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盏中竹 > 第16章 Chapter 16

盏中竹 第16章 Chapter 16

作者:今天不吃盐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6 11:03:30 来源:文学城

接下来的几天,竹也像是憋着一股劲。薄盏的微信消息依旧准时,圈出的题目依旧精准地戳中她的痛点。

【薄盏】:这套卷子,选择题第2、5、8,大题第1问第(2)小问,第3问第(1)小问,做完拍给我。

【竹也】:好。

她不再只是机械地做题、订正、再做题。她强迫自己沉下心,在薄盏指出错误后,不是仅仅记住正确答案,而是反复咀嚼他点出的关键。

为什么思路会偏?那个“恒成立”的条件为什么没抓住?计算符号看错的根源是公式不熟还是审题不清?辅助线添错是因为对图形性质理解不透还是空间想象不足?

她拿出一个新的笔记本,专门用来记录薄盏点出的“要害”和她自己总结的“避坑指南”。

红笔标注错误点,蓝笔写下正确的思维路径,旁边用黑笔补充上自己理解的要点和同类题型的特征。

甚至在笔记本边缘画起了简易的思维导图,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网。

当她翻到之前记录的内容时,目光总会不由自主地停留在薄盏那些笔锋凌厉的批注旁。

有时她会对着那些字迹出神,想起他讲题时微蹙的眉头,或是偶尔掠过她发顶的目光。

【薄盏】:2题错在忽略了定义域隐含条件,5题辅助线添法正确但后续推导用错定理(应使用三垂线定理),8题计算无误但过程冗余(可直接用向量坐标运算)。大题1(2)思路正确,但计算化简错误(第三步符号错)。3(1)漏了分类讨论(当k=0时)。

竹也看着屏幕上的批注,手指在草稿纸上飞快地演算。

定义域隐含条件……她翻到之前类似的错题,果然,都是同一个坑。

三垂线定理……她找出课本,重新梳理这个定理的适用场景和证明过程。

分类讨论……她提醒自己,看到参数k,第一反应就该是考虑它为零和不为零的情况。

她不再满足于把订正拍过去就完事。她会把自己总结的要点,连同画的简易思维导图,用手机拍下,附在订正答案后面一起发过去。

【竹也】:订正好了。定义域这个点我记下了,之前也在这里栽过,我做了个思维导图分支提醒自己。三垂线定理我重新看了书,这里确实更直接。分类讨论的坑我挖深了,保证下次不掉进去。导图附后。

薄盏那边通常没有回复,但下一次圈题时,竹也敏锐地发现,他会有意无意地避开她已经掌握的那类题型,或者在她总结的薄弱环节上,换一个更刁钻的角度出题。

这种高强度的针对性训练,反复敲打着她知识网络里松动的铆钉,逼迫她将那些零散的点,真正焊接成坚固的结构。

-

周五的数学课,气氛有些微妙。竹也走进来时,能感觉到几道目光若有似无地粘在她身上,又在她看过去时迅速移开。

流言并未完全平息。

她抿了抿唇,走到自己座位坐下,拿出课本和笔记,目光落在摊开的书页上,努力屏蔽周围的空气。

夏晓悄悄塞给她一张纸条:[别理那些酸鸡!你今天美呆了!]

这节课讲的是上周周测的压轴大题,一道综合性极强的立体几何与函数结合题。难度很高,全班平均分惨不忍睹。

数学老师是个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头发花白,镜片后的目光锐利。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下复杂的几何图形。

“这道题,得分率很低。大部分同学连辅助线都没添对,或者添对了,后续推导也出了问题。”他推了推眼镜,目光扫过台下,“有没有同学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解题思路?或者,说说哪里卡住了?”

教室里一片寂静。不少同学低下头,生怕被点名。

老师的目光在教室里逡巡,最后,落在了竹也身上。流言他也隐约听到一些,但他更看重实际表现。他记得这个女生最近几次作业和测验,解题思路明显清晰了不少。

“竹也,”老师开口,声音平稳,“你来说说看,这道题,你的辅助线是怎么添的?后续思路是什么?”

瞬间,几乎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到了竹也身上。有好奇,有探究,也有几道带着明显的不屑和等着看笑话的。

竹也的心跳漏了一拍,手指下意识地捏紧了笔杆。

她能感觉到夏晓在桌子底下轻轻碰了碰她的腿,是无声的鼓励。

前排一个平时关系还不错的女生也回头,朝她做了个加油的口型。

她深吸一口气,站起身。目光落在黑板上那道熟悉的题目上——是薄盏前几天给她重点拆解过、她也反复总结过的那类题!

