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宰辅流放边疆我成丞相了 > 第11章 第十一章 御前居中调停

同样是未参加科举,被人举荐入仕,比他小了几岁的林翊少卿近些时日声名愈盛,争议也少了许多。反观他,以身侍奉,换来的工部主事之位仍坐得不算稳当。

天晟一朝,官吏等级森严,三六九等自成门槛。九品方成官,六品堪称仕,三品之上才为肱骨!

六品工部主事,于偌大京都不过末流,却已经是他所能达到的极限。

而被冠以“省之”之名的林翊,听说不止得了陛下召见,更为新任太府寺卿荀璐信任倚重,可谓前途无量。

林翊比他年少,比他容貌姣好,比他气质出挑。更重要的,林翊比他幸运,能力更强,也更有为官入仕的决心。

先拜黄磊大人为师,又蒙林石溪大人举荐。

任上两位大司农,前者如谢贞,刚正不阿之余不失灵活,严厉却不严苛;后者如荀璐,温文尔雅能力出众,清高却不孤傲,兼之体恤下属。

对林翊来说,从四品的太府寺少卿绝不会成为宦途的顶点和终点。

昏黄的灯光下,手指修长,温润如玉。乔眠怔怔盯了许久,即便冲刷过数次,仍摆脱不了那种令人恶心作呕的黏腻感与咸腥味,一如那被人知晓必遭唾骂、糟糕至极的委身经历,不足为人道的耻辱人生。

但林翊不是这样,也不该沦落到这个地步……乔眠将被手巾包裹的香包放在桌上,阖上双眼,暗自下定决心。

第二日一早,憔悴的乔眠为沈梁穿戴整理好衣服,将他送出门。

*

太和殿外,沈梁才换班,转头就又遇上同他不太对付的荀璐,笑道:“巧了,荀大人。”

“候沈将军多时了。”

荀璐长身玉立,脸上失了温柔的笑容,却更显清俊出尘。

“荀太府有事相商?”沈梁明知故问,语气轻佻,见荀璐抿唇不答,又自顾自接话,“那就奇了怪了,太府寺若有事相求,您遣了人来找我,哪有不应的。袁少卿可行,林少卿也不错……”

“你还敢提林翊!”荀璐脸上是掩饰不住的怒意,凛然道,“狭辱君子,沈梁,你置大周律法于何处,置纲常伦理于何处?”

苏和不在,太和殿侍奉的宫人见二人争执也不敢上前阻拦,只能请了殿内抄录旨意的季玹居中调和劝说。

季玹先是见荀璐脸色冰寒,又见沈梁一脸莫名,一时不解,“两位这是为何事争执?”

沈梁抱臂,斜靠朱漆大柱,阴阳怪气道:“季学士该问问,大司农究竟为何失了仪态,平白无故将我斥责一番。”

他自然知道对方发作的缘由。

若是真将林翊拐到手,榻上贪欢,齐枕**,他自知理亏,受骂挨罚也是该的。但这不是空手而归……莫说偷腥,连人家手都没牵上过,更谈不上一亲芳泽。荀璐哪来的底气这么怒气相向?

再者,太府寺卿从三品,右千牛卫亦然。一个庙堂忧民,一个禁卫护驾,都是货与帝王家,谁又比谁高贵。

二人一时楚河汉界,默不发声。

季玹与沈梁御前见面次数不少,自认有三分薄面,无奈叹气,询问道:“沈将军,可否告知玹,您做了什么?”

沈梁轻笑,“我能做些什么,不过那点子吃喝玩乐的事。”

季玹又问:“荀大人?”

荀璐作为季玹与林翊同门关系的知情者,兼认为沈梁盯上林翊同他有关,自然没道理在此事上欺瞒。偏生事涉林翊,怎么说也光彩不起来,一时间难以成言。

季玹本意就是居中调停,不管导火索为何,二人止了争执就是好的,前因后果反倒不是重点。因而荀璐不答,他也不催促,只静静待大司农平复心情。

荀璐无奈附耳说了几句,又道:“子辰今早告假,师由来递条子,说是烧得厉害,卧床不起。”季玹闻言,脸色骤变,震惊之情溢于言表。

“沈将军,你……”

问责的话未出口,就听沈梁惊道:“他病了,怎会?昨天晚上我走之前还好好的,这身体也太弱了。”

“简直无可救药。”荀璐见他语带嫌弃,毫无悔过之心,御前的优雅从容抛却脑后,冷声道,“沈梁,林少卿若有事,御前我必参你一本。”

语毕,甩袖匆匆离开。

季玹不比对方自由,御前侍奉,不得擅离职守,因而虽然忧心不已,也只能神色愤愤朝沈梁礼过,回殿中执勤。

“草——”

无端惹了一身腥,同样要执勤的沈梁愁苦无人可说,只能吃下这一暗亏,没好气地骂了一句。

禁卫听了瓜,目不斜视,生怕犯错给沈梁盯上。沈将军心情好的时候,不兴小惩大诫那一套;但反过来,若是心情不虞,即便小错,软话说尽也未必能叫他重拿轻放。

*

“出大事了!”

