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在下李承桢 > 第30章 第30章 涌动

在下李承桢 第30章 第30章 涌动

作者:陈南瑾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6-30 17:58:56 来源:文学城

昨夜天色阴沉,厚重的云层低垂,仿佛要将整个村庄笼罩。村口那棵老槐树在风中轻轻摇晃,干枯的枝桠伸展着,像是要触碰压得很低的天空。

大牛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站了许久,不时踮起脚尖往山路那头张望。

终于,山路的尽头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人走得稳稳当当,腰间挂着的布袋里,猴子的小脑袋不时探出来,机灵地左右张望。

在渐暗的天色中,这一人一猴慢悠悠地走着,倒像幅会动的画。

大牛长长地舒了口气,紧绷的肩膀终于放松下来。他三步并作两步,朝那熟悉的身影快步走去……

晒谷场上的篝火烧得正旺,火星噼啪作响,火光把周围的草垛照得忽明忽暗。

村民们捧着粗陶碗围坐在火堆旁,碗里飘出的热气混着肉香,在微凉的夜色中弥漫开来。跳动的火光照在他们饱经风霜的脸上,那些深深的皱纹里,此刻也染上了温暖的笑意。

李承桢匆匆走进村口,衣服上还沾着赶路的风尘。她顾不上整理,三步并作两步直奔晒谷场中央的高台。

一个纵身跃上台阶后,她微微喘着气,等呼吸平稳些,便扬声喊道:“各位乡亲!”清亮的声音在晒谷场上回荡,正在吃饭的村民们纷纷抬头望来。

“我在西北边的山谷里,找到了不少存粮。”她语气平静,吐字清晰,就像在说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跳动的火光映在她脸上,连眼睛都没眨一下。

“粮食”两个字一出口,丰延村的村民们顿时来了精神,连手里热腾腾的肉汤都忘了喝。他们黯淡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像是久旱的庄稼盼来了雨水。

几个年轻小伙子忍不住往前凑了凑,不自觉地咽着口水,好像已经闻到了粮食的香味。

“不过——”她顿了顿,眼神扫过在场每一个人,“那儿有差不多五十个叛军在守着。”这话像兜头一盆凉水,村民们脸上的喜色顿时僵住了。

“这……”村长捧着碗的手微微发颤,皱纹里堆满了不解,“跟我们有什么关系?”他眼睛里闪过一丝恼怒,心想这分明是军粮,李道长该不会是在耍他们吧?让他们看得见却吃不着?

晒谷场上响起一片叹气声,那几个原本跃跃欲试的年轻人也垂头丧气地坐了回去。

庄稼汉们脸上的喜色顿时消失了,妇女们赶紧把跃跃欲试的半大孩子拉回身边。原本蠢蠢欲动的人群像被泼了盆冷水,一下子都蔫了下来。

只有捕快燕七依然神色凝重。他大约摸清了李承桢的为人,知道她做事是个有分寸的,绝不会无缘无故把不相干的事告诉村民。

燃烧的火把在寂静中不时爆出“噼啪”声响,飞溅的火星照亮了一张张低垂的脸。那些被长年饥荒折磨得瘦骨嶙峋的身影,在火光中缩成了一片木然的影子。

李承桢突然提高声音,清亮的嗓音打破了晒谷场的沉寂:“在下有个不情之请——”她抱拳行礼,“想请各位帮忙,把叛军抢走的军粮夺回来,送还前线将士!”

村长手一抖,碗里的肉汤晃出了几圈波纹。

“道长说笑了,”他手指紧紧扣着碗边,萎黄的指甲几乎要掐进皮里,“这、这哪是我们这些种地的能办到的事……”他勉强扯出个笑容,好像李承桢只是在开一个不好笑的玩笑。

月光下,混着野菜的肉汤泛着油光,映出他强撑的笑脸。这碗汤里飘着的哪是什么肉末,分明是钓他们上钩的饵。

“一碗送命汤……”人群里有人狠狠啐了一口,唾沫星子溅在村长脚边,“就想让我们卖命?呸!俺连块肉都没吃着!”

李承桢一把抓起高台边的草料,干枯的秸秆从她指缝间簌簌落下。“都看清楚!”她将草屑撒向人群,碎末在火光中飘散,“前线的将士们吃的就是这个——”

她语气平静得可怕:“我亲眼见过,那些十七八岁的新兵蛋子……”目光扫过人群,最后落在年轻人身上,“被敌人捅穿肚子时,流出来的全是没消化的草根。”话音刚落,晒谷场上顿时响起一片作呕的声音。

妇女们慌忙去捂孩子的耳朵,却听见李承桢冷冰冰的声音:“等这批战士死光了,”她的手指点过在场的青壮年,“下次被草绳绑着赶上战场的,就是你们的丈夫、儿子、父亲——说不定,就是你们自己!”

