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在鬼灭世界当救世主是否搞错了 > 第51章 梅花

在鬼灭世界当救世主是否搞错了 第51章 梅花

作者:粥粥姜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7 06:31:53 来源:文学城

日子像吉原的流水,悄无声息地淌过了二十个春夏秋冬。

这二十年里,吉原的罗生门河岸少了一对蜷缩在阴影里的兄妹,多了两处令人瞩目的所在——城南的“太郎道场”,和花街最负盛名的“梅语阁”。

妓夫太郎的剑道场开得不算大,却在武士圈里颇有口碑。

他的剑术没什么花哨招式,招招都透着一股从生死边缘磨出来的狠劲,却又在矢凛奈多年的指点下多了几分沉稳。

当年那个满身伤痕、眼神狠戾的少年,如今已长成身形挺拔的男人,脸上的疤痕虽未褪去,却成了他独特的印记,眼神里少了戾气,多了几分坚毅。他收徒不看出身,只看心性,道场里大多是些和他当年一样挣扎在底层的少年,他待他们亲如兄弟,教他们剑术,更教他们堂堂正正做人。

而梅,早已不是那个怯生生的小姑娘。

她只是真心喜欢那些华美的衣饰、精致的妆容,喜欢在阁楼里弹一曲琵琶,看楼下人来人往。她用赚来的钱修缮了罗生门河岸的破旧屋舍,让那些无家可归的孩子有了落脚之处——这是她和哥哥当年最渴望的东西。

矢凛奈和珠世、童磨偶尔会来吉原小住。

有时是在道场的后院喝杯茶,看妓夫太郎指导弟子练剑;有时是去梅语阁听一曲琵琶,看梅笑盈盈地展示新做的衣裳。

童磨早已能坦然接受自己的身份,他跟着珠世学了不少医术,时常帮道场的学徒处理伤口,也会陪梅去给河岸的孩子送些糕点。他那双七彩的瞳眸里,早已没了初见时的茫然,只剩下温和与通透。

这日黄昏,矢凛奈三人坐在道场的屋檐下,看着夕阳将天空染成橘红。

“我们要走了。”矢凛奈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淡淡的怅然。

妓夫太郎正在擦拭他的刀,闻言动作一顿,抬头看向她,眼里闪过一丝不舍,却只是点了点头:“我知道了。”

梅端着刚沏好的茶过来,将茶杯放在他们面前,轻声问:“奈姐姐……你们要去哪里?”

“还不知道。”矢凛奈笑了笑。

梅低下头,指尖轻轻摩挲着茶杯的边缘:“会回来的吧?”

“会的。”童磨接过话,笑容温和,“等我们看够了风景,就回来喝你的新茶。”

夜色渐浓,梅语阁的灯亮了起来。

四人围坐在道场的院子里,没有太多话语,却有着无需言说的默契。

妓夫太郎知道矢凛奈三人昼伏夜出的秘密,也见过童磨在月光下异于常人的轻盈;梅曾无意中撞见珠世调配那些奇怪的药剂,却只是默默帮她收起了药杵。

有些秘密,不必点破,守护便是最好的尊重。

临走前,妓夫太郎将一把亲手锻造的短刀递给矢凛奈:“这刀轻便,适合你用。路上……保重。”

他不善言辞,千言万语都藏在这把刀里。刀鞘上刻着一朵小小的梅花,是梅亲手画的样式。

梅则给珠世和童磨各准备了一个锦盒,里面是她亲手缝制的护身符:“里面放了安神的草药,希望能护你们平安。”

矢凛奈看着眼前这对早已褪去青涩的兄妹,心里暖暖的。她抬手,轻轻拍了拍妓夫太郎的肩膀,又揉了揉梅的头发,像二十年前那样:“你们也要好好的。”

“嗯。”两人同时点头,眼眶都有些发热。

他们知道,矢凛奈三人的世界和他们不同,像一阵风,来了又走。可正是这阵风吹散了他们生命里的阴霾,让他们从泥泞里站了起来,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

“谢谢。”妓夫太郎忽然开口,声音有些沙哑,“谢谢你们……拉了我们一把。”

梅也跟着点头,泪水终于忍不住滑落:“谢谢奈姐姐,谢谢珠世小姐,谢谢童磨先生。”

