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宽大的暗红色窗帘缝隙,柔和地泻在浅米色地毯上。安安睁开眼的时候,窗帘尚未完全拉开,房间静谧得只有空调的低鸣与远处城市的回音。
她是在天微亮的时候醒来的。
并不是自然醒,而是一种她自己也说不清楚的“不踏实”——那种睡在别人世界里的异样感,像在陌生剧院的后台躺了一夜,总担心会有人突然拉开帘幕把她赶走。
她轻手轻脚地下床,光着脚踩在厚实柔软的地毯上,朝洗手间走去。
洗脸的时候,她听见了门外衣物窸窣的声音,是Brady醒了。
镜子里的她,头发有些乱,一侧鬓角还压着枕头印。她在漱口,Brady的声音从客厅那头懒洋洋地飘过来:“你不回去睡一会?”
她嘴里含着泡沫,只能摇头。
Brady已经穿上了那件柔灰色的棉tee,正在把早餐推车上的橙汁倒入两个水晶杯中。他随手从托盘上拿了一只牛角包咬了一口,杯中的橙汁泛着清亮的金黄,阳光洒在他手腕那块爱彼的26574ST蓝色表盘上,银色框反着光。
他们坐在套房的餐桌上,面前是送来的早餐推车,托盘上是煎蛋、牛角包、切片酪梨配烟熏三文鱼吐司、安安最近爱上吃的香蕉核桃磅蛋糕,虾饺,和松茸鸡汤炖蛋佐白松露片,慢炖番茄,还有一小瓶日本手工草莓酱,英国橙子橙花酱,cream cheese,和黄油。
Brady一边切抹黄油,一边看了她一眼。
“你昨晚是不是又没睡好?”
她点点头,吃了一口磅蛋糕,小声道:“好像……不太习惯。”
Brady没有再问,只是把她盘子里的番茄换到自己盘子上,“你不是不吃这个?”
安安偏头,看着他熟稔地处理这些细节,一种复杂的情绪在心底荡漾。
她低声说:“我好好奇,你说按小红书和抖音上的说法,他们是不是A11和A12那么有钱?我都搞不清他们到底有多少钱……他们家那个什么资产,净值、身家、公司市值……好像到处都是钱?”
Brady擦了擦嘴角,轻轻笑了一声。“你是不是又看见那些‘A几资产’的言论了?”
安安抬头看他,有点懵:“不是说A8、A9就是几个亿的个人资产?A12那得多少啊!现在好多人都这么讲。”
Brady放下刀叉,端起咖啡,神色淡淡地道:
“你看,这就是问题了——大陆这几年流行把富人的资产等级数字化,什么A8、A10,其实很多年轻人根本不懂这玩意儿怎么算。A8到A9、十个量级,能这么算吗?一个亿和十个亿,三十个亿,这是多少倍的变化?A8到A9好像显得他们之间没有差距似的。其实每翻一倍那都是很可怕的资产积累。”
“安安,宝贝,十个一千万是多少?”
她一愣:“一个亿啊。”
“三个亿是几个一千万?”
“30个….?”
“A8和A9就是典型的人对数字差没概念。什么人对数字和具体的钱没概念?穷人。没有见过钱的人。”他不屑地笑笑。
“Brady看着安安,眼神温柔而深邃,轻声开口:“你知道吗,安安,普通人如果按月薪五千来算,要挣到一百万,得干上整整一辈子——大概得166年。”
安安愣了愣,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并不完全明白他在说什么,又或者是被这时间长度震撼到了,还在艰难消化。
Brady温和地笑了笑,继续说道:“500万要干833年,1000万需要1666年,而1亿——”他停顿了一下,眼神略带一丝深意,“1亿要1.6万年。”
Brady看着安安,眼神中带着一丝凝重,但又不失温柔,他轻声说道:“你知道吗,安安,100万在你所在的城市,可能就相当于普通人一辈子的房贷,或者在小县城,能买下两三套房。”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深:“500万的话,能在北上广深市中心买一套不错的小三居,算得上是中产阶级的象征。而1000万,差不多就是在你们县城开一家中等规模的酒店,或者一个有名气的餐馆的启动资金。”
Brady的目光没有离开她,他低声继续:“2000万,能让你一辈子不需要工作,每月花5万,生活几十年都不成问题。5000万,能买一整栋写字楼,租金就够你几代人生活,而1亿,能在一线城市买两套豪宅,甚至能让你成为本地大企业的股东,真正的资本运作。”
