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愿将腰下剑 > 第12章 公子,舞弊。

愿将腰下剑 第12章 公子,舞弊。

作者:芙芙梦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2 22:20:58 来源:文学城

榻上,贾裕全胸口刚换上止血药粉,但伤口还是在棉布上渗出了鲜血。

贾裕全额头冒出冷汗,一旁的太监手持诏书,念道:“司理院御史贾裕全,职司审录而疏于防范,致诏狱突发暴乱。本应严惩,姑念其因公负伤,事出无心。着即革职留任,以观后效。倘能勤勉赎过,准予官复原职。钦此。”

“臣谢主隆恩。”

待太监出府,贾裕全招来武德,对他道:“我叫你办的事怎么样了?”

武德是他府中下人,不像四儿一样在司理院任职,贾裕全贴身的事都交给他办。

武德垂首道:“回大人,尸体已经处理好了,安尚书那边也都交代了。”

贾裕全一听,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这处罚下来了,想来这事儿在他这已经过去了。

心里总算舒了些劲,他继续道:“这就好,剩下就是那几位的事了。”

武德回:“宅院都安排好了。”

早在谋划逃狱这件事之前,赵观庭就让贾裕全给他们提早准备好住处。

贾裕全问他为何不出皇城,继续待在这里迟早都会被发现,不如他准备好马车,等三人出了大门就将他们送出城去。

赵观庭道:“我姐还在城里,我们可不能丢下她自己先跑了。”

正因如此,那日赵三人逃出来后,第一时间来到了贾为他们准备的隐蔽宅院中。

不过,此行计划里多了一个意外,那就是吴袖。

后来赵观庭才知道他完全就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不过是因心中冤屈凄厉嚎叫,又因家中还有老母,便拼死也要从诏狱里出去。

四人在路上奔逃,赵观庭还带着闲情逸致问吴袖的家世背景,为何入狱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吴袖只说自己是被冤枉的,其他一概不再多说,到了半路便与三人分道扬镳。

赵观庭说日后再见,吴袖苦笑,说能再见就好了。

他身形瘦弱,面色惨白,笑起来让赵观庭心中一凄,遂问赵乾,科举舞弊还能冤枉人吗?

赵乾趴在季凛背上,思索半晌,不知该如何向赵观庭解释,最后只道:“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赵观庭皱眉:“什么桃子杏子的,直接告诉我不就好了。”

赵乾在他脑袋上敲了一下,厉声道:“好好学学,靠你我还怎么大复运朝。”

三人里,两人说着闹着,一路在城中小巷穿梭,避开司卫追查,最后成功抵达住处。

此处位于皇城偏远郊区,宅院不大,位置隐蔽,按贾裕全的说法是,一时半会儿不会发现他们。

赵乾与季凛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伤,赵乾被内缉司严刑拷问,而季凛除此外还有许多刀伤,那是在逃离诏狱时受的伤。

贾裕全料到会这样,在院中准备了齐全的草药,赵观庭为二人上药疗伤。

留在皇城中,不但是赵观庭的决定,赵乾也有此意。

原本,他领着赵观庭与季凛两人在燕州积蓄力量,一边寻找公主的下落,一边寻找时机破土而出。

但事情来得突然,他接到消息说公主可能身在皇城。

早年战乱时,他带着这对幼年皇子和公主从宫中出逃,扮作难民混在队伍里,前去燕州寻找故人季泛砚。

可半路突遇山匪,他与两人走散,后来他千辛万苦找到了赵观庭,听他说姐姐被人伢子抓去了,他带着赵观庭找到人伢子,却听他说薇云已经死了。

他自是不信,可是回过神时,人伢子不见了,他一时找不到人,也不能长期停留,只能先带着赵观庭前往燕州。

十几年来,他一直在寻找她,一听有了消息,他便只身赶往了皇城。

可城中守卫森严,他早在燕州就被谢铮的人追查,没想到他一路进城都有人在跟踪,还没到城门,他就被抓了起来。

好在,那日他在囚车之中,遥隔人群望了一眼,只是这一眼,他便确定,赵薇云还活着,就在这天子脚下。

进了内缉司,等待他的是暗无天日的刑罚,他知晓赵观庭与季凛必不会坐视不管,且朝堂之中还有他们的人,无论如何他都能出去。

可他没想到会在狱中见到赵薇云。

那个幼时粘着他说害怕的小公主,如今已经长成大姑娘,但两人再见的地点却不相宜。

他有多期盼能与她相认,就有多害怕自己会流露出一丝被察觉的神情。

“你是说,那个小丫头就是我姐?”

赵观庭盯着赵乾,不可思议地确认道。

赵乾道:“什么小丫头,她还比你大一岁呢!”

