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真理是我们的接头暗号 > 第3章 薄荷味的邀约

真理是我们的接头暗号 第3章 薄荷味的邀约

作者:春栀晴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3 06:36:31 来源:文学城

从实验室出来,正好到了午饭时间,与同门道别后,林未晞径直去了食堂。许渐薇早已占好位置,面前摆着两份冒着热气的猪脚饭,金黄的表皮颤巍巍地泛着油光。

“你们老师和同门怎么样?快尝尝,这家的猪脚饭绝了!”许渐薇腮帮子塞得鼓鼓的,含糊不清地问道。

“刚接触感觉都挺好的,”林未晞夹起一块炖得软糯的猪脚,嘴角弯起一抹神秘的笑,“不过,有件事你肯定想不到。”

“什么事?”许渐薇立刻放下筷子,眼睛亮晶晶地凑近。

“你导师吕映秋,是我导师徐景明的师母!听说当年徐老师读博时,吕老师没少操心。现在两个师门的实验室合并了。”林未晞轻声道出这个刚刚得知的消息。

“呀!”许渐薇猛地站起身,险些碰倒桌上的汤碗,“那我们以后就在一个实验室了?太好了!我之前好像听师姐提过一嘴,没想到是真的!这下我们可以一起做实验,一起吃饭,一起吐槽了!”她高兴得手舞足蹈,引得邻座的同学纷纷侧目。

饭后,两人打车去了大学城最大的电动车行,两人在车行选了一下午,终于在太阳落山前,选好了自己的爱车,林未晞挑了一辆薄荷绿的新车,颜色清新得像初春的嫩芽;许渐薇则选了一辆粉色的,车把上还挂着毛绒挂饰。她们骑着新车穿梭在校园的林荫道上,初秋的晚风拂过面颊,带着淡淡的桂花香。路灯在渐浓的夜色中一盏盏亮起,为她们前行的路铺上一层温暖的光晕。

开学初的课程尚未正式开始,导师布置的任务也不多,林未晞难得享受了几日清闲。她与舍友们很快熟悉起来:杨晴羽是个安静的女孩,总是戴着耳机埋头看书;赵媛丽和孙乐怡则和许渐薇一样活泼开朗,宿舍里时常充满欢声笑语。四个性格各异的女孩,在这方小小天地里相处得意外融洽。

傍晚,林未晞吃过晚饭,突然想去实验室收拾工位。夕阳的余晖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她踩着新买的电动车,微风扬起她的发梢。她在心里暗暗发誓:这三年一定要努力做出一番成绩。

推开实验室的门,苏昕玥正在整理文献。“小师妹来啦?”她笑着迎上来,很自然地接过林未晞手中的背包。就在这时,一股清冽的薄荷香气若有若无地飘来。林未晞抬眼望去,只见一个身影立在窗边——落日熔金,为他镀上一层温暖的光晕,是江溯。

“师兄,这是徐老师新收的小师妹林未晞。”苏昕玥俏皮地眨眨眼,“师妹,这就是咱们实验室的'镇组之宝'江溯师兄。”

林未晞一时怔在原地。眼前的人比照片上更加挺拔,简单的白色短袖和牛仔裤穿在他身上,却有种说不出的清俊。他鼻梁上架着一副细边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沉静而温和。

“江师兄好,我是林未晞。”三秒后她才找回自己的声音,“以后请多指教。”

江溯走近几步,薄荷的清香愈发清晰。“师妹客气了,指教谈不上。科研之路,我们共同进步。”他的声音温和,像秋日里潺潺的溪流。

林未晞红着脸走到自己的工位前,发现桌上放着几颗包装精致的薄荷糖。苏昕玥解释道:“这是江师兄出差给咱们带回来的手信,他可是薄荷糖的终极爱好者。”

“这个牌子的薄荷糖回味很特别,”江溯浅浅一笑,“师妹尝尝看。”

林未晞剥开糖纸,清凉的甜意在舌尖漫开,一丝微凉沁入心脾,恰到好处地抚平了初秋的燥热。“很好吃,谢谢师兄。”她轻声说,将糖纸小心地收进口袋。

回去的路上,林未晞迫不及待地给许渐薇发消息:“我刚才在实验室见到江溯了。”

对方立刻回复了一连串的惊叹号:“什么?!他真人是不是比照片还帅?早知道我就不偷懒也去工位了!不过明天新生讲座他也会出席,我倒要看看是什么样的神仙人物!”