“说回有钱这个观念。拥有钱———— 首先,你看到的‘有钱’——不是一个维度的‘钱’。”
他轻轻举起一根手指。
“第一,个人资产,是你这个人名下的现金、房产、股票、可动用的金融资产,比如你户头上躺着五百万——现金,或者你在香港有套市值一亿港币的房子,卖了就是你的,那叫个人净资产。”
“第二,公司市值,那是企业的账面价值,比如Kevin的游艇代理公司,假设市值一个亿美金,但他可能只占20%- 40%股份,刨掉运营成本、负债和员工薪酬,他拿得出来的净利润才是他能动用的部分。很多人只看到市值,不看负债和股份比例,就跟看房子只看示意图一样。”
“第三,家族资产,这个就更虚了。你看到Tom家是搞东南亚□□和旅游地产的,家族总资产说有12亿美金,但你有没有想过他爸、他姑妈、他几个叔伯、他父亲前妻子女各占多少?真正能分摊下来属于Tom个人的,未必超过2亿美金——而且还可能有信托限制,不能随便卖。”
“更可笑的是那些信口开河说‘A11’的人——你知道年入10亿人民币的私人公司在大陆有几家吗?挂牌新三板都够不着那个数。结果电视剧和玛丽苏网文动不动就写‘霸总资产上百亿’。我真建议你们这种人少看点这类狗血网文。”
安安吸了口橙汁,讪讪的没说话。
Brady:“大陆金融市场总体体量是庞大没错,但个人可动用资金其实没你想象的那么多。很多金额数字都在企业和不动产,估值里。大部分所谓富豪的身价都是纸面上的估值——虚高估值、财务注水、关联交易……你懂那些上市公司财报是怎么造出来的吗?很多净利润是调账来的,不是真赚的。”
他顿了顿,看她皱眉的样子,语气放缓一点。
“你如果真的想知道一个人有多少钱,就看他有没有长期稳定的现金流和实际控制资产——比如Kevin的家族在法国有五个葡萄酒庄园,加拿大有地产开发公司,他母亲家还是Loro Piana法国合作商之一……这些才是稳定、真实的‘身家’,不是网上随便喊喊A10。”
“那Tom家呢?”安安小声问,“他好像也很有钱……车子一堆,还有马场什么的……”
Brady吃了一口煎蛋,似乎在回忆,“Tom的确有资源,他家的公司控制着东南亚几处□□度假区,还有新加坡和印尼的美术馆。但他家结构是横向庞杂,不像Kevin家那样纵向集中——Kevin家是基金、地产、奢侈品供应链 欧洲旧产,市值更分散但更抗风险。”
“你怎么都知道这些……”安安喃喃道。
Brady轻笑一声:“我当然得知道。毕竟我们是同一阶层的人。我爸从我十二岁开始就让我每个季度看家里信托基金的季度报告。我不懂这些,怎么守得住那些在饭桌上握手的合伙人?”
他站起身,扣好衬衫袖扣,看了看表。
“我得出门了,晚上见。”
他走过来,亲了亲安安额头,“你慢慢吃。餐后记得喝点热茶,橙汁冷,胃不好的话容易胀。”
安安坐在餐桌旁,阳光一点点照亮她面前的瓷盘、果酱和牛角包。Brady关门的声音悄然响起,房间重新归于安静。
她怔怔地看着杯中剩下的橙汁,半晌,轻声自语:
“原来……有钱,真不是我以为的那样啊。”
—-----------------------------
在众人眼里,Tom是一个典型的上流浪子:豪车成列,马术冠军,出入私人码头、赛场与酒会。他像极了人们想象中的“富二代”——轻佻、挥霍、拥有世界。但只有极少数人知道,Tom不是那种一夜暴富的暴发户之子,他所背靠的家族,是东南亚真正意义上的“根基深厚的资本王国”。
这个家族的第一块基石,是房地产与□□。
Tom的父亲从**十年代初期就开始深耕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的旅游产业。他不是开发商意义上的“建楼人”,而是制度套利者——擅长穿梭于政策缝隙、地权谈判与政商协调之间,取得那些沿海黄金地段,用以兴建集酒店、赌场、免税商业、夜间娱乐于一体的旅游园区。
在新加坡滨海湾与香港浅水湾一带,Tom家族名下掌控着多栋高端商业与酒店综合体,资产估值超过十亿美元;在马来西亚兰卡威、槟城、印尼巴厘岛与台湾东海岸,他们又设有多处度假村与邮轮港口开发计划。虽然这些地区单体估值不如新港地块,但由于政策宽松、地价低廉,拥有更高的未来增值空间与营收弹性。
