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掌中月,心上霜 > 第14章 第 14 章

掌中月,心上霜 第14章 第 14 章

作者:月落书窗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1 08:12:05 来源:文学城

侯府新生:簪缨重续亦风波

第十四章江南旧梦寻故影,侯府新声启华章

苏清欢站在船头时,江南的春雨刚停。

乌篷船划破镜湖的水面,漾开圈圈涟漪,将岸边的绿柳倒影揉碎成流动的碧色。她指尖拂过船舷上凝结的水珠,微凉的触感让她想起小时候——父亲曾牵着她的手,在这镜湖边的桃林里放风筝,那时的桃花开得比现在更盛,粉白的花瓣落在父亲的官袍上,像撒了一把碎雪。

“在想什么?”萧彻从身后走来,将一件素色披风披在她肩上。披风上绣着细密的兰草纹,是出发前晚翠连夜赶制的,还带着淡淡的皂角香。

苏清欢回头,望着他眼底映着的湖光山色,轻声道:“在想父亲当年在这里驻守时的样子。管家说,父亲每次打完胜仗,都会来镜湖泛舟,还说要等战事平息,就带着我和母亲在此定居。”

萧彻握住她的手,指尖温暖有力:“如今心愿虽迟,却也算实现了。等我们看完你父亲当年驻守的城池,就去桃林走走,看看是不是还像你记忆里那样。”

乌篷船缓缓靠岸时,岸边早已站着几位身穿官服的人。为首的是湖州知府林文彦,他是苏振邦当年的下属,得知苏清欢要来江南,特意提前三天就在码头等候。见船靠岸,林文彦连忙上前,对着苏清欢深深一揖:“下官林文彦,见过苏侯夫人。老侯爷当年对下官有知遇之恩,今日能迎候夫人,下官深感荣幸。”

苏清欢扶起他,目光落在他鬓角的白发上——记忆里的林文彦还是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如今却已显老态,想来这些年,他也为当年的旧案牵挂不已。“林大人不必多礼,”苏清欢语气温和,“此次前来,一是想看看父亲当年驻守的地方,二是想向大人打听些父亲当年的旧事。”

林文彦点头应下,引着他们往知府衙门走去。沿途的百姓听说苏老侯爷的女儿来了,都纷纷围在路边,有人手里捧着自家种的桃花糕,有人提着刚采的新茶,嘴里不停念叨着“苏老侯爷是好人”“当年若不是苏老侯爷,咱们湖州早就被敌军攻破了”。

苏清欢看着百姓们真挚的眼神,眼眶微微发热。她想起父亲生前总说“为官者,当以百姓为重”,如今看来,父亲的付出,百姓们一直都记在心里。

到了知府衙门,林文彦取出一个陈旧的木盒,递给苏清欢:“夫人,这是老侯爷当年留在湖州的东西。当年老侯爷被诬陷后,下官怕这些东西落入小人手中,便偷偷藏了起来,如今终于能物归原主了。”

苏清欢打开木盒,里面整齐地放着几样物品:一本泛黄的兵书,书页上满是父亲的批注;一枚磨损的虎符,是当年父亲调兵时用的;还有一块白玉佩,上面刻着“守土安民”四个字,是先帝赐给父亲的。最底下,是一张小小的画像,画的是年幼的苏清欢坐在父亲膝上,手里拿着一只纸鸢,父亲的笑容温柔得能滴出水来。

“这张画……”苏清欢指尖轻轻抚摸着画像,声音带着哽咽。她记得这张画,是父亲请湖州最有名的画师画的,当年她还因为画师把自己画得太胖,闹了好几天脾气。

林文彦叹了口气:“老侯爷当年最疼夫人了。每次打完仗回来,第一件事就是问‘清欢今天有没有好好读书’,还总说要把最好的东西都给你。可惜……”他话未说完,却已红了眼眶。

萧彻轻轻拍了拍苏清欢的背,对着林文彦道:“林大人,不知可否带我们去当年父亲驻守的军营看看?”

“当然可以。”林文彦擦干眼泪,起身道,“军营就在城外的西塞山,老侯爷当年就是在那里训练士兵,抵御敌军的。这些年,下官一直派人打理着军营,还把老侯爷的兵书抄录下来,教给新来的士兵。”

一行人来到西塞山军营时,夕阳正斜照在营墙上。军营的大门还是当年的样子,只是门上的铜环已经换了新的,营墙上刻着的“保家卫国”四个大字,经过岁月的冲刷,却愈发清晰。

几个士兵正在操场上训练,见林文彦带着人来,都纷纷停下动作,恭敬地行礼。林文彦指着操场中央的高台,对苏清欢道:“夫人你看,那就是老侯爷当年训话的地方。每次有新兵来,老侯爷都会在那里告诉他们,当兵不是为了当官发财,而是为了守护身后的百姓和家国。”

