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月满香江 [港/美国] (上流社会生存手 > 第77章 去美国留学?

周四下午,广州的天阴沉着,校园外的梧桐被风吹得轻响。安安背着书包,手里提着一个笔记本和几本练习册,拐进了越秀区某个中高档小区的侧门。她要去给一个初二女生做数学家教。

这是她在校内兼职群里看到的信息,家长是个国企中层干部,女孩成绩中等,想冲刺重点高中。安安有过家教经验,谈吐得体,家长试过一次就定下了每周四、五各两小时的晚辅时间。

安安穿着白棉T、牛仔裤,梳着低马尾,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还要小几岁。她在门口按了门铃,一个穿着优衣库家居服的中年女人来开门。

“你来了?快进来,阿沛刚做完晚饭。”她笑着说,带着一点点审视的意味。

“谢谢阿姨。”安安轻声回应,换了拖鞋进门,跟着进了客厅。沙发上坐着一个扎着丸子头的女孩,正低头刷短视频。

“阿沛,这是安安姐姐。”母亲提醒道。

女孩没吭声,点了点头,草草关掉手机。

安安习惯了这种冷淡,也不尴尬。她坐下来打开笔记本:“那我们今天先从你们学校最近的月考讲起吧?数学我看你错了几个基础运算题……”

语气温柔却不失力量,一页一页地过题,耐心讲解每一个错因,偶尔穿插几个记忆技巧。她发现女孩不是笨,只是基础太薄弱、注意力容易飘。

两个小时过得飞快。母亲走过来,递给她一杯温水,说:“谢谢你啊,小姑娘,阿沛今天比上次认真多了。”

“没事阿姨,她其实很聪明,习惯再调整一下就能提上来。”

临走前,阿姨给她转账400块,附赠了几个刚蒸好的小蛋糕,说是“女孩爱吃的,你在学校可以当早饭。”

安安推辞了几次还是收下了。

天已经黑了,小区灯光亮起,路边是修剪得一丝不苟的灌木。她走出小区,路过一家便利店,掏出手机点开账单,又点开自己那份“托福班付款记录”,心里默念了一句:

“四节课结算一次的报酬,换一次仰望更远处的可能。”

不够,但她知道,会越来越近。

——————————————————————————————————————————

安安坐在那家不起眼的兰州拉面馆里,四周是油腻的灯光和气喘吁吁的顾客。空气里弥漫着煮面汤的香气和食物炊烟的混合味,霓虹灯在脏旧的窗帘后透过来的光线显得苍白而无力。她的手捧着那碗冒着热气的拉面,面条在汤中晃动,发出轻微的滋滋声。但她的注意力却并不在这些热腾腾的食物上,而是在旁边一桌的几个同学身上——他们的谈话像某种莫名的牵引力,将她的思绪拉得越来越远。

"你听说了吗?" 一个穿着普通、看起来有些疲惫的男生低声说。

"什么事?" 另一位女生把筷子夹起一块酥脆的炸馍,随意地咬了一口。

"你不知道吧,我那个之前的实习单位,李总那边的事。这回他终于彻底把那批人都踢出去了。" 男生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都快两个月了,那些供应商的账款一直拖着,最后李总直接把他们公司整个清算了,才得了个结果。”

安安的筷子微微停顿,心中一阵难以言喻的情绪涌起。她并没有听懂完全,但从他们的表情和谈话的气氛中,她感到了一种无形的压迫感,那是某种深不可测的权力,它从背后操纵着那些人的命运,如同操控木偶般轻松。

"你别说,这次清算,李总做得很干脆。根本不听任何人劝,直接把公司捞空,剩下的全都归自己管了。那些被清理出去的,最后怎么都没得到一分钱的赔偿,甚至连给员工的工资也不敢问,自己去法院告也没用。李总说了——" 那个男生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公司是他的,谁敢不从,谁就滚。”

安安感到一股冷意从脊背升起,嘴里那口拉面突然咸涩,像是吞下了什么苦涩的东西。她没有再动筷子,而是默默地低下头,听着那桌人继续讨论着那些“被清算”的供应商的事情——被剥夺、被压制、被遗弃的人们,仿佛永远都只是故事的旁观者,注定无法进入这场游戏的内核。

"你知道吗?那批供应商其实一直都在做着小买卖,还能维持,不算大,但也勉强算个生意。但是李总一摆手,直接切断了他们所有的资源链。结果他们进了黑名单,银行拒绝贷款,厂子也被停了。他们去找他谈,他不见,直接扔给他们一个律师函,‘如果不想被告,那就别再打扰公司。’" 另一个女生加了一句。

