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在下李承桢 > 第17章 第17章 燕七

在下李承桢 第17章 第17章 燕七

作者:陈南瑾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6-30 17:58:56 来源:文学城

翌日破晓,晨雾未散。

李承桢简单和周钰交代了几句,便带着大牛、猴子上路往临县去了。

周钰虽受了伤,但毕竟是个大男人,又是堂堂都指挥使,身手还在,这地方也清静安全,用不着她像个老妈子似的操心。

李承桢背上的行囊压着未竟的“入门试炼”任务,这趟去丰延村少说也得三五天,要是遇上什么麻烦,恐怕还得耽搁更久。

太阳偏西时,李承桢在邻县县衙门口停下了脚步。

夕阳下,县衙朱漆大门上的铜钉泛着冷光,檐角兽首的影子正好将她罩住。虽说是个下等县,衙门看着有些破旧,但那股子官家威严还是让人心头一紧。

她不自觉地捏了捏腰间的布袋——她这命格,最不擅长跟官方打交道。

两个当差的衙役歪靠在石狮子边上,那身洗得发白的青缎公服皱皱巴巴地套在身上,手里的长矛歪歪斜斜地杵着,像两根晒蔫了的狗尾巴草。

日头毒辣辣地晒着,那俩衙役却连眼皮都懒得抬一下。这小县城的衙门向来冷清,平日里哪有人会往这县衙台阶上凑?

那两根长矛早成了拄棍,倒是两条腿来回倒腾着,生生在青石板上磨出几道深浅不一的印子——这差事说白了就是站岗,一站就是一整天,站得腿都木了。

李承桢轻手轻脚走近时,正赶上两个衙役在咬耳朵。

年长那个把长矛往地上一杵,扬起一溜灰:“邪门了,今儿又抬回来一个——丰延村这档子事,都第五具了。”

那声音黏糊糊的,混着午后的闷热,在衙门口的石板地上拖出老长一道影子。

旁边年轻些的衙役突然挺直腰板,长矛“噹”的一声杵在青石板上:“老哥记错了,那人明明是昨儿半夜没的。”

年轻衙役突然压低声音,袖口沾的香灰簌簌往下掉:“今早抬去尸房那会儿,人都硬得跟门板似的了。这会儿满城的茶馆酒肆,谁不在议论这桩怪事?”

说着抹了把脸,手上还带着昨夜值班留下的灯油味。

在小地方,谁家有点风吹草动,转眼就能传遍全城,成了街头巷尾的谈资。

这也是为什么现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宁可在大城市咬牙扛着高房租,也要逃离那些永远躲不开的闲言碎语。

街坊邻居那些闲言碎语,既消磨人的精气神,又像一张扭曲诡异的道德网,把人捆得死死的。

两人的话音在衙门口忽高忽低地飘着,像秋后的知了叫,字字句句都透着股说不出的不安。

李承桢站在不远处的树荫里,一片枯叶打着旋儿落在她肩上。她下意识捻碎叶片,眉头一皱又很快松开——看来这四十四号任务,比她想的还要棘手。

李承桢上前拱手一礼,嗓音清越:“叨扰二位。在下奉镇衔司钧令,特来查办丰延村异案,劳烦通禀主簿大人。”

两个衙役的长矛“铛”地撞在一起。

年长的眯缝着眼,目光像刷浆糊似的把李承桢的道袍上下扫了个遍:“你是衔师?”顿了顿,又补了句,“还是个有道门根基的。”

李承桢眼帘微垂,唇角扬起一抹恰到好处的浅笑:“自然是的。”

语气笃定得不容置疑,只是腰间除了个灰布袋子外空空如也——虽说正式的衔师令牌还未到手,但体内流转的衔力却是实打实的,这么算来,她自然也是广义上的衔师。

年轻衙役眼睛一亮,手忙脚乱地正了正歪戴的帽子,咽了口唾沫才端出官腔:“道长稍候。”

