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战国女商发家记 > 第69章 嬴政的身世

战国女商发家记 第69章 嬴政的身世

作者:园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17 03:49:31 来源:文学城

孟弋俯身在心海间摸索良久,抓到一点记忆碎片,嬴政的身份之谜,源头是太史公的《史记》。《史记》以信史著称,可关于嬴政身世的记载却模棱两可、语焉不详、前后抵牾,乍一看,有悖太史公求真求实的初衷。

以司马迁的史学素养,哪怕对秦始皇有偏见,也不会制造卑劣谣言,可能的猜想,是他在筛选史料时,犯了难。司马迁对史料的搜集是非常严苛的,游历四方,实地走访,勘察、甄别。他在市井间、乡野间,极可能听到了一些风闻:始皇帝是吕不韦的野种……云云。他十分为难,不知该不该信。那些对他说这些话的人,有人的先祖与吕不韦、秦始皇打过交道,有的还有血海深仇,很难说是不是在故意诽谤始皇帝。戏说大人物的身世,是人们乐此不疲的事情。

然而,司马迁也没轻易否定这一风闻,毕竟,把孕妾送人的例子屡见不鲜。于是,他以委曲的笔法,将这桩无法被证实的疑案记入了《史记》。

司马迁生活的年代与秦始皇相去近百年,物换星移,人也换了几茬,真相固然无法查明。天意让孟弋回到了历史的现场,她有条件探清真相。可她完全没有这个想法,在她看来,谣言纯属子虚乌有、恶意诽谤,嬴政根本就不可能是吕不韦的儿子。

谣言振振有词,吕不韦要移花接木,让吕氏血脉窃取嬴姓天下。可是,这一说法漏洞百出,不堪一击。

试析之,此计若想成功,有一个前提:绝对不能让子楚察觉赵姬怀孕。那么,她刚一怀孕就得被送出去,还要保证她腹中怀的一定是男胎,只有儿子才能继承大统。稍有常识的都知道,刚刚怀孕是鉴定不出胎儿性别的。假使,赵姬一怀孕,就被送给了异人,异人也没发现,一切顺利,可赵姬生产时却诞下女儿,吕不韦岂不白忙活一场?而且,那时他与子楚相识不久,同盟未牢固,万一暴露了计谋,便前功尽弃了。作为一个目光长远的大商贾,他断然不会做这等没头脑的事。何况子楚一点都不蠢,女人怀没怀孕,他看不出来吗?①

“谣言止于智者。”

同一时间,丞相府,李斯也对吕不韦说了同样的话。

李斯被紧急召回,才知道出了大事。谣言四起,精明能干的丞相犯了难。

吕不韦被谣言击穿,满身疲惫,眼底布满血丝,仿佛骤然间衰老。自他入秦掌权以来,经历了大大小小许多风波,这一次不是最难的,却无疑是最棘手的。事涉先王、太后、大王,他投鼠忌器,无处发力。

回想往事,他慧眼独具,发掘了子楚的价值,在其身上下了那么大血本,苦心经营,终于使子楚回到秦国继承王位,他自己多年的付出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如今嬴政年少,赵姬又乃妇人,秦国政令皆在其手,正是大权在握,人生最得意的时候,却中了暗箭。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此计太阴毒了,吕不韦百口莫辩。他发誓,要将元凶碎尸万段。

谣言的中心人物是秦国最有权有势的人,过于敏感,宾客们虽义愤填膺,却不敢轻易开口。李斯不同,他与大王、太后、丞相均有关联,心里包袱没那么重,也是为了宽丞相的心,率先打破一室缄默。

“谣言止于智者。丞相勿忧,就当狗放屁。”

李斯言语诙谐,有人笑出了声,沉闷的气氛被打破,吕不韦神色稍缓,苦笑道:“可恨似李君这般智者不多啊。”

李斯当然不会冒失到亲向吕不韦求证,嬴政到底是不是你的种?除非他不想在秦国混了。

从利害得失的角度出发,他断定吕不韦不会做这种事,理由很简单:风险太大,收不回本。当初,子楚是落难公子,能不能活着回到咸阳都未可知,吕不韦的计谋再好,也要看老天想不想成全。退一万步讲,即使移花接木成功,嬴政真是吕不韦的儿子,还做了秦王,又如何?他敢向嬴政挑明吗?答案显然是“不敢”。吕不韦向嬴政挑明的那一刻,就是他身死陨灭之时。秦王的父亲只能是秦王,为了保证自己血统的纯洁性,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不消秦宗室发难,嬴政会主动清除一切污点,莫说吕不韦自身难保,吕氏合族都有覆灭之忧。

李斯能想到的,吕不韦会想不到?

