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战国女商发家记 > 第48章 庐陵君被逐

战国女商发家记 第48章 庐陵君被逐

作者:园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22 21:53:30 来源:文学城

天暖了,孟弋定下日子去齐国,启程前,送嬴政去郭起家。

虽然赵简保证再三,但鉴于赵国君臣的德行难以令人恭维,孟弋想来想去,把人放郭家最安全。郭家家大业大,僮仆数千,富比公侯,没人想不开故意来寻衅。

郭起拍着胸脯:“你只管去,回来嬴政要是饿瘦了,割我的肉贴给他。”

饶是早习惯了这厮不学无术、语不惊人死不休,孟弋仍翻了个白眼。

“老师,你快点回来。”

嬴政百般不愿让她走。孟弋也很想带他一块去,游历东方,增长见识。可也只是想想,出城门就会被拦下。父亲跑了,儿子成了替罪羊,真是可笑。

孟弋指着书案上的一堆竹简,“老师虽不能亲自盯着你,可此处全是老师的眼线,你须每日刻苦读书,不可贪玩懈怠。”

这么多啊,嬴政苦恼地搔搔头。

孟弋凶相毕露:“我回来就考你课业,你若答不上来,可是要挨板子的!”

这也是李斯的意思,嬴政早晚要回秦国,秦国的王必须睿智通达,学识渊博。孟弋反思,自己这半吊子老师当得确乎不太合格,是该严起来了。又过了个年,嬴政又窜了一头,一棵参天大树,幼苗期就得扶直了,方可不长歪。

嬴政畏缩的目光移向案头,表情痛苦不堪,真的太多了。

打一巴掌揉一揉,孟弋再使鼓励**:“你不是想和韩非辩论么?人家写了五车书,你连这么点书都看不下来,拿什么跟人家辩论?”

嬴政斗志被激发出来,昂起下巴:“我一定认真读书,驳倒韩非,为老师出气!”

孟弋颇感欣慰。

安顿好学生,可以放心离开了。

赵简亲自送她出南门,事无巨细,千叮咛万嘱咐,啰嗦似老妪,孟弋禁不住笑了。

“我又不是第一次出远门,这条道走过无数回,哪处关卡能逃税,哪处不能,闭着眼都能说出来。”

齐国是赵国近邻,两国商旅往来极多,道路顺畅。出邯郸东南,到乾侯,东北行至冠氏,再往东经东阿、平阴,就到了繁盛的齐都临淄。沿途一马平川,大小城邑无数,且有供行者食宿的亭驿,极为方便。

当年未收得钟离克时,孟弋和父亲两人都走过,如今队伍庞大,反倒怯了不成?赵简太患得患失了。有钟离克和诸让随行还不够,又派了虎和羊午,怕孟弋有个头疼脑热,把弃也交予她一并带去,专嘱多带些药剂药丸。

“小心驶得万年船,你又爱多管闲事,我怎能不担心?真有危险,一定躲远远的,记住没?不要什么人都救,当心再救一条中山狼……”

头一回出门前被人唠唠叨叨,孟弋面上嫌弃,心里却十分受用。她把脸埋在赵简胸前,“记住了。”

耳鬓厮磨许久,赵简终于舍得扶她上马,无限眷恋的眼神始终追随着她的背影。

直至南下的大路空空如也,他仍不肯离去。

此时,一骑驰来,是宫中黑衣。

“公子速归,大王传召。”

突然传召,赵简惊愕:“何事?”

这名黑衣是舒祺的下手,与赵简也相熟,于是没隐瞒,把听来的一五一十告知:“大王计划对燕用兵。”

赵简一口气差点没上来。邯郸刚刚解围,大气还未喘匀,伤亡将士抚恤尚未做好,就迫不及待对燕国用兵了?赵丹是疯了吗?

