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甄嬛传之柔桡嬛嬛 > 第27章 汝南之祸

甄嬛传之柔桡嬛嬛 第27章 汝南之祸

作者:末烬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3-05-20 08:37:27 来源:文学城

玄凌一行人,不过十余日间,便从甘露寺回来了——毕竟国不可一日无君。而因着皙华夫人随行的缘故,慕容家纵有手段也不敢轻举妄动。

升为莞妃的甄嬛协理六宫更加名正言顺,不过她知晓自己资历不足,每日只安心侍奉玄凌、照顾予泽,很少主动插手六宫事宜,多是听凭端平夫人和敬妃排布。太后闻之也颇为赞许,几次遣孙姑姑到柔仪殿探看予泽,并对玄凌称赞莞妃识大体、知进退。

而就在后宫平静祥和、甄嬛荣华得志的时候,前朝却渐渐地不太平了。

主因自然是汝南王。

慕容家因着皙华夫人,又被玄凌的荣宠砸晕了头脑,对汝南王频频想要谋反的举动不甚赞同。毕竟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慕容家所求的满门荣耀,皙华夫人自然在这个“满门”之中,若是谋反,皙华夫人只怕难以活命。可汝南王不同,他要的是皇位,皙华夫人不过是他的一枚棋子,是死是活并不重要。

加之甄家那里时刻有甄嬛传递消息,沈家也在隐蔽的地方盯着,早前埋下的钉子便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慕容家和汝南王之间充当了反间的间谍。

汝南王许也是太狂妄了,在早朝时不仅迟到且戎装进殿,比书中还提前了几个月。这是很不合仪制的,朝殿非沙场,汝南王也非刚刚大战得胜归来,以亲王之尊而着戎装,且姗姗来迟,不过是耀武扬威而已。玄凌还未说什么,言官御史张汝霖便立即出言弹劾,奏汝南王大不敬之罪。

汝南王为朝廷武将之首,向来不把开口举笔论孔孟的文臣儒生放在眼里,因此朝中文臣武将几乎势成水火,早已各不相融。而言官有监督国家礼仪制度之责,上谏君王之过,下责群臣之失,直言无过,向来颇受尊崇。

汝南王生性狷介狂傲,何曾把一个小小的五品言官放在眼里,当朝并未发作,可是下朝回府的路上把张汝霖拦住,一顿老拳,当场把张汝霖给打昏了。

此事一出,如巨石击水,一时间文人仕子纷纷上书,要求严惩汝南王,以振朝廷法纪,而汝南王却拒不认错,甚至称病不再上朝。

汝南王尾大不掉、声势日盛,已经让玄凌忧心不已,此事更是加深朝中文武官员的对立,一旦处理不好,便是危及朝廷平衡的大事。为了这个缘故,玄凌待在御书房中整整一日没有出来。

甄嬛这里刚得到太后的好感,此刻频繁进出御书房得不偿失,略略思忖后,便吩咐流朱将自己亲自做的七色米糕送去给玄凌。米糕用各色蔬果汁混合糯米制成,本身并没有什么稀奇,只是用模具在正面印上了“英雄难过美人关”几字。

果然不过一个时辰,玄凌便大步踏进柔仪殿,迎面拊掌大笑道:“英雄难过美人关!你这个机灵鬼儿!亏你想出这一招来。”

甄嬛依礼拜过,只让槿汐倒茶,玄凌接过朗朗笑道:“文官气愤难平,最好的法子就是让汝南王亲自上门道歉。他一向心高气傲,唯独畏妻如虎,自然是惟妻命是从,若让汝南王妃去劝他登门谢罪,应是无往而不利的。”

“皇上圣明。”甄嬛和静道,“这虽不算是极好的法子,但也总归能将此事揭过,稍稍平复文臣之心。”

玄凌将目光落在了她身上,渐渐收了笑意,踌躇道:“只是要何人去劝汝南王妃呢?”