“请诸君前来,就是为商议出解决之法,化解流言。若放任不管,怕惑乱人心,对大王不利。”

满城都传遍了,宗室不可能不知道,他们早晚会发难。吕不韦甚至怀疑危机的源头就是宗室。除了他们,还有谁王位如此感兴趣?

“不好了!主人,咱们府上被人围起来了!”家丁惊慌失措禀报。

吕不韦拍案:“何人如此丧心病狂?”他想到了宗室。擅闯相府是重罪,宗室是疯了吗?

意外地,家丁嘴里报出来的却是与宗室毫无相干的两个名字,却令吕不韦不寒而栗:

蒙武、王贲。

蒙武是老将蒙骜之子,嬴政的伴读蒙恬、蒙毅之父,王贲是名将王翦之子,蒙氏和王氏都是秦国的柱梁,他们今日前来……难道军方听信了谣言,不满嬴政即位?没道理啊,嬴政是子楚钦定的继承人,蒙氏和王氏历来忠于秦君,怎么会做出这种大逆不道的事?

李斯进言:“乱猜无意,两位将军是明事理的,不如请进来,一问究竟。”

人都闯上门了,不请又如何?

两位将军一到,宽敞的厅堂立时变得压抑、逼仄。

蒙武客客气气行礼,一张口却咄咄逼人:“丞相是否要给我等一个交代?”

***

有了孟弋的宽慰,赵姬心情好转,不再那么焦虑了。

“丞相派来的人说,城中传遍了。唉,不要波及宫中才好,一定不能让政知道……”

“母亲!”赵姬话音没掉地,嬴政就来了。

他咬着腮,拳头紧握。赵姬对儿子再熟悉不过,见他如此,顿时明白,流言已经传到他耳朵里了。那就意味着,宫中也传开了。

嬴政看见了孟弋,顾不上向老师问安,蹬蹬蹬跑到赵姬跟前,他想问自己的父亲到底是谁,张张嘴,发不出声。他深吸一口气,低声问:“母亲真的……曾是吕不韦姬妾?”问的时候,清澈的眼瞳一眨不眨盯着母亲,生怕漏过她一分一毫神色,错过正确答案。

“是,我被你的外祖送给吕不韦,吕不韦又把我送给了你父亲。”赵姬如实回答。就算她不说,儿子长大了,也会从别人那里听说。既然如此,索性自己亲口告诉他。

殊不知,这话听在嬴政耳中,等于坐实了传闻。他顿感天崩地裂,自己竟真的是个野种!

“你们为什么这样对我?!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母亲?!”

他愤恨地大嚷一声,转身跑了出去。

赵姬和孟弋原地呆住,过了会子,孟弋最先反应过来,一拍额头,大叫不好:“这孩子准是误会了,赶紧追回来,千万别惹出乱子。”

追到殿外时,嬴政早没影了。

赵姬又急又恨,自己生的儿子,脾气却一点不随自己,他就不能听她把话说完吗?

甘泉宫翻遍了也没找到嬴政,黑颈从宫门守卫处得知,他已经和蒙氏兄弟离了宫。

回章台宫了?

