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在民国遇见了霍去病 > 第8章 第 8 章

在民国遇见了霍去病 第8章 第 8 章

作者:黎照堂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19 11:26:33 来源:文学城

木板滑入暗河,老曹一手拉着木板,一手不知从哪摸出一片高丽参塞他嘴里了。

他嘴里咬着手电筒,黑漆漆的通道里,一柱光打在石壁上,林卓松了一口气,总算有亮了。

当林卓第八次撞到突起的闸门铁环时,胡掌柜的棺材铺暗道口终于在前方出现了。

转角处的砖缝渗出阴风,棺材铺暗道门上挂着生了锈的铁环。

三短两长,老曹叩响门环。

片刻,门开的一瞬间,林卓闻到了浓烈的松脂味。胡掌柜拄着拐杖站在门口。

“胡大叔,我们又回来了。”林卓说话不由带着哭音。

胡掌柜:“出了什么事?你们这是怎么了?”

他看到了木板上的青年。

老曹:“这个年轻人,干掉了小鬼子巡逻艇,伤得重,得去医院。”

老曹手电筒的光柱照在青年的腰上,上面的螺旋桨甲片泛着白光。

胡掌柜一愣,然后眯着眼睛看青年的伤势。

老曹在一旁说道:“狗日的鬼子,恐怕又要清淤了,得提前安排。”

胡掌柜点点头,对着老曹做了个手势,老曹放下木板看眼林卓和青年后,掉头往排水道出口走去。

林卓:“哎,曹大叔……”

老曹背对着他们,挥挥手,胖乎乎的身形踏着水声渐渐走远。

胡掌柜沉声响起:“现在耽误不得,先从地道去博济医院。”

随后问青年:“可能行走?”

青年抓枪的手暴起青筋,然后一挺身站了起来。

林卓吓一跳:“小心,腰那,不要碰。”

青年转了个身,对着二人点点头。

胡掌柜对着二人说:“上来,走地道。”

一瘸一拐的身形在前面快速划着地面,发出嚓嚓的声响,边走边说:“你二人要换个新身份,等下给你们拿衣服和通行保证书。”

三人又回到了东厢房,片刻后胡掌柜拿来两套灰布衣裳扔在炕上,布料浸过臭豆腐汁,臭味呛得林卓干呕。

“以防万一,防狼犬的”

青年捡起镖师行头,青布绑腿、牛皮护腕、腰牌刻着“天津会友镖局丁亥字号”。

竟还有一本“持枪证”,拿起来看看上面沧县警察局的钢印,他竟然有力气笑:“仿得比匈奴金印还糙。”

林卓看他腰上的螺旋桨甲片都肝颤。

“够糊弄二鬼子了。”胡掌柜甩来本泛黄的《沧州商会会员录》,

1934年版第47页夹着林卓的新证件,‘博济医院见习护士林淑兰’。“先藏着,上面缺照片,找机会去照一下”。

林卓攥着护士证忍不住有些发抖:“教会医院,日军会不会重点查……”

“博济医院地下室通着老漕帮的私盐道,院长史密斯上个月心肌梗死没救过来,现在是我们的人代管”。

他眼睛瞥向青年,“于嫂会给你编好值夜记录——上周林镖头护送药棉从天津来,被流弹擦伤住院”。

远处传来犬吠,胡掌柜突然停住。

静默中三人呼吸交叠,青年甲叶轻响,林卓听见自己心跳震得耳膜生疼。

林卓对着掌柜小声地说:“胡大叔,这些武器,要先放在您这吗,医院带着方便吗。”

“带着吧,医院比这里安全,于嫂会安排。”

三人快速进了另一条地道,这里的污水也不少,林卓死死的咬住了嘴唇,抓着木板,青年侧身趴着,尽量不让污水沾到身上的伤口。

“哗啦”一声,胡掌柜猛地一拽木板靠在一侧,头顶铁栅外,晃过一双伪军的皮靴。

林卓人愣愣的,懵懂地僵立着,阳光透过排水孔,在青年脸上投下一道道栅栏影。

一泡尿顺着栅栏浇下,溅在林卓的发梢上,林卓猛地一转头,攥紧了的拳头,却被青年铁钳般的手掌压住了。

“丁零……”一声,伪军腰间的铜哨落地了,不巧滚进了暗渠入口里。三人屏息听着伪军骂骂咧咧的走远了。

林卓浑浑噩噩地跟着爬出枯井,见到天光的那一刻,险些瘫在青砖地上,她抬头看看刺眼的太阳,睁不开眼,头晕,现在已经分不清是在梦境,还是在现实。

鼻子闻到一股水气,旁边有一个大水池子,上面长满的荷叶。池里游着一条条红鲤鱼,不远处,教会医院哥特式尖顶在阳光下闪着光。

此景,倒是颇有意境,林卓现在却只想进池子里去大洗一番。

边上青年突然按住她的后颈扑进草丛,不远处,两名日本宪兵正牵着狼青犬沿着医院外墙在巡逻。

“汪!汪”