而真正让这个家族稳定输血的,是□□业务——一个表面洁净,实则运转着庞大现金流机器的系统。他们控制着几家与“云顶模式”类似的赌场集团,旗下产业包括赛马、牌桌、□□平台软件授权与周边保安后勤公司。由于□□业多数不上市,其估值无法以市盈率衡量,而是以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粗略推估——这部分资产,每年都能产出几亿美元的自由现金流,养得起几代人,不夸张。
这些项目叠加起来,Tom家家族在地产与□□板块的保守总市值已经超过十二亿到十五亿美元之间,如果在资本市场公开流通,可能还要更高。但他们并不急于上市,也不欢迎公众审视,他们更愿意把这笔财富藏在信托架构、离岸基金、私人控股公司的内部结构中,安静生长。
与此同时,Tom的父亲并未满足于传统业务。他在近十年积极进入生物医疗科技领域,投资多个跨国初创项目,其中包括新加坡政府支持的抗衰老研究机构与加州湾区的基因疗法公司。他不是跟风,而是精准下注,目标明确——要么成为项目的战略投资人拿到控制权,要么参与早期融资、控制关键技术的知识产权。
在这些医药公司中,他的股份虽不占多数,但由于进入时间早、占比稳定,在连续几轮融资后,他所持股份的账面价值估算在两亿到四亿美元之间。这部分资产不如地产□□稳定,却可能带来一夜之间的爆发性增长。
除此之外,Tom的家族还在文化领域暗中布局。他们在新加坡与印尼设有两处私人美术馆与艺术基金会,以非营利形式运作,实则藏有大量价值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美元的亚洲近现代艺术品与古董。这些藏品大多未曾出现在公开拍卖场,藏而不售,却因其稀缺性、学术地位与政治背景,在全球高净值圈层中享有极高评价。其中不乏李可染、张大千,赵无极、东南亚近现代巨匠作品,以及数幅西方早期现代派油画。
这些文化资产虽难以量化,但保守估值也在五千万至一亿美元之间。更重要的是,它们为家族财富增添了文化合法性与审美遮蔽。
而Tom本人,虽尚未真正执掌家族核心权力,但作为嫡系长子,他已经拥有一套完整的个人资产组合。
他的车辆资产堪称浮动的资本陈列室:一辆法拉利296 GTB,一辆顶配812,一台迈凯轮720S上了两地牌,以及限量生产的12Cilindri V12车型——这些车,在香港和洛杉矶的车库中如战马般排列,总价值超过三百万美元;此外还有一辆宾利添越SUV与一台GMC Yukon用于在美国的郊区代步与接送。这还只是他私人调遣的,并不用于家族企业和家庭内部集体活动。
在马术领域,Tom也多有涉猎。他在美国和澳大利亚拥有三个私人马场和农庄(ranch),聘请世界级驯马师,饲养多匹国际赛事级赛马。他参加的比赛早已超出业余范畴,其马术资产加训练设施与地产本身估值在八百万至一千五百万美元之间,若考虑地产升值潜力,则远不止于此。
而这一切的运作——马术训练、车队维护、私人管家、酒店套房、社交活动、奢侈消费——背后需要稳定的资金流支持。Tom并没有全职职业,但他每年的生活费、运营费与投资支出仍高达百万美元。这背后,是家族为他设立的私人信托账户或多项家庭资本分配,用于支付他每年均五百万到八百万美元的花销。
为支撑这类稳定支出,家族需要为他配置至少五千万至一亿美元的高流动性资产:如现金、美元债券、优质股票、黄金、外汇避险组合等。
因此,Tom个人的可支配净资产大约在六千万到一亿美元之间——这还不包括他未来继承的控股股份、基金受益权或公司话语权。
Kevin的父亲是英籍华人,祖辈在香港开埠时期即涉足西式教育与印刷出版,是殖民政府早期“被信任”的华人文化中介。他本人留学牛津,后进入英国《金融时报》担任亚太事务顾问,1990年代在圣约翰伍德创办了一家总部位于伦敦的多语言国际出版集团,主做学术出版、权利授权、历史数据库、教育内容数字化改造、文化基金与纪录片发行等。