安安的心情越来越沉重,仿佛被什么压得喘不过气来。她突然间意识到,这些所谓的“公司高层”拥有的,竟然是这样一份无形的权力。这种权力,不是通过一纸合同,而是通过从上而下的排斥和控制。它让任何一个人在面对的时候都变得无力,连求助的机会都没有。那些供应商,面对着李总时,根本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空间,他们的命运已经被一纸命令划定,最终无法抗拒,只能消失在系统的巨大压迫中。

她听到他们继续讨论那些供应商在法院里最后无望的情景。那些人和他们的家庭,可能再也不会有机会翻身。而李总,依然在自己的高位上,继续享受着一切。他们的命运对他而言,早已没有任何意义。他们的苦难,甚至没有资格成为他决定未来的一个问题。

这一切,就像是一场大规模的社会博弈,底层的人们被按在无形的“规则”下,动弹不得。而高位者,像李总这样的人,则通过金钱、资源和掌控权,操纵着所有的局面,不断重塑这个世界的运转方式。安安感到自己的微小,感到自己所处的位置,永远也无法触及到那个庞大系统的核心。她明白了什么叫做“权力的重量”,它并不是体现在某种可见的形式上,而是通过一套完全隐形且压迫性的规则,悄无声息地将她压在地上,让她无法反抗。

安安从未感受到过如此深重的无力。那些曾经在教室里一起讨论梦想的同学、那些还怀抱着希望的中小企业老板们,最终都成了这场看似公平的游戏中的牺牲品。权力对于她来说,不再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这样切肤的现实,像一把无形的刀,悄无声息地割断了每个人与希望之间最后的联系。

她低下头,放下了筷子,面前的拉面早已不再有任何吸引力。她突然觉得,这个世界,仿佛已经被彻底切割开了——一边是那些高高在上的掌权者,另一边是被无情压迫的底层人民,而她,只是站在那个无形的围墙之外,无法跨越,无法触及。她是这场游戏的旁观者,也是其中最微不足道的一颗尘埃。

——————————————————————————

晚上安安和母亲打过电话后,叹了口气,原因很简单,母亲希望安安争取提前毕业,反正她一向刻苦,大一刚入学那会儿也聊过提前毕业,只要学分修的够。当时和现在敦促安安试试提前毕业的原因很简单,父母希望安安提前走上社会工作,自食其力不要给家里添负担;其次,安安的弟弟小天职高毕业,但成绩稀巴烂,和老师关系更是差的离谱,打架滋事,能不能找个厂里上班都费劲,安安的妈妈“爱子心切”,觉得女儿大了该给弟弟让步才是,遂决定和安安商量一下别争取读研了快点毕业找工作,多修课,成绩凑合就行,重点是毕业找份工作有个下家,自给自足别管家里要钱就好。

至于恋爱,安安的妈妈直接劈头盖脸一顿骂:“我奉劝你最好给我们省点心,少花钱,一天到晚就知道玩玩玩!你应该再独立点才对!就不能给我和你爸省点钱吗!你还有个弟弟,大姑娘了吃点苦怎么了?这么娇气吗?谈恋爱不要就想着玩,想想被甩了你怎么找下家,你怎么巴住他,你怎么多拿点钱!”

安安刚欲反驳自己还在做兼职,但怕妈妈又狮子大开口,临门一脚紧闭嘴巴,低头接受“枪林弹雨”。那边安安的妈妈还在喋喋不休,机关枪似的激情输出:“还有你那个有钱男朋友!过了这村可没这店了!你要想清楚万一你找不到工作还要靠他养!多顺着点人家!我告诉你!一定不能任性!你好看的脸蛋就这么几年,擦亮眼睛!不要像你妈我这样,年轻的时候脑子昏了头,找了个穷小子嫁了!你爸当年除了帅什么都没有!伏低做小攀上我,现在哑炮一个!你外婆外公家好歹以前在四川有煤气厂!现在我老了什么用都没有,就指望儿子成材,你找个好人家嫁个有钱人!你实在学习不好找不到好工作没关系,最紧要先嫁人,省的我们操心到时候还要赔钱!”

