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在秦朝忽悠人的日子 > 第21章 水力磨盘

在秦朝忽悠人的日子 第21章 水力磨盘

作者:金乔沐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03 13:47:28 来源:文学城

方才下过一场朦胧的小雨,植物们喝饱了水,枝叶被冲去灰尘,展露出惊人的绿意。

县令背着手带着几个下属在柯络人的地盘松散惬意地转悠。

安在他前方一个身位引路。按理来说,像县令这样的一地长官,来柯络人的族地,应当是由林凤至来会见的。但她近来与墨家弟子胜宽不知在研究什么,忙得不可开交。

安知道这孩子总有许多奇思妙想,也总能将这些奇思妙想一一付诸实践,也就随她去了。

县令来了,她从织室出来接待便是了。名义上,她依然是柯络人的族长。

虽不知县令此行目的,安却也自如地领着县令一行人在族中探视这段时日柯络人的发展。因为就这些时日柯络人与县令合作的经验来说,县令是一个追求上进和政绩的人,林凤至能给予他的远远超出他的想像。林凤至尊敬安,他也不会给安不痛快,进而影响两人的合作。

朗朗书声自一间敞亮的屋子里传来,县令一时惊奇,循声望去,只见是一群小萝卜头在屋子里读书习字。教授的人年纪也不大,是个小少年,严肃着一张脸,在身后的木板上写下一个个小篆。

那些孩子也不知为何,学习热情饱满,一个个的居然兴高采烈。

县令大为惊奇。

他自己是读过书的,读书这种事,哪儿有那么有趣,他就是读不下去才投笔从戎,在以军功爵制为主要上升通道的秦国闯出一个官位。他的孩子现在也到了读书的年纪,哪日不是苦巴巴地向先生请安。

真是奇哉怪哉。

不过,能够识字读书,在古代,尤其是封建社会的初始阶段,是极为难得且珍贵的一件事。在秦朝,军功爵制是主要的上升通道,但担任文职官吏同样也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识字,是进入这条通道、获得权力和较高社会地位的敲门砖。

但识字读书的机会并不均等,贵族和富贵人家往往能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

县令很是意外。

他在窗外静听片刻,缓缓道:“......超等轶群。出尤别异。初虽劳苦,卒必有意......

“这是李相所著的《仓颉篇》啊。”

安微微一笑,自从林凤至的奖励机制一出来,族中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对学习充满了热情。安知道能够读书识字意味着什么,她不会打击族人学习的积极性,只是默默将学习的内容从《天问》、《九歌》等换成了秦朝官方推荐识字启蒙书《仓颉篇》、《博学篇》。尽量替族人规避可能会触犯的秦律,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县令连问身后的下属,其中一个叫陈明的下属专门负责与柯珞人沟通,长期待在柯珞人族群,对此地的情况了如指掌。

遂将林凤至的教育奖励机制说了一番,言语之间难掩艳羡。

县令心道,林凤至真是一点儿也不贪私。屈氏进献的财宝数量众多,她竟能毫无芥蒂地将其分给族人。不过,县令转而高兴,柯络人族中若是多了许多读书人,也能算是他的政绩了。

“都是大巫挂念族人,族中上下也感念大巫的功德。”安听着那下属言谈之中对林凤至的夸赞,心中也很是欢喜骄傲。

县令看了看屋内红光满面、朝气蓬勃的孩子们,又看了看精神矍铄、神采奕奕的安,只觉与四年前完全不同了。

这并不是他第一次来到这里。

在初次上任千灵县县令时,他就骑着马将千灵县的管辖范围走了一遍,初初对千灵县定下了第一个印象——蛮夷部族数不胜数。

那时县令就知道,大秦虽然对千灵置县,但实际上并未实现对千灵的完全掌控。千灵的管辖基本上只到湘水主干流的区域。更远处深山中的部族是根本无法控制的。对于偏远的边地,向来如此,朝廷对官员也并无多大的期望,维持稳定即可。

他也非常清楚自己的定位,不要将手下的蛮夷部族逼得太狠,尽量将他们纳入大秦的管控之中。不然一个不好,这些部族过得不顺心,转身就往深山里去了。*

县令想了许久,用盐、铁、耕牛这些寻常难以获取的物资引诱蛮夷部族向千灵县中心靠近。

这样的行为是有效的。

县令执政的这四年,已经劝诱大大小小二十多个部族在千灵县内编户,正式成为大秦帝国的一员。县令对蛮夷也略有优待,以巴人为例,他们的成人只需缴纳鸡羽三十簇便可抵徭役。

就算已经如此优待,县令也知道很多巴人并不情愿。这也是难免的,南方水网山峦阻隔,河川纵横,森林密布,沼泽连绵。虽然彼此之间交往不便,但是自然条件优越,生活资料容易获得,他们天然就缺乏向国家过渡的动力。

巴人如此,柯络人亦如此,在这片土地生存了多年的部族们也是如此。

随后,他又定下了第二个对千灵县蛮夷部族们的印象——穷。

他还记得第一次来到柯络人地盘的场景。

柯络人缺衣少食,面黄肌瘦。第一眼看到他时,他们的目光中是警惕,除了警惕,他们也在盘估能否将他“留下来”。他们的目光时不时停留在他的衣服和马匹之上。

在引路的族老出面解释一二后,警惕和隐晦的贪婪又转变为畏惧。

他说服了柯络人的族长安编入千灵县。安那时还没有六十岁,也许是操心整个部族的未来、吃食嚼用,皱纹早早爬上脸庞,比实际年龄老得多。

他并不知道,让安加入千灵县的不是他的口才,不是他的真挚,而是他带领的披坚执锐的大秦虎狼之师。

也许他知道,只是并不在乎。

柯络人的经济状况也并未因此好转。他见此地火耕水耨,曾经派遣通农事的人来教导,无奈被排外的部族们拒之门外。

县令倒是想过动用武力,但蛮夷部族与大秦的关系本就脆弱不堪,大秦才一统楚地,他再一用力,反了怎么办?