这家出版集团名下拥有包括《Oriental Review》、《Asia Memory Project》等几十种小众而权威的期刊平台,长期为学术界、政府研究机构、老牌智库(如Chatham House, Brookings, 城市研究所)提供内容服务,同时也持有多家知名高校的数字版权与图书再版权。
这不是“有多少人读”的生意,而是“谁需要你、必须找你”的生意。内容垄断与版权控制权,意味着Kevin父亲并不依赖流量或广告,而是依靠知识产权许可与政府采购维生。
此出版集团虽然不在证券交易市场挂牌,但根据其每年内容授权营收、英国□□拨款,以及香港数字教材平台的并购价格进行折算,估值大约在2.5—3亿美元之间。
此外,Kevin父亲也是一支私募基金核心出资人,该基金主要投资教育科技平台、亚太地区语言智能工具(如OCR、语音转写)、纪录片发行、纪录片影视平台内容制作等方向。基金管理资产规模约 6亿美元,Kevin家族持有其三分之一以上的LP权益。基金运作稳定,年化回报虽不惊人,但政治风险极低,影响力极强。
Kevin真正的“底层资产”,不是股票、楼盘或现金,而是来自他母亲家族的那套法国庄园 加拿大家族信托 原材料供应 高端审美产业链。只收割富人。
他的母亲来自加拿大魁北克省,母亲的父系是18世纪法国移民后裔,Kevin的外祖母是早期在海外的华埠大商人的女儿,嫁了法国人也就是kevin的外公,家族在法国卢瓦尔河谷、阿尔萨斯与波尔多拥有超过1,200公顷的葡萄酒种植庄园,在加拿大则掌控数十栋历史建筑翻修项目与城市更新地产信托,并通过“老资产联合信托”(Old Settlement Trust)管理这些非上市不动产与长期租赁收益。
法国的几座酒庄,如 Ch?teau Mont-Précy 与 Ch?teau de l’Orvalle,都是百年以上历史,酒品每年产量不高,但在高端餐厅与国际拍卖行中具备极强定价权。每年仅靠这几座庄园的葡萄酒拍卖与授权品牌收益,家族即可获得1,000万美元以上的净回报。
更重要的是,Kevin母家还控制着一批欧洲高端布料与家居品牌的上游供应链。
他们家族旗下的Lalanne & Giraud 纺织工坊为 Hermès、Loro Piana、Kiton、Brioni 等品牌提供羊绒、亚麻与马海毛原料——并非作为批量供应商,而是专精特供、限量授权。这种布料供应链掌握着奢侈品的稀缺逻辑本身,也意味着Kevin的家族并不做消费,而是在“制造别人无法消费的门槛”。
这类非上市企业虽然不显山露水,但在奢侈品体系中极具价值,若按账面净值与长期订单合同折现评估,其估值可达4—5亿美元。再加上其在加拿大城市更新项目中的房地产资产(旧城翻修、文化街区、历史图书馆翻新计划等),整个母系家族控制的可估值资产超过 8亿美元。
而这些,全部被放入一个设于列支敦士登的家族信托结构中:“Lalanne-Orbis Global Trust”,专为Kevin与他两个表兄弟服务。该信托受瑞士私人银行监管,受托人权力明确,每年拨付教育、文化、私人医疗、房产维护、精品投资与社交预算,并按约定提取部分固定收益。
相比于Tom那种“暴发户小孩的游手好闲生活”,Kevin走的是精致极简的高端群体资本路径。
他本人创立了一家注册于香港的精品私人出行企业,专门经营高级游艇、直升机、远程公务机的亚洲区分销代理与售后服务。他的客户大多是中国内地、东南亚,日韩或中东的新贵家族,这些客户对于品牌、可靠性与售后极为挑剔,因此Kevin重点构建了一个整合销售、维护、租赁、保养、配件、飞行员服务于一体的系统。
该公司虽然营收不大(年营收约在2,000万美元上下),但净利率极高,且能与高净值人群产生紧密联系——这家公司不是谋生手段,而是Kevin与全球上层社交圈连接的钥匙。而且,富人更舍得花钱购置显示自己与众不同与别人区别开的排他性的东西。这钱好赚。
此外,Kevin个人拥有一套极其高阶的私人收藏体系。他不只收藏腕表、香水与古董家具,更是Patek Philippe、Voutilainen、Greubel Forsey 等品牌的限量藏家,被多个拍卖行视为“私域VIP”。
他在日内瓦、巴黎、温哥华均设有私人保管室,用以保存名画、古书、表款与瓷器。他每年投入约两百万美元用于收藏维护、艺术经纪与保险,这是一套极其封闭的、非流通的文化资产组合,但其价值可能超过三千万美元。