安安妈妈的意思是,女儿有没有好工作不重要,稳住有钱男友比学业更重要。至于工作养自己——还能有多好的工作?省钱划算最重要!现在先不想这么多了,反正这个女儿一直没犯什么大错,不必操心。

反正女儿学习好没用,不是个赔钱货才好,嫁个好人家带飞全家鸡犬升天飞黄腾达更是上上签。

安安妈妈认为儿子才是宝,儿子是一定会成大器的,现在塞点钱把职高读下去,再砸钱走后门找个好工作更是家长应该的——反正儿子才亲。

至于多好的工作,现在先不想这么多了,反正这个女儿一直没犯什么大错,不必操心。

安安哪怕习惯了很久父母的态度,听到这还是鼻子一酸。她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还是得不到父母的爱,是她不够好吗?不是,自始至终无论她如何压榨自己,激励自己,母亲都不会把多余的目光和资源放在她身上,父亲只会打哈哈敷衍了事,跑的没影,不惹事,怕事,不想负任何子女教育和家庭内部沟通的责任。

安安立刻给Brady打去了电话,打算聊聊自己提前毕业的事情。

她很难过,但还是打算先把这头等变故处理了再说。

接通的时候Brady好像在酒会,Brady压着声音说等一下,安安听见他说“excuse me,嗯该”借过的声音,和一小段对话。

男声: “I wasn’t impressed by the curation this time. The concept was a bit too... commercial for my taste.”(这次的策展我不太满意。那个概念对我来说有点太……商业了。)

女声: “Oh, I quite agree. The artist is darling, of course, a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 graduate. But the gallery really should have advised him better.”(哦,我很同意。艺术家本人当然很可爱,罗德岛设计学院毕业的。但画廊真该给他更好的建议。)

男: “Anyway, are you going to the auction next week? I heard there’s a nice Zao Wou-Ki print on offer.”(对了,你下周去拍卖会吗?听说有一幅不错的赵无极版画。)

女: “Probably. My husband has his eye on it for the office. Text me the details, my pal ?”(可能去。我先生想买了放办公室。我的朋友,把详情发短信给我?)

这对话让安安迅速闪回在Kevin生日宴- Formal Dinner的经历,那么的,高端,遥不可及。

思绪迅速拉回现实,电话那头传来Brady低沉而平稳的声音。安安连忙道歉:“对不起我不知道你在忙......你在画展吗?不方便的话晚上再说......”

Brady:“没事你说吧,我都接了,我在走廊。”

安安声音有些哽咽:“Brady,我妈又跟我说,要我提前毕业……我学分是够了,但我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她说不用读研了,早点找工作,自己养活自己就好。我知道他们的意思……就是要我给我弟弟让路。”

她咬了咬唇,心里酸胀:“我很努力,可是我还是觉得,好像在他们眼里,我就是……不值钱的那个。”

Brady沉默几秒,随后冷静开口:“你值不值钱,不是他们说的算。说到值钱,先给自己积攒点底子。”

安安愣了一下。Brady继续说:“我换个点和你说我准备申请MBA的时候,研究过不少项目。你既然提前毕业,未必是坏事。与其在国内被他们逼着消耗,不如借机直接走出去。”

安安:“走出去?去哪里?我想过我要去留学所以我除了六级之外我还在背托福和雅思的单词,有上托福的网课,但是真说出国,我一个人……能行吗?”

Brady:“你不是一个人。你要学会把局面当作筹码。你既然在乎未来,也在乎钱,那就选一个更intersectional(交叉融合,跨界)的方向。”

他顿了顿,仿佛在心里计算着下一步的棋局,语气渐渐带上了熟悉的战略冷峻:“我推荐你考虑 UC Berkeley(加州大学伯克利)的金融工程硕士(MFE)。一年制,紧凑高效,难进,高压。核心就是把 金融、技术、数据、工程 全部揉合在一起。毕业出来,你会直接面对投行、对冲基金、硅谷的fintech公司——这是通往真正上层的钥匙。但是得确保你的底子真的好,我的意思是,这可能是当前的最优解,但是也要看你的实力配不配得上。”

安安把笔记本合上,犹豫地问:“可我原本是打算走 EE/ CS(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的方向啊。你为什么会觉得金融工程的项目更好?不是CS才是最热门、最赚钱的吗?”

电话那头的Brady轻轻笑了一声,声音低沉而笃定:“热门?热门意味着拥挤。CS的确是大热,可你要明白,CS毕业的人才池太大了。再顶尖的项目,你也只是和一群聪明人抢位置。”

他顿了顿,换了一个语气,像在推演棋局:“但MFE(金融工程硕士)不一样。它本质上是金融 数学 编程 的交叉点。你既能写代码,又能算模型,还能懂市场,这样的人才在任何资本项目里,都是‘稀缺资源’。也就是说,你到时候的就业范围会更广,所以我认为这个项目对表你的需求。”

“你不是有EECS的经历和方向,然后太古坊那个金融方向的新媒体工作室的程序岗位远程兼职,以及一家香港那个量化公司的后台岗位合同工在做着吗?这样来看方向上你选这个专业不突兀。”(Brady之前让人给安安介绍的)