这声感谢,重逾千斤。

矢凛奈三人笑着挥挥手,转身走进了夜色里。

玄色的衣袍、素雅的和服、雪白的长衫,三个身影渐渐融入月光中,只留下淡淡的药香和若有若无的气息。

妓夫太郎和梅站在门口,看着他们消失的方向,久久没有动弹。

道场的灯笼在风里轻轻摇晃,梅语阁的琵琶声远远传来,温柔而绵长。

-

又是三十载寒暑流转。

吉原的流水依旧潺潺,带着罗生门河岸的晨露与暮色,年复一年地淌过青石板铺就的河床。只是当年那些低矮破旧的屋舍,早已被整齐的木楼取代,窗棂上糊着崭新的和纸,偶尔有孩童的笑声从里面溢出,惊飞了檐下筑巢的燕子。

太郎道场的牌匾在风雨中伫立了半百年头,漆皮剥落处露出深褐色的木纹,被往来的弟子们摩挲得发亮。

而花街深处的梅语阁,那株老梅树依旧在寒冬里傲然绽放,红梅落了又开,花瓣飘进流水里,随波逐流。

妓夫太郎早已不再亲自下场指点弟子练剑。他的腰杆不再挺拔,背微微佝偻着。脸上的疤痕被纵横的皱纹缠绕,沟壑里藏着风霜,却丝毫不减那份沉静的威严。

多数时候,他只是坐在道场中央那棵老槐树下,膝头盖着厚厚的棉毯,手里摩挲着一把磨得光滑的木剑。

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槐树叶,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就那样静静地看着场中那些年轻的身影——他们挥汗如雨,喊杀声震得廊下的灯笼轻轻摇晃。

弟子们都已长大成人。

当年那个总爱偷溜出去买糖的小个子,如今成了藩主的贴身护卫,每月都会骑着高头大马回来,给师父带来最上等的清酒;那个因家贫被送来学剑的少年,继承了道场,每日里雷打不动地来给师父请安,递上一碗温热的茶汤,听他絮絮叨叨地讲些陈年旧事。

还有些弟子散落在吉原各处,开了武馆,当了镖师,却总在逢年过节时聚到道场,把院子塞得满满当当,吵吵嚷嚷地要给师父祝寿,就像当年他待他们那样,亲如兄弟。

梅也早已卸下了华服。满头青丝在某个清晨醒来时,忽然就染上了霜雪,她对着铜镜笑了笑,把那些繁复的发簪收进木盒,换上了素色的和服。

她搬去了道场后院的小屋,院里搭了个小小的花棚,种满了她亲手栽的花草——有从南方运来的兰草,有路边采来的雏菊,其中最盛的是一丛丛的梅花,朱砂梅、绿萼梅、宫粉梅,到了花期,整个院子都浸在甜香里。

天气好的时候,梅会搬一把藤椅坐在廊下,膝上盖着薄毯,手里拿着针线,给孩子们缝些小巧的香囊。

周围总围着一群半大的孩子,都是罗生门河岸那些无家可归的孩童,如今被道场的弟子们照看着,一个个养得面色红润。

他们仰着脸,听梅讲过去的故事——讲当年她和哥哥蜷缩在河岸的阴影里,看天上的月亮被云遮住又露出;讲第一次穿上绣着金线的和服时,手指都在发抖;讲那个穿玄色衣袍的姐姐,总爱揉她的头发,说她眼睛亮得像星星。

梅的声音很轻,却总能让孩子们听得入迷,连廊下的猫咪都眯着眼睛,仿佛也在回味那段美好的时光。

这年深秋,风里带了刺骨的寒意,梅的咳嗽越来越重。

起初只是清晨咳几声,后来竟整日里停不下来,痰里带着血丝,身子一日比一日衰弱,整日里只能躺在床上。

妓夫太郎把自己的床铺搬到了妹妹的房间,守在她床边,枯瘦的手紧紧握着她的手,像小时候无数个寒夜里那样,用自己的体温给她取暖。

他话不多,只是默默地给她掖好被角,在她咳得厉害时,笨拙地拍着她的背,眼神里的担忧像化不开的浓雾。

“哥,”一日深夜,梅难得清醒了些,呼吸虽仍急促,眼神却亮了起来,她望着窗外飘落的槐叶,声音却带着一丝释然的笑意,“我好像……看到奈姐姐他们了。他们站在院子里,童磨先生手里还抱着个东西,亮晶晶的……”

