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朕之第一子[综历史] > 第16章 第 16 章

朕之第一子[综历史] 第16章 第 16 章

作者:沉坞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6 21:15:31 来源:文学城

闯祸把宣室殿年代久远的秦朝陶罐摔了的刘询被罚站了。

这可是古董!

刘珏生气地拉着娘亲指着爹,椒房殿里,刘询只得乖乖地站在墙根,看平君和珏儿什么时候消气。

眼见许平君耐心地给小孩揉腿,刘询笑道:“我的腿也酸,平君怎么不给我揉揉。”

“珏儿几岁你几岁,怎么还欺负孩子呢?”许平君心疼道,“瞧瞧,胳膊窝都红了,可见你挠痒的力气有多大。”

刘询一溜烟地从墙根跑来,抱着刘珏仔细检查,定睛望去,一片白白嫩嫩,他不由佯怒:“好啊,你们母子俩竟敢联手骗朕。”

许平君乐得倒在榻上,刘珏也乐得爬到一边,慢慢打了个哈欠。

刘珏睡着以后,许平君给刘询揉起太阳穴,声音又低又温柔:“陛下决定好了吗?”

“嗯,朕决议立奭儿为太子,诏书即日下发。让你担心了。”

“手心手背都是肉,即便我同陛下一样……”许平君顿了顿,轻声说道,“既然陛下下定决心,那就不可更改了,别叫奭儿觉得难过。”

又道:“奭儿的理念与你不同,先慢慢教,陛下需得有耐心。”

“奭儿同样是我们的骨肉,朕绝无可能亏待了他,怎么可能会没有耐心?”面对妻子,刘询向来有什么说什么,他翻了个身,絮絮叨叨如同刚成亲的时候。

许平君眼波泛着柔意,做皇后的这些年,她已经不是从前小巷里为钱财斤斤计较的小妇人了,病已在成长,她的眼界何尝没有拓宽。

她心知长子不是丈夫不是最好的选择,这无关母亲的偏心,而是一国之母的审视。

她爱病已,自然希望太子登基之后,能够继承父皇的理念,推行父皇的政策,可丙吉大夫说得对,她和陛下都没得选。

……

陛下迟迟不颁立太子的诏书,刘奭的老师惴惴不安,却不敢告诉皇长子。

因为皇帝杀人,父子俩有了离心的征兆,若这回再闹,他们的罪过可就大了,立太子关乎国本而不是小事,若他们从中作梗,还不知道有没有命活!

刘奭没心思关心这个,他如今因为父皇的考校,日日绞尽脑汁,唯恐惹得父皇不高兴,尤其是经过与弟弟的对比,他沮丧地发现,弟弟方方面面都更像父皇。

思维像,方式手段也像,上回父皇问他们:“如何对待百姓?”

刘奭回答:“爱民如子。”

刘珏还没有躲进内殿,闻言想了想,写下一行字:“问民疾苦,降低盐价,颁布大赦,审慎刑狱。”

刘奭怔怔地看着,简直惊为天人。他是因为老师同他讲学,才知道如今大汉的百姓因为盐政而苦恼,可更详细的信息,老师没有告诉他。

盐价的问题,是弟弟自己发现的,还是父皇毫不忌讳地将朝政大事同他讲?

不论哪一个都叫刘奭沮丧,等过了半个月,他听说父皇下发了一则诏书,让每个郡县派出小吏,深入乡里,询问各家百姓有何困难,最后针对性地汇成奏疏,直达宣室殿,并不经过尚书台以及朝中重臣之手。

百姓有何意见,同样可以直接给帝王上疏,阻挠违令者行刑!

又过了几天,朝堂颁布降低盐价、大赦天下的明令,刘奭深吸一口气,更加用功地读书,发誓他不会比年幼的弟弟差。

他一定能让父皇刮目相看的。

可事实渐渐打击了他,刘奭发现他和父皇的思绪几乎不在一个平面上。就算没有弟弟,父皇也只会夸他背书背得好,而不是议政议得好,当下去往宣室殿,刘奭都不敢抬起头,生怕看到刘询失望的眼神。

这天,又到了父皇考校的时间,刘奭合上竹简,脚步如同千钧重。

皇子殿忽然变得喧哗,中书仆射石显快步走了进来,面上浮现狂喜的神色:“殿下……不,奴婢该称太子了,恭贺太子殿下!”

“陛下颁布了立太子的诏书,大典仪式于七日后举办,从今往后,您就是大汉的储君了。”

我……被立为了太子?

刘奭手上的竹简掉在了地上,温润的脸不自觉地露出欣喜,很快,他的眼睛湿润了。

父皇,终究是喜爱他的!

……

立太子诏书颁布,刘珏正在练武。

小孩若无其事地擦擦汗,并不觉得伤心,他早有准备,等嗓子好了撬过来便是。

他和兄长的关系不够亲昵,故而远远谈不上负罪感,储位能者居之,他就不信爹不给他。

真不给的话,他就一把火烧了宣室殿,爹还能打死他不成?

心神有些不定的赵充国,见皇次子殿下的动作更加标准、气势更加一往无前,不由惊住了。

老将军活了七十岁,第一次看到五岁的孩子,习武竟和军卒一样自律,可军卒渴盼着立功,殿下渴盼着什么呢?

“珏儿,珏儿!”就在这时,刘珏听到他爹远远的呼唤,皇帝身穿朝服头戴冕旒,大步走来脚步都不停。

皇帝身后,亦步亦趋跟着新出炉的太子,刘奭脸上残留着肃然,见到大汗淋漓,穿着短打的弟弟,不自觉地怔了怔。

父皇方才同他谈心,告诉他该如何做合格的太子,还说从今往后,会对他的学业更加严格。刘奭满面肃然地记下,感到沉甸甸压力的同时,藏不住心中的喜悦,父皇紧接着带他来到宣室殿后殿的广场上。

太子再三猜测父皇带他来做什么,结果竟是弟弟在这里习武。

刘询接连叫了刘珏两声,随即指着望过来的小孩,对太子道:“我要你一辈子护着他,能做到吗?”