苏清欢走上高台,俯瞰着整个操场。风从耳边吹过,仿佛还能听到当年士兵们训练时的呐喊声,看到父亲站在这里,意气风发地训话的样子。她闭上眼睛,轻声道:“父亲,女儿来看您了。您放心,您守护的家国,如今很好;您牵挂的百姓,也都安居乐业。”

离开军营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林文彦邀请他们去府中赴宴,苏清欢却婉言拒绝了:“林大人的心意我们心领了,只是今日想早些回客栈,整理一下父亲的遗物。”

回到客栈,苏清欢将父亲的兵书和画像一一摆放在桌上,仔细地擦拭着。萧彻坐在她身边,为她泡了一杯当地的雨前茶:“别太累了,明日我们还要去桃林,去看看你小时候放风筝的地方。”

苏清欢接过茶杯,浅啜一口,茶香混着淡淡的桃花香,在舌尖漫开。她看着萧彻,笑着点头:“好。对了,你说我们要不要把父亲的兵书带回京城,交给太子殿下?或许对军中事务能有些帮助。”

“这个主意好。”萧彻眼中闪过赞许,“太子殿下一直想整顿军务,老侯爷的兵书里记载了不少练兵和作战的方法,定能帮上大忙。等我们回京城后,就把兵书献给太子。”

第二天一早,苏清欢和萧彻就去了镜湖旁的桃林。此时的桃林正值花期,成片的桃花开得如火如荼,粉白的花瓣落在地上,铺成了一条粉色的小路。

苏清欢沿着小路往前走,忽然看到不远处的桃树下,放着一只和她小时候一模一样的纸鸢。她快步走过去,拿起纸鸢,只见纸鸢上画着一只展翅的雄鹰,翅膀上还写着“清欢”两个字。

“这是……”苏清欢惊讶地看向萧彻。

萧彻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昨天让林大人帮忙找的。知道你想念小时候和父亲一起放风筝的日子,就想让你再体验一次。”

苏清欢眼眶一热,握着纸鸢的手紧了紧。她拉着萧彻的手,跑到桃林中央的空地上,迎着风,将纸鸢放飞。纸鸢越飞越高,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像一只真正的雄鹰,翱翔在桃花和蓝天之间。

“父亲,您看到了吗?”苏清欢仰着头,声音带着笑意,“女儿又在桃林里放风筝了,这次还有萧彻陪在我身边。您放心,女儿会好好生活,好好守护侯府,不辜负您的期望。”

萧彻从身后轻轻抱住她,在她耳边轻声道:“以后的每一年,我都陪你来看桃花,陪你放风筝。”

苏清欢靠在他怀里,看着空中的纸鸢,心中满是幸福。她知道,父亲虽然不在了,但他的爱和精神,会一直陪伴着她;而萧彻的出现,也让她在经历了那么多风雨后,终于找到了可以依靠的肩膀。

在江南待了半个月后,苏清欢和萧彻准备回京城。离开的前一天,林文彦带着湖州的百姓,在码头为他们送行。百姓们手里拿着各种特产,有桃花糕、新茶、丝绸,还有孩子们亲手画的画,画的是苏清欢和萧彻在桃林里放风筝的样子。

苏清欢接过百姓们递来的东西,对着他们深深一揖:“多谢各位乡亲。父亲当年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是他的荣幸;今日能得到大家的厚爱,也是我的荣幸。日后若有机会,我定会再来看大家。”

乌篷船缓缓驶离码头,苏清欢站在船头,看着岸边的百姓们渐渐变小,直到消失在视线里。萧彻走到她身边,握住她的手:“舍不得吗?”

苏清欢点头:“嗯。这里有父亲的影子,有这么多善良的百姓,真的很舍不得。”

“没关系,”萧彻笑着道,“我们以后可以常来。而且,京城还有侯府等着我们,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做。”

苏清欢想起离开京城前,太子派人送来的书信。信中说,陛下已经下旨,让侯府负责修缮京城的忠烈祠,还让苏清欢担任忠烈祠的监修官,为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们立碑纪念。她知道,这是陛下对侯府的信任,也是对父亲的认可。

“是啊,”苏清欢眼中闪过坚定,“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要修缮忠烈祠,要整理父亲的兵书,要让侯府重新成为京城的名门望族,还要……”她看向萧彻,嘴角扬起温柔的笑容,“还要和你一起,好好生活,守护我们的家国和侯府。”

萧彻握紧她的手,眼中满是深情:“好,我们一起。”

回到京城时,侯府早已张灯结彩,等候着他们的归来。管家和下人们都站在门口,见他们回来,连忙迎上前:“小主,殿下,你们可回来了!宫里派人来了好几次,说太子殿下等着你们回来,商量修缮忠烈祠的事情。”

苏清欢点头:“知道了。你先让人把带回的东西收拾好,我们明天一早就去东宫见太子殿下。”

第二天一早,苏清欢和萧彻来到东宫。太子和太子妃早已在殿内等候,见他们进来,连忙起身迎接。太子笑着道:“清欢,萧彻,你们可算回来了。听说你们在江南玩得很开心?”

