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这诡计多端的男人 > 第22章 第二十二章

这诡计多端的男人 第22章 第二十二章

作者:羽小树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1-26 17:43:25 来源:文学城

要讲非遗项目,就不能只讲非遗,还要说历史背景,要提兴盛衰落。

孙志林给楚姜看的这个妆花织造技艺,属于云锦的品种之一,最早的史籍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一千五百多年前,和常被混淆的刺绣不是一个概念,重点在织造。

四大名著里曹家祖先曾掌握的江宁织造,就是专门生产的织锦供皇家御用的,可以说是不计成本极致奢华的。

而且,江宁织造和另外两个织造还有些不同,是专供顶级高档服装的,比如朝服礼服类,最典型的就是龙袍。

作为当时的全国丝织中心,云锦生产规模巨大,木织机达到三万多台,有二十余万人以此为业,是最鼎盛的时期。

但随着云锦业的衰落,直到建国初期,曾经的江宁织造不复存在,只留下4台还能生产的织造机,传承人更是少之又少,经过抢救扶持保护后,现在也就二十余人。

展馆体验区放的模型,已经是简化缩小版的织机了,真正的大花楼木织机可和小巧无关、需要拽花工和织手两人相互配合,拽花口诀是“一抡、二揿、三抄、四会、五提、六捧、七拽、八掏、九撒”,织手则要足踏开口、手甩梭管、嘴念口诀、脑中配色、眼观六路、全身配合。

经验丰富的技艺人员工作八小时,才能织出5厘米左右的成品来。

所以,仅从文字描述,就可以看出这个织造工艺的学习难度。

“现在知道妆花有缎、绢、绒、罗、纱、绸六种,但复原的没几样,实在是找不到修复的工匠,连织机都是好多学者根据文献,摸索反推出来的。”

孙志林觉得自己学这个专业,就很容易emo,尤其是他见过出土的那些丝织品有多么华美甚至惊艳,相关工艺却因为传承问题消亡,说不心痛都是假的。

尤其是很多工匠都年事已高,一些家族传承下来的口诀也都丢失了,相当于解数学的公式全部消失,只有题目和最终答案摆在面前,让复员工作推进极难。

云锦的其他品种已经能机器来生产,唯妆花一直不行,也和“挖花盘织”、“逐花异色”这些特点有关,机器根本没法识别完成。

楚姜看到图片介绍中一些质地结构分析图,单看着就觉得很考验眼力,也不知道当年四经绞罗结构断代后,复原小组是怎么发挥钻研精神,从二经绞罗结构推到四经绞罗结构。

这种经线密度达到每厘米110根的结构,孙志林觉得适合传承这个技艺的,应该是八爪鱼。

人类为何要为难自己?

“我以前觉得自己数学成绩好,空间想象能力不错,跟着老工匠学一下,上手试试总行。”孙志林说到这里,就觉得泪洒考试卷,他跟着导师去拜访工匠的时候,都快怀疑自己的智商了。

要么口诀念错,要么手速跟不上,要么就是丝线弄错。

错误方式千百种,就是和正确道路不沾边,单调枯燥强度大还偏偏对学习者要求高,这也是很多工艺传承的困境。

但楚姜还是挺想试试的,他没有接触过云锦,但对织机不太陌生。

他小时候有段时间过敏严重,穿百家衣不行,打针吃药也不见好,最后英梅被个老医生指点,去找了个织土布的农家,买回来布料自己做衣服,楚姜换上后就没事了。

虽然楚姜也不太清楚,这其中到底有什么科学原理,是不是织土布的工艺中,是否有刚好缓解他过敏的草药浸泡环节,但他对坐在英梅自行车后座,跟着去农家院子里,看织机工作的印象很深。

直到那个婆婆眼花看不清线,织机也被她家孩子卖掉,楚姜才不再穿土布制作的贴身衣物。

楚姜不觉得织布无聊,甚至觉得这种经纬线交织的过程很有意思,坐在旁边看的时候,婆婆还愿意教他,一些比较常见的经纬线缠绕方式和密度变化,他都会。

妆花本质上也是种纺织技术,经线不变,通过纬线的变化成不同的图案,所以楚姜能在体验区上手模拟,也和这个基础有关。

可惜的是,展厅因为容纳的项目种类比较多,位置有限,放的模型不是完全体,等楚姜有空去云锦妆花的原产地博物馆,才能目睹大花楼木织机。

“其实,也不用等到去博物馆,小姜,你后天有时间吗?我有办法让你试一试。”

这事找别人不行,但找孙志林绝对没问题,织造技术中织机的作用不容小觑,大花楼木织机可以是手工纺织业中体型最大机构最巧妙的机器,是小花楼织机的进一步发展。

孙志林他们导师和一些纺织企业有合作,根据《天工开物》还原过云锦织机,将近两千个零部件,长6米宽4米高4米的庞然大物,就放在研究所里面,高速三小时内可以到达,他还有钥匙。

“后天?我有空,但是可以去试试吗?”

楚姜的时间比较充裕,但他觉得大花楼木织机就和文物差不多,属于要放在展厅内部被保护起来的,他跟着孙志林直接去试试实物是不是不太好。

“没问题,我之前还喊了好几个学计算机和软件的朋友,试图去还原一下挑花结本的过程,结果那群家伙看完纪录片就抱着电脑连夜逃跑。”

孙志林说的织机是专门研究用的,和具有历史研究意义的文物不同,只要不损坏,他的导师甚至很鼓励学生尽可能运用编程、机械之类的知识,看能不能把这些技艺糅合现代科技保存下来。

再加上织机这个时间段,也是可以开放展览的,孙志林觉得运气好点,还能见到教徒弟的工匠过来。

“可以,我回家和父母说一声,后天听安排。”既然孙志林说可以,楚姜也愿意试一试,他现在兑换了理论知识,还不知道具体上手是怎么一回事。

和孙志林约好,楚姜回图书馆又借了几本书,然后回家准备和父母说一声,要得到他俩的同意。

楚河英梅一直把楚姜看得很严,会盯着外出时间,询问陪同人员,甚至不准外宿。

同等年纪的时候,能放心楚东独立外出办事,但再忙也要分出去一个人陪着楚姜的那种,要是楚姜说自己和个刚认识没一周的年轻人外出,一定会被拒绝。

所以,要换个表达说法,借一下来自大哥的帮助。

当天回家后,楚姜把装着书的背包放在了客厅凳子上,一家人准备吃饭的时候,楚东把背包拎起来腾出来凳子,“把包给你拎到房间?”

“我自己来,里面有借的书。”

“你借什么了?这么重,把你压得不长个了。”

楚姜立刻蹿上来示意楚东小声,让楚东一下子来兴趣了,连背包带弟弟全部拎到房间,要看看借了什么书。

结果一看,居然是什么丝织历史、织机工艺之类的。

楚东:“……我以为是什么呢,还偷偷摸摸的。”

他在期待些什么?

除夕快乐呀~~~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2章 第二十二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