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越梅传清歌 > 第7章 六、夜倾听

越梅传清歌 第7章 六、夜倾听

作者:茸城书生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1-30 17:35:03 来源:文学城

是夜,吴行歌与织妹同住一屋。织妹甚是喜欢明朗的行歌,行歌也喜爱织妹的淳朴率真。二人很是投缘,卧床絮絮而谈。织妹将嫁为人妇的紧张、期盼与娇羞不好意思与父母言说,却向行歌敞露心怀。

雨歇风静,云散月出,织妹落入沉沉的梦乡,吴行歌却无睡意,起身步出茅屋之外。

银月如钩,昨夜的疾风骤雨使得屋前积了一洼浅水,吴行歌看了眼水洼,双唇一翘,身子一旋,跃上屋顶。

“洛大郎,你也未睡?哦对了,我看你像是要赶路的。因我请你做我和于空赌约的见证人而叨扰你到现时。可有耽搁你的行程?”

洛载清坐于屋脊上,身侧是那根黝黑的木棒。答道:“我原也是要经过杨家村的,不算耽搁。不过...”他一本正经地道:“那个赌约,吴娘子,不可算作你赢。”

闻言吴行歌乐得噗嗤一笑,心道:“这人真是耿直的很。”

她爽利地道:“嗯,我使了诈,自然是于空赢了。我明早便去告诉他。哎,那你为何后来还陪着我一路尾随于他?”

洛载清顿了顿,道:“我看这也正是我要去的方向,便一同了。”实情乃为他见吴行歌一单身女子,追着身负功夫的于空不放,担心她落入不利境地。

“洛大郎,你要去往何处?”

“和州。”

皎月推开了一片乌云,柔光洒上洛载清的面庞。吴行歌注意到他的眉心微蹙,面色凝重。

“洛大郎,你可是有什么烦心之事?”

自义父失踪以来洛载清脑中乱如团麻,他日夜兼程,只想着快些、再快些见到足智多谋的陆五叔,想出法子救出义父。连日来焦灼、困惑、茫然,忧虑如巨石沉甸甸地压着心头,令他几欲炸裂。

虫鸣啾啾,林叶沙沙,如水的月华倾泻而下,具有令人宁静的力量。在这个乡村的夜间,停下脚步的洛载清第一次得以松弛紧绷的神经,仔细思考事情的始末。

迎向吴行歌关怀的目光,不知为何他蓦地心头一松,道了出来:“我自幼被义父收养,居于台州的括苍山间,那里地处偏僻,民风纯朴。他教我习文学武,生活简单平静。直至…”

他顿了顿,“两日前,义父自山下的市集回来,很是高兴,说是遇到了旧友,还道有一个惊喜给我,让我去山中打些野味以飨故交。我打了野兔和山鸡返回,却发现…义父失踪了。”

他面上的忧伤之色令人不忍直视,吴行歌轻声问道:“你为何确定他是失踪?”

“义父若自行离去,必会给我留下书信。而且,茅屋中一片狼籍,显是被人彻底翻寻搜索过。来人应是先制住了义父,而后搜查房屋。但…”

他紧皱着眉,道出心中疑团,“义父武艺高超,枪法精湛,寻常人十多个都不能近得他身。屋内物品狼藉,却无打斗痕迹。若非来人功夫极高于一招内控制住义父,就是…”

他心中有一朦胧推测,吴行歌接到:“就是此人识得你义父,他未加防范。你怀疑是他那日遇着的故交?”

