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圆梦官场 > 第2章 第二章:重生之始——命运的交汇与初次的智斗

晨曦透过国家发改委办公大楼古老的窗格,温柔地洒落在张天华的办公桌上。他坐在那张略显陈旧的木质座椅上,手指轻轻抚摸着茶杯的边缘,杯中盛放的仍是单位统一配发的茉莉花茶,淡雅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熟悉而令人怀念。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这重生后的第一天永远铭刻在心。

那是1998年,6月12日。

这个日子对他而言,刻骨铭心。这一天,三年一度的“全省城市发展研讨会”筹备工作正式启动。然而,正是因为一份不合时宜的调研报告,他将遭受王天君的当众指责,被批评为“不懂政治”,自此在核心业务岗位上被边缘化。

但这一次,他绝不会再重蹈覆辙。

上午九点,会议室中。

市发改委主任陈国栋主持召开筹备会议,讨论确定参会论文人选及调研方向。作为办公室科员,张天华原本没有发言的资格。然而,在前世,他因不甘于被忽视,主动呈递了一份《关于城市防洪体系薄弱环节的实地调研报告》,结果被时任副主任王天君当众批评为“危言耸听、影响稳定”。

“这次研讨会,重点在于展示我们的成绩,彰显我市的发展成就。”王天君缓缓开口,西装革履,金丝眼镜后的眼神闪烁着精明,“不能只关注问题,更不能给上级留下我们管理不力的印象。”几位科长纷纷点头附和:“王主任所言极是,报喜不报忧,才是真正的政治智慧。”张天华低头翻阅着文件,心中暗自冷笑。他深知,这份看似光鲜的“喜报”背后,隐藏着无数的隐患——而三年后那场大洪水,正是因为防洪系统年久失修,最终导致了重大的人员伤亡。王天君眼中闪过一丝得意,他很满意自己又一次成功地引导了会议的方向,而几位科长则交换了一下眼神,心中各自盘算着如何在这场政治游戏中站稳脚跟。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大门被轻轻推开。

“抱歉,我来晚了。”一个清脆悦耳的声音响起。

众人回头望去,只见一位身着浅灰色职业套装的年轻女子走进会议室。她长发挽起,眉目清秀,神情沉着,手中抱着一叠资料,封面上赫然印着“市委政研室联合调研组”的字样。

“苏雨晴?”陈国栋略显惊讶,“你们政研室也参与这次会议?”

“是的,陈主任。”苏雨晴微笑着回答,“市里要求加强政策研究与实际工作的紧密结合,我们被指派参与发改委的课题研究,重点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张天华心中一震。

他对苏雨晴有所耳闻,但前世与她仅有过几次短暂的接触。她后来成为了省委政研室副主任,以“逻辑缜密、敢讲真话”而闻名。而此刻,她刚入职两年,还未崭露头角。

“这位是张天华,我们办公室的‘调研能手’。”王天君忽然开口道,语气中带着一丝讥讽,“前几天,他还提交了一份关于防洪系统的‘问题报告’,要不要请他分享一下?”

会议室瞬间陷入了一片寂静。

张天华缓缓抬起头,直视王天君的目光,嘴角微微上扬:“王主任,我的报告还未最终定稿。不过,我想请教一下苏同志——作为政研室的高材生,您如何看待‘报喜不报忧’的调研导向?”此言一出,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了一阵窃窃私语。几位科长面面相觑,有人惊讶地张大了嘴巴,还有人开始交头接耳,低声讨论着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苏雨晴抬眸,目光与张天华交汇。她微微一愣——这个看似普通的科员,眼中竟闪烁着一丝不可忽视的锐气。

“我认为,”她缓缓开口,“调研的本质在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如果只报喜不报忧,那调研就变成了空洞的‘歌功颂德’,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王天君的脸色微微沉了下去:“小苏,年轻人有锐气是好事,但也要懂得分寸。政治,并非非黑即白。”

“如果连问题都不敢提,那将来一旦出事,就是黑白分明的悲剧。”张天华站起身,声音平稳而有力,“王主任,我建议将防洪系统纳入本次研讨会的议题。这并非为了‘揭短’,而是为了‘补短’。”

会议室再次陷入了一片寂静。

陈国栋皱眉道:“这……这个话题太敏感了。上级会不会认为我们工作没有做好?”

“正因为我们工作做得好,才不怕暴露问题。”张天华拿出一份重新整理的报告,封面赫然写着《城市安全底线:防洪体系的隐忧与对策建议》,“我已经走访了七个区县,收集了三十多份一线数据。如果我们现在不提出来,将来一旦出事,那才是真正的政治错误。”

苏雨晴的眼中闪过一丝欣赏。

她默默地记住了张天华的名字。

会议结束后,苏雨晴主动走到张天华桌前:“张科,能借一步说话吗?”

走廊上,阳光洒在她的肩头。

“你的报告,我看了开头。”苏雨晴直言道,“数据详实,逻辑清晰。但你知道为什么会被打压吗?”

“因为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张天华苦笑着回答。

“不全是。”苏雨晴摇头,“是因为你没有进行‘包装’。在官场,说话讲究‘三明治’策略——先肯定,再提出建议,最后表明决心。你一上来就说‘系统崩溃’,谁能接受?”

张天华一愣。

前世,他从未想过,表达方式竟然比内容本身更为重要。

“我可以帮你修改。”苏雨晴递给他一支笔,“今晚我值班,如果你愿意,可以来政研室,我们一起梳理一下。”

张天华看着她,心中忽然有种感觉,这一世,命运的齿轮似乎已经开始悄然转动。

三、逆袭的开端:借势而起

当晚,发改委办公大楼灯火通明。

张天华与苏雨晴并肩坐在政研室的会议桌前,一页页地修改着报告。苏雨晴耐心地教他如何用“建设性语气”表达批判,如何用“上级政策”支持自己的观点,如何在“政治正确”的框架下埋下改革的种子。

“你看,这样写:‘在市委坚强领导下,我市防洪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部分区域面临新的挑战……’”苏雨晴轻声讲解,同时用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以强调重点,“先给予肯定,再提出存在的问题。”

张天华点头,笔尖在纸上飞动。

凌晨两点,报告终稿终于完成。

三天后,陈国栋在办公会上宣布:张天华的报告被选为本次研讨会重点推荐课题,并将代表市里参加省里的评选。

更令人震惊的是——省委政研室主任亲自来电,点名要求“张天华与苏雨晴联合署名”。王天君脸色铁青。

而张天华,站在会议室门口,看着苏雨晴递来的省里回函,轻声道:“这一世,我不再是孤军奋战。”

苏雨晴微笑:“你变了。”

“是。”张天华望向窗外,“我学会了低头,但只为——更好地抬头。”

当晚,张天华回到宿舍,翻开日记本,写下:

窗外,城市灯火如星河。

而远方,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