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在年代文当软饭绿茶 > 第1章 第 1 章

在年代文当软饭绿茶 第1章 第 1 章

作者:爱小说的宅叶子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7-11 16:46:27 来源:文学城

1978年2月6日,大年三十除夕,暮色沉得早,铅灰色的云低低压着吉祥胡同,大雪纷飞。

过春节嘛,胡同里比往年多了不少生气,好些个下乡多年的知青,终于踩着年关的点儿,拿着盖了红戳的返城证明回来了。

可空气里除了炖肉的香,还飘着些别的味道。

上头说了,没考上大学也没找到接收单位的知青,开了春还得遣返原籍,这消息像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每家每户的心头。

胡同口二进小院西南角的阮家倒是没有这烦恼,他们的大女儿阮苏叶自六六年下乡,十年没音讯。

灶房里最是热闹。

炉膛里火苗舔着锅底,大铁锅里炖着一郑只鸡,还有几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咕嘟咕嘟。

案板上,二儿媳妇王秀芹正把白菜梆子剁得“笃笃”作响,手下麻利地拌着肉馅。

六岁的阮春妮和五岁的阮盼儿,像两只小麻雀,围着灶台打转,春妮眼睛直勾勾盯着锅里冒出的白气,鼻翼翕动,恨不得把那香味全都吸进肚子里去。

“妈,妈,你看春妮,她又偷闻肉味儿!”盼儿扯了扯王秀芹的旧棉袄衣角告状。

阮母正往灶膛里添一块煤:“让她闻,闻饱了正好省下几口,给我们盼儿多吃一块。”

“奶。”春妮立刻不依了,扑上来抱住阮母的腿撒娇,“我也要吃,吃大块的,肥肉!”

“都有,都有。”

“妈!”

冲进厨房的阮梅花声音里总有一股娇横的冲劲儿:“我那些书和本子,都还堆在床上呢。四哥结婚要占我那屋,那我睡哪儿去啊?难不成真让我跟春妮、盼儿挤?我每天晚上都要要复读看书呢。”

她刚满十八岁,去年底那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落了榜。

虽然都说现在不下乡,可万事说不定,如今还有“遣返潮”呢,也因此,她说要再复读拼搏一年,其实到七月是半年,家里面的人也同意了。

王秀芹剁馅的手顿了顿,瞥了婆婆一眼。

阮母脸上的笑淡了些,她把沾着煤灰的手在围裙上擦了擦,叹了口气:“梅花,你跟你侄女们挤挤怎了?你四哥这婚事定下了,开春就得办事。家里统共就这么几间房,不腾你那屋,难道让你四哥四嫂跟你爸我们挤一屋?不像话。”

“挤一挤?妈!”阮梅花的声音可委屈了,“我都十八了!”

“十八又怎么了?”回答她的是门口的阮父,“眼瞅着你高中念完了,结果考大学没考上,要么赶紧找个好人家定下来,要么就等着街道办敲锣打鼓给你送光荣花,送你下乡插队去。你大姐那会儿,不就这么去的?你看看外头,那苦是白吃的?再闹腾,开了春谁也跑不了!”

“大姐”两个字,像一把冰冷的锥子,猝不及防地刺破了灶房里那层暖意的薄壳。

都说阮家是最有福气的,两个儿子三个女儿却只有一个女儿下乡。

可对这个长女来说,明明六六年她虽满二十岁,但有工作,可工作却被不想下乡的老二顶了,阮父阮母自然也希望儿子在身边。

若是结婚也能留在城里,可不知道怎么回事,相亲对象却被当时才十七岁老三给截胡,小俩口还闹出未婚有孕,差点当了破鞋。

很多街坊邻居也说,不幸中的万幸,也因阮苏叶早早下了乡,在知青办那里挂了荣誉,她的这些弟弟妹妹们都保住留在城里。

近几年下乡政策又宽了些,今年更是说已经不用下乡,已经满十八岁的阮梅花倒是好运气。

哪里像老四阮建业,刚满十六岁,阮母就飞速把自己的工作让给小儿子,如今才能说得一门好亲事,相亲对象也是个有工作的。

阮母猛地吸了口气,硬是把那股翻腾的情绪给压下去:“你大姐她命苦。可你,阮梅花,你生在福窝里还不惜福,跟侄女挤挤怎么了?那是你亲侄女。再挑三拣四,明年就给我卷铺盖,跟你大姐做伴去。今儿胡同里哭的那个,那就是榜样。”

“妈,大过年的!”王秀芹赶紧打圆场,把拌好的饺子馅盆子端起来,声音又脆又亮:“饺子馅我都拌好了,香着呢。春妮,盼儿,快去洗洗手,准备帮妈包饺子啦!爸,您也歇歇,我给您沏壶茶去?”

