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正攻他当场改嫁了 > 第20章 第 20 章

正攻他当场改嫁了 第20章 第 20 章

作者:孤舟借灯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0 16:16:21 来源:文学城

镇国公世子狄宸要迎娶青楼女子做平妻,气得发妻周铮玉出走还要与他和离的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在京中激起了滔天巨浪。

街头巷尾,茶馆酒肆,无不议论纷纷。

“啧啧,真没想到啊,狄世子那样的人物,竟也……”

“周氏虽出身商贾,可嫁入狄家这些年,持家有道,连镇国公夫人都夸赞的,怎么就落得如此下场?”

“听说那勾栏院里的姐儿手段了得,把世子爷迷得五迷三道的,连祖宗家法都顾不上了!”

“岂止!镇国公把那狐媚子秘密送走了,世子爷竟敢忤逆不孝,跟老国公爷大吵一架!结果被老当益壮的国公爷亲自出手,硬生生打断了一条腿,如今还关在府里养伤呢!”

“断了腿还不知悔改?我听说世子爷不等周氏送来和离书,自己竟先写了休书!这不是把周氏的脸面,连带着狄家自己的脸都扔在地上踩吗?”

“可不是!御史台的几位大人已经连上了好几道折子,参他宠妾灭妻,悖逆人伦,参镇国公教子无方,治家不严!狄家这回,算是把祖宗积攒的威风丢尽了。”

最新的消息更是炸开了锅,镇国公狄戎拖着病体(据说是被气病的),亲自向宫里递了请罪的折子,言辞恳切,请求皇帝抹去狄宸的世子之位,改立小儿子狄显。

养心殿内,镇国公狄戎跪在冰冷的金砖地上,原本挺拔如松的脊梁似乎也佝偻了几分,鬓角新添的霜色在透过高窗的光线下格外刺眼。

昔日战场上的杀伐之气被浓重的疲惫取代,他此刻看起来,更像一个被不孝子伤透了心,无力回天的普通老父亲。

“陛下……老臣教子无方,家门不幸,闹出此等丑闻,污了圣听,惊扰天颜。老臣罪该万死!请陛下重重责罚!”狄戎的声音沙哑,带着深深的无力感。

皇帝李琰亲自从御座上走下来,双手将狄戎扶起,脸上是恰到好处的痛惜与宽慰:“爱卿快快请起!这是做什么?孩子大了,一时糊涂走了岔路也是常有的事。谁家没本难念的经?朕岂会因此怪罪于你?狄宸那孩子,朕看着他长大,本性还是忠厚纯良的,许是被那等卑贱女子一时迷了心窍,板正过来便好。”

他扶着狄戎在旁边的锦墩上坐下,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定调:“至于那周氏,一介商贾女流,本就出身微末,如今竟不识大体,闹着和离出走,搅得满城风雨,休了也好!这等妇人,配不上狄家门楣。爱卿不必忧心,待此事平息,朕再亲自为你家宸儿择一门当户对,温良贤淑的好亲事,必不委屈了他。”

李琰顿了顿,看着狄戎憔悴的面容,语重心长:“至于世子之位……爱卿啊,干系重大,岂能因一时意气就轻易动摇?宸儿只是一时糊涂,并非大奸大恶。更何况,显儿那孩子勇武刚烈,正是为国效力的好时候。朕意调他去西陲玉门关,那可是我们对抗西戎的咽喉要地,非他这等将才坐镇,朕不能安心啊!显儿在那边建功立业,岂不比困在京中一个空头世子名分强?”

