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瞻云 > 第15章 第015章

瞻云 第15章 第015章

作者:风里话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0 03:24:06 来源:文学城

这日没有早朝,薛壑原该前往御史台上值,但他确实有些不适,头脑胀疼。于是让人递话御史中丞,让其今日代掌,自己歇在府内。

倒也并非醉酒之故,实乃连着两晚不曾睡好。

两回梦中他都梦见江瞻云,心中激动又酸涩,醒来却再难入眠。如此精神不济,前头那些胸闷心悸又被牵扯出来,喉间腥痒欲咳,后背已经隐隐渗出冷汗。

薛壑在书房服下一颗丸药,缓了会,用雪鹄传了封信,又唤来唐飞交代一番,然后回去内寝补觉。

醒来正值午膳时分,他精神好了些。红缨给他备了益州的黄牛肉,炖得软烂,制成肉糜铺在粥里,让他有了些食欲。

他持羹匙搅着粥糜,盯着那把勺子看了许久,直待红缨唤他方回神将粥用了。

“公子可别忘了给夫人写信。”红缨传人给他漱口净手,还不忘叮嘱道。

薛壑愣了下,想起她晌午的话,笑道,“放心,阿母不会急的。”

从熙昌三年他在郊外得到那份藏头诗,决定走这条路后,头一个告知的便是他的母亲。

那年,她本是想来长安随儿子定居的。丈夫已逝,女儿已有家室,她想陪着儿子。但闻他计划后,毅然留在益州养老,未踏进长安一步。

“阿母在你身边,多来累你分心。在益州,若你事败,许还能收你尸骸归故里。”

他的事,往后余生,就剩了一桩。

给江瞻云报仇,恢复江氏天下。

*

“这件事上其实我始终没有想明白,你就算扶了我薛氏女上位,又能改变什么呢?她听你命杀了明烨,可是明烨膝下如今已经有子嗣,即便去岁长子夭折了,但还有一子一女。他定然也不会让薛氏女诞下血脉,如此一来继位的还是他的子嗣!”

午后书房空荡,门窗开敞,阳光通透,朗朗白日之下薛允的这些话不该宣之于口。但也因为门户洞开,反而无人会觉得御史大夫叔侄在密谋什么大逆不道的事。外围院门外的侍卫如常驻守,按时换岗。

薛允是第二个知晓此事的人,薛壑虽贵为如今的薛氏家主,然这般大的事一个人难以完成,自然绕不过父辈之中唯一在世的小叔父。

薛氏在京任职的子弟一共有二十三位,其中入职尚书台的三位尚书郎和分布在羽林和虎贲中的两位校尉皆是他嫡亲堂兄弟,原就觉得遗诏蹊跷,并不同意明烨继位,实乃薛壑开口方才顺应。后来知晓内情,任职校尉的薛七郎和薛八郎当下就提议举兵而起。

然而细想,举兵,师出何名?

于天下人眼中,明烨改了江姓,乃奉先帝遗诏继位,名正言顺。除非宣宏皇太女死而复生,要其将权力归还,而他不应,或是查出他夺权的铁证,如此方算师出有名。

否则举兵,薛氏便是乱臣贼子。

这日薛允过来,原是看见了雪鹄的踪迹,知晓薛壑在召唤当年赠予承华帝的那批精锐,当是要实施下一步计划。

只是,计划从熙昌三年至今将近两年,他和其他几个侄子越发悟不透薛壑的路数,尤觉无效,方有此一问。

最主要的是明烨如今改姓了“江”,那么他的子嗣自然也冠“江”姓,他日国祚流传,便还是江氏天下。

说到底,枉死的只是个人,如江瞻云。

“十三郎,你且与我说说。你到底是为报私仇还是为公义。”

“堂兄他们又去扰叔父了?”

薛允从窗前走回席案,叹声道,“你莫怪他们多问,他们不比我孑然一身,都拖家带口。若说为了大魏,随时可抛头颅洒热血。但若只是为了个人仇怨,你这样将他们拖下水,你父亲、整个薛氏都不会容你。”

“你四堂兄让我给你带一句话。”薛允顿了顿道,“你要给你妻子报仇他们不拦,但若因此而动乱社稷,他们也不会从你。换言之,这天下只要还姓江,个人生死微不足道,哪怕是曾经的储君。”

“我听懂了。” 薛壑深吸了口气,“之前不说,是怕漏了风声。但如今,还用我说吗?叔父,您想想近来的朝政,明烨可是司马昭之心已露!”

近来的朝政——

薛允正回想中,外头侍卫来禀,道是御史中丞求见。

薛壑颔首,“让他进来。”

“何事劳你过来,不能等明日我上值?”薛壑瞧御史中丞神色匆匆,额生细汗。

“大人快看看这个。”御史中丞以袖拭汗,将一份卷宗呈上。

薛壑摊开阅过,片刻合卷推在一旁,笑道,“陛下请了位好帮手。”

“到底何事?”薛允问道。

“还是去岁年末那桩,陛下要迎武安侯夫人入长乐宫,尊奉她为皇太后一事。”御史中丞朝薛允拱了拱手,“后来不是被我们御史台谏言,尚书台亦未曾审核通过嘛!如今陛下请了幽州处的鲁鸣出山,让他写了一封孝母文造势。这鲁鸣文辞极佳,笔落如刀,文章已经传了大半州镇,反响极大。幽州刺史与在下故交,私下命人连夜传来消息,让我们御史台早做准备,已平此势。”

“岂有此理,陛下早已入先帝膝下,上了宗正处,乃天家江氏后人,莫说与武安侯夫人无甚关系,纵是同武安侯也再无关联!”薛允拍案而起,“这等文章出来罪同谋逆,就该及时按下,写文之人就地处死,如何还能四处传及?”

