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招阴笺 > 第32章 032

招阴笺 第32章 032

作者:郁书意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10-21 00:24:50 来源:文学城

夜色深重,栖梧宫偏殿的窗棂发出极轻的一声响。

温招并未入睡,几乎在那声响传来的瞬间便睁开了眼,手已按在枕下短刃上。但她很快松懈下来。

能这样鬼鬼祟祟摸进来的,放眼整个皇宫,除了那位行事从不按常理的国师,大概也没别人了。

她没动,只静静看着那道黑影略显笨拙地翻进来,落地时似乎还绊了一下,发出一声压抑的低咒。

阮时逢摸索着点亮桌上一盏小灯,晕黄的光照亮他半边脸,眉头拧着,嘴角下撇,浑身上下写满了“我不高兴”和“快来哄我”。

温招坐起身,靠在床头,声音里听不出什么情绪:“国师大人夜闯妃嫔寝宫,是何道理?”

阮时逢被这冷静的声音一激,像是终于找到了发泄口,几个大步跨到床前,却又在离她几步远的地方刹住脚,像是赌气般侧过身不看她,从鼻子里哼出一声:“你干的好事!”

“我做了什么?”温招淡淡问。

“你还装傻!”阮时逢猛地转回身,眼睛瞪着她,像是受了天大的委屈,“那只兔子!我送你的兔子!你居然转头就送去给常青?还胡说八道是我献给他的礼?”

温招抬眼看他:“国师大人难道不是这个意思?那般金光璀璨、寓意祥瑞的厚礼,除了陛下,谁配拥有?”她语气平直,偏偏每个字都像小针,扎得阮时逢跳脚。

“我那是送你的!”阮时逢气得声音都拔高了,又猛地意识到这是深夜皇宫,硬生生压下来,憋得脸颊微红,“我送你金子!送你兔子!你居然……你知不知道常青给我回了封什么信?”

他越说越气,简直要语无伦次:“他让我恪守臣伦!勿生他念!他以为我对他……我阮时逢就是瞎了眼也看不上他那种……”

后面的话太难听,他好歹忍住了,只一双眼睛灼灼瞪着温招,仿佛这一切都是她的错。

温招看着他这副样子,竟觉得有些好笑。她稍稍偏过头,掩去唇角一丝极淡的弧度:“哦?陛下竟如此误会了?那真是……可惜了国师大人一片忠心。”

阮时逢被她这轻描淡写的态度噎得说不出话,指着她“你”了半天,最后颓然放下手,扯过桌边的绣墩一屁股坐下,背影都透着憋闷。

“温招,”他声音低下去,带着点说不出的别扭,“你就那么讨厌我送的东西?”

殿内静了片刻,只听得灯花轻微爆开的声响。

温招看着他那仿佛被雨水打湿了的背影,忽然有些笑不出来了。她沉默一会儿,才开口:“不是讨厌。”

阮时逢耳朵动了动,没回头,但肩膀似乎没那么绷着了。

“那是什么?”他声音闷闷的。

“是太显眼了。”温招实话实说,“阮时逢,你我都知道,有些东西不能摆到明面上。你送那样一只金兔子来,是生怕别人不知道我们私下有牵连?况且你我只是盟友。”

阮时逢不吭声了。他思考着前半句,后半句是一点也没听进去。他当时只想着要送个大的、亮的,要让她印象深刻,确实没想那么多,

半晌,他才嘟囔一句:“我库房里金子多的是……就想送你点实在的。”

温招没应这话。两人之间又陷入沉默,一种微妙的、不同于之前紧绷的沉默。

夜风从窗缝溜进来,吹得烛火摇曳。阮时逢像是终于缓过劲来,重新站起身,走到床边。这次他没再兴师问罪,只是低头看着她,眼神复杂。

“喂,”他声音低低的,“下次我送点不起眼的好不好……?”