且说藏书阁,午休之际,消息灵通的贺敬匆匆忙忙快步入内,见一众人循声望向他,朝几位皇子并世子行过礼,答道:“太和殿的宫人说,沈梁将军同荀太府吵起来了。”

太子不在,与太傅周清一道往勤政殿旁听议事。

太子侍读元熙与谢思远闻言对视一眼,并不敢冒然接话。尤其,此事与他们两人关系都不大。

三皇子原在闭目养神,听贺敬说完,听了个热闹笑过也就罢了。

倒是五皇子闻言,侧身一瞧,果然见侍读荀珺满脸不可思议,不敢相信自家最是温文尔雅的二叔荀璐会同人在宫禁内争执。

九皇子李昀廷事不关己,托着下颌望向窗外的太湖石与芭蕉,并不发话。

却听贺敬又道:“听说是因为太府寺的一位少卿,姓林……也不知怎么地同沈梁对上了,被打得卧床不起,所以荀太府才大发雷霆。”

“若是如此,倒不稀奇。”五皇子对荀家家风知之甚多,了然笑了笑,“父皇也说过,荀家人脾性温和,真遇上事也绝不气短,兼具文人气节与将军风骨。”

“荀珺,你说是不是?”

被点名的荀珺淡淡一笑,礼道:“若错在沈将军,二叔如此倒也情有可原。若不是,被爷爷知道怕是也要行家法。”

一众人闻言笑开。

无他,荀家载誉百年,典籍万卷,家规千条。饮食起居自有章程,言行举止皆成仪礼。

规矩多,家法也严,水磨似的惩戒手段最是熬人,炼心炼性。

不论官阶高低,年龄大小,总能找到一个适配得宜的。

从前荀太傅在时,一群顽皮孩子也没少领教过。年长他们些许,向来是众人楷模标杆的荀璐若是真受罚了,他们惊讶之余也能理解。隐隐地,还会觉得从来清高出尘的荀氏玉璧似乎也接地气了许多,心生几分快慰。

一众人笑着闲话,没有注意到后面的李昀廷在听闻林翊被打,卧床不起的消息时脸色变得异常难看,眼神一凛盯牢了侍读沈旻。

沈旻见状,哪不知道自己这是给出了五服的表叔沈梁连累,深吸了一口气,忙抬手告罪,避开那慑人的眼神。他身旁,同为九皇子侍读的郭宪也帮忙劝说,又朝战战兢兢的沈旻道:“趁现在还在午休,你去太和殿找人打探些消息,看到底是个什么情况。要能找到沈将军最好,还不快去!”

催促过,郭宪又对李昀廷道:“贺公子所言未必就是实情,沈梁将军虽有些……怪癖,但从前并不会与朝臣为难,也未曾听过有无端伤人的先例。殿下不妨先等沈旻去打探情况。”

“啊,对!”

沈旻揖拜过,拔腿匆匆夺门而出。

相约更衣而归的王仪与裴嘉见他如此,对视一眼,疑惑不解。

郭宪无可奈何,好不容易安抚住李昀廷,面色不变,心累不已。

父亲郭奉任御史台中丞,母亲梅菀乃是荆州梅氏嫡女,郭宪出身比不得一众世家子弟,门楣却绝对不低。半月前突然被陛下点为九皇子侍读,尽管内廷总管苏和亲临府上宣读口谕时,说倘若有情况也可免了此行,另选他人。

但很明显,郭家并没有那抗旨的资格和理由。

除他之外,另有云麾将军沈澄的长子沈旻也被选作九皇子的侍读。虽同为沈姓,沈澄与沈梁并不为同宗,祖上有些关系,却早已分家另辟一支。

在他入藏书阁前,就有听闻九殿下与太府寺的林少卿有抵牾,现下看来传闻怕是不实。

郭宪松了口气。

*

但,他这口气还是松早了。

郭宪没想到,九殿下胆大如此,妄图偷偷出宫前去探望。

“殿下,不成啊!”

郭宪知道沈旻武将家世,不比其他侍读通晓藏书阁这些弯弯绕绕,却不料他吃了熊心豹子胆,竟然敢撺掇皇子偷偷出宫,一时急火攻心,恨不能当场昏厥。心跳如雷,却还得忍下惊惧劝慰,“请殿下听我一言。”

李昀廷被他反驳了提议也不恼,只静静看着郭宪,瞧他如何劝出个子丑寅卯,“你说。”

郭宪无奈苦笑道:“殿下,皇子出宫,原也不是什么大事,正常通禀过娘娘,取了手令出入宫禁就好。我与沈旻早晚出入内廷也是遵循这一规矩。”

“再者,殿下外出,也需遣人告知段姑姑一声,好安排人跟随。若是出了什么事,又被人知晓您是去寻林少卿,难免给人带去麻烦。”

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郭宪一边说一边朝沈旻使眼色。奈何沈旻继承了沈澄将军的体魄,却明晃晃是个木头脑袋,任郭宪如何眉目传意也领会不到,只面色纠结,左右打量。

郭宪肃着面色,心忖:夭寿,下次定要抓着沈旻好好说道,别瞎出主意!

“你说的有理。”

李昀廷点头称是,转头就在郭宪惊恐的表情中爬上了郭府的马车,用行动表示:有理,但不听。

见状,郭宪如丧考妣,沈旻则大喜过望。

引用

1.“德盛不狎侮,狎侮君子,罔以尽人心;狎侮小人,罔以尽其力。”《尚书·旅獒》

2.“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一说出自元高明的《琵琶记》,一说出自元佚名的杂剧《庞涓夜走马陵道》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第十一章 御前居中调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