李承桢站在高台上,静静地看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村民们个个低着头,手指无意识地揪着衣角,偶尔有人偷偷抬眼瞄她,又赶紧低下头去。

秋风卷着枯叶在人群中打着旋儿,更添几分萧索。

她知道村民们在想什么——总觉得灾祸不会轮到自己,总觉得还能再拖些时日。

人就是这样,刀子没割到自己身上,永远不知道有多疼。

就像看到新闻报道中的诈骗案例时,旁观者往往下意识地将受害原因归咎于当事人的天真愚蠢,并自信地认为‘我不会犯这种错’。

可讽刺的是,那些被骗的人当初也都这么想。

事实上,这种“被骗”的经历是一个必然事件,并非偶然。这不该被嘲讽,受害者也不必觉得羞耻。

当逢上劫财见财、七杀无制、伤官见官,尤其兼犯太岁的流年,人的思维仿佛遭遇了“鬼遮眼”。

理智明明标出两条岔路:一端通向警惕,一端通向轻信。可蹊跷的是,那条戒备的路总像被无形的迷雾笼罩,最终鬼使神差般,手指就点上了转账的密码。

虽然短期内难免痛苦煎熬,甚至有的人没有化解的手段,很容易想不开,但这段经历往往能成为人生的分水岭——走上坡路是会辛苦一些的。

“看看你们的地!”李承桢突然指向远处的农田,声音在夜色中格外刺耳。

虽然看不清,但每个人心里都浮现出那片日渐荒芜的田地——干裂的垄沟像老人脸上的皱纹,稀稀拉拉的麦苗在风里发抖。

“十年前还能收成沉甸甸的麦子,如今连野草都长得蔫头耷脑——”

黑暗中传来此起彼伏的叹气声,混着几声压抑的咳嗽。

李承桢的目光扫过村民们阴晴不定的脸,忽然微微一笑,朝躲在人群边上的来弟招了招手。方才还凌厉的眼神,此刻竟温柔得像春天的湖水,连眼角的细纹都带着暖意。

“来。”她轻声唤道,嗓子还有点哑,但语气温柔得像掺了蜜的水,和刚才简直判若两人。

来弟愣住了,不知所措地看看四周,目光正好又和李承桢对上。只见她轻轻点头,嘴角带着笃定的微笑,那眼神分明在说:“对,就是你。”

也许是第一次被人这样重视,来弟心里突然涌起一股勇气,连问都没问她娘,就直接走上了台阶。

李承桢卷起来弟的裤腿。那瘦得像麻秆的小腿上,布满了紫黑色的淤痕。“知道这是什么吗?”

她的声音突然变得冰冷,“这是'自死窑'里飘出来的怨气!那些被活埋的老人,他们的冤魂在啃田里的庄稼,在吸孩子们的阳气!”

来弟腿上的淤青横七竖八,新伤压着旧伤,有她娘用扫帚打的印子,也有上山砍柴时石头刮的伤痕。

她偷偷瞄了眼李承桢晦暗不明的脸色,虽然不明白用意,但知道这出戏肯定有原因。周围投来的目光让她耳朵发烫,只能把头埋得更低,指甲不自觉地掐进了手心。

“大家要想赎清这份罪,就跟我一起干!”李承桢的话虽然带着几分震慑,但字字句句都透着深意。

她把手轻轻放在来弟肩上,目光灼灼地扫过一张张迷茫的脸——这确实是李承桢给他们的最后一个赎罪机会,就像悬在悬崖边的一根救命稻草,只要伸手就能抓住。

善良也要有分寸,不是所有人都值得帮。人的善意有限,不该浪费在执迷不悟的人身上。一次次被辜负后,再热的心也会凉透,最终连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也等不到援手了。

那些在困境中只会依赖他人、不思进取的懦夫,不配得到无私的帮助。唯有内心仍存光明、愿意自我救赎的灵魂,才值得获得援手。

至于那些毫无悔改之意的,就该永远失去被救助的资格,不必再浪费任何社会资源。

就是遇见有人摔倒了,她也会想想自己流年是否容易招惹官非,再卜一卦——该静还是该动。这没什么好羞愧的,有些稀泥和着和着,局外人看得反而越发清晰。

她如今在执行一场正义的裁决:对那些还有救的,指引他们迷途知返;而对那些彻底堕落的,则任由其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这才是真正的度人。

