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照微尘 > 第16章 都是孤儿

照微尘 第16章 都是孤儿

作者:雾里看蛙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01:05:48 来源:文学城

蹴鞠大会之后,顾云简重新去了阮氏族学读书,他和燕云尊同龄,正在一个班。燕云尊一大早带着狐朋狗友扫荡进门的时候,正见顾云简坐在前排靠窗的位置上习着策论,他穿着学子统一的白色襕衫,神情专注,心无旁骛,微光从窗棂洒下来落在身上,盈满浩然正气,趁得襕衫松垮、书包歪斜的燕云尊几人越发像市井流氓。

由于纪律不好,又是个差生,燕云尊正坐在前排最方便和先生培养感情的位置,与顾云简就隔了一个过道,他懒懒散散走过去坐下来,支着下巴看顾云简在那里写写写,“我说兄弟,春光大好时节,你真的是来读书的啊?”

顾云简头也没抬,“不然呢?”

不然呢?

这真是个好答案,燕云尊皮笑肉不笑地点点头,继续和他搭话:“你哪家的啊?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过你。”

没听过归没听过,不代表燕云尊猜不到,他早就打听到了这小子姓顾,又和圆圆妹妹那样亲密,想也知道是阮夫人的娘家人,定州顾氏来的,顾氏几年前出走了一个三公子,合着是到汝阳来了。

顾云简不稀罕提顾氏,闻言面色一冷,没有搭理燕云尊,燕云尊就笃定了。

这堂课的先生临时告假,布置了一篇策论教学子们当堂完成,还托付顾云简看好课堂纪律,先生前脚刚走,燕云尊就撂下书本,趴在案上开始补觉,成家洛和仲岁朝几个打叶子牌的打叶子牌,丢鞠球的丢鞠球,不消一会其他子弟也按捺不住加入进来,学堂里渐渐喧嚣嘈杂,顾云简皱眉回头,“肃静些!”

他一声冷斥将众人吓一跳,燕云尊都被惊醒了,读书最怕挨着好学生,燕云尊堵上耳朵换个方向继续睡。

成家洛同仲岁朝交换个眼神,挑衅道:“我说顾公子,你要写文要读书,是你自己的事,不要打扰大家开心好吗?这里是学堂,学堂!不是你家书房,难道因为你读书,别人就不要玩了不成?”

成家洛不愧是和燕云尊齐名的纨绔,歪理也能说得十分在理,闭着眼睛睡觉的燕云尊都忍不住举起手给他竖了竖大拇指。

顾云简眼睑微眯,冷笑一声,他握着墨笔回头,没有多说,就在成家洛和仲岁朝几人以为自己胜利了的时候,学堂里蓦然发出一声木材断裂的声响,燕云尊伏着睡觉的几案忽然四分八裂散在了地上,若非燕云尊躲得快,非要当众摔个大马趴。

燕云尊诧异地看了一眼脚边的断木,梨花木案几的支撑处一支墨笔斜插入内,直直将案几拆断,他把目光投向顾云简,方才压根就没察觉这厮出手,真是好功力!

成家洛和仲岁朝等一干同窗也看到了,一个个瞪圆了眼睛,而顾云简泰然自若,重新拿了一支墨笔继续写自己的策论,虽然他不言不语,但大家毫不怀疑要是再挑衅下去,他手里的那支笔会插在自己腿上,一个个都偃旗息鼓了。

燕云尊暗甩众人一眼刀,换个几案继续睡,一个个没用的!

从那天起,燕云尊是学里的魔王,顾云简就成了学里的霸王,凡他出现的地方,纨绔们自动老实了,阮氏族学的风气好得不是一点,成家洛和仲岁朝几人都收敛了爪牙,老学究们感激涕零,总算是能消停一些时日。

燕云尊才不怯顾云简,依旧我行我素,只要顾云简不招惹到他头上,燕大公子本着井水不犯河水的原则,和这位顾三公子各不相干就是,却不想顾云简管天管地也就罢了,居然敢明晃晃管他头上去。每次燕云尊想去招惹陆萱,顾云简必定搅局,燕云尊好几次都想去打顾云简闷棍,他又不是来和他抢圆圆妹妹的,这姓顾的管那多作甚?两个人越发不对付起来。

隔了两日,阮蟾光忙完府中事宜,就与李大夫一同乘车出了门。

阮氏祖第居于汝阳城东北向的弘光里,马车出了偏门,沿城东光明巷一路前行,穿过明春大街到了靠近东城门的延庆坊。

延庆坊靠近城郭,地方偏僻,乃汝阳平民聚集之所,前些年因遭遇过一场大火,多数房屋已经损坏,坊内居民陆续搬走后,这里逐渐成了一座废坊,日常也就成了街头弃儿与逃难之人的落脚之处。