脑海里闪过薄盏讲解时专注的侧脸,和他手腕上那条随着笔尖移动而轻晃的银链。

“老师,”她的声音起初有点紧,但很快稳定下来,清晰条理,“我是连接了AD和BC的中点,设为M和N点。”

她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在老师画好的图形上,利落地添上了两条辅助线。动作流畅,没有丝毫犹豫。

“然后,连接MN。”粉笔划过黑板,发出清晰的声响。“这样,就构造出了平行四边形AMND和BMNC。”

她顿了顿,转身面向同学,语速不快,但逻辑分明:“因为M、N是中点,根据中位线性质和平行四边形性质,可以证明MN平行于AB且等于AB的一半。然后,题目要求证明的这个线面垂直关系,就可以转化为证明MN垂直于平面PCD……”

她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写下关键的证明步骤和依据的定理。思路清晰,环环相扣,每一步都踩在得分点上,没有任何冗余的废话。

她甚至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注了关键步骤和对应的定理名称,让整个证明过程一目了然。

“……最后,利用三垂线定理,就能直接得出所求的线面垂直关系。”她落下最后一笔,放下粉笔,微微呼出一口气,看向老师。

教室里一片安静。

数学老师看着黑板上简洁有力、条理分明的证明过程,镜片后的眼睛亮了一下,脸上露出明显的赞许。

他点点头,语气感慨:“非常好!思路清晰,步骤严谨,辅助线添得恰到好处,后续推导一步到位,没有绕任何弯路。尤其是这个转化思想的运用,非常巧妙!”他转向全班同学,提高了音量,“大家看到没有?竹也同学的这种解题思路,非常高效!直接抓住了核心,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中间步骤,这在考试中能节省大量时间!”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扫过那些刚才还带着不屑神情的同学,语气变得严肃而意味深长:“学校里明明有现成的、思路这么清晰的同学可以学习借鉴,跟着强者让自己变得更好,有什么问题?有些人自己不求上进也就算了,难道还想拉着别人一起在泥潭里打滚吗?把心思用在正道上,比什么都强!”

这话意有所指,教室里气氛顿时有些凝滞。

后排一个平时和理科班赵磊走得近的男生,大概是觉得被扫了面子,不服气地小声嘀咕了一句,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让周围人听见:“嘁,说得轻巧,那也得薄盏同意给我们补课啊。”

教室里响起几声含义不明的低笑。

竹也的脸颊瞬间有些发烫,手指蜷缩起来。

数学老师眉头一皱,目光扫向那个方向,声音陡然拔高,充满威严:“问过吗?你去问过薄盏同学了吗?”

他环视全班,语气笃定:“我在理科重点班讲课的时候,经常请薄盏同学分享他的解题思路!课下,只要有同学拿着问题去请教他,只要态度认真,他哪次不是一一解答?学习这种事,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薄盏的思路再好,也得看学的人认不认真,懂不懂得举一反三!自己不用心,不肯下功夫琢磨,就算薄盏站在你面前讲一百遍,那也是对牛弹琴!”

他指着黑板上竹也写下的证明过程:“你们刚才听竹也讲题,思路跟上了吗?是不是觉得有点快?有点跟不上?这就对了!这说明什么?说明竹也同学是真正下了苦功,把学到的东西吃透了,转化成了自己的东西!她不是靠什么歪门邪道,是靠自己的脑子,靠一遍遍的练习和总结!这种踏实和努力,才是最值得学习的!”

老师的话掷地有声,像一阵强风,瞬间吹散了教室里那层暧昧不明的薄纱。

那些等着看笑话的目光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惊讶、思索,甚至是佩服。

刚才竹也讲题时那种行云流水的思路,那种对定理信手拈来的熟练,没有真正的投入和思考,根本不可能做到。

质疑的男生缩了缩脖子,彻底没了声音。

教室里只剩下老师铿锵有力的余音,和同学们翻动试卷的沙沙声。

竹也默默走回座位,坐下。心脏还在胸腔里有力地跳动。

她低头看着自己摊开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是她总结的要点、错题分析和思维导图。

笔记本的扉页里,小心翼翼地夹着一张被抚平的五彩糖纸。她一直没舍得扔。

讲台上,老师已经开始讲解另一种解法,但竹也的心思已经飘远。

指尖隔着书页,轻轻摩挲着那张带着甜香余韵的糖纸,嘴角弯起一个浅浅的微笑。

变强,好像……也没有那么遥不可及。而那个递来糖果的人……她悄悄抬眼,目光似乎越过教室的墙壁,投向理科实验班的方向。

下课后,有几个平时不太熟的女同学围了过来,有点不好意思:“竹也,你刚才讲得好清楚啊!那个三垂线定理……我老记混,能不能再给我讲讲这里?”

“还有那个分类讨论,我总是漏情况……”

竹也愣了一下,随即点头,翻开自己的笔记本:“好,这里其实有个特征……” 她耐心地讲解起来,声音温和清晰。

阳光透过窗户落在她专注的侧脸上,那些曾经粘在她身上的异样目光,似乎正悄然转变为另一种东西——尊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