“话是这般说。但是卫尉大人细想,幽州之地本在极东北处,远离长安而临番邦,民众缺少教化,原是最近十来年才勉强得到一些田地,吃上口粮食。如今么自然谁施恩便从谁。”

“那这十来年的恩德超过半数也是江……”薛允突然顿住口,有些反应过来道,“你的意思是,他们得到了格外的恩赐?此次事件乃有人先以天子之名越过长安政权加恩民众,然后再让鲁鸣写文,如此势如潮起?”

东北道上一共四州,幽州起这样的声势,作为天子后盾的青州一定会回应附和。而剩下并、徐两州虽不可能直接应和,但也未必会反对,若能作观望状已是最好的状态了。因为这里涉及到一个鲁鸣,其人乃温松门生,是承华廿二年抱素楼新政择取出来的榜首。但后来因受贿被贬官至幽州渔阳郡,这些年有悔过之心,政绩亦不错,但却始终不得提拔未能回京,想来多有怨言,便恰好为明烨所用了。

边地百姓少教化,得恩便是天。

而得了教化能多想的官员,此间便会想的多些。

譬如鲁鸣此举是否是尚书令温松之意,毕竟温松当年是扶持新帝的辅政大臣之一;那若是温尚书授意的,是否薛御史也同意了。毕竟温、薛两家乃百年世交,从来同进同出。若薛御史反对,其人掌着御史台,岂会容这等文章流传这样久?

好一招阳谋,竟将温、薛两族无形中都套了进去。

“要不我们请温尚书手书一封给鲁鸣。”御史中丞提议道,“或者直接著反对意见的文章回击,落以尚书之名。”

“不成,温尚书抱恙日久,连尚书台都一月方去一次,不能再惊扰他。”薛允望向薛壑,“你怎么看?要不让温颐行此事,他自宣宏皇太女故去,消沉得够久了,正好趁这个时机出来,温门也需要他。”

“他处,我已经劝过,多说无异。”薛壑面目从容,对御史中丞道“天子欲尊武安侯夫人为皇太后一事,即便幽州刺史不及时传来消息,我也打算寻你了,御史台不必再谏,陛下既有孝心,就随了他。”

这话一出,薛允和御史中丞都震惊万分,然薛壑并未多言,只让御史中丞先行退下。

“你到底何意?我前些年便说,‘灭火复水’这样大的事,得支会温门一声,兵甲武力有我们,学子造势得由他们来,有他们助力我们也不至于孤立无援。你看看如今局面,温门能掌事的一老一少,不是病弱就是颓废!”

薛允明显有些生气,新帝走了这样一步棋,老辣又精准,逼得薛壑不能不退。

“叔父,你想到了吗?”薛壑却始终平静,仿佛退的这一步很快就能重新迈进。

薛允蹙眉看他,见侄子挑眉笑起,方想起前头话题。

须臾恍然,这便是明烨的“司马昭之心”。

—— 今日要奉武安侯夫人为皇太后,那明日岂不是就要追封武安侯为帝?后日便是要改姓了,他自己自然改不得,但他有子,子又有子,子子孙孙,只要留着他的血,只要武安侯夫妇被追封过帝后,便有理由改为“明”姓,届时方是真正的江氏江山被篡夺。

“那你还让步?”薛允理清此间关窍,不由后背发凉,“我还真没看出来,小皇帝如此能耐!能一招直接拢住京畿和边地的高官,这瞧着不太像他的手笔。”

“我也难以置信,可是他都坐到那张龙椅上去了。”薛壑不禁自嘲,“且先退一步,逼得太紧,容易狗急跳墙。”

最后的话落下,他莫名想起北阙甲第府邸中的那个女子,短短两日,她的聪敏和对时局的分析精准地让他诧异。

“不就是薛九娘入京了!娶我薛氏女为后是一早就定下的事,不至于让他掀翻棋盘,你还做甚了,需要退这样一步?”

薛壑坐在席案前,手上不知从何处染了灰,正在拂开擦拭。一点尘埃,他低头擦了半晌,低声道,“他在我府中插了颗棋子,前日被我杀了。”

“前日半夜执金吾处闹出的动静,原来是你这事。一颗棋子罢了,不足以……”薛允话说一半,顿住看向青年,他手上的那点灰渍早就拭净了,但还是两手翻覆地来回看。

薛允压低了声响,嗓音有些发颤,“除夕宴大皇子溺水……是你的手笔?”

薛壑抬眸,嘴角噙了一抹虚无的笑,“明烨节俭,除了中秋、除夕等节宴寻常甚少开宫宴。归根结底却也不是节俭之故,实乃恐宫中人手不干净,他尚未完全掌握。但不日太后入主长乐宫,乃陛下之盛事,宫中自会设宴。叔父,你说……两位小殿下爱吃些甚?”

这日是个晴天,但到底在二月里,阳光并不明烈,风起云来,光线就黯淡了。

薛允瞧着笑意难入眼底的侄子,胸口忽就堵住了一般,五味杂陈。

益州天空下的苍鹰,收羽拢翅,成了一把困在长安城中搅动风云的剑,血污浸身。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章 第015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