静地迎向他带着审视意味的眼神(侯景澜确实在仔细打量她),语气平淡地补充道:“你可能好奇,一名女子为何会出现在这里,并担任如此要职。”她嘴角勾起一丝极淡的、几乎难以察觉的弧度,带着点理所当然的傲气,“时代在变,钢祚也在变。推行男女平等,让有能者居其位,是国策。今后你会发现,朝堂之上,书院之中,工厂之内,像我这样的身影会越来越多。”她顿了一下,仿佛在强调,“如此,我也便给自己起了一个字——知微。称呼起来方便些。”随即,她的语气变得更加直接,甚至带着一丝审视的意味:“至于风部……侯先生可能尚不熟悉。”她的目光似乎变得更加幽深,如同探照灯般扫过侯景澜,“这是一个特务机构。”言简意赅,如同冰冷的铁片撞击,带着无形的威慑。说完,她微微颔首,便径直坐了回去,脊背挺得笔直,双手自然地交叠放在膝上,眼神重新变得内敛,但那份独特的气场却弥漫开来。

于明典见轮到自己,连忙站起来。他那颗在清晨阳光下依旧锃锃亮的光头,此刻在议事阁庄重的氛围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的滑稽。他脸上堆着讨好的笑,冲着侯景澜点头哈腰,圆滚滚的身体让他这个动作看起来有些费力:“哎呦呦,小侯兄弟!咱俩刚在司衣局见过,嘿嘿,也算半个熟人了,就不整那些虚头巴脑的客套了哈!”他搓着手,努力想摆出严肃的样子,但那笑呵呵的脸实在难以做到。“咳咳……正式介绍一下哈:我叫于明典,表字允直,中央礼部尚书。”说到礼部尚书时,他下意识地正了正衣襟,但那身随意的袍服怎么也正不出官威。“不过啊,”他话锋一转,脸上又堆起笑,“礼部那点子事儿,清闲!我更多时候啊,是在锦衣卫北镇抚司那边忙活。”他生怕侯景澜误会,连忙解释,“诶!小侯兄弟可别一听‘锦衣卫’就皱眉!咱们钢祚的锦衣卫,跟以前那种只听皇帝使唤、专门抓人下诏狱的爪牙可不一样!”他用力摆摆手,似乎要挥去前朝的阴影,“我们……我们更像啥呢?”他努力想着合适的比喻,小眼睛滴溜溜地转,“嗯……有点像前朝的……捕快?管治安,抓奸细,查大案要案?但又不全是……”他挠了挠光溜溜的后脑勺,有点词穷,最终放弃,“反正总部就是维护京师和要地安稳,查办危害朝廷的重案!很重要!”他强调了一句。然后,他似乎想起了什么,带着点告状的意味,手指指向对面的梁承锐,“刚才啊,公毅兄少介绍了一个自己的职务!他还是我们锦衣卫南镇抚司的头儿呢!不过嘛……”于明典拉长了调子,脸上露出促狭的笑容,“这位大人一年到头能出现在咱们锦衣卫院子里五次,那都得谢天谢地、烧高香喽!比庙里的菩萨还难请!纯粹是挂个名,活儿都甩给我们这些苦哈哈了!”他说完,还冲梁承锐挤了挤眼。

梁承锐原本沉稳的面容瞬间破功,他抬起手,无奈地打断于明典的控诉:“打住打住!亲爱的允直先生,请你高抬贵手,别再随便揭别人的短了好吗?南镇抚司的事务……嗯……确实……另有精干人手负责。”他试图解释,但在于明典那“你编你继续编”的眼神注视下,声音不自觉地弱了下去。

潘砚秋也插话了,他身体前倾,眼神带着探究的意味看向于明典:“等等,允直,你刚才说……你‘刚在司衣局’见过老侯?”他拖长了音调,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嘴角勾起一丝“抓到你了”的笑意,“我怎么记得……某人今天早上告假说要去‘礼部衙门’核验新制的冠冕图样?这司衣局……跟你礼部核验图样……顺路顺到一块儿去了?嗯?”

于明典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额角似乎有冷汗渗出。他卖力地冲侯景澜使眼色,眼神里满是“兄弟帮帮忙,圆个场”的恳求,嘴里忙不迭地说:“呃……老潘你听我狡辩……啊不,解释!解释!”他语速飞快,“我……我确实是去礼部了!核验!核验完了嘛,想着司衣局就在旁边,顺便……对,就是顺便!去视察一下工作!督促他们好好保管官服!正巧,就碰上了要去办差的侯先生!您说是不是啊老侯?咱俩是不是在司衣局门口碰见的?”他最后的问话几乎是喊出来的,眼巴巴地盯着侯景澜。

侯景澜此时已经从最初的震惊中恢复了大半。看着于明典那副窘迫的样子,再想想他之前在司衣局里吆喝打牌的场景,心中了然。他眼观鼻,鼻观心,仿佛老僧入定,装作什么都没看见,也什么都没听见,一言不发。只是嘴角的肌肉微微抽动了一下,泄露了一丝强忍的笑意。