妓夫太郎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泪光,他顺着妹妹的目光望向窗外,明明只有空荡荡的庭院,却重重地点了点头:“嗯,他们来了。说了要回来喝你的新茶,就一定会来的。”

话音刚落,院外传来了熟悉的脚步声。那脚步声很轻,却像敲在人心上的鼓点,一下一下,唤醒了沉睡的记忆。

推门的瞬间,三道身影立在那里——玄色的衣袍在秋风里微扬,素雅的和服纤尘不染,雪白的长衫如初雪般洁净。

岁月仿佛格外厚待他们,从未在他们身上留下痕迹,矢凛奈的眼神依旧锐利,珠世的笑容依旧温和,童磨那双七彩的瞳眸,依旧像盛着一汪清泉。

矢凛奈手里还握着那把短刀,刀鞘被摩挲得光滑温润,上面刻着的梅花依旧清晰;珠世提着一个古朴的药箱,边角处有些磨损,却擦得干干净净;童磨怀里抱着一个小小的木雕,约莫半尺高,正是缩小版的梅语阁,飞檐翘角,窗棂分明,连阁前那株梅花都雕得栩栩如生。

“我们回来了。”

梅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她挣扎着想要坐起身,喉咙里发出细碎的喘息,却被珠世快步上前按住。

“别动,”珠世放下药箱,伸手搭上梅的手腕,指尖微凉,“我给你看看。”

童磨将木雕小心翼翼地放在床头的矮几上,蹲下身,握住梅放在被外的另一只手。那只手枯瘦如柴,皮肤薄得能看见下面的青筋,他握得很轻,仿佛怕碰碎了一般。

“你看,”他的声音里带着笑意,七彩的瞳眸里满是温柔,“我说过要雕一座梅语阁给你,没骗你吧?雕了整整三年呢,总觉得哪里不像,改了又改……”

梅看着那座小小的木雕,又看看眼前三张熟悉的脸,忽然笑了,泪水顺着眼角滑落,滴在锦被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印记。

“真好……”她喃喃地说,声音轻得像叹息,“你们回来了……真好……”

接下来的日子,矢凛奈三人便守在了道场里。

矢凛奈时常陪着妓夫太郎坐在老槐树下。

两人都不是多话的人,多数时候只是沉默地坐着,看弟子们练剑,看天上的云卷云舒。

偶尔,妓夫太郎会开口,断断续续地讲这些年的事——讲哪个弟子性子急,练剑总爱贪多;讲梅去年种的兰草开了花,香得整个院子都睡不着;讲罗生门河岸的孩子们,有个小姑娘眼睛像极了小时候的梅。

矢凛奈就静静地听着,时不时点个头。夕阳西下时,她会扶着他慢慢走回屋,一步一步,走得沉稳而坚定。

珠世每日都给梅诊脉配药。

她知道,人力终究难敌天命,梅的身体早已油尽灯枯,那些汤药不过是尽人事,让她走得安稳些。

她会坐在床边,给梅讲些旅途的见闻——讲西域的沙漠里,夜晚能看到比吉原多十倍的星星;讲江南的水乡,乌篷船在桥洞下划过,船娘的歌声像流水;讲他们在一座雪山上,遇到了会治病的僧人,教了她一味安神的草药。

梅就静静地听着,眼神里带着向往,偶尔会问一句:“奈姐姐和童磨先生还是那么爱打抱不平吗?”

