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在七十年代精准扶贫 > 第4章 第四章

在七十年代精准扶贫 第4章 第四章

作者:问秋声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18:11:21 来源:文学城

清晨空气中弥漫着薄雾,一丝凉意席卷整个村庄,这时候太阳还没完全升起,空气中还带着些潮湿。

陈溯华就跟着尹慧琼几人来到地里。

她伸了个懒腰,拿着刚领到的锄头站在队尾,听着大队长的安排。没睡醒的困倦和饥饿感使她有些烦躁。

这边日照充足特别是上午十点多的时候,蒸腾的太阳晒得人头晕,更不用提这些还要在地里干活的人。

所以小康大队通常凌晨五点左右,太阳刚升起,空气还带着一丝凉意的时候下地干活。

再等到太阳彻底升上去的时候再回去吃饭,休息一会再回到地里接着干。

大队长魏华安将新来的知青安排进除草队,这是个清闲活只用拔掉多余的杂草,再将较大的土块砸碎。

这个队伍里大部分都是较年长的妇女,她们因身体的原因不能干重活,但是又想为家里挣些工分。

刚一下地,陈溯华就差点被旁边的荨麻草给扎到,一旁的大娘心有余悸地拉着她,“你可要小心点,被这草咬了可难受的很。”

“谢谢大娘。”陈溯华笑着道谢。

“不用谢,叫我庄婶子就行。”庄婶子见她笑盈盈地模样十分讨人欢心,便主动和她组成一个小队,顺便教她。

陈溯华想要拒绝,拔草对于上辈子常年和农作物打交道的她一点也不难。可低头一看,这才彻底傻眼。

这地里还有小麦苗吗,既稀疏又矮小,与她见过的麦苗完全不一样。

她这是才反应过来,1973年就连杂交水稻都刚问世,小范围地推广起来。

而小康大队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想要有拥有改良过的种子是难上加难。

现在种的与其说是小麦,不如说是能结果的杂草,麦穗小,麦粒小,抗病性差,。

而这个情况却是小康大队乃至整个公社都面临的现状,他们靠着这一年到头接结不了多少果的小麦养活着一大家子人。

那庄婶子见她愣在原地,不在意地笑笑,蹲在地上薅起一把杂草说:“你看,这种叶子较便小,摸起来扎手的就是杂草。”

陈溯华伸手接来,果然如同她说的那样。庄婶子将她带在身边,一点一点地教她。

这边的人热情,对他们这些陌生的知青更是颇为照顾,这一点陈溯华昨天就察觉到了。

她跟着庄婶子很快就将这一小片地都拔完了。

紧接着又拿起锄头,将大块的硬土敲碎。

老实的锄头拿着粗糙且笨重,这辈子第一次干农活的陈溯华,才刚开始就已经累的气喘吁吁。

和她同样的还有一旁的林青红。

两人靠在一起休息,很快就从破冰到相熟。

此时头顶的太阳已经升到了正空,下工的锣鼓声从远处传来。

小康大队地貌险峻,大部分的农耕地分布在山顶和沟岔中。

而她们在其中一个山顶上,俗话说的好,上山容易下山难。

站在陡峭的山坡中,陈溯华才彻底明白了这句话。

刚才轻而易举就爬上来的路,现在既没有扶手又没有能落脚的地方。

眼看旁边的人一个个都下去了,就连林青红都要下去时,她紧拽着对方。

“别丢下我。”

对方慈爱地摸了摸她说:“我在知青点等你。”说完便冲了下去。

最后,陈溯华狠了狠心闭上眼睛也跟着冲了下去。

下山后陈溯华跟着来到大队部将领来的工具还回去,再到记分员那记工分。

这个时候满勤是十个工分,通常只有男子和力气大的女子才能挣到。

像她们这些老弱妇孺能挣到六个工分已经算好了。

不过这个时候工分换粮还与生产队的收成挂钩,收成不好是工分能换到的粮食自然也就少。

“叫什么名字。”

“陈溯华。”

记分员看了眼她篮子里的草量,“两个公分。”说完后便机械地催促着下一个人过来。

听到这话陈溯华并没有感到太意外,她对自己的能力有一定的认知。

只不过两个工分和小孩挣的差不了多,照这样下去等知青粮结束后,她连每月的粮食都挣不够,更何况眼下还是农闲。

她心里盘算着手中的那些钱能撑多久。

*

回到知青点,陈溯华瘫在床上,她手心被锄头磨了好几个水泡,还没来得及挑破。

她从枕头下面摸出一个布袋,将里面的针拿出来,她没有带酒精,没法消毒。

忽然她想起之前看的电视里很多都用火烤,于是她举起针准备放到煤油灯上面。

“你不会想火烤吧。”宋清江带着疑惑的目光从旁边探出头来,心里想着,她不怕疼吗?