他的意思自然是想甄嬛去的,甄嬛却不想独自当这个恶人,于是道:“皇上若不嫌弃臣妾无能,臣妾就自告奋勇了。只是臣妾无权召见命妇,还需由皇后娘娘凤谕将汝南王妃召入宫中,臣妾只在凤仪宫中迎接即可。”

玄凌听罢果然笑逐颜开,伸手把她搂在怀中,低笑道:“后宫之中,惟有嬛嬛你最能为朕分忧解难。那些大臣拿了朕的俸禄,哄乱闹了半天,也只能说出罚与不罚的主意,当真是无用之极。”

甄嬛含了七分的笑和三分的娇嗔,摇摇头道:“臣妾只是后宫中一介区区妇人,哪里是自己的主意呢,不过是皇上的心意被臣妾妄自揣测却又侥幸猜中了而已。此事成与不成,倒是还要借重皇后娘娘的威仪才行呢。”

玄凌喟叹道:“嬛嬛,果然是你知道朕的心意。”可他又忽然皱眉,沉声道:“可是汝南王迟早是要办了的。否则朝廷将皆是他党羽,丝毫无正气可言,朕的江山也不稳了。”

皇帝枕榻岂容他人鼾睡,玄凌当然是要料理汝南王的。甄嬛遂安慰道:“皇上有此心,则是黎民与江山之大幸。奈何如今,还不是可以除去他的时候,皇上唯有暂且忍耐了。”

玄凌凝望甄嬛,眼中有了一丝托付的神色,沉吟道:“嬛嬛,朕决意待此事有所平息后让你的兄长出任兵部为官,执朕近身侍卫羽林军的兵权。光你兄长还不够,不与汝南王亲近的有才之将,朕都要着意提拔。只是,不能太早打草惊蛇,还要着意安抚,所以此事还颇有踌躇之处。”

一字一句皆在掌握,甄嬛假意思索片刻道:“汝南王与王妃都已是加无可加的贵重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看来只有在他子女身上下功夫了。”

玄凌眼中果然闪过欣慰的光芒,喜道:“不错。他的王妃生有一子一女,长女为庆成宗姬,今年刚满十二,朕有意破例封她为帝姬;然后再封汝南王之子予泊为世子,以承父业。”

甄嬛赞道:“皇上英明,安排也甚妥。不过臣妾想,不仅要封帝姬,这封号也要改,就拟‘恭定’二字,算是时时给她父王提个醒,要‘恭敬安定’。且恭定帝姬要教养于宫中,由太后亲自抚养——将来若有不测,也可暂时挟制汝南王,他一向是看重这些的。”

玄凌着意沉思,片刻方欢喜道:“就按你说的,朕着即拟旨就是。”他说完这些,不觉微有轻松之态,一把打横抱起甄嬛打开门便往寝殿里走,在她耳侧轻笑道:“你方才说英雄难过美人关…”

当晚,玄凌不出所料地宿在了柔仪殿,纵使李长来禀报他已经翻了秦芳仪的牌子也分毫不顾。放在往常,甄嬛或许会劝劝玄凌,不过这个秦芳仪让她忍不住想起小说里的唾面之辱,所以并不多言。

贤妃不想做贤妃了,玄凌自然更加不会在意。自从方容华有孕,玄凌难免多陪着,再加上皙华夫人那里要安抚,他对甄嬛已是想念十分。

重重帷幕滑落,甄嬛隐约听见凤鸾春恩车驶过而响起孤单寥落的丁冬之音,顺着风远远飘出,铃铃作响。她不知道秦芳仪是怎样由欣喜转为失望地从仪元殿东室离开,在驾车人手中火红的大灯笼的旖旎光辉里,望着未央宫的方向吐露怨愤之语。

若有选择,她也只想周全自己而已。

两日后,汝南王妃贺氏奉旨进宫来皇后处请安。甄嬛只以协同之名微笑坐于皇后下首,贺氏显然没有料到旁人的出现,有些微的吃惊,很快坦然微笑一一拜见道:“妾身见过皇后娘娘、莞妃娘娘。”

虽不曾真正交谈,贺氏与甄嬛到底是在生辰那日有过一面之缘的。皇后的侍女剪秋刚刚扶她落座,甄嬛便轻笑道:“那日本宫生辰,听闻王妃身子不适,不知可大安了?”

“多谢莞妃娘娘关心了。原是妾身的旧疾,搅扰了娘娘的好日子,还未向娘娘请罪呢。”贺妃说着微微颔首,向甄嬛致意。

甄嬛忙道:“王妃安好就好,凭它什么,哪比得上王妃玉体康健来得要紧?”