狄戎默默听着,老眼低垂,掩去了深处翻涌的情绪。他嘴唇翕动了几下,最终只化作一声沉重而认命的叹息,再次躬身:“老臣老迈昏聩,一切但凭陛下做主。”

李琰满意地拍了拍狄戎的肩膀:“爱卿能如此深明大义,朕心甚慰。回去好生休养,莫要再为逆子伤神了。”

看着狄戎步履蹒跚,仿佛瞬间老了十岁的身影消失在殿门外,李琰脸上的温和瞬间褪去,嘴角勾起一丝浅浅的弧度。

狄家这潭水,算是彻底搅浑了。老大废了,小的被远远打发去边关吃沙子,狄戎这头猛虎爪牙已去,再不足为虑。

他心情极好地踱回御案后。

恰在此时,内侍通传太子求见。

李重津进来时,脸上带着惯常的温润笑意,行礼后便道:“父皇,礼部刚呈上来的消息,铁勒诸部的使团已过雁门关,不日便将抵京。此次铁勒可汗派其长子合赤温带队,规模不小,且铁勒近年来势力渐涨,颇有骄矜之意。礼部那边深感责任重大,唯恐在接待礼仪上有所疏失,既损天朝威仪,又恐激起边衅。他们希望能有一位皇子牵头督办此事,居中协调,方能彰显郑重,也最为周全。”

他顿了顿,笑容不变地补充道:“儿臣思来想去,觉得二哥年长持重,处事稳妥,又常在礼部行走,熟悉典仪章程,由他牵头,最是合适不过。”

李琰端起茶盏,轻轻拨弄着浮沫,没有立刻应允。

他抬起眼皮,目光平静地落在李重津脸上,那眼神并不锐利,却带着一种无形的重量,仿佛能穿透那温润的表象,看到更深的地方。

殿内一时寂静无声。

李重津脸上的笑容渐渐有些维持不住,背脊微微发凉。

礼部越过父皇直接向他这位太子请示?还是他如此理所当然地就想把差事派给二哥,显得过于急切,甚至……有些越俎代庖,让父皇觉得他这太子已经开始“当家做主”了?

他立刻收敛了笑容,换上更为恭谨谦卑的姿态,深深一揖:“此事终究还需父皇圣心独断。是儿臣思虑不周,妄加揣测了。请父皇示下。”

李琰这才缓缓放下茶盏,脸上重新浮现出慈父般的温和笑意:“不妨事。太子能替朕分忧,朕心甚慰。礼部所虑也有理,此事关乎国体,确实需要一个妥当的人居中协调。不过具体派谁……”

他略作沉吟,“待朕看过礼部详细的章程,与几位阁老合议一下,再做定夺吧。”

李重津心中警铃大作,面上却更加恭顺:“父皇思虑周全,儿臣谨遵圣谕。”

他暗自懊悔,自己最近确实有些松懈了。李重霄这个最大的威胁看似除去,他竟忽略了父皇那根深蒂固的多疑。没有李重霄在前面吸引火力,他这新太子可不就成了父皇眼中最需要“平衡”的存在?

“好了,”李琰摆摆手,仿佛刚才的审视只是错觉,语气转为家常,“说起来,太子年纪也不小了。前些日子一直忙着处理你四哥那档子事,倒是耽搁了你的终身大事。眼看这朝局也渐渐平稳下来,等铁勒诸部这摊事过去,也该给你好好选个太子妃了。朕和你母妃,可都盼着抱皇孙呢。”

李重津脸上立刻飞起两抹恰到好处的红晕,带着少年人的赧然,躬身道:“儿臣……但凭父皇和母妃做主。”

父子俩又闲话了几句家常,气氛一派和睦。

待李重津告退,走出养心殿,被殿外带着秋寒的风一吹,才惊觉后背的里衣竟已被冷汗微微濡湿。

他深吸一口气,将方才的惊悸压下,眼底深处却掠过一丝冰冷。

父皇……确实老了,也越发敏感了。他告诫自己,必须更加谨慎,绝不能行差踏错半步。

回到东宫书房,李重津还有些心绪不宁。

柳栖悟已在等候,这几日因着吏部正在修订官员考绩章程,其中几处涉及东宫属官的品级和升迁路径,需要太子参详定夺,柳栖悟这位吏部侍郎与太子打交道的机会便多了起来。

见李重津眉宇间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沉郁,柳栖悟放下手中的卷宗,语气温和地问道:“殿下似有心事?可是吏部章程有何不妥之处?”

