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掌中棋 > 第3章 第 3 章

掌中棋 第3章 第 3 章

作者:粥粥姜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20 17:58:20 来源:文学城

翌日朝会,风云涌动。

果然,不等萧决奏报上官颂之事,便有数名御史出列,弹劾萧决“滥用职权,构陷忠良之后”,“皇城司监察之权过大,恐生祸端”,言辞激烈。

萧决一身紫袍,立于武官之首,面对攻讦,神色不变,只冷眼旁观,仿佛那些唾沫横飞的对象并非自己。

龙椅上的皇帝精神不济,面露疲态,看向下方:“萧爱卿,御史所言,你有何辩解?”

萧决这才出列,声音平稳如常:“回陛下,臣奉命监察百官,上官颂强占民田、逼死人命,证据确凿,苦主血书尚在皇城司备案。臣依律拿问,何来构陷?至于皇城司权柄……”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那几名御史,带着无形的压力,“乃是陛下御赐,为的是肃清吏治,拱卫京畿。若诸位觉得不妥,可请陛下下旨收回,臣,绝无异议。”

他这话以退为进,将皮球踢了回去。谁都知道皇城司是皇帝掌控京城乃至天下的耳目,收回权柄?皇帝第一个不答应。

皇帝果然摆了摆手:“朕既予你之权,你秉公办理即可。上官颂……既证据确凿,便依律处置吧。”他显然不想在此事上多费精神。

“陛下圣明。”萧决躬身。

周佘在一旁,眯起眼睛。皇帝的态度,等于默认了萧决的行动。

就在这时,一个清朗温和的声音响起:“陛下,臣有本奏。”

众人看去,却是太子太傅,丞相南宫渠之子——南宫弦。

“南宫爱卿请讲。”皇帝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颇有几分欣赏。

“陛下,定国公雷厉风行,惩处不法,乃是为国锄奸,维护法纪。此风可倡,此志可嘉。”南宫弦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大殿,“臣以为,治国之道,刚柔并济。法纪森严固然重要,然教化引导亦不可废。或可借此案,整饬京中勋贵子弟风气,令其知法守法,方能保我大周江山永固。”

他这番话,看似在讨论上官颂案件的影响,实则四两拨千斤,将“构陷忠良”的指控,巧妙转化为“惩处不法、整饬风气”的政绩,不仅替萧决解了围,更将事件拔高到了治国层面。

清流一派的官员闻言,纷纷点头称是。南宫弦的话,说到了他们心坎里。

萧决瞥了南宫弦一眼。这位以智谋闻名的南宫公子,向来置身事外,今日为何会出言相助?是太子授意,还是……那位昭阳公主的手笔?

一场风波看似平息,周佘却在此刻缓步出列。

"陛下,"他面露忧色,"臣近日听闻太子欲加征商税以充军饷。此议虽出自公心,然'加税'二字最易扰动民心。太子年轻,不知民间疾苦,还需陛下多加教导。"

这话看似关切,实则是将"加税"的罪名扣在太子头上。周砚脸色煞白,想要辩解却不知从何说起。

"父皇。"

一个清泠的声音从殿外传来。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周懿身着朝服,从容步入大殿。

"昭阳?"皇帝皱眉,"此乃朝会议政之地,你怎可擅入?"

周懿行礼道:"儿臣听闻皇叔所奏事关国本,更关乎北疆十万将士生计。儿臣身为嫡长公主,不忍见小人构陷致将士寒心,故冒死进言,说完即退。"

周佘冷笑:"公主久居深宫,还是莫要妄议国政。"

"皇叔说的是。"周懿浅笑,"正因侄女身处局外,反倒看得更清。加征商税实乃饮鸩止渴!不仅民怨沸腾,更会挫伤商贾,导致税基萎缩。"

"说得好听!"周佘讥讽,"不加税,边关生乱谁负责?莫非你能凭空变出钱粮?"

"儿臣确有三策。"周懿转向皇帝,朗声道,"其一,清查军屯,清退被占田亩;其二,以工代赈,许商人以盐引茶引,鼓励运粮北上;其三,儿臣愿削减公主府用度三成,献于军资。"

满朝哗然。这三条策略条条切中要害,显示出她对实务的精通。

周佘脸色铁青:"说得轻巧!触动利益谈何容易?商人若不响应又当如何?"

"皇叔!"周懿陡然提高声量,"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本宫愿以信誉为保,亲自撰写倡议文书。若无人响应,本宫自掏腰包补足军饷!我大周子民,心系家国者众!"

"好!"皇帝拍案而起,"就依昭阳所奏!"

周佘僵在原地,面如死灰。他本想构陷太子,反被周懿当众驳得体无完肤。

周懿从容施礼告退,满朝文武目送她离去,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昭阳公主,绝非池中之物。

---

退朝后,萧决径直来到公主府。

周懿在花厅接待,亲手为他斟茶:“国公今日朝堂之上,以一敌众,令人钦佩。”

“殿下亦不遑多让。”萧决接过茶盏,指尖与她轻触,“还要多谢南宫太傅仗义执言。”

“太傅心怀天下,见不得小人构陷忠良。”周懿轻描淡写。

“上官颂之事,”萧决直接挑明,“还要多谢殿下提供的线索。”

“国公在说什么?本宫久居深府,不同外事,何来线索提供?”周懿轻轻搅动杯中茶水,语气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疑惑,“或许是国公麾下皇城司,本就能力超群,查案如神呢?”

