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瞻云 > 第9章 第009章 少年事1

瞻云 第9章 第009章 少年事1

作者:风里话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0 03:24:06 来源:文学城

十年前。

承华廿八年早春。

长安城的积雪还未消融,难得的一个晴天,但因化雪之故,比落雪时更冷。所幸前两日乃二月二春耕节,皇太女代帝至城外五十里处的东郊举行,这道路才清过。人马在东道往来,出入宣平门,一路好走许多。

官道上,十余骑疾驰,夕阳被他们抛在身后,转眼就要落下天际。前方拐道后,远远见得层林从中露出一角飞檐。待几下鞭子抽过,马蹄急跃,日光黯淡,又见得飞檐之上黄绢飘晃,在光秃尚未抽芽的柳树林中,十分亮眼。

“那处就是枳道亭吧”

“是枳道亭。还是公子料事如神,这路能骑快马,总算没有延误时辰。”

“这一路风雪阻程,纵是延后几日,陛下也不会为难。”

“非也,七日前我们于半道驿馆估算行程,飞马递呈抵城时辰乃今日 ,宫中回讯知晓,后再无联系。如此今日便是约好的日子,除非我们再报路况,或是天家格外传讯。否则当准时到期。”

“的确如此,陛下礼遇益州,但我们不可自恃恩宠。”

左右亲卫话落,一行人更是催马前行。

尘土四起,风声呼啸。

长安城宣平门外十三里处的枳道亭是长安东郊重要交通节点,也是官方迎送场所。重要官吏外任或者入京述职、番邦使者出入、商旅东行等均会在此举行仪式。

又是一阵快马加鞭,枳道亭露出大半身形。

朱檐六角飞翘,檐上裹黄绢镶红绸,檐下挂帘垂幔。

晚风吹拂,帘幔卷起,现出亭中陈设,半丈高的桂枝铜灯台上插着红烛,一排羊角灯在檐间晃荡,天光未歇尚未点火。但还是能见得亭中席案高设,取暖的铜炉置在中央。

“果然,亭中已经设好席案。我们快行,莫让天家久候。 ”

“待到亭中,公子理妆更衣,再换车驾,便可缓缓。待面圣时不至于失礼。”

“可是我们车驾没跟上来,我去催他们快些。”

“无妨无妨,席案都设了,还怕不备马车吗?”

“我闻乃殿下来迎,殿下是女郎,多半会备车辇。”

“一定是车辇,稍后殿下与公子共辇入城。”

亲卫们你一言我一语,贴身的唐飞和薛允时不时望向少年人,见他面目虽显疲态但比初出益州时要柔和不少,眼中也多出了两分期待。两人彼此对视而过,心中安定许多。

他俩一个陪着薛壑长大,一个是他叔父但就比他大了六七岁,原都知晓他心思。

薛壑打小的志向,是同他父辈般横刀立马,驰骋沙场。不求建功立业,但求边地自在,马驰草原,鹰击翔空。

虽说益州薛氏同天家江氏的盟约早早定下,但族中子弟除了尚主靖明女帝的晟华皇夫,还不曾有其他人尚主过。更应隆麒皇太女之故,男儿重掌天下,那道“大魏若出女帝,薛氏子必尚主”的约定在世人眼中基本作废。因为难以想象,这天下还会再出女君。曾经的两位是流星过天,女子短暂的辉煌。

便是薛氏一族,也是这般认为的。又值承华帝征讨匈奴近二十年,于是薛壑的父辈几乎全部的心思都在练兵作战、保家卫国上。

待到薛壑出生,正值最后一次征伐匈奴,薛家军挂帅,历四年,匈奴雄鹰折翅,王庭隐迹漠北,大魏国中安宁。他作为正支嫡出子嗣,虽一直有名士大儒时时进出书斋教导他课业,益州属臣隔三差五为他分析长安时政,但他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还是投在了军营中,摸弓长大,马背观世。族中尊长,家中父老总结经验,倾囊相授,原都将他当作薛家军少帅培养。

长大到十三岁时,他已经正式跟随父亲巡防益州以南的部落,戍守南地。这年夏末所领巡防营在边境上发现欲要犯境的羌族小股部队,以二十战百的战绩阻敌于边地,初露锋芒。亦是同年年底,长安的诏书传到益州,择他尚主宣宏皇太女,同时任命担任八百石侍御史一职,于两年后十五岁赴长安出仕。

侍御史乃御史大夫座下官吏。

御史大夫其下官职分五等,御史中丞一人,长史两人,侍御史四人,监察御史八人,御史郎若干。

天子择此不高不低的侍御史一职实乃恰到好处,一来可避免他因年少官职太高而不服众的局面,二来又照顾了益州薛氏的颜面。

十三岁的少年,没能过好这个除夕。

原本在前一年闻天子立七公主为皇太女的时候,益州自起波澜。但正支子弟非他一人,同受大儒教导的堂兄弟便有四五人。他的文才亦非最出众,所长乃治军之道,且族中多将他当继承人培养,他便不曾想到会轮到自己。