林未晞收起手机,抬头望见一弯新月悬在天际。口中的薄荷余味丝丝缕缕,如同此刻心底悄然漾开的涟漪。“一定要好好努力,”她在心里对自己说,“哪怕只能达到江师兄一半的优秀也好。”

第二天一大早,许渐薇就拉着林未晞赶往报告厅。“必须抢占前三排!”她信誓旦旦地说,“这可是近距离观察天才的绝佳机会。”然而当她们赶到时,报告厅早已座无虚席,最终她们在第五排找到了两个位置。

灯光渐暗,主持人简单开场后,江溯在掌声中走上讲台。他今天穿着合身的白色衬衫,袖口随意挽至小臂,露出线条流畅的手腕。投影的光影在他身上流转,当他开口时,清朗的声线通过麦克风传遍会场每一个角落。

他没有赘述那些众所周知的成功学套路,而是真诚地分享了自己科研路上的挫折与感悟。PPT翻到最后一页,上面简洁地列着三本书:“《研究是一门艺术》”、“《教授为什么没告诉我》”以及“《科研诚信》”。

“最后想推荐这三本书给刚踏入科研之路的各位,”他的目光扫过全场,“它们或许不能让你立刻发表顶刊,但能帮助你们少走一些弯路。”

提问环节开始,不少同学争相举手。有人问如何保持科研热情,有人问时间管理的秘诀,江溯都一一耐心解答。林未晞的心跳得厉害,手心的汗水几乎要浸湿攥着的纸条,那上面写着她近日阅读文献时迸发的思考与疑问。

许渐薇在底下轻轻碰了碰她的胳膊:“晞晞,快举手呀!”

仿佛被什么力量推动着,林未晞颤抖着举起了手。当话筒递到她手中时,她能感觉到全场的目光都聚焦在自己身上。

林未晞深吸一口气,举起了手。话筒传递到她手中时,她能感受到自己的心跳声。

“江师兄好,”她的声音清亮,虽带着一丝紧张的颤音,却异常稳定,“我是林未晞。我想请教一个关于研究起点的问题。当我们有一个新颖的想法并准备把它落实成一个完整的课题时,该如何系统地构建实验方案,才能确保我们设计的实验能够最有效、最令人信服地验证这个想法呢?”

她稍作停顿,继续清晰地补充道:“比如说,我们该如何抓住最核心的变量,并为之设立一套清晰、可靠的评价指标?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会场安静了一瞬。这个问题跳出了具体操作的窠臼,直指科研工作中承上启下的核心环节——如何将“想法”转化为令人信服的“故事”。

江溯微微一怔,随即眼中闪过毫不掩饰的激赏。他身体不自觉地微微前倾,靠近话筒。

“问得非常好!”他脱口而出,语气中的赞叹清晰可闻,“这正是连接‘灵感’与‘成果’最关键,却最容易被忽视的一步。它考验的不是实验技巧,而是一种顶层设计的能力。”

他没有直接给出干巴巴的步骤,而是用一个生动的比喻切入:“这就像建筑师画蓝图,不仅要考虑‘盖什么’(目标),更要规划好‘如何证明它坚固可靠’(验证体系)。”

接着,他言简意赅地点出了关键:“核心在于抓住‘变量控制’和‘指标匹配’。首先要精准定义你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确保你‘摇’的‘因’和你看到的‘果’之间有清晰的逻辑链。其次,为你观测的‘果’找到最客观、最敏锐的‘尺子’(指标),这把尺子必须要能精准量出你关心的变化。”

“能提出这个问题,”江溯的目光落在林未晞身上,语气真诚而肯定,“说明你没有停留在被动接受任务的层面,而是在主动思考研究的全局架构。这是非常宝贵的思维高度。”

林未晞在众人的注视中坐下,心跳如鼓,许渐薇在桌下紧紧握了握她的手,眼中满是“我家晞晞真棒”的骄傲。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人群开始涌动,学生们三两两地朝着出口走去。林未晞还沉浸在刚才的对话中,收拾背包的动作都有些慢半拍。

就在这时,一个清润的声音穿过嘈杂的人声,清晰地传入她的耳中:“林师妹,请稍等一下。”

她蓦然抬头,看见江溯正朝她走来。他稍稍侧身避让开涌动的人流,白衬衫的袖口还挽在小臂处,露出劲瘦的手腕。

“你的问题提得很有水平,”他停在她面前,语气自然随和,镜片后的目光带着学者特有的专注,“我那里有一些关于实验方法论和科研思维训练的经典文献和笔记,如果你感兴趣,我可以整理一下分享给你。”

他似乎担心给她压力,又温和地补充道:“不是什么必读任务,只是觉得这些资料或许能帮你更快地建立起科研的思维框架。你刚才展现的思考能力,值得更好的引导。”

报告厅的喧哗仿佛在这一刻褪去,林未晞只听见自己清晰而雀跃的心跳声。她用力点头,唇角忍不住上扬:“非常感谢师兄!我真的很需要这些。”

“好,”江溯的眼中也染上淡淡笑意,“那我整理好后发你邮箱。我们……实验室见?”