温招抬眼。

“送点你能悄悄收起来的。”阮时逢别开视线,语气硬邦邦的,耳根却有点红,“不会让你为难的。”

温招看着他这副别别扭扭承诺的样子,心里某个地方微微动了一下。她垂下眼,极轻地“嗯”了一声。

阮时逢像是得了什么保证,整个人都明朗起来,刚才那点委屈憋闷一扫而空。他咧嘴想笑,又努力绷住,最后只摸了摸鼻子。

“那我走喽?”他说着,脚步轻快地走向窗口,利落地翻出去,消失在夜色里。

如同他来时一样突兀。

温招看着仍在微微晃动的窗扇,许久才躺回去。殿内仿佛还残留着一点那人带来生机勃勃的气息。

她闭上眼,轻轻叹了口气。

真是……冤家。

翌日清晨,窗外的鸟鸣还未歇,魑惊便捧着一封信轻手轻脚地进来。

“娘娘,府里来的信,老爷亲笔。”

温招正对镜梳妆,闻言动作未停,只从镜中瞥了那信封一眼。普通的青皮纸,封口处是温均理一贯严谨的火漆印。她接过,指尖触及纸张微凉的质感,心下已了然绝非寻常问候。

撕开封口,抽出信笺。开篇是例行的客套,询问她在宫中是否安好,叮嘱她谨言慎行,莫负圣恩。字迹工整,措辞得体,是温均理一贯的风格。然而字里行间透出的急切,却像水渍浸过纸背,无声地蔓延开来。

信纸翻过一页,真正的意图便显露出来。话锋委婉却目标明确地转到了温韫身上。言及温韫如今任职清闲,空有抱负却难展拳脚,言语间不乏对长子才学的骄傲与对其仕途停滞的惋惜。最后几句,笔锋更是沉了沉,提及“家族荣辱,系于尔等姐弟相互扶持”,“宫中若能得便,勿忘为父平日教诲”。

温招的目光在“相互扶持”四字上停留片刻,唇角牵起一个极淡、极冷的弧度。教诲?无非是时刻提醒她,她是温家的女儿,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她想起温韫。那个总是穿着素净长衫,见人未语先带三分笑的弟弟。举止温和,言语知礼,任谁看了都要赞一声温润公子。

她与他之间,隔着嫡庶,隔着年岁,更隔着母亲早逝后那道无形却冰冷的墙。谈不上多少姐弟情深,但也并无明显龃龉,至少表面如此。

只是温均理这“扶持”二字,重若千钧。她在这宫墙之内,看似风光,实则如履薄冰,每一步都踩在刀尖上。温均理不会不知,但他仍开了这个口。

魑惊在一旁安静等候,见她久久不语,神色平静却眸光微沉,忍不住轻声问:“娘娘,府里……可是有什么事?”

温招将信纸慢条斯理地折好,重新塞回信封,动作不见丝毫火气。

“无事。”她声音平淡,听不出情绪,“父亲挂念弟弟的前程,让本宫有机会,便在陛下面前提一提。”

魑惊眨了眨眼,似懂非懂:“那……娘娘要帮少爷吗?”

温招将信封搁在妆台上,发出一声轻微的响。她拿起一支玉簪,对着镜子,缓缓插入发髻。

“帮?”她看着镜中自己那张没什么表情的脸,淡淡道,“怎么帮?陛下最忌后宫干政,前朝人事,岂容本宫置喙。”

她语气轻缓,却字字清晰,像在陈述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事实。言外之意便是当成没看见。

温家把她送进来,要的是荣光,是倚仗,却从未真正想过,她在这四方天地里,也不过是一枚需要步步为营的棋子。

她最终什么也没承诺,只将那封家书收入匣中底层,如同拂去衣袖上一粒无关紧要的尘埃。

日光透过窗格,缓缓移上妆台,照亮空气中浮动的细微尘埃,安静得仿佛什么都未曾发生。

午后,日光斜照进窗棂,殿内一片静谧。温招正倚在窗边看书,指尖刚翻过一页,殿外便传来宦官特有的尖细嗓音。

“陛下口谕,宣良妃娘娘即刻前往御书房觐见。”

温招执书的手微微一顿。常青很少在午后突然传召,尤其这般“即刻”,更显突兀。她放下书卷,心头掠过一丝极淡的警觉,面上却不起波澜。

“臣妾遵旨。”

她起身,由宫人伺候着整理好仪容,步出栖梧宫。轿辇行在宫道上,车轮碾过青石板,发出单调的声响。她端坐着,目光掠过朱红宫墙上一方湛蓝的天,心中已将近日种种可能引得常青关注的事由快速过了一遍。

抵达御书房外,太监通传后,厚重的殿门缓缓开启。温招敛目垂首,步履沉稳地走入。

常青并未坐在御案后批阅奏折,而是负手站在窗前,望着庭中一株开得正盛的白玉兰。听见脚步声,他缓缓转过身。

“臣妾参见陛下。”温招依礼下拜。

“爱妃平身。”常青的声音听不出喜怒,目光落在她身上,带着一种审度的意味。他并未让她坐下,而是踱回案后,指尖掠过桌上一份摊开的卷宗。

“今日召爱妃来,是想问一个人。”常青开口,语气平淡如同闲话家常,“温韫……是你的弟弟?”