李重津抬眼看向柳栖悟。

这位柳侍郎自从娶了四哥后,态度似乎比从前在柳家时更显恭谨务实,也愿意向他靠拢了。

他心中微动,没有直接提养心殿的事,而是端起茶盏,状似随意地开口:“倒非章程之事。只是方才回宫路上,想起今早听来的一个故事,颇觉玩味,想与柳侍郎说说。”

柳栖悟微微颔首:“殿下请讲。”

“说的是一个富甲一方的老员外,”李重津慢悠悠地呷了口茶,“家业是他白手起家,一手一脚打拼下来的,素来乾纲独断,说一不二。膝下有个儿子,已近而立,精明能干,这些年帮着打理家业,也做得有声有色,渐渐在商行里有了些威望。老员外本也欣慰,想着日后能将家业托付于他。”

他顿了顿,观察着柳栖悟的神色:“可近来,这老员外却时常对着儿子长吁短叹,甚至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上,对儿子百般挑剔。儿子百思不得其解,自问兢兢业业,并无错处,更无半点不敬之心,不知为何惹得老父不快?柳侍郎,依你之见,这是为何?”

柳栖悟安静地听着,黑沉的眼眸中波澜不惊。他略一沉吟,缓缓道:“殿下这故事,倒让臣想起一句俗语,‘老小老小’。人至暮年,心性有时便如孩童。那老员外一生掌舵,叱咤风云,如今年纪渐长,精力或许不如从前,看着正当盛年,意气风发的儿子在商行里威望日重,来往之人皆称‘少东家’,心中难免……生出几分力不从心之感,甚至隐隐担忧,自己是否已被架空?儿子是否还如从前那般,事事以他为尊?”

他的声音平稳,像是在剖析一个寻常案例:“此时做儿子的,光有无错处、无不敬是不够的。须得更懂得哄。这哄,并非虚情假意,而是要让老人家真切地感受到,他依旧是那个说一不二,掌控全局的家主。儿子再能干,也只是他臂膀的延伸。遇事多请示,多将功劳归于父亲的指点,甚至在一些无伤大雅的事情上,适当示弱,让老人家觉得他依旧被需要,依旧能指点江山。如此,方能安其心,慰其怀。”

李重津听得眼中异彩连连,先前在养心殿的憋闷仿佛瞬间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他饶有兴味地看着柳栖悟,脸上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得柳侍郎,真乃孤之幸也!听君一席话,茅塞顿开!”

他说罢话锋一转,带着几分探究,“只是柳侍郎如今娶了四皇兄,身份不同以往,孤本以为侍郎会心系瑾王府,对孤这里……倒不曾想,侍郎依旧如此尽心竭力。”

柳栖悟神色不变,只微微垂眸,语气恭谨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殿下说笑了。臣之所求,唯有辅佐明君,澄清吏治,为天下苍生略尽绵薄之力,使百姓能享太平之福。此志,无论身在何处,永不敢忘。”

“好!”李重津抚掌,笑容更真切了几分,“柳侍郎高志,孤心甚慰!吏部章程修订,还有诸多需倚重侍郎之处。日后若有闲暇,不妨多来东宫走动,孤还有许多故事,想听侍郎参详。”

“臣遵命。”柳栖悟躬身应下。

离开东宫,坐在回府的轿子里,柳栖悟闭目养神,方才在太子面前温和恭谨的面具彻底卸下,只余一片冰冷的漠然。

轿帘外市井的喧嚣仿佛隔着一层厚重的冰壁。

李琰寡恩多疑的嘴脸,前世御座上那不敢置信的扭曲表情,还有无数被牵连惨死的面孔……在他脑海中交织翻滚。

除非李重津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否则李琰这头暮年的病虎,又怎会真正信任自己亲手扶起来的,爪牙渐丰的幼虎?