潘砚秋看着侯景澜的反应,又看看于明典那副快哭出来的样子,眼睛危险地眯了起来,像只盯上猎物的狐狸:“哦?是吗?老侯你不用说了,我回头亲自问问李知言那小子,他当时也在场,最清楚不过了。”他目光转向于明典,笑容越发“和善”,“允直啊,你先坐下吧。这事儿……咱们稍后再议。” 那“稍后”两个字,咬得格外清晰,让于明典打了个寒颤,圆滚滚的身体瞬间蔫了,讪讪地坐了回去,低着头,像个被先生抓住开小差的学生。

接着站起的是一位身材不算高大、肤色是健康古铜色(显然是长期在户外或海上活动所致)的男子。他穿着一件舒适的海蓝色棉麻混纺袍子,式样简单却透着一股海风的味道。他脸上带着常年被海风吹拂的痕迹,笑容爽朗,眼神里充满活力。他起身的动作带着一种水手般的灵活:“你好啊侯先生!我是贺析然,仆字解颐。”他的声音洪亮,带着海边人特有的爽利,“中央工部尚书!管的就是修桥铺路、筑城建港、疏浚河道这些活儿。哪儿有难啃的硬骨头,哪儿需要架座大桥通到山窝窝里,或者把港口挖深点让大海船能开进来,那就是我的事儿了!”他拍了拍胸脯,豪气干云。他坐下时,似乎觉得椅子有点硌,还挪了挪屁股调整了一下姿势,动作自然随意。

最后一位站起来的,也是场中另一位女性。她个子不高,身材娇小玲珑,穿着一身剪裁合体、带有蕾丝花边和收腰设计的黛青色西式长裙,在一群或长衫或劲装或粗布褂的男人中显得格外醒目,像一朵异域绽放的花。她有一头微卷的深棕色长发,用一根简单的丝带束在脑后,露出光洁的额头和明亮的眼睛。她的语速很快,带着跳跃的节奏感,透着一股活泼和开放的气息:“侯先生好!我是中央刑部尚书,宋明谳。”她微微歪头,笑容明媚,带着点俏皮,“我和知微一样,也给自己起了一个字:时中。取‘允执厥中’之意,提醒自己断案量刑要公正不偏。”她眨了眨眼,补充道:“或者,侯先生要是懂些英文的话,也可以叫我的英文名:Clarice。这样称呼起来更随意些。”她说完,分别向作为会议召集人的潘砚秋和主角侯景澜点头示意,动作优雅而不失干练,随即轻盈地坐了回去。坐下后,她还习惯性地用手指绕了绕鬓角垂下的几缕发丝。

待宋明谳坐下,阁内短暂的安静被窗外一阵悠扬的钟声打破,那是杏岭书院标志性的晨钟。

潘砚秋见各位已经介绍完毕,收敛了几分玩笑的神色,但姿态依旧放松,身体向后靠了靠,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最后落在侯景澜身上,带着一种“好了,前菜结束,该上主菜了”的意味。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恢复了之前的清亮,却多了几分正式:“各位既已彼此认识,也知晓了侯戍川的来历与才具。那么,对我的提议——举荐侯戍川出任多弥道行军总管,专任多弥防务、统管军民事务——意向如何?”他目光锐利,依次看向在座诸人。

徐策渊率先表态,少年意气的脸上满是信任:“老潘看人的眼光,我信得过。戍川兄气度沉凝,目光如炬,一看便是能担大任之人。玄陬那边若有需要,我亦全力支持。附议!”他回答得干脆利落。

胡承裕用力点头,声如洪钟:“俺老胡不懂那么多弯弯绕,但老潘说行,俺看戍川兄弟也是个实在人,能打硬仗的样子!多弥那地方,民风彪悍,环境也苦,就得这种有本事又靠得住的人去!俺也附议!”

宋明谳语速依旧很快,带着清晰的条理:“潘枢正的推荐理由充分,戍川先生履历虽暂未能详查,但观其应对,沉稳有度。且多弥道位置关键,牵涉多方,确实需要一位既有魄力又能协调的总管。基于现有信息,我认为可行。附议。”

杨溯风没有说话,只是极其轻微地点了一下头,动作幅度小到几乎难以察觉,但那双沉静的眼睛里闪过一丝认可的光芒。她交叠的手指微微动了一下,算是默认。风部尚书的默许,分量极重。

贺析然咧嘴一笑:“多弥那边山多路险,戍川兄要是去了,需要修路架桥开矿,只管开口!工部这边全力配合!附议!”他拍了拍桌子,显得很有干劲。

宿彻正在专心致志地摆弄他那个黄铜齿轮球,听到问话,猛地抬起头:“啊?哦!附……附议!没……没问题!”他回答得有点心不在焉,似乎心思还在他的机械世界里,说完又低头去研究那精巧的构造,手指灵巧地拨动着齿轮。