温招的心轻轻一沉。父亲早间的信函还锁在匣中,此刻皇帝便亲口问起温韫。这绝非巧合。

“回陛下,正是臣妾庶弟。”她垂眸应答,声音平稳。

“嗯。”常青应了一声,指尖在卷宗上点了点,“朕看了看他的履历,年纪虽轻,倒还算勤勉谨慎,如今在翰林院领个闲职,似乎有些屈才了。”

温招屏息听着,不敢轻易接话。常青从不做无谓的闲谈,每一句都可能藏着深意或试探。

常青抬眼看向她,目光深邃:“爱妃以为,朕若给他换个位置,派他去南边历练一番,如何?”

南边?温招的睫毛几不可察地颤动了一下。南边刚经历过水患,局势复杂,绝非优差。但若办得好,确是快速晋升的跳板。皇帝此举,是试探温家,还是试探她?

她微微福身:“陛下圣心独运,知人善任。温韫年轻识浅,能为陛下分忧,是他的福气。无论陛下如何安排,想来他必当竭尽全力,不敢有负圣恩。”

回答得滴水不漏,既未替温韫求取任何具体职位,也全然一副听凭圣意的恭顺模样。

常青看着她,忽然笑了笑,那笑意却未达眼底。他话锋一转,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说起来,朕记得……爱妃的母亲,故乡似乎也在南边?”

温招的心猛地一紧。她母亲早逝,出身江南小吏之家,并非显赫,这件事知道的人并不多。常青此刻提起,绝非偶然。

“是。”她轻声应道,指尖在袖中微微蜷缩,“母亲故乡确在江南水乡,只是离家日久,旧事多已模糊了。”

“江南是好地方。”常青语气似有感慨,目光却仍停留在她脸上,像是在观察最细微的反应,“人杰地灵。只可惜,有时过往的烟云太重,反倒容易迷了眼前的路径。”

他顿了顿,声音放缓,却带着无形的压力:“爱妃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温招敏锐的嗅到了一丝危险试探的气息。常青话中有话,似乎在用母亲的往事敲打她,提醒她认清自己的位置,不要被家族或过往所牵绊,更不要妄图左右朝局。

常青如今宠她,可能对她是有感情的,可常青这个人永远看中的是自己的利益,这也是身为帝王所必须要做的。

她深深吸了一口气,抬起头,迎上皇帝的目光,眼神清澈而恭顺:“陛下教诲的是。臣妾愚钝,只知谨守本分,侍奉君前。过往烟云,早已随风而散,不敢或忘。”

日光透过窗格,将御书房内照得亮堂,却驱不散那无声弥漫的紧绷。常青凝视她片刻,终于缓缓颔首。

“你能如此想,甚好。”他语气缓和下来,仿佛方才的机锋从未存在,“退下吧。”

“臣妾告退。”温招行礼,一步步退出御书房。

直到走出殿外,被午后的阳光笼罩,她才感觉那无形的压力稍稍散去。回头望了一眼那紧闭的殿门,她知道,关于温韫的安排,关于温家的未来,皇帝心中自有考量。

而她方才的回答,或许未能换来什么,但至少,没有行差踏错。

风起,吹动她宫装的裙摆。她敛起心神,向着栖梧宫的方向走去,背影在长长的宫道上显得沉静而孤单。

三日后,旨意抵达温府。

彼时温韫正在书房临帖,窗外春色正好,他却有些心神不宁。自那日父亲与他说了欲请姐姐在宫中周旋之事后,他便隐隐不安。他深知姐姐在宫中的不易,亦不愿她为自己开口,徒增烦忧。

宦官尖细的嗓音打破庭院的宁静时,他手中的笔微微一颤,一滴墨迹污了即将写就的字帖。

他整衣出迎,跪听旨意。当听到“翰林院修撰温韫,勤勉堪用,着即日赴任南漳县丞,协理灾后事宜,钦此”时,他猛地抬起头,脸上血色褪尽。

南漳?那是此次水患最严重、局势最混乱的县府之一。县丞之位,品级未升,实则明平暗降,且那是个极易得罪人、更难出政绩的泥潭。

宦官将圣旨放入他手中,触手冰凉。他听见自己干涩的声音谢恩,周遭家人的反应变得模糊不清。

父亲温均理送走传旨太监,转身看他,眉头紧锁,神色复杂,最终只化作一声叹息:“既是陛下旨意,便……好生为之吧。”语气中难掩失望。家族期待的晋升并未到来,反而是一脚被踢到了漩涡边缘。