李承桢背着手站在屋檐下的阴影里,目光却像游鱼似的,悄没声地在县衙内外扫了个遍。

约莫半柱香工夫,那衙役从影壁后快步转出。这会儿帽子戴得端端正正,连说话腔调都跟着正经起来:“主簿大人有请,道长这边请。”说着侧身引路,带着李承桢几个往里头走去。

李承桢微微颔首,抬脚迈过朱漆门槛时,袖中的手指不自觉地攥紧又松开。

李承桢踩着县衙阴凉的青砖地,却压不住心头突然冒出的警惕——令牌都没亮出来就能直接见主簿,这丰延村的祸事,怕是比预想的还要烫手三分。

她跟着衙役不慌不忙地往里走,每迈一步,就在心里把要说的话又细细打磨一遍。

李承桢指尖点在左手无名指第一指节,在心里默算时辰。五条人命——这个数字像块烧红的烙铁,生生烙在她脑海里。

经过月洞门时,她眼角余光忽然扫到廊下新结的蛛网,细丝在风里微微颤动。得抓紧了,不然等这网织密了,怕是又要多挂上几条人命。

县衙内一派忙碌景象。书吏们伏案疾书,笔墨纸砚整齐排列,间或传来几声轻咳与纸张翻动的沙沙声。李承桢跟着衙役来到主簿房前,衙役抬手轻叩门扉。

二堂里突然传出一声轻咳,像片枯叶刮过窗纸。“进来。”那声音沙哑得厉害,鼻音浓重,八成是抱病在身还来当值。

门缝里漏出一丝清凉的薄荷香,想来这位主簿大人定是熬了个通宵。

李承桢抬脚跨过门槛的当口,案桌后坐着的男子猛地抬头——鼻尖通红,像刚在朱砂印泥里蘸过似的。

他手中狼毫“啪”地往笔山上一搁,带起的风掀开宣纸一角,赫然露出“丰延村”三个墨迹淋漓的大字。

“阁下就是……”

李承桢抱拳一礼:“在下李承桢,奉镇衔司之命协查此案。”声音不紧不慢,像檐前滴水般清透——既守着官场规矩,又带着几分出尘之气。

主簿慢慢直起身子:“丰延村……?”手指却在堆满文书的案几上敲出一串急促的声响。

主簿扫了眼李承桢身后的大牛,那魁梧身形瞧着就叫人安心。再瞧大牛肩上蹲着的金毛猴子,眼珠子滴溜溜直转,八成是收服的灵物——这位道长果然不简单。

也不知是风寒作祟还是怎的,主簿瞧着李承桢,只觉得这道长通身透着股子仙气。

“按规矩得验看道长的接令文书。”主簿说着已不自觉伸出双手——那盖着朱红司理大印的文书,可是开启县衙密档的唯一凭证。

事情再急,规矩不能乱——在职场犯错最多扣薪离职,若在体制内出了纰漏,运气不好可是要蹲大牢的。

李承桢心下稍安,从腰间布袋取出接令文书,双手呈上。

当日朴司理盯着李承桢把文书收进布袋时,眼睛眯成了一条缝。那方铜印他特意蘸饱了朱砂,盖下去时连纸面都压出凹痕——生怕这穷道士反悔,非要用印泥把后路都堵死才罢休。

主簿取出印鉴留样册仔细比对,确认无误后,神色明显缓和下来:“那便派个熟悉当地的差役,随道长走一趟。”

“这燕捕快最是机灵,连谁家灶台朝哪开都摸得门儿清。”

李承桢唇角微扬:“主簿大人费心了。”