狼青冲着墙里的草丛狂吠,宪兵停下目光穿过铁栅栏扫向水面。

青年两指放在唇间,一阵低沉的似野兽嚎叫响起。

两条狼青顿时收声夹尾,哆嗦着蹭宪兵裤腿要逃。

“八嘎”!宪兵踢拽着狼青犬,三人已趁机闪进医院侧门里。

进了门就闻见浓烈的消毒水味,于嫂的白褂子飘然而至,胸前听诊器旁还挂着十字架:“林镖头是吧?你现在马上要去手术室,除了枪伤还验出胆囊炎,化验单在207病房”。

林卓依然懵懵懂懂地跟着胡掌柜,几人动作迅速的进了医院,没有经过问诊、登记,青年直接就被安置在诊室病床上,胡掌柜站在窗帘后盯着外面,面色严肃,日军搜查队的挎斗摩托“轰隆隆”的驶过街道。

“他要作手术了。”于嫂淡淡的说。

胡掌柜拄着拐杖站在门缝处,看着青年:“漕帮码头第三条船,记得那是你常跑的船。”青年躺在病床上点头,随后被推进了手术室里。

林卓看巴巴地看着胡掌柜走了,心里慌的不行,她身上滴着水,散发着熏人的臭气,她似乎没闻到了,失神地靠在手术室对面的墙上。

在这个民国,只有手术室里的人和自己最近了。

于嫂走到臭气熏人的姑娘跟前轻声说:“先去洗洗换衣服,手术至少得一个时辰。”

林卓犹豫了一下,沉默得跟着于嫂进了洗浴室,半个小时后,洗干净换了一身护士服,她又继续在手术室门口等着。

大概一个多小时,手术室门开了。

“手术很成功,”陈医生摘下口罩,扶扶眼镜,和蔼的对林卓说。

林卓点着头给陈医生鞠了一躬,陈医生笑笑点头。

午时刚过,林卓正坐在病床边,看着床上的人发呆,“哐当!”一声,住院部的铁门被砸开了。

林卓攥着体温计的手一抖,心脏砰砰砰直跳,旁边的于嫂安慰地拍了拍她胳膊。

“通行保证书!”日本宪兵踢开病房的门,林卓攥紧拳头,看着病床上的青年,他腹部裹着浸透了胆汁的纱布。

半个小时前于嫂从药房偷拿的吡啶黄粉末给他染黄了眼白,再用苦木树皮熬汁制造尿胆原阳性特征。

宪兵队长手里牵着一条德国黑背军犬,突然冲着病床狂吠。

林卓咬紧了牙,于嫂冷静地从护士服大口袋里掏出一本英文版的《华北防疫条例》,

指着‘隔离规范’冷静地解释:“这人得了Icterus gravis(重症黄疸),会过人……”

藤田一听,猛地向后急退了两步,伪警察队长王二狗却上前,伸手掀开青年眼皮:“装病?眼白都……”

话音未落,青年喉间突然涌出呕吐物,好巧不巧地喷在了王二狗藏青的新警服上。

林卓被这突如其来的动作吓得慌了神,头顶的发根都竖起来了,她紧盯着王二狗。

王二狗脸色红紫,嘴角抽搐着在强行隐忍。

他恶狠狠地盯着青年,青年低垂着睫毛,似是浑然不觉。

“八嘎!”

宪兵队长猛得甩门而出。

“嘭”的一声,惊得林卓心脏狂跳,好像刚才它一直在休息,现在才活过来一样,使劲蹦蹦的跳,嗓子眼也发胀。

她紧闭着嘴,生怕一张开,心脏自己跳出来了。耳朵也嗡嗡的响,却仍然能听见马路上摩托的轰鸣声。

此刻医院外的马路上,五辆挎斗摩托正带着保安队挨家挨户的搜查。

保甲长敲着铜锣喊:“窝藏反日分子,十户连坐!”