温韫独自回到书房,看着那卷被墨迹污损的字帖,久久无言。他并非畏惧艰难,只是这旨意来得突然,去向更是微妙,令他不由想起三日前父亲那封送往宫中的信。

是姐姐……吗?是她向陛下开的口?可这结果……他心绪纷乱,一时竟不知是该感到牵连了她的愧疚,还是被她推开的涩然。

他更不愿离开京城。

并非贪恋繁华,只是离得远了,宫中那道清冷的身影便更遥不可及。虽知姐弟名分如山,此生难越,可能偶尔知晓她在同一座城的某个角落,于他而言,已是晦暗人生中一丝微不足道却真实的慰藉。

如今连这点奢望也要被剥夺。

他走到窗边,望向皇宫的方向,层叠的殿宇飞檐隔断了视线。他想起小时候,姐姐尚未入宫,虽不亲近,但偶尔在府中廊下遇见,她总会微微颔首,目光掠过他时,带着一种他当时不懂,如今回想起来才明白的疏离与寂寥。

他曾暗暗发誓,若能立稳脚跟,或可成为她的一点依靠,哪怕微不足道。如今这一切还未开始,似乎就要被彻底斩断。

“二少爷,”管家在门外低声催促,“行装……该打点了。”

温韫闭上眼,深吸了一口带着花香的春末空气,再睁开时,眼底那些翻涌的情绪已被强行压下,只余下一片温润的平静。

“知道了。”他轻声道。

他开始沉默地收拾行装。书籍、笔墨、几件素净的衣衫。动作不疾不徐,却透着一股沉重的认命。

有些路,不想走,却不得不走。有些人,想靠近,却必须远离。

这或许就是他的命数。

他最后看了一眼书案,将那卷污损的字帖缓缓卷起,投入了一旁的纸篓。

如同埋葬掉所有不该有的妄念。

温韫离京前第三日,一封信经由特殊途径,悄无声息地送到了温招手中。

信纸是普通的素笺,字迹却清隽工整,是温韫一贯的风格。内容简短,只言即将远行,临别前盼能一见,地点定在宫外城南的“望江楼”,时日定在两日后午后。

措辞极尽恭谨克制,字里行间却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恳切。温招捏着那薄薄的信纸,在窗边立了许久。

她知道这不合适。宫妃私见外臣,即便是血缘至亲,也属逾矩。若被有心人窥见,徒惹是非。

可她眼前闪过那日御书房常青深邃探究的目光,想起温均理话里话外的“互相扶持”,最后定格在记忆中温韫那双总是带着温和笑意、却似乎总藏着一缕愁绪的眼睛。

前世她这个弟弟,与她不算亲近,却也从未为难过她。如今被一纸调令派往险地,前途未卜。

最终,她将那信纸就着烛火点燃,看它化为灰烬。

两日后,一辆不起眼的青呢马车悄无声息地驶出宫门侧巷。车内,温招换了一身寻常富家女子的装束,帷帽垂下的薄纱遮住了面容。

望江楼是京城有名的酒楼,临水而建,雅致清静。温韫包下了三楼临江的一个僻静雅间。

温招在魑惊的搀扶下步入雅间时,温韫正临窗而立,望着楼下流淌的江水。听到声响,他立刻转过身。

他今日也穿得素净,一身雨过天青色的长衫,更衬得人清瘦温润。见到温招,他眼中迅速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亮光,随即垂下眼帘,恭谨地长揖一礼。

“臣,温韫,参见良妃娘娘。”

声音温和,带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感。

“出门在外,不必多礼。”温招的声音透过薄纱传出,略显清淡。她在桌边坐下,魑惊无声地退至门外守候。

雅间内一时只剩下他们二人。窗外江水潺潺,偶有鸟鸣掠过,更显得室内安静得有些过分。

温韫在她对面坐下,执壶为她斟茶。动作不疾不徐,仪态无可挑剔,只是微微紧绷的指节泄露了内心的不平静。

“贸然请见,惊扰娘娘了。”他开口,声音依旧温和,“只是臣不日便将离京,赴任南漳,临行之前,有些……家事,心中挂碍,思来想去,唯有向娘娘请教。”