晚风从报告厅敞开的门吹进,拂动江溯衬衫的衣角,林未晞望着他镜片后带着笑意的眼睛,仿佛又尝到了那颗薄荷糖的清凉微甜。

“实验室见!”林未晞应道,看着他点头示意后转身融入离去的人潮。

许渐薇这才凑过来,激动地挽住她的胳膊:“哇!江师兄亲自给你开小灶!晞晞,你要变成咱们这届的重点培养对象了!”

林未晞望着那个挺拔的背影消失在门口,指尖还微微发烫。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文献分享,更是一把钥匙,即将为她打开一扇通往更广阔科研世界的大门。

窗外,九月的天空湛蓝如洗,一片梧桐叶打着旋儿落在窗台上。林未晞心中充满光亮,这条科研之路,因前方有引路的微光,而变得无比值得期待。

她和许渐薇随着人流走向出口,林未晞的嘴角还噙着未散的笑意,指尖仿佛还残留着接收到认可时的微烫。就在经过报告厅侧门时,一阵低沉的谈话声让她下意识地放缓了脚步。声音来自虚掩的门后,其中一个声音她今天早上刚刚听过——是她的导师,徐景明。

她本能地想快步离开,但徐景明接下去的一句话,却像磁石一样定住了她的脚步。

“——看来,你是真的挺看好这位林未晞同学?” 徐景明的声音听起来比在组里时温和许多,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玩味?

林未晞的心跳蓦地漏了一拍。

“她的提问确实展现了不错的思维潜力,徐老师。” 江溯清润的声音响起,语气是惯有的沉稳和客观,听不出太多私人情绪,“值得花些资源引导。”

“哦?只是‘不错的潜力’和‘值得引导’?” 徐景明轻笑了一声,那笑声在门后显得格外意味深长,“能让眼高于顶的江博士主动发邮件,可不仅仅是‘不错’而已吧?这在我印象里,好像还是头一遭?”

门外,林未晞的脸颊瞬间烧了起来,同时一股更深的讶异困住了她——徐老师怎么会知道得这么快?这么细?

江溯似乎沉默了一瞬,才开口,声音依旧平稳:“只是觉得她的思考方式比较特别,或许能带来一些新的视角。您知道,我们现在的项目正需要跳出固有框架。”

“很好。” 徐景明的语气里带着一种显而易见的满意“有眼光。一块上好的璞玉,确实需要最好的玉匠来雕琢,才能不辜负其天赋。而你,无疑是我手里最锋利的刻刀之一。”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却更清晰地传入林未晞耳中:

“既然你看好,那就好好带带她。多给她一些‘机会’,多一些‘锻炼’。压力给够,资源也给够——让我看看,这块璞玉,究竟能被你打磨到何种程度。也看看你这把刻刀,这次又能做到多精准、多深入。”

这话听起来像是完全的认可和鼓励,甚至是将巨大的信任交给了江溯。但不知为何,林未晞却从那份过度的“满意”和加重的语气中,隐隐品出了一丝异样。那不像是在培养一个学生,更像是在……布置一场高难度的测试,同时检验着“玉”和“刻刀”。

“我明白了,徐老师。” 江溯的回答简洁而克制,听不出喜怒。

“嗯,” 徐景明最后意味深长地补了一句,“我很期待你们的…‘共同进步’。”

脚步声响起,似乎有人要出来了。

林未晞猛地惊醒,像是被窥破了心事般,心脏狂跳,一把拉住还在东张西望的许渐薇,几乎是落荒而逃般地快步离开了报告厅。

午后的阳光依旧明媚地洒在身上,她却感到一阵莫名的寒意顺着脊椎爬升。

徐老师的话,表面上是无比的认可和鼓励,甚至将“雕琢”她的权力完全交给了江溯。

但为什么……她总觉得那温和的语气下,潜藏着她无法理解的深意?

那“期待”的背后,究竟是怎样的考量?

“共同进步”……这四个字在她听来,忽然变得有些沉重和……令人不安。

她满怀期待迈出的第一步,似乎不知不觉间,已经踏入了一个早已为她规划好的轨道,而轨道的尽头,是她无法预知的、既充满机遇又暗藏风险的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