马车拐进小巷,停在一所荒废的院子前,这地方忽然驶来一辆这般华贵的马车,路边人纷纷投来目光。

阮蟾光戴好惟帽,随着李大夫下了车,二人推开柴门,入眼便是一个宽敞的院子,还有几间墙皮剥落的茅屋,屋旁麻绳上晾着清洗过的大小衣衫,墙角摆着整齐的干柴,地面上有小孩子写的歪歪扭扭的字迹和画的各种人物与小动物,还有一株杏花树花瓣落得正繁,纷飞的落英在整个院子里作舞,似乎这就是这家人所有的家当了。

这个地方给阮蟾光的感觉很奇怪,破旧却不荒凉,隐约中还透着一股快乐和暖意。不像是人能居住的地方,却是一个家。

一个男孩子正领着一个小女孩在院中劈柴,阮蟾光认出,正是小六和小八。

小六听到外人声音心中起了防备,忙将小八护在身后。延庆坊鱼龙混杂,有无家可归的可怜人,也有些地痞流氓,其中不乏拍花子的,日常他们在家都是把门闭了,从不会让弟妹单独和外人接触,以免被人拐带了。

刚到此处时,时常会有人来找些麻烦,因他们兄弟姐妹人多不好惹,渐渐那些地痞才熄了欺负人的心,今日他为了给大哥他们留门,便将门虚掩了,不想就有人来了。

小六握紧斧头,转身却见是那位心善的五娘子和李大夫,一时吃惊,忙让小八进屋去叫人,自己上前去说话:“五娘子,李大夫,你们怎么来了?”

他笑意纯良,因砍了一中午柴,额头汗水岑岑。

阮蟾光道:“听说小五病症古怪,特让李大夫过来瞧瞧,他怎么样了?”

“昨日李大夫给配了药,喝下后已是能睡得沉些了。”小六答道,才想到要请二人进院来,忙扔了手中斧头,引着二人往里走。

应鸾听小八说来人,忙快步走了出来,见到阮蟾光颇为讶异,“五娘子?”

阮蟾光尚不知她姓名,但想起她昨日对兄弟姐妹的介绍,便对应上了她的排行,遂唤了声“四娘子”。

这一称呼引得应鸾放声大笑,“五娘子叫我应鸾就可以了,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有人这么客气地叫我四娘子呢!怪不习惯的!”

阮蟾光清朗一笑,“好的,应鸾。”

应鸾性情洒脱,并不因家中破败贫穷而有丝毫窘迫,见李大夫手中拎着药箱,忙接了过来招呼着二人进屋去。

阮蟾光原以为这一家人家境贫穷,进门才知说贫穷二字已是客气,屋内并无一桌一椅,只有稻草铺在房屋一角的炕上,上面躺了个昏迷的少年,小七带着刚懂事的小九在照顾他。那少年脸色红红的,睡梦中颇显几分焦灼,便知是小五了。

李大夫对这家人的状况早有目睹,驾轻就熟地上前去给小五切脉。

应鸾看看阮蟾光质地不匪的素雅罗裙,再看看简陋的四周,难得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抱歉啊五娘子,家里太简陋了,连个坐的地方也没有。”

阮蟾光摇摇头,“不碍事的,我不累,先给小五看病要紧。”

她走上前去看李大夫切脉,阳光照进漏窗,打在小五苍白病弱的面庞上,她才发现小五是个特别俊秀的孩子,确切来说也不是孩子,起先阮蟾光听李大夫“孩子”“孩子”唤着,还以为小五年纪不大,这一见才知小五已经不小了,看身量应是年纪和她差不多。

李大夫把脉把了许久,神情却一刻比一刻浓重,待将小五眼耳口鼻都细细打量过,他喊了阮蟾光和应鸾出去说话。

医者多是直白人,李大夫直接问应鸾:“令堂在怀令弟时,可曾误食什么东西中过毒?”

这问题令应鸾吃惊,“我......我不知道啊,我没有见过小五的阿娘。”

这次换阮蟾光和李大夫吃惊了,她是小五的姐姐,怎么会没有见过小五的阿娘?

应鸾知二人误会了,转而才简单介绍了他们家的情况。

更令阮蟾光和李大夫吃惊的是,这一家九个兄弟姐妹,竟不是同一母所出。当然,他们也没有相同的父亲,都是孤儿!