赵观庭来回踱步,打量了一下季凛的身高,又站在他身边比对了一下,最后道:“她的个头,最多到我这。”

一边说,他一边拍了拍自己的肩膀。

“怎么,比你姐高很了不起吗?你这兔崽子,是不是后来找过她了?”

赵乾没好气地看着赵观庭。

赵观庭眼神移到别处,躲到季凛身后,小声道:“我当时又不知道她是我姐,要是知道了我直接把她一起扛回来了。”

赵乾叹了口气,道:“罢了,等我们休整好了就去找她,到时再一起回燕州。”

听了这话,赵观庭面色突然变得凝重,沉声道:“我们恐怕带不走她了。”

赵乾疑惑道:“为何?”

“因为,”他停顿,“她似乎是楚稷身边的人。”

-

二月开春,距离诏狱一事已经过去一月有余。

楚稷因镇压及时立功,但又因镇压不力,逃出去不少囚犯,功过相抵,最后只罚了三个月俸禄,同时被命继续追查逃犯踪迹。

微月自从上次灯会一事后再没出过府,一是因为城中的确混乱,一是因为她想好好精进箭术。

练箭一事,初学有趣,时间长了难免心生厌烦,可等落下一段日子,她又怀念起练箭的日子。

搭箭、扣弦、调整呼吸,瞄准靶心时万籁俱静的专注实在令人着迷。

后来再拿起那把弓箭时,微月觉得比从前得心应手许多。

日头一暖,林疏染便跑到府中邀微月出门,这次的理由是去郊外踏春骑马,顺便还能帮微月练习箭术。

微月听着心动,得了楚稷同意后两人便上了马车。

两人正欲出发,便在门口遇见了林天卿。

他下了马车,林疏染拉开帘子,将头探出窗外,问道:“你怎么不与我一同前来,非要我走了你才来?”

林天卿笑道:“你要找的和我要找的不是同一个,且快去吧,别误了时辰。”

林疏染瞪了他一眼,落下帘子,两人坐着马车便出发了。

林天卿入了府,见楚稷在屋中围着炉火看书,不由笑道:“今天日头这么好,你怎么还守着火炉?”

见他来,楚稷放下书卷,答道:“如今还是乍暖还寒时候,热气不多时分就消了,有了炉子总不会受寒。”

“还是子萦考虑的周全,”他坐下,“不过我今儿来就是邀你出去的。”

“去哪儿?”楚稷抬头。

“喝酒。”林天卿答道。

皇城中酒楼甚多,可要说这堪称第一的,还得是望江楼。

此地隶属中原,而望江楼从运朝起便建下的,南来北往的路人、两朝交往的使者,都曾在楼中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当年承朝先帝将都城定于此地,考量中也含了几分望江楼,并非为了酒楼本身,而是为了南北和谐之意。

而这望江楼并非倚江而建,而是临湖作观,林天卿在二楼定了一处雅轩,吊窗花竹,青帘垂地。

湖水随风带了几分寒意,果真如楚稷所说,早上的日头临近中午便消散了。

林天卿叫小二将酒温一温,待两杯暖酒下肚,身上才又重新热起来。

楚稷率先开口:“还有一月便是春闱了,想必天卿应当是胸有成竹了。”

林天卿摆手:“你可别抬举我,我在家中苦读郁闷得很,这才出来找你喝酒。”

放下酒杯,楚稷笑道:“谈何郁闷?”

见楚稷眉头舒展,一派轻松模样,林天卿怨道:“你可知去次秋闱发生了什么?”

楚稷摇头,林天卿便道:“想来你也是不知道的。那你可还记得六年前那场科举舞弊案?”

六年前……

便是那场将他父亲牵扯其中的案子。

见楚稷不说话,林天卿继续道:“我听父亲说,当年这场惊动朝野的案子是由谢铮亲自审的,其中的主犯是谁想必你也知道。”

楚稷远眺湖面,水天相接,一时竟不觉何处才是真实。

他当然知道这案子的主犯是谁,他怎么也不会忘记。

那日父亲在府中教他练剑,下人前来禀报,说父亲的表侄因科举舞弊入了狱。

父亲问哪个表侄,下人说不清,后亲自去了诏狱,看到的是个连面都不曾见过的青年。

他自称是父亲的远房亲戚,是个家道中落的书香门第。

父亲虽不记得,但查清后发现他的确是楚家的亲戚,但并非表侄。

只是他口口声声,称父亲为了帮他买通考官得来试题。

他推辞不做,父亲坚持要帮他。

楚稷冷笑,他过去怎不知,事情是这般的荒谬。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出自唐代高蟾的《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原文: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公子,舞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