铜锣上烙着‘沧县第三保甲’的片假名火印,保安队小队长赵伍德,腰间皮套里插着联保切结册,以便他按册查巡——那上面按着整条街住户的血指印。

病房内,林卓僵硬的站着,听着宪兵的皮靴声咔咔咔地走远了。

于嫂轻拍她手臂一下,林卓一惊,快速的帮助于嫂收拾病房、消毒,再看看躺在床上的青年,闭着眼睛,大概是睡着了。

陈医生带着口罩进来冲两人摆手让出去。林卓有些发傻地站在走廊里,刚惊吓的余波在她心里并未过去,可她现在忧虑的是这个环境,这个环境根本做不到无菌,万一青年被感染了……她不知不觉攥紧了拳头,自己什么都做不了,自己什么都不会,自己的脑子一团的乱。

她磨蹭着来到值班室,拿着笔无意识的戳着台子,瞥见值班室日历——7月7日被红笔圈出,今天是7月7吗?

她侧耳,窗外三轮摩托轰鸣而过,车轮底下撵过“勿忘国耻”标语条幅,那是保安队从沿街店铺撕扯下来的。

“咚咚“于嫂站在门口朝她招手,林卓懵懵懂懂地跟着于嫂巡了一圈病房,

开始在配药室跟着学习,于嫂将碘酊换进红药水瓶里,像是有意在教她:“碘酊标签朝外摆,日本药监课每周要核查。”

林卓点头,其实没记住,碘酊是治啥的,她也不知道,学了一阵配药,又巡了一圈房,林卓又被带进病案室,里面的油印机隆隆隆地响着,

林卓脑子也在隆隆作响,她在于嫂的指导下学习‘伪造’死亡证明。

“枪伤填肺结核,刀伤写急性阑尾炎。”

于嫂顿了顿接着说:“医院肺结核的死亡率有六成,最适合掩盖枪伤不愈引发的败血症。”

林卓愣愣地看着泛黄的登记册,各种药名她不懂,但是,这些她能看懂,这记录显示,仅1935年6月就有47例‘意外溺亡’,也就是,其实是日军或者伪军扔进运河的。

她费劲地直起腰,左手用力地攥住颤抖的右手,人木然地站着。

眼前闪过浮在河面上的尸体,闪过血水混着黑色油污在水里翻滚的画面,自己就差一点就成了这病案上的‘肺结核’。

她鼻子发酸,眼里涌出大滴的泪顺着脸颊往下掉。

此刻已懵掉的脑子只有一个念头:我要回家。

从昨天凌晨到现在,一天一夜啊,这个梦可真长,长的,像是过了一百年一样。

她不想当主角,她只是现代一个普通的女孩,上得还是城市学院,学得还是文物保护与修复。

家里有个老中医馆,几十年了只有爷爷一个坐堂医生,她对医学完全没兴趣,

小时候常年的身体不好,每年必住一次院,直到6岁了,屁股还是乌青的,那是打屁股针打得。

毕业后在父母和爷爷的念叨下,考进了博物馆在展厅讲解藏品,

爷爷高兴地喝了顿酒,林卓没敢告诉爷爷,她签的是劳务派遣合同。

拿着勉强够她自己生活的工资,扣了社保后真的是勉强,每天还是吃食堂,

吃饭有补助一块钱随便吃,就是有时候猪肉难吃得让人想投诉。

这是和同事吃饭时常说的话题,食堂用的猪肉肯定是国外进口的没排酸的肉,难吃的一批。

想着难吃的猪肉,林卓的肚子应景得发出‘咕噜噜’的叫声。

午间的钟声响了,林卓去洗手间洗掉了手上的油墨,跟着于嫂站在护士站里,跟着一起祈祷,她也不知道要祈祷啥,就站着发呆,听着自己肚子里的咕噜咕噜声。

这一祈祷,就半个小时,要不是大家都站在,林卓都想找地方坐会了,好不容易挨到祈祷结束,直接跟着于嫂去小食堂吃饭了,在路上,林卓憋了一路,也没好意思问于嫂,都祈祷些什么。

食堂不大,像是专门做小灶的。给人盛饭的是个瘦得像竹竿一样的老大娘。

她和蔼得看眼林卓,像是认识她一样地说:“今儿窝窝头不大,是小茉莉那丫头团的,你多吃俩。

今儿还有白菜汤,你就着汤多吃点,好好吃饭才不生病噢,这年轻人底子比我们这些老梆子还不如呢,隔三岔五的就病一场。”