这正是洛载清的怀疑。他点了点头,“我怀疑是他,还有一因。家中并未遗失任何物品,只是不见了义父的‘影天枪’。”

吴行歌失声道:“难道你的义父就是‘若虚枪法’的传人宋扶山?师傅与我谈起枪法时曾道‘若论枪法的虚实变幻,出招莫测,当以若虚枪法为首。然而三十年前若虚枪法的第六代传人宋扶山消声江湖,世人再无缘得见。这些年宋扶山踪影全无,怕是已不在世上,若虚枪法恐已失传’。”

洛载清道:“我与义父所居山野方圆二里罕有人烟,义父也从不在人前显露武功。他将‘影天枪’的枪头枪柄涂以污泥,掩之光芒,随意置于柴房中,粗看之下不过是一柄脏旧破锈之枪。来人却取走了它,显是知晓义父的身份。”

吴行歌赞同道:“如此说来,你义父那日遇到的故交确实最为可疑。你义父既盛情相迎,显是不疑有他,…他是否曾提及此人身份?”

洛载清默然摇了摇头。他对义父极为崇敬,当日义父令他打野味他便立时进山,如今心内深悔未曾多问义父一句。

吴行歌想起另一线索:“你义父道有个惊喜给你,会是何事呢?是否与此人有关?”

这一个接一个的待解谜团此时自是无有答案。

银色月华下,洛载清的侧颜线条清朗,他神情凝重,双唇紧抿。至亲之人失踪,生死未卜……吴行歌的胸中亦感窒闷,十二年前失去至亲之殇再次塞满胸腔。

她快速理了理这件事,提出设想,“想来你义父这三十年来隐居避世必有其因。我猜测或是为了躲避仇家或为保守密事。来人既翻遍室内,所寻定非‘影天枪’,而是可被收于任何地方的小物件。如此看来,你义父当与某件密事有关。”

她目光清透,思维清晰,“而此事,应发生于三十年前你义父避世前,江湖中未有传言,说明知晓你义父与此密事相关之人甚少,此故交为其一。他既掳走了你义父,必是尚未得到所寻之物,着意在你义父身上获得答案。你义父,短期内性命当无大碍。”

洛载清连日来心头纷乱,今日首次与他人说起义父之事,经吴行歌如此这番梳理分析,只觉她逻辑清晰严密,所言颇为有理。

只是心中谜团愈增,自出生起他便由义父抚养成人,两人情同父子。义父却从未对他言及任何隐密之事。

“我准备去和州请义父的结拜兄弟陆五叔相助。义父曾从军,在军营中与四人结伴兄弟。他年纪最长,我的大伯排列第三,这位五叔三十年前在战乱中与义父分离,三年前两人偶遇,陆五叔常与我们有书信往来,也来看过我们几次。义父曾言他们结义五人,其中五叔最具智谋,且见识广博,他或许会有办法。”

吴行歌点头道:“他既三十年前已与你义父相识,对那件密事或许也知晓,会有寻找你义父的线索。只是,洛大郎,知人知面不知心,你义父既以命守护那件密事,此事必非同小可。你作为你义父最亲之人,也需有防人之心,对人不可过于轻信。”

她虽仅识得载清这半日时间,已看出他为人忠义诚信,却因纯真质朴而易于轻信人。对于自己这个他仅接触几个时辰之人便和盘托出义父之事。想是他与义父居于深山,不常接触外人,不知世情复杂,人心险恶。

洛载清道:“吴娘子,谢谢你的提醒。陆五叔是可信之人,他若欲加害我义父,三年间有无数机会。义父也曾言,他若发生意外,可至五叔处寻求帮助。”

他心道:“吴娘子不识我五叔,才有这番提醒,但她实为好意。”心中蓦地一暖。

他自怀中取出一方包得仔仔细细的黑色绢布,说道:“义父失踪后,我细细查过茅屋,发现了这些。”

绢布被展开,内里发出微弱的点点银光。吴行歌靠近去看,以手拈起一抹银光,原来是细如牛毛的银针,约一寸长、一端平直另一端半弯如卷草纹。绢布中静静地躺着几枚这样的卷针。

洛载清道:“它们极细,屋子地面被打扫过,我起初几未发现,后在家什缝中才发现这几枚。”

吴行歌捏着卷针的三指略略用力,“咦?这些银钩虽微细却很坚硬。不知是何材质?”