她否认了,却又在最后,隐晦地捧了皇城司一句。

萧决看着她这副装傻充愣的模样,忽然低笑了一声,放下茶盏,身体微微前倾,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殿下的赞誉,臣,愧不敢当。不过……”

他目光落在她掩于袖中的手腕处:“臣倒是越发好奇,殿下这腕上佛珠,究竟镇的是哪方妖魔,求的……又是哪路前程?”

周懿捻动佛珠的手指微微一顿,面上笑容不变:“国公说笑了。佛渡有缘人,亦镇八方邪祟。至于前程……”她抬起眼,“自是求一个海晏河清,国泰民安。”

“好一个海晏河清,国泰民安。”萧决重复了一遍,深深看了她一眼,起身,“臣,拭目以待。”

回到书房,太子周砚已在内等候,脸上带着未散的惊悸。

“皇姐!”他一见周懿,便急步上前,“今日朝会上太傅为何会帮定国公,还有皇姐……”

“不必慌张。”周懿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镇定,“朝堂博弈,本就是如此。”她看着周砚那双与自己相似、却显得慌乱许多的杏眼,“你只需记住,无论朝堂风云如何变幻,皇姐都会护你周全。”

周砚狂跳的心渐渐平复下来,他忍不住抓住周懿的手臂:“皇姐,我知道……我知道只有你对我最好。那个位置,我只信你。”

周懿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你是太子,未来的天子,要学着沉稳。今日的功课莫要耽搁了。”

---

夜色降临,白衣的身影如约出现在书房。

“殿下,武信侯府那边有动静了。”白衣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稳,“老夫人得知霍宜小姐‘病逝’的疑点和谢枝的处境后,悲痛欲绝,已暗中派人前往白马寺探查。同时,侯府旧部开始暗中收集邬家以及上官家的不法之事。”

翌日黄昏,一辆不起眼的青帷马车,悄无声息地驶入了位于城西的一处别院。此处人迹罕至,唯有暮色中的归鸟偶尔掠过天际。

水榭之内,周懿已等候片刻。她未着宫装,仅一身素雅的常服,临水而立,望着池中残荷,侧影在渐沉的暮色中显得有些单薄。

沉稳的脚步声自身后响起,不疾不徐。

周懿没有回头,只是淡淡开口:“国公赴约,本宫心甚慰。”

萧决走到她身侧,与她并肩望向水面:“殿下相邀,臣岂敢不来。”他的声音在暮色中显得格外低沉,“更何况,殿下刚刚送了一份‘厚礼’,臣总该当面致谢。”

周懿这才转过身,看向他。水榭檐下悬着的灯笼刚刚被内侍点燃,昏黄的光线在她脸上明明灭灭,衬得那双杏眼愈发深邃难测。

“国公动作迅捷,雷霆万钧,才是真正让本宫见识了何谓‘厚礼’。”她语气平静,听不出是赞是讽。

萧决唇角微勾,那是一个没什么温度的笑容:“彼此彼此。殿下借刀杀人之计,亦是精妙。只是,臣这把刀,并非什么人都能驱使。”

“本宫自然知晓。”周懿迎上他审视的目光,“所以,今日请国公前来,并非为了驱策,而是为了……合作。”

“合作?”萧决挑眉,“殿下想如何合作?”

“肃亲王权倾朝野,对皇位虎视眈眈,此乃国公与东宫共同之敌。”周懿不再绕弯子,“东宫需要国公的军权和皇城司的力量,来抗衡肃亲王的步步紧逼,稳固储位。”

“而臣呢?”萧决好整以暇地问,“臣能得到什么?殿下当知,与肃亲王为敌,风险不小。”

“风险与机遇并存。”周懿向前一步,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肃亲王倒台,他所占据的军方势力、朝堂人脉,国公难道不感兴趣?届时,国公将不再只是‘权倾朝野’,而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东宫……或者说未来的陛下,需要一把足够锋利的刀来守护江山,而本宫,可以保证这把刀永远掌握在国公手中,并且,不会鸟尽弓藏。”

她的话语如同最精准的箭,射中了萧决内心最深处的渴望与警惕。他渴望更大的权力,更厌恶兔死狗烹的下场。

萧决凝视着近在咫尺的这张脸,慈悲温和的表象下,是毫不掩饰的野心和对人性的精准拿捏。他忽然低笑了一声,带着几分玩味:“殿下似乎笃定,臣一定会答应?”