林卓张着嘴:“……”

于嫂碰了下她胳膊,递过去一个粗陶碗,温声说:“快去盛饭吧。”

然后朝老大娘一仰头,并没多说什么,拿俩窝窝头,盛碗白菜汤,带着林卓去外面的石凳上吃饭。

林卓是真饿了,啃了口窝窝头,嘴里直掉渣渣,掺着麸皮的高粱面窝头剌得嗓子疼,她干脆掰成小块放白菜汤里,呼噜噜的都喝了。

白菜汤就是用盐碱地的苦白菜加天津虾酱熬的汤,上面还泛着灰白泡沫,一点油星都没有,这是正经的减脂餐。

她盯着白菜汤的泡沫,突然想起穿越前食堂里那些泛着冷柜腥气的进口冻肉,原来无论哪个时代,难吃的东西永远都在食堂啊。

即便是难吃,林卓还是得问:“于大姑,我能给‘我哥’打点饭吗,他能吃饭吗……”

你哥暂时吃不了饭,能吃饭时也得吃病号餐,不用担心,一会儿你去看看,他状态不错,下午要接着学配药。”

林卓乖巧地点着头,吃完了饭,她的心也稍稍安定下来。

抱着洗完已经属于自己的大碗,摸着碗底‘博济医院丙寅年制’的铭文,她亦步亦趋地跟着于大姑。

于嫂脸上带笑:“别紧张,放松。这院里现在没日本人,他们每月突击检查两三次,今天刚来过,这两天应该没事了。”

林卓心里一突,想起沉水的巡逻艇还有昨晚的装甲车小队,她有些着急地问:“日本人会进来抓人吗?”

于嫂平静地看着她:“会,不过你和你哥是有正式身份的人,不用担心,你今天就住到宿舍,我都安排好了。”

林卓似是放松了一口气,点了点头。

她把碗抱在肚子前,走着走着有些纳闷地道:“怎么好像没吃饱?我吃的挺多呀。”

于嫂看着比她高出一个头的年轻姑娘,嘴角挑起来:“晚上多数是土豆子,你多吃些,等周三跟我出去市场买些鱼和猪骨头,小仓库那有炉子,到时可以开小灶。那时你哥应该能吃些软烂的东西了,你抽时间就熬些骨头粥,他好得也快些。”

林卓还是一副乖巧样,点着头:“嗯,到时候要买些猪肝熬粥,能补血,大姑,这里的菜市场在哪,都几点开门。”

“市集天亮就有人,从后门出去向左走,走个10多分钟,城隍庙街就在前头,周三我带你去一趟你就知道了。”

下午林卓继续跟着于嫂学配药,学巡房,学写病历。

夜幕降临前,沧州商会送来了二十口棺材,说是给霍乱死者收殓用的。

于嫂去交接,掀开棺盖,底部夹层里躺着三杆辽造十三式,枪栓上的奉天兵工厂徽标已被锈腐蚀得模糊了。她面色不显,只冲锅炉房老周点点头。

此时,离教会医院一墙之隔的教会学校,一间无人知晓的地下室里,煤油灯橘红的火苗在微微晃动着,胡掌柜用独腿抵住《圣经》烫金的封皮,用匕首尖挑开了外面的硬壳夹层。

而与此同时的另一个地方,距离此地五里外的驴马市草棚下,三具缠着水草的浮尸正被商会苦力抬进棺材,其中一人的手里,还攥着片印有‘备忘录’字样的硬壳纸。

纸上的“梅津致何应钦备忘录”字迹依然清晰,

(一)于学忠及张廷谔一派之罢免……

地下室里的胡掌柜使劲抓着封皮,眼里喷出火,心里怒骂不休:这哪是备忘录,这分明是割肉的刀。

当夜,林卓在护士值班日志上写下:1935年7月7日,接收胆囊炎患者一名。

月光透过铁窗,落在青年黝黑的瞳孔里,他人已清醒。

月光下,子时的梆子声回荡在寂静地街道上,胡掌柜拖着瘸腿踏碎了卫河浮桥的露水。

小科普:

1文中‘昭和九年’即1934年;

2吡啶黄’是真实存在的早期抗菌剂;

3‘天津会友镖局’原型取自1902年成立的会友镖局

4黄疸伪装术的关键在‘尿胆原阳性’,苦木树皮汁含山奈酚成分确实能与

试剂反应;真正的重症黄疸会伴随陶土色粪便(但宪兵总不至于查这个...)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章 第 8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