“包饺子喽!”春妮欢呼一声,打破了刚才的紧张气氛。

盼儿却仰着小脸,看看奶奶难看的脸色,又看看气鼓鼓的小姑姑,小声问:“奶,大姑是不是就是照片上那个,梳着大辫子的人?”

当年阮苏叶是第一批下乡,上了报纸,也难得拍了照片,她没带走,成了家里为数不多的照片,春妮跟盼儿看过很多次。

只是时间太长,照片边缘有些卷翘泛黄,胶质似乎也有些受潮晕开,影像已经模糊,像是隔着薄雾。

可即便如此,照片上那个穿着略显宽的大棉袄、系着朵大红花的年轻女孩,依然能让人一眼就看出她的与众不同。

她的皮肤在黑白照片里显得异常白皙,五官生得极好,眉目清晰,鼻梁挺秀,嘴唇的轮廓也分明,却偏偏生了一对不讨喜、容易惹是非的桃花眼,神情也绷着。

阮母喉头一哽,揉了揉盼儿的头发,转身揭开锅盖,一股浓郁的白雾混着肉香猛地腾起,模糊了她泛红的眼眶。

整整十年了,阮苏叶那个白眼狼,什么怨什么气,整整十年都没有联系过他们。

哎!

胡同里那绝望的哭声,似乎在她耳边隐隐作响。

年夜饭终于在一种刻意营造的热闹中摆上了桌。

“爸,妈,您二老辛苦一年了,儿子敬您一杯!”

阮建国端起小酒盅,里面是散装的地瓜烧,**辣的气息直冲鼻子。他憨厚地笑着,试图把这屋子里的气氛重新暖起来。

阮父“嗯”了一声,端起杯子抿了一口,脸上的皱纹在煤油灯昏黄的光线下舒展了些。

王秀芹脸上晕出几分羞涩,轻轻推了推丈夫。

阮建国会意,清了清嗓子,声音里尽是压抑不住的喜气:“爸,妈,还有个好消息跟二老汇报一下。秀芹她又有了!刚查出来不久。”

这话像颗小石子投入了刚刚平静的水面。

“哎哟!真的啊?”

阮母刚才因阮梅花和想起苏叶带来的阴霾瞬间被冲散了大半,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满是惊喜地看向王秀芹的肚子;“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祖宗保佑,祖宗保佑啊!几个月了?反应大不大?”

“刚两个多月,妈,没啥大反应,就是有点犯困。”王秀芹低头笑着,手不自觉地抚上小腹。

“好!好!好!”阮母连声道好,脸上的笑容真切了许多,“秀芹啊,这回可得当心着点。建国,你多照顾着点你媳妇儿。哎呀,这大年三十的,真是双喜临门。盼了这么多年,这回可得是个大胖小子了,给咱老阮家再添个顶门立户的。”

“妈说得对。”阮建国笑得见牙不见眼,“肯定是个小子。”

阮春妮和阮盼儿正眼巴巴地盯着肉,听到这话,都抬起头,小脸上满是茫然。

春妮眨巴着眼睛,看看妈妈又看看奶奶,小声问:“妈,你肚子里有小娃娃了?弟弟?”

盼儿更小,有些不安地往姐姐身边靠了靠,懵懂地问:“弟弟?那我呢?妈妈不要盼儿了?”

“傻孩子!”王秀芹笑着把盼儿搂过来,“妈怎么会不要盼儿?弟弟是来跟盼儿和春妮作伴儿的,是来给你们撑腰得,以后等你们嫁人了呀,就不怕被欺负了。”

阮母:“对对对。”

这时,一直闷头吃菜的老四阮建业也抬起头,脸上带着点小得意,赶紧接话:“爸,妈,还有一件喜事儿呢。小娟昨天特意托我给您二老带了新年礼物。”

他说着,从旁边椅子上拿过一个纸包,打开里面是两条厚实的藏蓝色的羊毛围巾。

“她说天冷,您二老出门围着暖和。这可是她托人从内部买的毛线,自己熬了好几夜织的呢。”

“哎哟,这太贵重了。”阮母惊喜地接过围巾,爱不释手地摸着厚实柔软的羊毛,“小娟这孩子,真是有心了。手也巧,建业啊,你可得好好待人家,多懂事的姑娘。”

阮父也拿起另一条围巾,粗糙的手指捻了捻,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嗯,是好东西。有心了。”

阮建业得了父母夸奖,腰板都挺直了些。

“小娟嫂子人好,知道心疼你们。”

阮梅花也知道这时候不能扫兴,低头扒拉着碗里的饺子,不太满地小声附和了一句吉利话。

哥哥们都有家有业有盼头,连未来的四嫂都这么会来事,只有自己,高考落榜,复读前途未卜,连睡觉的地方都快没了,还要时刻提防着被“遣返”或“下乡”的命运。

可要是嫁人,她也是不愿的,她心里已经有人。

与此同时,燕京汽车站,一班晚点的绿皮火车终于到站,吐出稀稀拉拉的旅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第 1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