真正的“富”,不是拥有几辆跑车,不是你赚了多少钱,而是你可以不工作,却照样动用千万资源,赚钱的方式,从来不是售卖自己的劳动力与时间。
而这,才是Brady想让安安看见的真相。
安安站在镜子前,手指微微颤抖着整理着身上的天蓝色吊带裙。裙子很简单,甚至带着几分廉价的痕迹,但她从来不敢对自己说这些,她已经习惯了压抑心中的不安。
她记得那天,她和Brady在芝加哥时,他拉着她去Gucci,店员拿出一条艳红色长裙,他兴奋地说:“我专门定的之前的秀款,看过小时代吗?杨幂拍海报穿的那条。这条裙子你穿着一定很好看。” 他话语中的真诚让她忍不住笑了,觉得自己就像在梦中,突然被那份突如其来的奢华包围。但这条裙子,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
那条裙子对她来说并不仅仅是一件衣服,它承载着她与Brady之间的记忆,也代表着她在一瞬间获得的某种自信和优越。但陈可人曾告诉她,“你穿过的衣服不能再穿第二次。” 那一刻,安安突然有了那么一点无奈的理解。于是,她在内心决定把它卖掉。她把那条红裙子挂到二手奢侈品平台上,挣得四分之一的钱直接汇给了弟弟小天——他整天嘀咕着想要买新手机、要吃外卖、要去玩游戏,她知道小天一旦有了钱,就会迅速挥霍无度。剩下的钱,她存进了自己的留学基金,默默地告诉自己,这笔钱,总有一天会用得上。
但现在,这个决定似乎让她后悔了。
她的目光低垂着,看着自己身上那条淘宝上三百多的天蓝色醋酸吊带裙,颜色比她想象的要艳丽一些,搭配着Brady以前买给她的Valentino裸色高跟鞋,无论怎么看都显得不够格,尤其是她那条珍珠项链,显得过于简单——才一百多元,而耳夹不过十块钱,甚至连海星形状都显得有些廉价。她苦笑一下,突然觉得自己在这座繁华的城市中,仿佛与别人隔着一层无形的玻璃。
安安抬头看着镜中的自己,她试着做了个深呼吸,却发现自己的心情依旧无法平复。
她的手机屏幕显示的是Brady的名字,她记得清楚,今天他早早出门了。他匆匆给她道了别,说有些重要的事情要处理,便一溜烟地走了,几乎没有给她留下任何话语的余地。她本来想向他说些什么,或者让他知道她最近的一些困境——但他显然并不在意。
安安的指尖无意识地停留在屏幕上,犹豫是否要给Brady再发一条消息说一下裙子和场合的事。
她的手指在键盘上打了一行字:“Brady,能不能再给我一点钱……”她打下这一句话,却又没有勇气按下“发送”按钮。她甚至不知道,自己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说,去问。
她在思考的间隙,手机铃声突然响了,屏幕上闪烁的是小天的名字。
“姐,我又缺钱了,我要买新的手机,那个最新款的,你能不能再转我点?上次的我已经花光了。”电话那头是小天那种理所当然的语气,仿佛安安从来不缺钱,仿佛她总能从某个地方拿到不计其数的钱一样。
这边要钱,那边催成绩,工作还有ddl,学校还有事,晚上有自己提心吊胆的活动,男朋友又不是一直能秒回的…钱是不太够的…
吗的。一忙就事儿多。她赶忙按下烦躁,压回得体模样。
安安闭上了眼睛,仿佛感觉到那股涌上心头的疲惫感。她顿了顿,最后还是没能忍住,转了点钱过去。她并不想这样做,却又觉得,家里除了她,谁还能够承担这个责任?
挂了电话后,安安看着镜中的自己,眼眶突然有些湿润。她叹了口气,转过身去,走向了窗边,拉开窗帘,望向外面喧嚣的街道。外面的世界在转动,车流不息,行人匆忙。她有些想追上去,去找Brady,去告诉他自己此刻的困境,但她知道,自己可能并没有这个资格。她并不属于那个圈子,自己根本无法让Brady感到任何的压力或责任——毕竟,他生活中的问题,早已是她无法理解的层级。
為啥法語打不出來…….全是問號,服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9章 有钱人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