人群中响起几声压抑的抽气声,几个年轻人不自觉地攥紧拳头,中年汉子们沉默地握紧了手中的碗,妇女们互相交换着眼色。

或许是一碗热汤暖了心,一股久违的热血,正在这些麻木已久的人们心中悄然涌动。

只有乔大郎的脸色突然变得铁青,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此刻都化作了冷汗,顺着他的后背往下流。什么冤魂作祟?分明是……

“李道长!”他突然大吼一声,嗓子像破锣般刺耳。人群吓得散开,露出他干瘦的身影,“你在这胡说八道什么因果报应——”声音渐渐低下来,眯着眼睛,像是要拆穿什么阴谋。

“该不会是想骗乡亲们替你卖命,好去官府领赏钱吧?”最后几个字简直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酸得像是陈年老醋。

李道长环视众人,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笑:“若是论功行赏,在座的都有份。不敢说能分到多少银钱,但减免赋税是肯定的。”她的目光最后停在燕七身上,眼里闪过一丝意味深长。

燕七皱了皱眉。他不过是个小小差役,哪敢随便许诺?可眼下村民们情绪激动,要是他不表态,李承桢怕是难以服众。

他暗自犹豫,手指不自觉地摸着腰间的刀柄。夜风卷着火星掠过,吹得高台上那人的衣袍哗哗作响。

跳动的火光给李承桢的脸镀上一层暖色,她的眼睛却像河底的鹅卵石,任凭水流湍急也纹丝不动。

四目相对时,燕七看见她眼底沉着星子般的光——那是不需要官印绶带证明的眼神,天生就让人信服。他忽然松开握刀的手,这才发现掌心已经沁出了汗。

他深吸一口气,郑重说道:“我可以替乡亲们请功,争取减免赋税……”话到嘴边还是留了余地,又补上一句:“一定尽力而为。”

话音刚落,人群里就传出一声冷笑,她尖利的嗓音此刻压得极低:“说得好听!当官的说话不算数又不是头一回了,最后倒霉的还不是咱们老百姓!”

乔大郎见状更来劲了,沙哑的嗓子拔高了几分,干裂的指头直指李承桢:“大伙都听见了吧?燕捕快连句准话都不敢说!”

他故意拉长声调,像钝刀子刮骨头,“李道长上下嘴皮一碰,就要咱们拿命去跟叛军拼?那可是群杀人不眨眼的亡命徒!”

村民们被他煽动得更加犹豫,几个胆小的已经往后挪了半步。

乔大郎看在眼里,得意地咧着嘴,冲着李承桢拍胸口:“您要真有本事,不如自己提着桃木剑去找叛军?咱们这些种地的,可没道长这么大的能耐!”

面对乔大郎的连番刁难,李承桢却不急不恼,反而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乔大郎,你家的腌菜确实是一绝。”

乔大郎先是一愣,以为她在提之前瓮鬼的事。可那件事早就了结了,鬼都被灭了还有什么好怕的?他梗着脖子继续顶撞:“道长用不着……”

话没说完,李承桢就干脆地打断:“你家的腌菜这么够味,想必是盐放得足吧?”

乔大郎闻言浑身一僵,眼珠子慌乱地转着,额头冒出细密的汗珠。他嘴唇发抖,喉结上下滚动,却像被什么卡住了似的说不出话。

难道……那件事被她发现了?不可能啊,他明明做得滴水不漏……除非……

他偷偷瞄向李承桢,正好对上她似笑非笑的眼神。那目光像是能看透人心,把他藏在最阴暗处的秘密照得清清楚楚。

乔大郎只觉得后背发凉,冷汗把绸缎里衣都浸透了。他再也不敢多说半个字,生怕李承桢下一句话就会捅破他那个天大的秘密。

李承桢不再理会哑口无言的乔大郎,目光缓缓扫过一张张被生活磨平了棱角的脸。

她提高声音,字字铿锵:“我李承桢今天就敢承诺——要是夺回粮食,当场分给村里一成!”

这话像块烧红的烙铁,哧啦一声烙在众人心上。原本躲闪的眼神立刻亮了起来,几个年轻人不自觉地往前挪了半步。

庞老汉干瘪的嘴唇颤了颤,已经开始四下寻找趁手的“兵器”,打量着各种木棍——那可是实实在在的粮食啊!

“道长说话算数?”人群里有人哑着嗓子问。

“若大家信得过我,”李承桢眼神一凛,眼底似有火光跳动,“说到做到。”这是她主动揽下的因果,也是给村民的最后一次机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