他措辞谨慎,将私见定性为“请教家事”。

温招端起茶盏,指尖感受着瓷壁的温热:“南漳路远,水患初定,百废待兴,此去艰辛,你要有准备。”

“臣明白。”温韫颔首,“为国分忧,是臣之本分,不敢言苦。”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杯中微漾的茶汤上,声音低了几分,“只是……离京前,听闻父亲曾修书入宫,提及臣之仕途……臣心中惶恐,深恐父亲爱子心切,言语间或有失当,给娘娘平添烦扰。”

他终于抬眼看向温招,目光清澈,带着真诚的歉疚:“若因臣之故,令娘娘为难,臣……万死难辞其咎。”

温招看着他。她原以为他约见,或是为前程求助,或是为远行诉苦,却没想到开口第一桩,竟是致歉。

她隔着薄纱,能看清他眼中那份毫不作伪的忧色。这份体贴与谨慎,却并未激起半分涟漪。

“父亲信中所言,是为父之常情。本宫身处宫中,自有分寸。”她语气平静,“陛下调你前往南漳,是历练,亦是圣恩。你只需恪尽职守,不必多想其他。”

温韫似乎松了口气,紧绷的肩膀微微放松:“有娘娘此言,臣便安心了。”他沉默片刻,又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巧的锦囊,双手奉上,“南漳地处偏远,臣此去经年,恐难再……此物,是臣偶然所得,聊表心意,愿娘娘在宫中诸事顺遂,身体康健。”

那锦囊用料普通,绣工却精细,一看便知是用了心的。

温招没有立刻去接:“宫中一应用度俱全,你不必……”

“并非贵重之物,”温韫急忙解释,耳根微微泛红,“只是一些臣平日托人配的安神香料,味道清浅,娘娘夜间或可助眠。还有……一枚平安符,是臣日前去京郊慈云寺所求。”

他话语恳切,带着弟弟对姐姐最寻常的关怀,小心翼翼,不敢逾越半分。

温招看着他捧着锦囊的手,指节分明,微微用力。她终是伸手接过。锦囊很轻,却似乎带着温度。

“有心了。”她轻声道。

温韫脸上露出一个浅淡而真实的笑意,如同春风拂过水面,转瞬即逝。他重新垂眸,掩去眼底翻涌的情绪。

能这样见她一面,能说上几句话,能送出一份微不足道的牵挂,已是奢求。

之后的时间,两人大多沉默。偶尔交谈几句,也不过是关乎京城天气、母亲旧事一些不痛不痒的话题。温韫始终恪守着臣子的本分,言语恭敬,举止得体。

只是他的目光,总会不经意地掠过她被薄纱遮掩的容颜,每一次都迅速收回,如同触碰了滚烫的烙铁。

时间悄然流逝。窗外的日头渐渐西斜。

温招放下茶盏,起身:“时辰不早,本宫该回去了。”

温韫立刻站起身,垂首:“恭送娘娘。”

他送她至雅间门口,脚步停住。门外候着的魑惊上前,替温招重新戴好帷帽。

温招最后回头看了他一眼。他站在门内阴影处,身形显得有些单薄,脸上依旧挂着那温润得体的微笑,只是眼底深处,有什么东西沉沉地落了下去。

“南漳湿热,多保重。”她终究多说了一句。

温韫深深一揖:“谢娘娘关怀,臣……谨记。”

温招转身,在魑惊的陪伴下离去。脚步声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楼梯尽头。

雅间内,温韫依旧维持着躬身相送的姿势,良久未动。窗外江水东流,浩浩荡荡,从不因谁的离别而停留。

他慢慢直起身,走到窗边,看着那辆青呢马车汇入街巷人流,再也辨认不出。

桌面上,她用过的茶盏还在,杯沿留着极淡的唇印。他最终没有去碰触。

只是将那杯渐凉的茶水,缓缓倾倒入窗外的江中。

如同将某些无法言说的念想,彻底埋葬于这滔滔逝水之中。

此后山高水长,大抵再无相见之期。

他闭上眼,任江风吹拂面颊,带来远方的水汽和离别的味道。

终是一别。

注意!!!不是骨科哦!伪骨科!!![狗头]阿意人鼠鼠的,又发烧了可能天气降温了,冻着了。最近天气转凉,大家记得添衣,不要感冒了[撒花]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2章 032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