吴行歌指力渐重,用到六分力时方听到极轻的“噗”的一声。她的手不易察觉地一抖。

洛载清眼尖,看见一微星光在她的指腹闪动,却是断针扎入指中。他不觉伸出手去欲帮她将断针拔出。但猛地醒起男女之别,手指顿于空中,面耳涌上潮红,身子向月下树叶阴影中倾了倾。

吴行歌却似不查,自行拔出断针,俏皮一笑道:“抱歉,弄断了一根。这银钩如此特别,我怕是赔不了给你。”

洛载清道:“我怀疑这些银钩来自某种暗器。”

吴行歌道:“确有可能,若知其来历便有了掳走你师父之人的线索。我师傅可谓见闻广博,但她却从未提及江湖中有这样的暗器。这些银钩极细极轻,非有极快之速不能射入人体内。”

二人对视一眼,心中迷雾浓重。

吴行歌心中大感歉疚,说道:“洛大郎,实在对不住。你身负如此要紧之事,我却耽搁了你这些时辰。”

洛载清温和地道:“这一程倒也顺路,我赶了两日路,今夜本也需做个休整。对了,昨日你提及自己初出师门,不知你有何打算?”

吴行歌收起笑容,目光投向空渺的夜空,语音低落,“我家原居于宣州城南的蔡家桥,家中只有母亲、妹妹和我三人。妹妹生得秀美清丽,且聪明伶俐。时牛渚山五虎得罪了宣州节度使田頵,而润州刺史安仁义与田頵交好。安仁义的小舅子喜**,他们便四处强夺幼女欲献与安的小舅子以换取安为之转圜。妹妹……她被邻居姚大娘所卖,被五虎掳走。母亲受此打击,抑郁离世。”

她双目闪动点点星光,静默良久。星光在瞳中翻滚,终是滑落面颊。

洛载清暗恨自己笨口拙舌不知应如何安慰,世人常道“人死不能复生”,他却觉此言是冰冷的旁观者轻飘飘之语。于是只默然坐于她身畔。

“后来,我被恰巧经过村子的师傅收养,带我居于睦州城外停云峰。江湖人称我师傅‘冷月幽兰’。因她性子高傲清冷,但我却知她是极温暖之人。她传我‘四时剑法’。后师傅曾去润州为我找寻吾妹,当时安仁义反叛兵败,其小舅子已亡,家人四散,吾妹不知所踪。”

吴行歌转过头来看着载清,目中带着披荆斩棘的决心,“虽已时日久远,我终是要试一试,哪怕踏遍万水千山!一日未有她的下落,就一日不停止寻找!”

洛载清道:“对,既无恶信便是希望,苍天不负有心人,你一定会得到令妹之音迅!”

他双目炯炯,她眸光坚定,俱被希望之火点燃。

茅屋内几人睡得深沉,发出轻微的鼻鼾。

吴行歌将于空之事告诉洛载清。幽幽道:“我起初见他这妙手空空的功夫甚是高妙,起了好奇之心,而后猜疑他是奸猾贪财之辈,到得此处才了解他其实亦有重情义的一面。”

一粒小石“啪”地弹在二人脚前,月夜中一条人影立于屋前,啐道:“闲谈莫论人非。你们俩在这儿赏了大半夜的明月,小饮一壶如何?”说着身子一纵,跃上屋顶。

正是于空,笑吟吟地提了一坛酒。

洛载清呵呵一笑,接过酒坛拍开泥封,香气盈溢而出。仰头灌了一条酒线。赞道:“甘醇清冽!于兄,这是什么酒?”