“托殿下的福,一切都好。”苏清欢行礼道,“此次在江南,还找到了父亲当年留下的兵书,想献给殿下,或许对军中事务能有些帮助。”

太子接过兵书,翻开看了几页,眼中满是赞许:“太好了!老侯爷的兵书真是难得的珍宝,有了它,朕整顿军务就更有把握了。清欢,多谢你。”

“殿下客气了,这是臣妇应该做的。”苏清欢道。

太子妃笑着道:“好了,别光顾着说正事。我已经让人备好了午宴,都是你们喜欢吃的菜,我们边吃边聊。”

午宴上,太子和苏清欢聊起了修缮忠烈祠的事情。太子道:“忠烈祠已经有些年头了,很多碑石都已经破损,朕想重新修缮一番,再为这些年为国捐躯的将士们立碑,让百姓们永远记住他们的功绩。清欢,你是监修官,有什么需要尽管跟朕说。”

苏清欢点头:“殿下放心,臣妇定会尽心尽力。臣妇想先派人去忠烈祠勘察,制定详细的修缮方案,再招募工匠,采购材料。另外,臣妇还想在忠烈祠旁建一个纪念馆,展示将士们的遗物和事迹,让更多人了解他们的英雄故事。”

太子赞同道:“这个主意好!纪念馆的事情就交给你去办,所需的银两和人力,朕都会让人配合你。”

午宴过后,苏清欢和萧彻离开东宫。走在宫道上,萧彻对着苏清欢道:“修缮忠烈祠是件大事,也是件积德的事。只是事情繁多,你要多注意身体,别太累了。”

苏清欢笑着点头:“我知道。有你在身边支持我,我有信心把这件事做好。对了,管家说侯府的产业这些年一直由他打理,这次回来,我想好好整顿一下,把当年被抄没的产业都收回来,让侯府的日子越来越好。”

“好,”萧彻道,“我会帮你一起打理。侯府是你的家,也是我的家,我们一起把它建设好。”

回到侯府,苏清欢立刻召集管家和账房先生,了解侯府产业的情况。管家递上一本厚厚的账簿,道:“小主,侯府当年被抄没的产业,大部分都被周显和王克之的人占了。如今他们倒台了,那些产业也被朝廷收回,只是还没归还侯府。另外,侯府在城外还有几处庄子和商铺,这些年一直由老奴打理,收益还算稳定。”

苏清欢翻开账簿,仔细地看着。她发现侯府在城外的庄子主要种植粮食和茶叶,商铺则主要经营丝绸和瓷器。她想了想,对着管家道:“管家,你明天派人去京城府衙,申请归还当年被抄没的产业。另外,把城外的庄子和商铺重新整顿一下,庄子里可以多种些经济作物,比如棉花和药材,商铺里可以增加一些江南的特产,比如桃花糕和丝绸。”

管家点头应下:“老奴明白,明天就去办。”

接下来的日子,苏清欢一边忙着修缮忠烈祠的事情,一边整顿侯府的产业。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忠烈祠勘察,和工匠们商量修缮方案;下午则在侯府处理产业的事情,和账房先生核对账目,和商铺的掌柜商量经营策略;晚上则和萧彻一起,整理父亲的兵书,为献给太子做准备。

虽然忙碌,但苏清欢却觉得很充实。她知道,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为侯府的未来努力,都是在完成父亲的心愿。

几个月后,忠烈祠的修缮工作终于完成。新修缮的忠烈祠红墙绿瓦,庄严肃穆,碑石上刻着将士们的名字和事迹,纪念馆里展示着他们的遗物和画像。陛下和太子亲自前来参加落成典礼,百姓们也纷纷前来祭拜,场面十分热闹。

陛下看着修缮一新的忠烈祠,对着苏清欢道:“清欢,你做得很好。忠烈祠能有今日的样子,多亏了你。朕决定,封你为‘一品诰命夫人’,以表彰你的功绩。”

苏清欢连忙行礼:“谢陛下恩典。臣妇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不敢居功。”

太子笑着道:“清欢,这是你应得的。你不仅为侯府平反,还为忠烈祠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封你为一品诰命夫人,实至名归。”

典礼结束后,苏清欢和萧彻站在忠烈祠前,看着百姓们虔诚地祭拜,心中满是欣慰。萧彻握住她的手:“清欢,你看,父亲的心愿,我们终于实现了。侯府不仅恢复了往日的荣光,还为国家和百姓做了实事。”

苏清欢点头,眼中满是泪水,却带着幸福的笑容:“是啊,父亲泉下有知,定会很开心。以后,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守护好侯府,守护好家国,让父亲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夕阳下,忠烈祠的影子被拉得很长,侯府的朱红大门敞开着,门口挂着的红灯笼在风中轻轻摇曳。苏清欢知道,侯府的新生,才刚刚开始;而她与萧彻的未来,也会像这夕阳一样,温暖而明亮,充满希望与荣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