却不想,天子挑来择去,到底还是选中了他。

他不愿入京述职,不愿做皇太女的驸马。

八百石侍御史,一千二百石御史长史,两千石御史中丞,一万石御史大夫,一眼看得到头的前程,官拜三公,爵封侯位,无需太久,至多在他而立之时,便是他位极人臣之日。光鲜亮丽,烈火烹油,当是常人难以企及的一生。但却不是他想要的,因为此间种种没有一样会是因为他之才,他之能,他之努力,全都只因他有一个为储君的妻子,只为能配上她,方冠以他这些。

他的人生将再也没有属于他自己的意义。

他问母亲,为何会这样?

他问父亲,可不可以拒绝这门亲事?

母亲说,“自立太女,天家便已开始择选,我们也以为你小小年纪巡防一战立了功绩,陛下会因此留你在益州接管兵甲,不想……不想却让声名累你。陛下当是闻你名下了决心。”

父亲说,“不可以拒绝。从今往后,宣宏皇太女便是你一生最大的意义。”

冬去春来,皇城派来的中贵人教导他宫廷礼仪。

入伏出秋,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申屠临亲来益州教授他一国法典。

雪尽春又回,尚书令温松以迎亲使身份来此接他入长安。

他在诸官间闻得他未来的妻子是个聪慧、美丽、略微调皮、稍显任性的女郎。

益州官道上,父亲叮嘱,“殿下是君,你是臣,要谨记君臣之礼,谨记你的身份。”

母亲笑道,“闻来比你阿姊好相处多了。你阿姊的脾气你都受得住,还怕甚? ”

骏马遏蹄,苍鹰收翅。

他本是不甘隐忍,但听得长安来的官员评价那个女子,多来是好相处的;又思父亲所言,女郎艰难,他此行更有辅佐添势之意;更因临近长安一路,闻太女年十三代帝主持亲耕节,为百姓赞誉,心中平添好感;而半里外愈发清晰的枳道亭面貌映入眼帘,他便也慢慢接受了命运安排。

储君盛礼相迎,他更当恭敬谦卑,礼仪周全。

这般想着,又一记马鞭扬起,呵驾急行。

夕阳就剩最后一抹,比弦月还窄,虚虚挂在天际,十分寥落。

寥落的晚霞余晖中,枳道亭现出寥落的全貌。

檐上是残破的红绸挂瓦,半截黄绢风中晃荡;檐间的羊角灯掉了两盏在石阶,歪了一盏勾在树梢头;桂枝铜灯盏上的红烛早已燃尽,前头看到的红色是凝固在烛台的灯油;铜炉中没存半点新炭,只有炭灰被风四下吹散……枳道亭没有一个人,荒凉似城外孤坟。

此间种种不过是前些日子,皇太女主持亲耕节,官员专门为其在此设立的休憩地。

还未来得及收拾干净。

是他们误会了。

夕阳敛起最后一道光,料峭晚风吹人紧。

少年立在亭中,摸过案上尘灰,接来亲卫递上的火折子,借一点微弱灯光西望长安城。

“哎,我就说这时辰踩得太紧,还不如歇在扶风郡,明日定定心心过来!温尚书都说无碍的。”

“莫说这话了,想想眼下如何是好?”

“距离城中闭门宵禁还有小半个时辰。此去宣平门十三里,要不我们直接进城。快马加鞭当还来得及!”

“或者我们往回走,方才来时瞧见了,城郊处有客栈,先将就一晚。正好也可以等上车驾,左右温尚书还在后头!”

亲卫们抑着怒意,低声讨论,商量出两个相对稳妥个法子。

文书所言皇太女亲迎。

君恩深重、君臣情意交好,自是储君提前来此等候,此为第一等;但若只是循礼而情意平平,倒也不是非要储君先来,毕竟君贵臣轻,寻常都是派一位一千石左右的官员来此等候,待人到后,再传讯储君,如此一同入城,此为第二等;还有末等,便是官员代君迎接。

如今这幅局面,皇太女简直将益州颜面踩在脚底。

“太女年少,前些日子又代帝出行,许是玉体娇弱染恙,误了此行也是有的。”薛允看着逐渐落下的夜幕,心道所幸四下无人,尚能将此事包住,禀着尽力维护天家和益州的关系道,“十三郎,两个去处你怎么看?”

少年手中火光已灭,身形隐在夜色中,看不清他面容神色。

只有风过,拂起他尘土斑驳的披风边沿,涌动如潮。

“等。”半晌,他吐出一个冰冷的字。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第009章 少年事1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