***

毕竟早春时节,风仍夹着丝丝凉意,马骑得快了,风刮在脸上不怎么好受。

“夫人上车吧,道平稳,车跑起来也快。”

弃劝孟弋舍马坐车,孟弋拒绝了,坐车太慢,何况,她还要分出心神留意沿途的物产、田地、人情。

开耕还早,田地中已有三三两两的人扛着耒耜、锄头,除草、松土。孟弋看那些农人,个个面黄肌瘦,重重的叹息声自马背落下。

真该把邯郸城里的肉食者拉来看看,看看他们口中食、身上衣,是多少人用命造出来的!

孟弋愈发坚定了,此番去齐国,一定要多采购粮食。

有了邯郸之战的教训,她更加意识到粮食的重要,国与国较量,到最后拼的就是积粟多寡。赵国多山多丘陵,适合耕种的良田有限,加上民人多喜好工商致富,致力于耕种务本的不多,因而赵国的粮食生产始终不及齐秦魏。到齐国后,要瞧瞧人家田地里有什么良种,先进的耕作之法。

“假若公子是赵王,你为王后,一国之母,你做这些,是为君分忧,为民尽力。然则,公子只是一个不受宠的公子,你劳心劳力有何用?”

——不禁又想起了李斯的话。

临别前,李斯和她有过一场推心置腹的谈话。那时赵胜辞去相位的消息刚刚传开。

“平原君辞相,赵丹十有八|九会让弥子牟接掌相邦。你不信?等着瞧。赵丹这个王,呵,和他的父亲、祖父相比,差太远了。就说他干那些事,左割五城,右割五城,今日赏信陵君,明日赏春申君,赵国尚有几城能割?连降将郑安平都获封了,历尽艰辛守卫邯郸的廉颇将军却无分毫赏赐!太让人寒心了。赵国朝堂都是些什么货色!六国昏昧,未来的天下必是秦国的天下。孟弋,以你的才智,真的要和赵国这艘船一起沉掉?你的抱负呢?”

李斯的意思她懂,嬴政是未来的秦王,也是他们最大的凭靠,一旦嬴政即位,他们便有扶立之功,何不一起去秦国建功立业?权势、地位唾手可得。

“你和公子伉俪情深,我无意挑拨,然,公子救不了赵国。你也须为将来计,一旦赵亡,赵国宗室将面临何种下场,不用我多说吧?”

孟弋当然晓得亡国贵族的下场,古已有之。宗室女少不得充入秦宫,男子要么圈在咸阳监视,要么流徙。当年赵武灵王攻灭中山国,便将中山末代王尚流徙到了远离故土的肤施。孟弋恐惧,等到赵亡,赵简会被流放到何处?

孟弋没给李斯明确答复,原因很复杂。

李斯去秦国是为出将入相,而她,身为女子,生来就注定了与仕途无缘。饶是邯郸之战中她近乎毁家纾难,挽救了那么多百姓,饶是赵王赐予她“赵国义商”的牌匾,人们提起她,也都道是“庐陵君夫人”“孟弋夫人”,“孟弋”是父系给予的标识,“夫人”是丈夫给予的身份,她自己的名字,永“不配”让人称颂。

这一点,去了秦国也无法改变。

去了秦国,若不想虚耗年华于后宅,她也只能选择经商。可问题恰出在这里,不同于吕不韦那等豪富,她的根基在赵国,到了秦国又要从头再来。

还有更艰难的事实,她去了秦国,赵简怎么办,父亲又怎么办?她笃定这二人都不会随她去秦国。

略带自嘲地一笑,她为什么不能像男人那般薄情寡义?仁义礼智信,男人张口就来,可为了前程,抛妻弃子,杀父弑母都做得出来。

孟弋胸中烦忧,引领张望,日头爬到中天了,午时了。道边有亭,她勒住马,教大家下马休息。

***

这一时间,赵国朝堂,赵简正独自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危机的根源来自燕国。

燕赵既为近邻,便难免龃龉,互有征伐,当年五国伐燕,赵国也参与了。去岁,邯郸最艰难的时候,燕国背刺了赵国。燕赵之间有块地叫武垣,原为燕地,后为赵国攻取,武垣官吏连同土地上的人民都归了赵。武垣令傅豹见邯郸被围,赵国顾不上武垣,趁机率领燕国遗民叛归燕国。