太子心中源源不断的喜悦僵住了,他张张嘴,刘询又问了一遍:“能做到吗?”

“能。”太子藏在衣袖中的手逐渐紧握,刘询冷肃的目光这才和缓下来,拍了拍长子的肩。

刘珏朝爹和兄长挥挥手里的小剑,刘询忍不住露出温柔的笑容,太子侧头望去,再也不复先前的喜悦。

父皇好似不是因为喜爱他,才把他立为太子。

难道……是因为没得选了吗?

……

刘珏练完武,刘询便又换回了素服,孩子沐浴,他在一旁陪着,好似比平日更多了愧疚。

抱起香喷喷的刘珏,刘询喃喃道:“哥哥成了太子,我们的珏儿也不会落于人后,爹给你封王好不好?”

封王?刘珏眼睛一亮,用力亲了爹一口,表示自己很喜欢。

虽然如今的诸侯王,早就不复汉初的特权,封地变得越来越小不说,政务也由中央派遣的官吏管理,唯独保留一个名号而已,但刘珏不在乎。

他又不会去就藩,而是一直留在爹娘身边。

既如此,他要一个好听的封号,爹必须用心给他想!

察觉到小孩的迫不及待,刘询失笑,他抱着刘珏来到前殿,指着壁挂舆图上的一块地方,刘珏定睛望去,那地方在司隶附近,身处豫州和兖州的交界处,当今诸侯国中最为繁华的淮阳国。

刘询随即又圈了旁边的梁国,身处徐州的楚国,还有北方的定陶国,统统划到淮阳,思考片刻,皇帝犹不满意,危险的目光划到广陵——那是武帝剩下的唯一一个在世的儿子,广陵王刘胥的封国。

刘珏:“……”

他拍了刘询一下,爹是要效仿景帝掀起七国之乱?

好像今时不同往日,广陵王没权没兵,想造反都造不起来。刘珏迅速推翻了这个想法,但还是不认同,这以后会是他的江山,怎么能给自己的江山添乱呢。

被小孩谴责的目光望着,刘询道:“珏儿还是认为淮阳太小了吗?爹再找找。”

刘珏改拍成打,刘询大笑:“好好好,爹不乱来了,反正珏儿不去就藩,待遇一应由少府提供,我念了几遍,还是淮阳王好听。”

三个字的好像是比两个字有气势,刘珏勉强认同,见儿子终于高兴了,刘询也开心。他的孩子待遇绝不能差,刘询随即思索起来,往日的诸侯王仪仗,是不是简陋了些。

还有王太傅,要指谁当珏儿的老师好?

在小孩常住宣室殿的情况下,王太傅贵精不贵多,一个就够了,既如此,当是三公九卿之列的重臣,其余人半点都不够格。

刘珏肚子咕咕叫了两声,刘询连忙撇开思绪:“都是爹不好。耽误那么久了,我们用膳去,今天椒房殿的餐食特别丰富,珏儿一定爱吃。”

刘珏点点头,心安理得地乘着代步车移动。

许平君知道次子早慧,也唯恐刘珏觉得委屈,认为爹娘重视哥哥而不重视他,更不希望刘珏知道哑疾耽误了他的议储,当晚前所未有地温柔,亲自喂饭不说,还给小孩洗脸擦手,刘珏昏昏欲睡,瘫在榻上一脸享受。

娘就是比爹厉害,喂汤不会糊他嘴巴。

更衣的时候,刘询狐疑道:“我怎么觉得珏儿心大着?”

许平君浅笑:“就算心再大,他也只有五岁。”

“这是自然,朕专门问询了丙叔父,小孩心理也是很重要的,唯恐朕照顾得不周全,叔父还给了我一卷育儿经,是他亲手所书。”

许平君:“……”

翌日,皇帝封皇次子刘珏为淮阳王,与颁布立太子诏书只相差了一天。

封王诏书中提到“王之待遇,一应仿太子之制”,唯独车辇的颜色,车令的俸禄有所不同,前朝顿时掀起了轩然大波。

张安世反对得最厉害,他从前便是制定礼仪出身的,虽不好儒,却也知道淮阳王待遇堪比太子,实是不稳定因素。

恐怕陛下听进了御史大夫的话,又没有全听!

张安世坚持明哲保身,可自从朝臣请立太子,他三番两次地破功,想要安稳地干到退休,怎么就那么难?

当天下午,皇帝指了大将军兼尚书令张安世做淮阳王太傅,肩负教导之责。

张安世:“……?”

刘询抱着刘珏谆谆教诲:“纵观朝堂,张家枝繁叶茂,算得上名门,上一任家主张汤乃武帝朝重臣,张贺更是于我有恩,可惜张安世太过谨慎,除去霍光死后投靠了朕,他从不多说多做,朕看他不怎么顺眼。”

看人不顺眼,就要塞给他?

小孩睁大了桃花眼,刘询连忙解释:“他本人还是很有本事的,过目不忘,儒法兼修。当年武帝在时,他就做了尚书,脑中记有兰台的所有书册,不管珏儿问他什么,他都能回答出来。”

刘珏眼睛暴亮,这不就等同一座移动图书馆?

很好,这个太傅他认,张家的势力也归他了。

玉玉:我的,我的,都是我的[空碗][空碗][空碗]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章 第 16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