赵姬和孟弋正要去章台宫,心腹寺人来报,宗室耆老入宫面见华阳太后和夏太后了。

赵姬脸一白。

三年来,她听秦宫旧人讲了不少先代旧事。秦国历史上,不甘寂寞的太后大有人在,有的甚至卷入宫廷政变旋涡,丢了身家性命。比如,秦武王死后,两拨势力角逐王位,最后,武王的母亲惠文太后被杀,武王的王后被逐,宣太后成为最终胜利者。

这一次,宗室会不会使用同样的招数,胁迫华阳太后和夏太后向他们母子发难……

“不会的。”孟弋笃定道,“惠文后和宣太后能搅动政局,是因她们身后有势力强大的外戚、重臣。今日不同往昔,华阳太后和夏太后年事已高,且没有可倚仗的力量,更重要的,宗室被去了爪牙,只会虚张声势。吕丞相大权在握,秦廷超过一半的臣工都听命于他,宗室想兴风作浪都难。这样,咱们兵分两路……”

孟弋让赵姬去见华阳太后和夏太后,自己赶往章台宫。

到了章台宫,嬴政却不在。宫人说:“禀夫人,大王去看甘泉宫看望太后了,未归。”

没回章台宫,难道是出宫了?

孟弋猛地想起一个地方。

“备车!”

***

吕不韦与蒙武、王贲对峙。

该来的总要来,他勉励保持风度,起身,微笑拱手:“自然,二位将军是大秦股肱,然,此事非比寻常,牵连太后和大王,关乎国本……”

“丞相!”王贲不满地打断他,“你的意思,是太后和大王下令抓的人?”

“抓人?抓什么人?”李斯眉毛拧成了好几个疙瘩。

吕不韦困惑:“二位究竟为何事而来?”

王贲恼怒:“明人不做暗事,丞相,你抓了王氏子弟还想抵赖?”

蒙武气呼呼道:“家父自昭襄王时由齐奔秦,蒙氏对秦国忠心耿耿,我统共俩儿子,全都送入宫中,陪伴大王读书习武,难道蒙氏会轻信谣言,做出对大王不利之事?丞相为何不问青红皂白,就以造谣生事为由,将蒙氏六名子弟下了大狱?蒙武不是来逼丞相的,只是想告诉丞相,如此行径,太让人寒心了!”

吕不韦再迟钝也明白被人背刺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流言尚未平息,又得罪了蒙氏和王氏,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到底何方小人在坑害他!

压住怒火,吕不韦放下身段,诚恳致歉,发毒誓称自己绝没下过这样的命令。“误会,一定是有小人从中作祟,挑拨离间,两位将军息怒,吕某会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大秦丞相伏低做小如此,天大的怨气也该消了。拿到吕不韦亲书的放人的批文后,蒙武、王贲离开了,围堵在丞相府前的人群也都散了。

然而吕不韦的麻烦远远没有消除。

***

徐良办完一件差事,向新上司复命,却见到新上司被人粗暴地押走。

“冤枉!冤枉!是丞相下的令啊,下官是执行丞相的命令……”

一人照着他的屁股狠踢了一脚:“死鸭子嘴硬,上了大刑,不怕你不招!”

这凶神恶煞的人徐良认得,李斯,丞相面前的红人。

徐良摇头感叹,咸阳令的位子太危险了。上一任咸阳令惨死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这位又将如何呢?上一任是因为非要跟孟弋作对,误杀了丞相管家,现任又犯了什么事?

***

一天快过去了,吕不韦焦急地等候李斯刑讯的结果。

眼见天都黑了,还没等来。他按捺不住,欲亲往探看。忽然,庭院嘈杂一片。准是李斯回来了,他想。他等不及,亲自出去迎接。脚刚迈出门槛,一把剑闪着寒芒劈面砍来。

他慢慢往后退,震惊地看着执剑的少年人。“大王?”

恨意作柴,燃起熊熊烈火,嬴政满心满眼都是怒火。“我,嬴政,是你的儿子?!”

①这里借鉴了王立群讲《史记》的分析。王立群的观点总结起来主要是两点:妊娠期做不了假,胎儿性别。

==========

就我看到的资料,华阳太后和夏太后并没有为难过政哥母子,而且政哥对她们的身后事也尽了孙辈的义务。

本章是个人见解,大家理性讨论。历史真相大概永远无法探知了。

笔力不够,分析部分有些逻辑混乱,先发,再慢慢修。谢谢大家!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9章 嬴政的身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