赵国正面迎击秦军,后背却让燕国捅了一刀,赵丹怀恨在心,将燕国列为除秦之外的头号敌人。邯郸之围刚解,他就迫不及待要出兵伐燕。

今日朝会,便是召集文武众臣和宗室商讨对燕用兵一事。

说是召集众臣,集思广益,可偏偏少了两位重要人物:廉颇、赵胜。

两人缺席的理由也出奇一致,抱恙。廉颇长年戎马倥偬,大伤小伤无数,邯郸被围两年,旧伤未愈,新伤又添了许多。至于赵胜的病,明面是两年来劳心劳力,战事终结,心气散了,身子吃不住了,但赵简心知肚明,叔父的病还有另一重诱因:功高震主。叔父抱病请辞,是以退求赵丹心安。

两位股肱缺席,最不该出现在这种场合的一个人物却出现了——建信君弥子牟。

赵简心有准备,舒祺说过,战时,赵丹常常头风病发作,奇了怪,宫中群医束手无策,弥子牟荐来一名据说是扁鹊后裔的医工,药到病除。赵丹大悦,自此对弥子牟恩宠日甚。因赵胜请辞,相位空缺,朝野有风声传来,怕是不久后大权就要出于弥氏了。赵胜没说什么,只教赵简韬光养晦,保全自己。

打退了秦兵,赵丹兴致高昂,妄图一鼓作气攻下燕下都武阳。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昏招,仗打了两年,赵国元气大伤,死伤无数,农事荒废,燕国可是安安稳稳过了两年,一个半残的赵国拿什么跟燕国打?

偏偏今日朝会,宗室这边少了赵胜,武将那边缺了廉颇,其余的,要么资历不够,要么阿谀奉承,没人敢直言上谏。

“大王英明,燕国屡次挑衅,丝毫没把咱们赵国放眼里,咱们对他们始终以礼相待,燕太子丹都给安安全全送回去了,他们非但不念咱们的好,还背后放冷箭!先是战时拒绝贷粮,后是傅豹叛逃,奇耻大辱,该给燕人一些教训了。”

弥子牟一带头,群臣接连附和。

赵简犹豫一番,开口劝阻:“大王不可,此时绝非伐燕的好时机。”

他一出声,殿中气氛顿时一肃。赵豹瞥他一眼,不屑地哼笑。

弥子牟阴阳怪气道:“庐陵君独树一帜,必有高见。”

赵丹坐累了,伸伸懒腰,后靠在凭几上,冲赵简努努下颌:“说。”

赵简直言,前有长平之战,邯郸之战接踵而至,赵国连年大战,未有喘息的时间,元气大损,非一朝一夕能恢复,此时理应让将士和百姓休养生息。仗打起来时日难以控制,万一拖个一年半载,粮食消耗是个无底洞,赵国眼下掏不出那么多粮食。待过个两三年,仓廪充实,兵强马壮,再与燕人一战,必能洗雪前耻。

听到“仓廪充实”,赵豹愤恨的眼神射向赵简。

弥子牟道:“庐陵君混淆视听,邯郸被围,空的只是邯郸的粮仓,你却说赵国无粮,难道邯郸以外的地方就不是赵土了?”

他是想从其他城邑征集粮草。赵简闭着眼都能想到那将是一幅怎样的劳师动众劳民伤财的场面,他反击:“春耕在即,此时搅扰民众,势必耽误农事,弥子牟,你安的什么心?”