应鸾也说不清自己具体几岁时加入这个家的,当时是一位姓杨的阿翁收养了他们。杨阿翁是个好心人,生活在洛州栖山镇的乡间无亲无故。那年栖山镇遭遇旱灾,乡间盗贼四起,他便主动收养了这些没了父母亲人的孩子,可惜好景不长,三年前洛州动荡时阿翁也死了,他们兄弟姐妹九人只能随着流民四处逃亡,一路辗转来了中州。

莫说年少的阮蟾光,就是阅尽沧桑的李大夫这把年纪都感到吃惊,打起仗来,骨肉离散是常事,这兄弟姐妹九人竟能在逃亡中一个不少全须全尾地到了中州,任谁听来都要叹服了。

应鸾道:“其实也没什么,大哥的父亲在世时是铁匠,大哥自小就生得洪武有力,又着意练过些功夫,他和两位兄长一直护着我们,我们才算平安地到了中州。”

阮蟾光想起昨日渡口那个沉稳的洪武男子,对他们一家人能从洛州平安抵达中州之事也不觉奇怪了。

三人正说着话,东未明兄弟三人正好归来,杨行策眼睛犀利,进门就认出了阮蟾光,顿时冷了脸道:“你来这里做什么?”

应鸾一向知他阴晴不定,上前去道:“三哥,你怎么说话呢?这两位是阮五娘子和李大夫,昨日就是五娘子请李大夫来给小五看病的。”

杨行策的脸色并没有好几分,“小五的病不需要他们这些高贵的士族来治,速速离开我家!”

“老三!”东未明难见地沉下了脸,杨行策看一眼大哥,冷哼一声去了后院。

东未明没想到这么巧合,昨日渡口那位年少的娘子竟然就是帮小五延医赠药看病的人,遂和二弟吴天河上前去拱手拜谢,“娘子大恩,东未明没齿难忘。”

阮蟾光才知道他的名字叫东未明,扶一把道:“东大哥客气了,昨日你救了我姐姐和妹妹,我还没来得及谢过你呢!这位李大夫是我府中名医,多数疑难杂症都能治得,只盼能对小五有所帮助。”

东未明点点头,又谢过了李大夫,为了小五的病,他这些年也常研究些医理,便与李大夫多说了些,但关于李大夫说小五似乎曾于母体中毒之事,令他一时愣神。

应鸾在旁边戳了戳东未明,“大哥,李大夫等你回话呢!”

东未明回神,向李大夫致歉,心中不禁想起阿翁在世时曾说,小五的母亲为了生下他吃了极大苦头......有些疑团愈发复杂,他现下来不及思考,忙回答了李大夫一些问题。

李大夫综合小五的病情和东未明所说,重新调整了药方,东未明正要叫小六去拿药,李大夫却摆了摆手,“这其中有几味药较为罕见,阮府药房正有,待我配好叫人送过来便是。”

“那如何使得,阮娘子和李大夫这两日为小五诊治配药已是奔走许多,东未明不敢再劳烦二位,只将药方交予我,我们兄弟进山去寻便是。”东未明道。

阮蟾光知他是磊落汉子,不肯轻易受人恩惠,只能将昨日之事再拿出来说:“东大哥襟怀坦荡,不肯受人恩惠,那我姐妹就要轻易受东大哥救命恩情不成?如今恩人有难,正是相报之时,东大哥倘若不受,那我和表姐夜里要睡不着觉了。”

她明明是要帮人,却故意把话说得有些胡搅蛮缠的味道,东未明只无奈道:“举手之劳,不足挂齿的。”

阮蟾光莞尔,“挂不挂齿我不知道,我只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麻烦东大哥就勉强自己受了我这回报吧!”

她很是熟稔地举起手拍拍东未明的肩膀,转身拉着李大夫回去配药了。

应鸾走上前来,与东未明共同看着二人离去的身影,笑说:“这位五娘子,当真是性情中人。”

汝阳不乏世家豪族,每逢灾年荒寒都会做些善事,但阮氏的粥棚往往延续时间最长,去的人也是最多的。因为自五娘子管家,阮氏粥棚的粥饭和馒头永远都是热乎的。旁的家族其实也不差,冷粥冷饭却是常事,毕竟需要救济的人多数不会在乎这个,能吃上饭就是不错了。可是五娘子不同,应鸾听说是她特地吩咐了下边人施粥期间柴火不许断,不能给需要救济之人吃冷食,所以阮氏粥棚的粥总能让人尝到满满的心意和温情。

人在做了善事后心情总是能愉悦些,阮蟾光自延庆坊回到家时整个人都颇显轻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