“莞妃娘娘折煞妾身了。”贺妃略略露出一分愧色,随即又朝皇后道:“皇后娘娘近来气色很好呢。”

皇后抚一抚脸颊,眉眼含笑道:“王妃真是会说话,本宫倒瞧着王妃生了世子之后精神更好了呢。”

贺妃颇感意外,惊讶道:“世子?皇后娘娘是在打趣妾身么,予泊才六岁,怎能是世子呢?”

皇后春风满面,和善道:“这才是皇上的隆恩呀!皇上在诸位子侄中最喜欢泊儿,泊儿虽然年幼,却是最聪颖的,所以皇上想尽早册封他为汝南王世子,好好加以教养,日后也能跟他父王一样,安邦定国,兴盛我朝。”

为人父母多是偏疼幼弱之子的,贺妃也不例外。她一个深闺妇人,纵有些见识,一时也看不出这其中的弯弯绕绕,满脸抑止不住的喜色,连忙起身谢恩。

皇后又笑着接口道:“这还不止呢,皇上的意思是好事成双,还要破例封庆成宗姬为帝姬,连封号都拟定了,为‘恭定’二字,就尊为恭定帝姬,由太后亲自抚养。”

贺妃原本听得欢喜,但闻得要把女儿交由太后抚养,不由面色一震,忙道:“多谢皇上圣恩,可是妾身的女儿晚衣才十二岁,十分的不懂事,若册为帝姬由太后抚养,只怕会扰了太后清养,不如请皇上收回成命吧。”

皇后听见贺妃推辞,借喝茶之机目视甄嬛,于是甄嬛接过话茬,轻轻含笑道:“皇上膝下子女不多,宫中惟有淑和与温仪两位帝姬,皆年幼未能长成。王妃的庆成宗姬能入宫养育是喜事,我大周开朝以来,听闻只有开国圣祖有封亲王之女为帝姬的例子,那也是在即将成婚之即,照应夫家的门楣脸面。像庆成宗姬一般少年册封的,在咱们皇上手里还是第一例呢。”

话甫落,她悠悠然看向皇后,心想贺妃在王府里还是太安逸顺遂了,论起心计来哪里是她们俩的对手?

这个再普通不过的上午,她和皇后第一次通力合作,甚至比小说中费的功夫还少些,终于说服贺妃应允去劝说汝南王,也应允女儿入宫。

甄嬛特意不私邀贺妃,一切劝说事宜都在凤仪宫进行。一则汝南王纵有怨言也要冲着皇后,玄凌那里却只会认为是甄嬛的功劳;二则太后不会指责她任意施为,两全其美。

事后第三日,汝南王便亲自登门向张汝霖致歉,虽然只是草草了事,事情到底也平息了不少。而庆成宗姬,也由礼部选定了吉日,准备行册封之礼入宫侍奉太后了。

当晚玄凌便宿在未央宫,说到此事时颇感欣慰,果然绝口不提皇后的功劳,只是不住口地赞她。她假意谦虚两句,盈盈笑着斟上一壶“雪顶含翠”,茶香袅袅,奉予玄凌。

玄凌接过饮了一口,细细品味着道:“果然是好茶。”说着握着她的手笑道:“朕晓得你喜欢这个茶,特意挑了最好的给你,可合你的心意?”

说实话,甄嬛对这个和蒜蓉西兰花同名的茶是没有兴趣的,骨子里作为一个现代人,她对茶叶的认识仅限于好喝难喝而已,再好的茶叶给了她也都是可惜。

不过转念想起一事,她便微笑坐于玄凌膝上,看着那一汪如翡翠的颜色,轻轻笑道:“臣妾当然喜欢。今日在凤仪宫见汝南王妃时,皇后娘娘也泡了此茶款待,可惜王妃似乎不以然,像是喝惯了的样子。幸好王妃也没有介意,不曾失礼。”

说完,甄嬛便小心偷看玄凌的表情,见他本蓄了笑意听着,待得听完,神色已经黯沉了下来。

自来朝外有所贡品,宫廷有的,慕容将军府必有,甚至更佳,玄凌不会不晓得。而汝南王府是没有得到这赏赐的,从何而来不言而喻。

虽然早已知晓皙华夫人结交外臣,但此刻玄凌的厌恶和忌讳更深了一层,慕容家也好,皙华夫人自己也罢,都是留不得了。

幸而近来朝政还算顺当,汝南王殴打言官一事勉强平静过去了,可在一向尊崇言官的大周,这件事的梁子到底也是结下了。虽然汝南王草草去道了歉,但为着这“草草”,文官们私下里还是愤愤不平,时刻都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对此,汝南王自然是不会理会,也不屑于理会的。