他二人素有旧怨,赵丹没作声。

弥子牟轻笑:“也有不扰民的法子,大王,孟弋夫人可是出了名的大粮商,战时她慷慨无私救济了那么多百姓,纾解国难,夫人如此深明大义,此次伐燕,夫人必会鼎力相助。”

在场均是位高权重的,战时都被赵简抢过粮,弥子牟提议让孟弋出军粮,等于替众人出了口恶气,众人暗爽,立有落井下石的跳出来。

“建信君所言极是,传闻孟弋夫人神通广大,富可敌国,庐陵君是大王亲弟,为王分忧是分内事,此次伐燕,大王不必为军粮发愁了。”

赵豹碍于长辈脸面,没亲自发难侄妇,但说话的这位宗室晚辈,真教他舒坦极了。

真是不要脸,战时各个为富不仁,不恤百姓。孟弋闺中女子,以单薄之力扛起了救国救民的重担。无上的善举,却被这帮无耻之徒用作攻讦的武器。

是可忍,孰不可忍!

“此言大谬,内子所存粮食,为供养百姓,已消耗殆尽,多余的一颗粟也拿不出。诸位另寻高明吧。”

赵简斩钉截铁地维护孟弋,没留丁点余地。

权贵们早领教过赵简的手腕,那道征粮令是相邦下的,可始作俑者却是赵简,又是谁鼓动的赵简?自然是他那位好夫人。

听信妇人谗言,真是给赵氏男儿丢脸。先前呛声那位宗室子弟按年齿算,是赵简的兄弟,此时又憋不住了:“兄长**熏心,为一妇人,竟失礼至此,不惜顶撞长辈,不顾国家大计。兄长,你可真是爱美色不爱江山啊。”

嬉笑声此起彼伏,但也有人倒抽冷气:庐陵君要是爱江山,那不出大乱子了!在赵国,只有赵王可以爱江山。

赵简揪住话茬发难:“放肆!你说这话,其心可诛!置我于何地,置大王于何地?”

那人脸发白,双股打颤,忙不迭向赵丹请罪。

“吵来吵去,与市井泼男女何异?寡人不胜其烦!”

赵丹原也没指望军粮让孟弋出,否则成什么了,赵国打仗靠女人?传出去列国恐笑掉大牙。

扫视一圈坐席,叔父不在,廉颇也不在,赵丹心头不禁犹豫,他问赵简:“粮食不必惊慌,齐国的粮运来了,能顶一段时日。我军刚打了胜仗,士气最是高涨,是出兵的好时机。”

战时向齐国贷的粮,在秦军退兵后终于姗姗来迟了,赵丹明白,这恐是齐国那老妇君太后的主意,秦赵激战时哪头都不帮,坐山观虎斗,等秦国退兵了,做个顺水人情给赵国。哼,人情也罢,赵国总算有粮了。

赵简依然反对:“大王,邯郸之围能解,实属天幸,所赖者魏楚也,倘或魏楚不出兵,邯郸危矣。打仗打的是兵粮,拼的是国力,不可心存侥幸。”

赵丹听不得这话,“依你之言,退秦军,全是魏楚的功劳,你在藐视寡人治国无方?”

“大王误会了,我不是……”

被冒犯的赵丹压根不听他说,“你屡屡出言不逊,百般阻挠伐燕,是何道理?说,你收了燕人多少好处?”

赵简惊呆了。他的王兄,不去写辞作赋太可惜了。

弥子牟唯恐天下不乱:“大王忘了,燕国可是庐陵君的母国。”

赵简羞怒交加,正要斥责弥子牟,却听赵丹发落:“既如此,你给我滚出邯郸,滚出赵国,滚到你的燕国去!”

***

不出两日,闾里间传遍了,大王要驱逐庐陵君。

安坐郭家的嬴政放下了竹简,急得团团转。“赵王混账,亲弟都要逐。老师身在齐国,这可如何是好?庐陵君又闭门谢客,哎呀,真真急死人了。”

郭起见他少年老成,十分好笑,“火烧屁股也轮不到你一个小孩子操心,专心读你的书,我已命人快马去向你的老师报信了。”

***

郭家信使毕竟晚了几日,一路快马加鞭追赶,却始终错后一步,待追上时,孟弋已到临淄了。

邯郸到临淄的交通线参考沈长云《赵国史稿》,赵国农业比不上齐秦魏的观点,也来自本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8章 庐陵君被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