当初林凤至问他要农家的人,县令有些不可思议。

他十分期待她会带给柯络人、带给他什么变化。

卖布半月有余,其中盈利也让县令大开眼界。只这一段时间的盈利,就快抵过千灵县半年的税收。县令看在眼里,心热不已。

如此一来,今年的课考,他何愁不能拔得头筹?

他家中颇有些资产,倒不是很在意经济上的得失,若是能借此机会在政绩上增添光彩,甚至于升官,整个家族都将以他为荣。

什么?你说大秦严格禁止经商?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经商卖布的又不是他本人,泼天的利益和触手可及的前程谁能舍得出手。

县令再次看了看眼前仿佛年轻了好几岁的安,心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林凤至一人想出的斜织机所产生的利益足以将所有柯络人托举,更别提她还是湘水流域的大巫,能够号令那些信仰湘君的部族。

某些方面来说,比他这个县令的名号还好用。

“我听说屈禾这些时日都住在这儿?”

安猜测县令一行人来得匆忙,想必还未用过饭食。她分花拂柳、穿过人群、掀开门帘,将县令带到了用餐的地方。刚一落座,就听县令提起了屈禾,她向厨房的人使了眼色,示意对方将饭食送上。

“县令说的是,屈禾自此在大巫挑战输了,将钱财和主祭祷词奉上后,就在此处住下了。整日跟在大巫身边,现下想来也是跟着大巫、胜宽他们在河边。”

“哦?在河边?”县令挑了挑眉,心生好奇。屈氏族地在县城,县令管理千灵县没少和屈禾打交道,这可不是个好相与的人,县令心下十分好奇,林凤至如何就收服了她。

安端起案几上那一碗白嫩的豆腐,道:“这便要从这一碗豆腐说起了。”

县令来了兴趣,豆腐,顾名思义,应当是豆做的。可他看那陶碗中明显是白色的软嫩物品,不像是豆能做出的。

陈明在柯珞人族地待得久了,也知道这些琳琅满目的东西怎么吃。他也清楚县令的口味,在厨娘端上来的佐料中挑出蜂蜜加入碗内,一碗甜豆花盛到县令面前。

县令舀了一勺送入口中,蜂蜜浇灌下的豆花非常细腻,入口即化,清甜蓬松。县令眼前一亮,顿时胃口大开。

安开口同他解释豆腐的来源,又极力推荐县令尝尝其余的豆制品。什么豆浆腐竹豆干豆结千张......

盛情难却,再加上县令自己对这些东西也确实很感兴趣,也一一品尝了。

石磨盘正式启用之后,林凤至又提议将脱壳的稻米和麦子碾成粉末,进而衍生出米粉和面粉,面粉又被林凤至做成面条、馒头......

有时候真不怪人家胜宽和屈禾离不开柯络人的族地。

县令沉浸吃米粉面条。

他一边吃还一边想,柯络人真是富裕了,还有钱买蜂蜜和精盐。县令家资丰厚,平日吃的盐自然是精制、尽量去除杂质的精盐。他吃第一口加了臊子的面条时就忍不住大加赞叹,也不由得埋怨起了胜宽,有这等好物都不告诉他。

也许是考虑到第一次尝鲜的人都忍不住每一样都吃一点,所以每个碟子里盛的分量都不多,县令吃得心满意足,险些忘了豆腐和河边的关系。

安将石磨与河的关联娓娓道来:“石磨的打造并不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只是大巫怜惜我族中辛劳,提出驯服水力而用之。”

县令慢慢停下进食的动作,几乎怀疑自己听错了。

什么叫驯服水力而用之?

安看着县令震惊的神情,面上不显,心中十分骄傲:“我族近日人力不足,畜力也还未跟上,豆腐面食虽好,但要供应上千人饮食是何其恐怖的工作量。大巫眼瞅着我们族地边儿上奔流不息的河水,只说让水流来代替人力畜力。”

这一句话瞬间打开了胜宽的思路。

他研究了三五日,终于用颉皋做出了初具模型的水力磨盘。

所谓颉皋,是通过横木支架构筑省力的提水系统,简单来说,是先秦时期用于汲水的杠杆装置。

林凤至大为赞叹,胜宽说墨家先祖早在《墨子》一书中记载过类似的技术,只是少有人将其用在水力之中。

林凤至借来《墨子》一观,惊奇地发现《备城门》、《备水》篇中记载了滑轮、杠杆、曲柄的应用,已经有了复合机械设计的能力,对重力、浮力、斜面运动也有了初步的物理学定义。

县令还待细问,只听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声音越演越烈,几乎要将屋顶掀翻。

安微微蹙眉,向县令致歉,起身向声源处去。

*里耶秦简所见迁陵蛮夷与秦朝蛮夷政策_王勇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1章 县令来访(重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