安安:“可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偏离我原来的理想了?我想做技术啊,我也以为我毕了业就只能做技术其实。”

Brady语气略带不耐烦,但锋利且诚恳:“技术?技术只是工具。你要的是让别人把你的时间和脑子用钱来定价,你不是想在父母面前翻身,然后更多生存选择,同时想要迈入高收入行业吗?多个选择多条路,而不是你自己在实验室里埋头敲键盘。资本市场的游戏,更广阔的职位市场,才是你真正能翻身的地方。”

他缓了缓,又换成更像诱导的声音:“你要的是更好地生存和战略。CS毕业,你最多是个高级工程师,但路就只在一个行业里;但MFE出来,你可以去投行、去基金、去硅谷fintech公司,也还能去互联网大厂。四通八达。”

安安安静了很久。书桌上的台灯把光投到她的眼睛里,亮得发酸。

她的脑子里像有人猛地推开了一扇门。

原来她一直以来的努力,不过是为了不被落下;而Brady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让她第一次看到了一条通往完全不同高度的路。

安安声音颤抖,却清晰:“Brady……我好像明白了。我真的很想去读这个。去伯克利,去那个金融工程项目。”

她一边说,一边攥紧了手指,掌心渗出细汗。

信息补充:

UC Berkeley的MFE(Master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金融工程硕士)项目是全球最顶尖的金融工程硕士之一,由 其商学院 Haas School of Business开设,2001 年创立。它的核心定位是:利用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和金融学的交叉方法,为资本市场、投资管理、金融科技(FinTech)、风险管理等行业培养高端量化和金融科技人才。

学制与课程设置

时长通常为12个月(比一般硕士短,但强度极大)。除了量化经济和金融之外,同时强调编程(Python、C 、R、Matlab)和实操建模。

实践导向则是有 10 周的实习(internship),项目方会直接安排学生进入对冲基金、投行、资产管理公司等真实环境。Berkeley 位于硅谷辐射区附近,校友资源强大,很多毕业生进入华尔街顶级投行、量化基金,也有人走向 FinTech创业。

该学校和项目常年在全球金融工程/量化金融硕士排名中位列前二(和哥伦比亚、普林斯顿、NYU Courant 等项目竞争)。

背景呢,需要强数理基础(数学/物理/工程/计算机/经济金融的本科或硕士背景)。

申请要素是GRE/GMAT 高分(尤其是量化部分),编程能力(C /Python),行业内的推荐信,相关实习或科研经历。

录取率——自查符合公开分数线后,自主报名;其中进行筛选和面试,最终录取大约 5–8% 左右,非常严格。

毕业生通常进入:投行(高盛、摩根大通,等)、量化基金(Citadel、Two Sigma、Point72)、资产管理、科技金融公司。

至于平均起薪,根据 Berkeley 的就业报告,毕业生起薪中位数在 12–15万美元 奖金,顶尖的去向甚至能到 20万美元以上。

项目录取大陆学生最低/基础分数线人物画像:

1. 学术背景

本科/硕士学校绝大多数来自国内顶尖院校(清华、北大、复旦、上交、浙大、中科大、人大、南开)或海外名校(美本/港/新 top 校)。很多学生是 数理背景:数学、应用数学、统计、物理、计算机、电子工程。

金融本科生单纯读金融很少能直冲 MFE,必须要有扎实的数理功底和编程经验。

成绩水平:GPA平日成绩:普遍在 3.6/4.0 以上(国内 90/100 以上),不少是“年级前 5–10%”。

数学课程成绩必须非常好,比如高数、概率论、数理统计、线性代数、随机过程。

2. 标化考试

GRE/GMAT:GRE Quant 基本都是 满分/170,Verbal 部分通常也要有 decent 成绩(>155)。GMAT 730 很常见。

英语需要TOEFL托福105 ,很多人 110–114;IELTS雅思 7.5–8.0。(经核实,一般美国院校会更希望看到托福而不是雅思,所以雅思会按低分处理)

3. 技能储备则是需要编程能力:Python、C 、R、Matlab 几乎是标配。

很多在本科就参加过 ACM、数模竞赛、Kaggle,或者在科研/实习里做过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建模。

数学金融知识需要Black-Scholes、蒙特卡洛模拟、数值 PDE、随机过程、时间序列分析。

有的甚至在申请前就修过 金融工程/量化交易的先修课。

给安安一次机会,抓住,就上;抓不住,下去。写这个点是为了突显她接下来会付出的努力,以及看她如何积累赶超。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7章 去美国留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