周懿也笑了,那笑容在暮色灯影下,竟有几分惊心动魄的美。“国公若无意,今日便不会来此。你接下了上官颂的案子,便是给了本宫回应。如今前来,不过是为了确认,本宫……是否值得你押上更大的赌注。”

她抬起手,指尖轻轻拂过水榭栏杆上冰冷的石雕,语气变得悠远而危险:“这江山棋局,波谲云诡。独自对弈,未免寂寞,也难抵四方风雨。不若寻一势均力敌之盟友,联手破局,共掌……乾坤。”

“共掌乾坤”四个字,她说得极轻,却重重砸在萧决心上。这已不仅仅是保护太子,而是蕴含着更深的、对最高权力的觊觎。

沉默在两人之间蔓延,只有晚风拂过荷塘的细微声响。

忽然,萧决开口,话题陡转:“殿下可还记得,很多年前,在雁门关外的那个小镇?”

周懿捻动佛珠的指尖几不可察地一顿,面上却露出恰到好处的茫然:“雁门关外?国公何出此言?本宫年少时虽曾顽劣,偷偷跑去北疆,但具体事宜,年岁久远,早已记不真切了。”她回答得滴水不漏,仿佛那场混乱中的相遇,真的只是她生命中微不足道、已然遗忘的插曲。

萧决的目光掠过她瞬间微僵的指尖,和她那双试图用茫然掩饰什么的眼眸,心中了然。她没有说实话。

他向前逼近半步,两人之间的距离近得能感受到彼此的呼吸。他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殿下忘了也无妨。但臣,一直记得。”

他的目光落在她掩于袖中的手腕处,仿佛能穿透衣料,看到那一点殷红的朱砂痣。

“臣记得那个混乱的夜晚,火光,杀戮,还有……那个不顾自身安危,将素不相识的少年推入地窖,为他指引生路的小姑娘。”他的语气带着一种追忆的恍惚,“她扯散了发髻,跑丢了珠花,甚至……可能掉落了她贴身的半枚玉佩。”

周懿的心跳漏了一拍,她强自镇定,迎上他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目光,声音依旧平稳:“国公怕是认错人了。边境流民无数,遭遇险境的孩童不知凡几。”

“是吗?”萧决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那笑容里带着了然,甚至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可臣记得她的眼睛。”他的目光紧紧锁住周懿的双眼,“和殿下的一样。”

周懿袖中的手微微收紧。她没想到他记得如此清晰,更没想到他会在此刻,以此种方式挑明。

看着她微微绷紧的下颌线,萧决知道,他猜对了。她记得,她一直都知道他是谁。之前的种种,不过是心照不宣的伪装。

萧决缓缓退后半步,拉开了那过分暧昧的距离,但目光依旧胶着在她身上,声音低沉而清晰,带着一种郑重的承诺:“殿下不必承认,臣心中明白即可。”他顿了顿,最终,还是泄露了一丝真实的心迹,“臣应下此盟,固然是为权柄,为肃清寰宇。但……”

“也因那是殿下你。是当年那个给了臣一线生机的女孩,也是如今这个……让臣心甘情愿,愿与之共赴刀山火海的人。”

没等周懿的反应,萧决便恢复了臣子应有的姿态:“线索,臣收下了。殿下静候佳音便是。臣,告退。”

他转身离去,玄色的身影很快融入沉沉的暮色之中。

周懿依旧站在原地,轻轻叹了口气。

直到夜色完全笼罩了水榭,白衣才悄声上前:“殿下,风凉了。”

周懿轻轻“嗯”了一声,拢了拢衣袖,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腕间的佛珠。

---

萧决的动作比周懿预想的还要快。

不过旬日,一桩涉及平阳侯府邬家与兵部某官员在军械更新中以次充好的旧案,便被几位武将在朝会上捅了出来。证据算不上十分确凿,但时机却选得极其刁钻。正值上官颂案余波未平,肃亲王一党焦头烂额之际。

这如同在原本就暗流汹涌的湖面上,又投下了一块巨石。

肃亲王周佘在府中勃然大怒,摔碎了心爱的茶盏。

“邬家!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他脸色铁青,来回踱步。上官家的事还未平息,邬家又惹出这等麻烦。他隐隐感觉到,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幕后推动,将一件件看似不相干的事情串联起来,目标直指他。

“给本王查!到底是谁在背后搞鬼!”他对着心腹幕僚低吼,“是东宫?还是萧决?!”

幕僚小心翼翼道:“王爷,目前线索纷杂,指向不明。但武信侯府此番动作,恐怕与谢家那位嫡女之事有关。属下怀疑,是有人将谢枝中毒的消息,透给了霍家。”

周佘眼神一凛:“谢枝……霍蒙的侄女?”他瞬间想到了很多。霍宜是霍蒙的妹妹,她的死本就疑点重重,如今她的女儿又遭毒手……这足以激怒原本保持中立的武信侯府。

“好,好得很!”周佘冷笑,“这是要断本王臂膀,离间本王与军中旧部的关系啊!查到是谁递的消息了吗?”

“对方手脚极其干净,像是……专业的人所为。”幕僚迟疑道,“手法,与之前泄露上官颂证据给皇城司的,有几分相似。”

周佘瞳孔微缩。又是那种干净利落、不留痕迹的风格。他几乎可以肯定,这一切的源头,都指向那座看似平静的公主府。

“昭阳……”他眼中杀机毕露,“本王倒是小瞧你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