于明典急于表现,立刻大声说:“附议!绝对附议!戍川兄一看就是大将之才!礼部……呃,锦衣卫这边……”他卡壳了一下,似乎在想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部门能提供什么支持,“……保证戍川兄在京师的安全!呃……如果……如果他能回来述职的话……”他越说声音越小,在潘砚秋似笑非笑的目光注视下,讪讪地缩了缩脖子。

潘砚秋的目光最终落在了尚未表态的梁承锐身上。宿彻已经表态了(虽然有点敷衍),只剩下梁承锐。

梁承锐感受到了众人的目光,他缓缓坐直身体,双手交叉放在桌上,指节分明有力。他脸上那温和的笑意收敛了,眼神变得异常严肃锐利,如同出鞘的军刀。他没有立刻表态,而是看向了侯景澜,目光如同实质般在他身上扫过,带着审视与考量。

阁内的气氛因他这短暂的沉默而微微凝滞。窗外的鸟鸣似乎也低了几分。

梁承锐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诸位同仁,”他环视一圈,最后目光定在潘砚秋和侯景澜脸上,“我梁承锐并非质疑潘枢正的眼光,亦非对戍川先生的人品能力有所保留。”他语气诚恳,“相反,正因为潘枢正所荐,我心中反而更添几分期许。”

他话锋一转,带着一种军人特有的严谨和责任感:“然而,多弥,乃我钢祚西南屏障,直面天竺,地势险要,民情复杂,更是连接……(他若有深意地停顿了一下)某些关键区域的咽喉要道。其行军总管一职,绝非等闲,手握重兵,肩负守土开疆、抚民安境之重任!此职用人,关乎国朝西南安危,关乎数万将士性命,关乎百万黎民生计!需慎之又慎,万不可仅凭一面之缘或口口相传便轻下决断!”

他的目光牢牢锁住侯景澜,带着一种不容回避的穿透力:“戍川先生,梁某相信你胸有丘壑。然,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仅凭言语,难以尽观其能。故,我提议——”

他提高了声音,清晰地宣布:“请戍川先生移步书院东侧的校场!简单进行一场武艺、器械(他看了一眼宿彻)与临阵应对的测试!以观先生弓马娴熟否?胆魄过人否?临机决断否?”他顿了顿,补充道:“同时,也请在座诸位掌文韬谋略的同仁(他目光扫过徐策渊、杨溯风、宋明谳),现场出几道与多弥地理、民情、边防、乃至与周边势力博弈相关的策论题目,请戍川先生当场作答!以察其谋略深远否?思虑周全否?应对机敏否?”

他看向众人,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一名真正能坐镇一方的合格大将,必须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二者缺一不可!诸位,”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位尚书的脸,“觉得梁某此议如何?是否过于繁琐苛责?”

这一次,回应他的是清一色的、更加郑重的赞成。

潘砚秋脸上的轻松笑容并未消失,反而加深了。他仿佛早有所料,甚至对梁承锐的提议颇为赞许。他身体前倾,双手在桌面上轻轻一拍,发出清脆的响声:“好!公毅兄此议甚妥!理当如此!”他站起身来,动作带着一贯的利落,顺手拍了拍身边侯景澜的肩膀,力道不轻不重,带着鼓励和催促:“那还等什么?走吧,戍川!校场见真章!”他脸上洋溢着一种“好戏开场”的兴奋。

他身后,侯景澜深吸一口气,眼中最后一丝迷茫彻底被昂扬的战意取代。他霍然起身,玄色武服下摆带起一阵微风,腰间的佩剑随着他的动作发出轻微而悦耳的金属摩擦声。梁承锐的提议非但没有让他退缩,反而点燃了他胸中的热血。他沉声应道:“理当如此!侯某愿受考校!”

紧接着,徐策渊、梁承锐、胡承裕、杨溯风、宋明谳、于明典、贺析然、宿彻(匆匆把齿轮球塞回怀里)——八位尚书也相继起身。沉重的梨木座椅在青石地板上拖动,发出短暂的嘎吱声。一股无形的、混合着期待、审视、支持与严肃的气息在阁内弥漫开来,与窗外传来的学子诵读声形成奇异的对比。

一行人,以潘砚秋为首,侯景澜紧随其后,八位尚书依次跟随,走出了铜枢议事阁那扇厚重的雕花木门。门外,春日清晨的阳光正好,将书院古朴的飞檐斗拱镀上一层金辉。他们踏着光影斑驳的青石板路,穿过回廊,绕过书声琅琅的学舍,朝着书院东侧那片开阔地——那片即将决定一位未来封疆大吏命运的校场——大步走去。沉稳的脚步声在静谧的书院中响起,如同齿轮啮合,推动着某个宏大的计划,隆隆向前。

好久没更,来晚了~~~[红心][红心][红心]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枢阁点烽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