说完她就从背包里拿出一个褐色的玻璃瓶,“给。”

陈溯华接过,看着上面写着的碘伏二字觉得不可思议,她怎么什么都有。

道过谢后,她将挑破的地方涂上碘伏,随后她又有些不好意思的说:“你这个能卖我吗,或者我用东西给你换。”她头上的伤还没好全,今天又出了汗感觉里面有些痒。

宋清江不在意地说:“送你了。”

陈溯华虽然惊喜但还是婉拒了,她从包里拿出等价的物品塞到她手里。

又来到镜子前将藏在刘海后的纱布换掉,伤口结痂已经开始脱落,嫩白色的皮肤从下面露出来。

做完这一切外面的饭也好了。

刚刚做饭的时候,余婶子又来给她们送了一盘炒白菜。

这个时候粮食紧缺,平时更是一日三餐洋芋蛋,谁家要是有了蔬菜那都是藏着掖着,不想被发现。

而老支书一家可怜她们这些离家的孩子,经常给她们送吃的。

陈溯华夹了一筷子尝尝,白菜只放了些盐吃起来很寡淡,但是对于现在的她来说已经是绝美。

吃过饭后,陈溯华没有午睡的习惯,她借了顶草帽牵着魏英在村子里瞎逛。

地里面的粮食都半死不活地蔫巴着,这种场景对于上辈子是扶贫干部的陈溯华来说是十分心痛的,可对于小康大队来说却又是无法改变的现状。

她俩走到一处麦田前,魏英突然指着一个角落叫到:“大表叔。”

陈溯华顺眼望去,只见大队长正蹲在地里看粮食,显然他也听到了魏英的声音。

他拍了拍手,朝她们走来,“大中午的你们怎么不休息会。”

“姐姐她睡不着。”

魏华安看过来,“你是这批刚来的知青。”

陈溯华向他介绍了自己,简单聊了几句后三人顺着田边往回走。

快到知青点时陈溯华突然开口道:“大队长,你们为什么不试试种植改良种子?”

“改良种子?”

“对。”她将改良种子的优点告诉他。

魏华安越听越兴奋,他满脸难掩的激动。

虽然大部分他听不懂,但是他知道这种种子对于他们来说绝对是好的。

“我在来之前有看到报纸,说南方种植的杂交水稻平均产量增加到百分之二十以上。”

听到这话魏华安的眼睛不可置信地瞪了起来,“这可信吗?”早些年的每亩千万斤谣言他还记得。

陈溯华点点头,“可靠,是农科院的报纸。”

其实她并没有看过报纸,也不知道是哪里的,她只是听说过这件事,不过她相信魏华安不会显得无聊真去找报纸。

“那这种子从那弄?他们是种植水稻咱们种小麦也用不上吧。”

“好想像是在县公社领。那他们都研究了水稻总不能把小麦给忘了,咱问问万一真有那。”

魏华安听她的话觉得也在理,良久他又开口说:“这事我会再考虑的,你先回去吧。”

陈溯华明白此事不能操之过急。

这不是到镇上驾个驴车就到了,去县里还要坐大巴,有种子还好说,万一没有那路费谁来掏。

回到知青点刚赶上她们起来,林青红见她进来惊讶的说:“你没睡。”

她摇摇头喝了口凉水,“去地里转了一圈。”

说完她从拿起从魏英那顺来的帽子戴在头上,这边实在是太晒了。

魏英还小不用下地,她就借来自己戴。

下午她们依旧干着除草的活只不过换了一片地,陈溯华刚拿起锄头,就被跑过来的小队长叫住。

“陈知青,大队长叫你去趟大队部。”