这些官场上的云山雾罩,她向来避之不及——幸好这位主簿倒像把快刀,没让她多费唇舌。

她接触过一些从体制内转战商场的“前官员”,这些人总是不自觉地把机关里的官僚习气带到企业经营中,实在让人头疼。

这些人最拿手的就是打官腔,张口就是一套套虚头巴脑的说辞,把简单问题绕得云山雾罩。明明三句话能说明白的事,非得拐弯抹角说上半小时,还自以为这是“说话的艺术”。

明明就是个流程上的小问题,按规矩处理就完事了,非要搞得像在打一场“面子保卫战”——好像承认工作有疏漏,天就会塌下来似的。

他们哪里知道,商场如战场,这套虚头巴脑的做派不仅白白错失良机,更让人看穿骨子里还是那套“宁可不出彩,也绝不能出错”的官场思维在作祟。

商场讲究的是快准狠,那种“一条路修十年”的作风,放在现代企业里简直是个笑话。

那进来的捕快身姿挺拔如新竹,公服腰带紧束着精瘦腰身,皂靴落地震得案上茶盏轻颤。他眉宇间透着沉稳,眼神却清亮有神。

“道长有礼。”燕七抱拳行礼,指节发出松枝折断般的脆响。他眉宇舒展,神色坦荡,不见半点推诿之意——看来这趟差事,他定会尽心。

李承桢眼底闪过一丝赞许,这精气神跟门口那两位一比,高下立判。

她抱拳回礼:“燕捕快。”目光扫过对方洗得发白的公服袖口——没有寻常差役的油污茶渍,连佩刀鞘上的铜钉都擦得锃亮。

这样干练的捕快,才是专为这棘手案子打磨的快刀。

三人经过县衙照壁时,燕七的皂靴踏碎了地上斑驳的日影。

他一路走一路说,那沉稳的脚步声,像是在给那些骇人听闻的案子打着节拍。

李承桢耳边不断传来“离奇暴毙”“死状可怖”等字眼,袖中手指不自觉地掐算起来——朴司理虽说下了套,倒没在案子上作假。

只是死者从预计的三个增至五个,看来那东西还在暗中作祟。

李承桢突然停步,一颗石子正卡进靴底纹路。

她抬眼时,阳光穿透燕七肩头补丁的经纬:“劳烦燕捕快细说,这案子是何时报给镇衔司的?”声音不紧不慢,却惊得路边吃草的驴子都竖起了耳朵。

燕七回答干脆利落,显然对这案子记忆犹新:“五日前发现第一具尸体,知县大人当即命我们彻查。验明确是他杀后,随着调查深入,我发现此案非比寻常,便立即上报了镇衔司。”

燕七顿了顿,继续道:“我们县只是个下等县,连镇衔司分部都没有,案子只能报到邻县同柏城的分部。”

他嘴角扯出一抹苦笑,“虽说那边反应不慢,只是……”话没说完,语气里已带着掩不住的焦躁。

五天,五条人命——这个数字让李承桢心头一紧。她略一沉吟:“五天五条人命,当真只是巧合?”

燕七神色凝重地摇头:“在下也觉得绝非巧合。”他声音沉了下来,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刀柄,“这事透着古怪,恐怕……”

燕七说着,目光扫过李承桢腰间。见她连最低阶的衔师令牌都没佩,眉头不由一皱。他指节微紧,终于忍不住试探道:“冒昧问一句……李道长如今是几阶衔师?”

李承桢并未遮掩,那声“七阶”说得云淡风轻,就像在说今日天气一般。

燕七眼神一闪,心下暗道:原来只是个七阶,难怪连令牌都不愿戴出来。

想到这里,他胸口像压了块寒铁,连呼吸都沉了几分。难道在他们镇衔司眼里,这偏远小县就如此不值一提?

这念头刚起,他心头猛地一跳——镇衔司居然只派个七阶衔师来查这等诡案,莫非是要拿这道士当替死鬼?

殊不知李承桢连这七阶腰牌都还没拿到——要是连入门试炼都过不了,怕是连最低阶衔师的名分都捞不着。

燕七定定看着李承桢,眼里闪过一丝不忍。他犹豫再三,还是压低声音道:“李道长,这事凶险得很……恐怕不是七阶衔师能应付的。”

“我自然晓得。”李承桢微微点头,朴司理那张大脸小鼻的模样在脑中一闪而过。

她声音一沉:“人命关天,耽误不得。一个村子才多少人?再拖下去,不出两个月怕是要死绝了。”——按朴司理的算计,他绝不会另派人手,若她撒手不管,这祸事怕是要永远悬在那儿了。

燕七轻叹一声,神色复杂地看向李承桢。这位年轻衔师脸上还带着几分青涩,可那双眼睛却沉静如古井,举手投足间自有一番气度。

他暗自思忖,既然连主簿都点头了,这位道长想必是有些真本事的。

“李道长说得在理,这事确实耽搁不起。”燕七顿了顿,嗓音沉了下来,“不瞒您说,内子就是丰延村人,她娘家亲戚都在那儿……”

怪不得主簿特意派燕七跟着,有这层关系在,向村民打听消息自然方便许多,也难怪燕七对这事如此上心。

三匹快马奔驰在黄土小道上,蹄声阵阵,扬起滚滚烟尘。马背上的李承桢随着颠簸暗自思量:朴司理这般故意拖延,里头怕是另有文章。

但既然来了,纵是龙潭虎穴,她也要一探究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