于空扬了扬眉,“这是杨伯伯为织妹埋下的女儿红。知我好酒,杨伯先把这坛起了出来喂我肚里的酒虫。”

他只浅浅地啄饮一口,此时云散星出,素月分辉。他眺望着溶溶明月,吟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吴行歌伸手接过酒坛,如载清般唇不沾坛,倒出一条琥珀般清澄的酒线,灌入喉中,举起酒坛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七人。”

于空瞟了她一眼:“东施效颦。”

吴行歌不以为忤,笑道:“青莲居士处独酌之寂廖中尤能自遣其怀,而我们有三个人自应更为展眉。”

三人你一口我一口酒干坛尽后方回茅屋小憩。

清晨的日辉洒落在吴行歌面上,温柔而和暖。她睁开朦胧睡眼,织妹已在厨房忙碌,屋外传来隐隐的说话声。

吴行歌暗道:“惭愧。我原不擅杯中之物,昨日竟与他们放饮一回,以致睡得这样沉。”

她翻身而起,打开竹窗。庭院中立着三人,除了洛载清和于空外,还有一名年约十六、肤色黝黑,身材健硕的男子。

于空说道:“平潮,你我数月未见,来,让我看看你的伏虎拳练得怎样了?”

吴行歌方知此人就是织妹的未婚夫纪平潮。想起昨日织妹提及于空教授村里少年习武时飞红的面颊,心内莞尔一笑。

纪平潮恭谨回道:“请师傅指教。”

于空笑道:“你平日叫我于大哥,此时怎么见外了。”

二人练了会儿拳,于空面上欢喜,说道:“平潮,你的拳法精进甚多。记住,你现下投身兵戎,当将功夫用于保家卫国,除暴安良。切不可恃强凌弱,仗势欺人。”

纪平潮道:“小弟谨遵大哥教诲。大哥,如今中华大地四分五裂,相较后梁及其他几国,吴越虽远离中原战火,但仍时有杨吴军队来犯。我加入兵营就是为了在此战乱之世护卫家园,保守家人生活安宁。”说道此,眼光禁不住望向吴行歌所在的织妹的房间。

于空笑道:“我知你会心上人心切,但若你有心于功夫上更进一步,这里有位洛大哥你可定要向之请教。”

说着转向洛载清道:“洛兄,昨日西湖边你我二人过了几招,小弟已瞧出你的功夫实高过我。不知你可否指点平潮一二?”

洛载清道:“于兄谬赞了。平潮兄弟既有此等精忠报国之志,我自当倾力相授。”

纪平潮端端正正行了个礼,和洛载清过起招来。

不一会儿,织妹端了早饭出来,三人也收了手,讨论着招式进了屋。

纪平潮一进门就大步迈到织妹面前,叫了声“织妹”。织妹低低应了声“嗯”,望了他一眼。他的目光热烈,似有万语千言。织妹羞怯低下了头,脖颈通红。

于空大声说道:“嗨,这番松动筋骨,腹中也饿了,织妹做的水塔糕我可是想念得紧啊。”说着,大大咧咧地坐下来。

众人均落了坐。吴行歌解下手上的红绳,递与织妹道:“织妹,你我虽初次见面,我却觉得你很可亲如妹子一般。这枚玉扣便当作是我的贺礼吧。”

织妹连连摆手道:“弗作兴,弗作兴。”她出身农家,虽从未见过什么珍宝,但见这红绳所系的玉扣细腻光润,莹白无瑕,也知其价值不菲。吴行歌几番欲赠,织妹坚辞不受。

于空道:“行歌,昨日在酒楼,我便注意到此玉扣。”

吴行歌握着玉扣的手不由紧了紧,旋即松弛下来,眉眼弯弯隔桌以唇对他无声道:“多谢不取之恩。”

于空唇角微弯,“此扣玉质上乘,且系它的红绳乃是以几十缕极细的丝线合捻而成,编织法也非平常可见,实乃不寻常之物。你将它系于手腕,想必此扣对你有着特别的意义。不如将你的银簪赠与织妹吧。”

吴行歌依言收回玉扣,改而将银簪赠与织妹。

她将丝绳重又系回腕间,指腹滑过温润的玉扣,心中思道:“不知明宝哥哥现在何处?是否安好?人海茫茫,或许,此生都将不再有机会相遇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