陈溯华点点头应下,随后顺着小路下山。

此时大队部里面吵吵嚷嚷,刚到门口的陈溯华隔着厚木板门都能听见声音。

她推门进去,“大队长,您找我。”

屋里的众人瞬间转头看向她,魏华安也伸手拉开旁边的凳子,“小陈过来坐。”

她刚一坐下,魏华安就开口介绍到屋里的人,“这是老支书魏山,村会计魏荣强,这些是村里的一些老人。”

陈溯华一一问好。

“找你来是想再了解下种子的事。”

魏华安刚说完就有人出声问道,“女娃子,你说的是真的,真的有那种种子?你再给我们说说,魏华安这孩子说的不清楚。”

陈溯华看着眼前老人殷切的目光,仔细的又介绍了一遍,其余几人听完,都长舒一口气。

小康大队收益不好,每年交粮时都要倒欠公社,少了公社可以给他们补到下一季,多了就要用羊来还账。

这虽然能解决问题,可一直这样也不是个办法,如果真有如她说的那样的种子,那他们就不着急了。

有人高兴也有人忧愁,陈溯华不能肯定县里一定有种子,所以他们还是要冒一定风险。

魏荣强盘算着从从公社到县里一来一回要花多少钱,那些钱不多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较大一笔开支。

他们大队收益不好,就连大队部的桌椅还是公社小学用旧了,花低价买的,四个腿不齐,坐下去一晃一晃的。

就在众人犹豫不决得时候,魏华安问向坐在一边的老支书,“四叔,你觉得呢。”

魏山咂巴了扣焊烟说:“明天让陈知青和你一起去县里。”

魏山是村里的老人,曾经参加过革命,解放后便回来当起了大队长,知道这几年身子不好了,对村里管的也少了,但是他说话还是很有威严的。

魏华安听到也觉得这样不错,毕竟是人家提出来的,一些事情肯定比自己清楚。

不过他还是有些震惊,魏山会提出来。

陈溯华被安排明天和大队长一起到县里买种子,不仅不用上工,还给她安排满公分,她想想就高兴。

众人走后,魏华安看向魏山,“叔你刚才啥意思?”

“陈知青是个好苗子,稍加培养以后定有大作为,说不定还能帮上你。”

“就她。”魏华安想起陈溯华瘦瘦小小的身材和稚嫩的稚嫩的脸庞,觉得支书在开玩笑。

*

回到知青点,这个时候还没到下工时间,大家都在地里干活,院子里只有张庆红一个人在。

她正拿着干菜从屋里出来,见陈溯华这个点回来,还有为她受伤了连忙上前,见她没事才不放心的问:“今天咋回来这么早。”

陈溯华将自己被大队长叫走的事说了一下,说着她顺手拿过她手里的干菜,“婶子我来吧。”

这些是村里人晒干,留着喂自家的羊。

村里集体收的那种,是用来喂集体的羊。

喂完后陈溯华见张庆红在院子里揉面,才想起来她的面粉还放在柜子里那。于是果断地拿出来和张庆红一起。

张庆红将面倒进盆里,加些温水再将面搅成絮状,这才开始揉面。

陈溯华在旁边看着觉得简单,果断下手试试,结果不是面多了,就是水多了,面盆了一点面都没有全粘她手上了。

“哎呦,我的天呐这是咋搞得。”张庆红看着她满手都面吓了一跳。

“来来来,我给你弄,你先看一遍。”

她张庆红又加了些面粉,这才将面揉成团,揉光滑后在上面盖上快布,防止落灰,之后就是等着它发酵。

陈溯华回到屋里躺在床上,休息一会。

没想到再睁眼就到下工的时间,桌子上放着蒸好的窝窝头。

季时见她醒来说道:“你醒了,刚才婶子过来让我给你说一声,窝窝头她凉过了,你直接装起来就行。”

陈溯华点点头。

“其他人呢?”

“青红和桂英去打水了,她们两个去后山捡柴火了。”

过段时间天就要冷了,这边都是靠烧柴取暖,后山的树少要提前准备,要不然就只能去,五公里外地北山上捡。

吃过晚饭后,陈溯华早早地睡了,她明天还要赶路,必须养足精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