珠世便笑着点头:“是啊,前几日还在山道上,教训了几个欺负商旅的强盗。”

童磨则搬了个小板凳坐在廊下,怀里揣着从各地搜罗来的小玩意儿掏给孩子们——有海边捡的贝壳,有山里采的野果,有市集上买的糖人。

孩子们围坐在他身边,眼睛瞪得溜圆,听他讲远方的故事:讲雪国的极光,绿色的光带在天上舞动;讲海边的落日,整个天空都被染成金红色,海浪拍打着礁石;讲草原上的篝火,牧民们围着火焰跳舞,马头琴拉得人心头发热。

他讲得绘声绘色,仿佛那些风景就在眼前,连躺在屋里的梅,听着外面的笑声,嘴角也会微微上扬。

初冬的第一个雪天,吉原落了场罕见的大雪。

雪花像柳絮般漫天飞舞,把屋顶、树梢、街道都染成了白色。

清晨,珠世去给梅换药时,发现她已经在睡梦中安详地走了。

她的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仿佛做了个甜美的梦,手里紧紧攥着一个褪色的护身符,青绿色的锦缎已经磨出了毛边,正是当年她送给珠世的那个,不知何时被珠世悄悄放回了她身边。

妓夫太郎得知消息时,正坐在窗边看雪。他没有哭,只是静静地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看了很久很久,直到睫毛上结了一层白霜。

弟子们怕他冻着,想扶他回屋,却被他挥手拦住。

直到矢凛奈将一件厚厚的外衣披在他身上,轻声说:“外面冷,进去吧。”

他缓缓转过头,浑浊的眼睛里没有泪,却比泪更让人揪心。

“她总说,”他开口,“想看看雪国的极光。说书上写,那光是绿色的……”

“会看到的。”童磨站在他身后,声音轻柔而笃定,“到了那边,她想看什么,就有什么。”

妓夫太郎点了点头,慢慢站起身,由矢凛奈扶着,一步一步走向梅的房间。他坐在床边,看着妹妹安详的睡颜,像小时候那样,轻轻抚摸着她的头发,只是这一次,那头发早已像雪一样白。

三个月后,春风初起,老槐树抽出了嫩绿的新芽,罗生门河岸的梅花落了满地。

妓夫太郎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弥留之际,他躺在自己的床上,窗外是弟子们练剑的吆喝声,远处隐约传来梅语阁的琵琶声——那是新的花魁在弹奏,调子却像极了梅当年常弹的那首。

矢凛奈把那把短刀放在他手里,刀鞘上的梅花图案印入他的眼里。他紧紧握着刀,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眼睛望着窗外抽芽的槐树,声音轻得像叹息:“道场……就交给他们吧。告诉他们,要堂堂正正做人,像……像我们当年说好的那样……”

矢凛奈俯下身,在他耳边轻声说:“放心吧,他们都会记得的。”

妓夫太郎笑了,缓缓闭上了眼睛。

矢凛奈三人按照他们的遗愿,将兄妹俩合葬在罗生门河岸的山坡上。那里视野开阔,能看到吉原的流水,能看到太郎道场的屋顶,能看到梅语阁的那株老梅树。

墓碑是一块未经雕琢的青石,上面没有刻名字,只由童磨亲手刻了一朵梅花和一把剑,简单却醒目。坟前种满了梅树,是从梅的院子里移栽过来的,春风拂过,落英缤纷。

道场的弟子们都来送了行,一个个跪在坟前,哭得像个孩子。他们说,师父和梅小姐是好人,会在天上好好的。

离开吉原的那天,月色正好。月亮挂在天上,清辉遍洒,把山坡照得如同白昼。

矢凛奈三人站在坟前,看着远处的太郎道场和梅语阁,灯火依旧温暖。

“他们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珠世轻声说,声音里带着一丝怅然,却更多的是欣慰。

从当年那对在泥沼里挣扎的兄妹,到如今被吉原人记挂的存在,他们用一生的时间,证明了善良与坚韧的力量。

童磨点头,七彩的眼眸里映着月光:“原来,看着认识的人死去是这样的感觉……”

矢凛奈握紧了手里的短刀,刀鞘上的梅花在月光下若隐若现。

她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那对蜷缩在阴影里的兄妹——少年满身伤痕,眼神却狠戾;少女怯生生地躲在哥哥身后,眼睛却亮得像星星。他们在寒风里相依为命,却从未放弃过活下去的希望。

矢凛奈蹲下身,将短刀放在坟墓前,手指轻轻拂过。

风吹过山坡,带来了梅花的清香,也带来了遥远的回响。

三人相视一笑,没有再多说什么。

他们转身,走进了月色里。

玄色的衣袍、素雅的和服、雪白的长衫,三个身影渐渐远去,融入无边的夜色中,只留下满山坡的梅花,在春风里静静绽放,年复一年,从未停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