因着西南战功,汝南王炙手可热,册封世子和进封帝姬的事宜都办得花团锦簇,极尽热闹奢华。而玄凌虽然没有开口说什么,但是对于这次为平息事态而迫不得已采取的加封,心里很是不忿。

但玄凌某种程度上与雍正很像,他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否则也不会在幼时看见太后与摄政王私情时三缄其口至今,难怪电视剧改编时会把他改成雍正。当然了,他在后期也的确没有雍正那么励精图治和聪明就是了。人家雍正是为了充盈国库不停抄家,玄凌是好大喜功,养出来一副乾隆的性子,专知道享受。

闲话休提。却说玄凌施恩于汝南王后,皙华夫人在后宫的荣宠益发水涨船高,玄凌待她简直好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甚至连她的宫女乔氏也格外优待,得以侍君。本来宫女侍寝晋封只能从更衣开始做起,玄凌却破例让她直接做了选侍,仍旧住在宓秀宫中。

对于这般不合祖制的做法,甄嬛和眉庄向来是作壁上观的——自从有了予沐,眉庄考虑事情也更加全面透彻,不争朝夕,只待长远。玄凌要除去汝南王和慕容家已是志在必得之心,她们只需要适时推一把手就够了。

就这么一直平安到了年下,汝南王春风得意、忘乎所以,慕容家因皙华夫人的受宠而“与有荣焉”。在他们的松于防范之下,玄凌寻了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让甄珩执掌了皇帝近身侍卫羽林军的职权。

在外人眼里,这着实是一桩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使,需要时常在寒冷冬夜里和士兵一同戍守宫禁,何况羽林军也从不被执掌天下大半军权的汝南王看在眼里。

乾元十五年正月初一,不只是新年伊始,更是予泽的周岁礼,玄凌本意是要大办的。然而在此两日前,一桩烦心事又来了,汝南王忽然上了一道折子,请求追封玉厄夫人为贵太妃。

新岁本就不宜加封,更何况是不怎么吉利的追封。且玉厄夫人当年受兄长博陵侯谋反之事牵连,无宠郁郁而死,临死前又口出怨望之语,先帝一怒之下不许她随葬妃陵,只按贵嫔礼下葬,累世不得追封。

一如后来的慕容世兰。

身为儿子去违背先帝的旨意,这本是不孝之事。奈何形势所迫,总让玄凌纵使再不愿也只能妥协,甄嬛则充分发挥了解语花的作用,温言劝慰,最终让玄凌于正月十五上告太庙:为祈太后凤体康宁,上皇太后徽号“仁哲”。同时,追封汝南王生母玉厄夫人为贤太妃,赠谥号“思肃”,号思肃贤太妃,拟于六月迁葬入先帝的妃陵,并进封在宫中颐养的各位太妃,以示褒扬。

毕竟玉厄夫人已是个死人了,就算封追为皇后又能翻出什么浪来?至此,汝南王再无异议,上表谢恩。

平平静静地过了元宵,玄凌为大事计,意欲让甄珩进位兵部。因着此前甄珩在军中得了甄嬛的暗示,早已似有若无地对汝南王示好——当然也是有玄凌首肯的。故而在早朝时,慕容一党虽有不快,汝南王倒是欣然接受了。甄珩遂被授予兵部正五品都给事中一职,正式踏入漩涡中心。

但甄珩毕竟是甄嬛的哥哥,慕容家那里多少有些微词,汝南王虽有心兜揽,亦心存戒心。为此,甄嬛特地请了安陵容入宫,将那夫妻不和的戏码一一说明。

此时甄远道手中已有不少罪证,亦不曾与管家交往过密。玉姚则在甄嬛的千挑万选下,早早地与后来入宫的瑞贵人洛临真之兄洛临风定了亲事,只等汝南王之事了结就会举行婚仪,现下正在家中备嫁。

于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7章 汝南之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