他要做的,就是让李重津忍不住。

轿子停在瑾王府门前,柳栖悟收敛起眼中翻涌的寒意,恢复那副清冷疏离的模样,步入府中。

穿过熟悉的游廊,府内的静谧稍稍驱散了外界的喧嚣,却也带来另一种沉滞。直到负责主院事务的孙尚宫迎上来,他才仿佛从冰冷的旋涡中抽离片刻。

“驸马爷回来了。”孙尚宫福身行礼。

“嗯。”柳栖悟下意识地问了一句,“王爷呢?” 声音里还带着一丝未散尽的冷意。

孙尚宫显然早已习惯这位驸马爷的清冷,垂首恭敬回道:“回驸马爷,王爷在暖房绣花呢。”

“……”

绣花?

柳栖悟脚步一顿,以为自己听错了。他疑惑地看向孙尚宫,素来没什么表情的脸上难得露出一丝错愕。

孙尚宫在瑾王府伺候这些日子,早已练就了铜墙铁壁般的镇定功夫。她面不改色,继续回禀,只是说到某个名字时,嘴上还是本能地打了个小小的绊子:“白日里那位周……掌柜来过,送了帖子。说过两日她主持排演的新戏《红玉川》,要在撷芳园首演。王爷听了很高兴,说周掌柜这是要重获新生,大展宏图,他得绣个大大的福字给她当贺礼,添添喜气。”

周铮玉这位被狄家休弃的世子妃,非但没有如世人预料般闭门不出,以泪洗面,反而风风火火地操持起她的印书坊。还不知用什么法子收拢了京城颇有名气的撷芳班,排起了以定襄公主李红玉为主角的大戏。

借着世人对她遭遇的同情,更打着为巾帼英雄立传扬名的旗号,竟连宫里的两位公主都惊动了,赐下了褒奖。明明是已和狄家断了关系,与王爷也算不上正经亲戚的人,竟还能大大方方登门打秋风。

更奇的是,王爷竟真吃这一套,还煞有介事地要给她绣福字捧场?

孙尚宫心里正默默腹诽着这桩桩件件的荒唐事,一抬头,却愣住了。

她看见驸马爷柳栖悟,唇角竟极其短暂地向上弯了一下。

那笑容极淡,如同初春冰面上掠过的一丝暖风,转瞬即逝,快得让人以为是错觉。但那瞬间柔和下来的眉眼,却像投入深潭的一缕微光,照亮了那张总是苍白冷寂的面容,显出一种惊心动魄的昳丽。

“驸马爷……”孙尚宫有些不确定地唤了一声。

柳栖悟那抹若有似无的笑意已然敛去,恢复了惯常的平静无波,只淡淡道:“我去看看王爷。” 说罢,便转身朝着暖房的方向走去。

孙尚宫站在原地,看着驸马爷的背影。

那步伐似乎比刚进府时,要轻快上那么点,像是被什么无形的东西牵引着,迫不及待地要去一探究竟。

暖房里,花香混合着阳光的气息,温暖而慵懒。柳栖悟站在门口,目光穿过半开的门扉。

只见李重霄穿着一身舒适的常服,毫无形象地盘腿坐在铺着软垫的榻上。

他面前摆着一个硕大的绣绷,上面绷着一块喜庆的红缎子。他眉头紧锁,一手捏着根细长的绣花针,另一只手笨拙地捻着一缕金线,对着缎子比划,那专注又带着点咬牙切齿的劲头,仿佛面对的不是绣品,而是千军万马的军阵。

阳光透过琉璃窗格,在他轮廓分明的侧脸上投下温暖的光斑,也照亮了他额角因用力(跟针较劲)而渗出的细密汗珠。

柳栖悟静静地看着这一幕,眼底深处最后一点从外面带回来的冰冷戾气,终于在这温暖而荒诞的画面里,悄然无声地融化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0章 第 20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