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鸢肩公子二十馀 > 第6章 第 6 章

鸢肩公子二十馀 第6章 第 6 章

作者:一灯人著梦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09 00:54:39 来源:文学城

06

薛家被下狱的那天,距离乐善十六岁的生辰还有十几日。乐善早在半年前就软磨硬泡,非要父亲送她一匹小马驹作为生辰礼物,六堂姐薛慈为此还笑话她,说:“你又不敢骑,养在马厩里也是浪费了。”

乐善不甘示弱回嘴,说:“有人牵马,我就敢骑。”

“你脾气这么大,小霸王一个,谁愿意给你牵马?也只好等你日后嫁了人,使唤你的夫君去。”

乐善年纪小,还不知脸皮薄厚,当即说:“好啊,谁肯给我牵一辈子马,我就嫁给谁。”

长辈们听了都笑个不停,只有薛慈恨铁不成钢,嫌弃说:“嗳,你就不能有点出息吗?”

“那应该嫁谁嘛?”

“要嫁当然得嫁一位彬彬有礼、博闻多识的君子了…”

薛慈当时一定心有期许,然而她最后也没能等到嫁给她心目中的君子,薛家就卷入了修史案中,满门下狱问罪。

“凡十四岁以上男丁皆处死,十六岁以上女眷赐自缢。即刻处刑。”

中常侍手持诏书监刑,十来个狱卒涌进女狱,从外面头一间到靠尾的那一间,只要在名册上,都被他们毫不留情推搡着赶了出去。

阴暗潮湿的狱中尽是女眷们压抑的哭声,乐善哭得撕心裂肺,死死抓住母亲的手不放,却被狱卒无情推倒在地,她匍匐着,努力抬高头,只看得见母亲挣扎回望的脸上已是涕泗横流,那嘴一张一合说着什么话,她却再也不会知道了。

最后一个出去的,是薛慈。

她表情坚毅,拒绝狱卒触碰,仰首挺胸地走了出去。乐善扑过去死抱住她,徒劳地哭求着:“六姐,别丢下我一个,让我跟着一起死了吧…”

薛慈一把推开她,抬手就要扇她一巴掌,最后却极轻地落下,安抚般摸上她的脸颊:“小妹,你是家里现在唯一的大人了,你必须活着。”

从小乐善就不求长进,家里长辈对她别无寄望,听之任之,只有这位六堂姐心气高,看不惯时总要教训她,这次生平第一次用温柔的语气和她说话。

“不要任性,宛儿、徽儿年纪都小,日后还要你多照看。有机会要教他们识文断字,记住,祖宗家业不可以断。”

宛儿、徽儿是她的一对侄子女,女孩儿大些,也才刚十岁,就收监在隔壁狱房。

“我不行的…”

“你一定可以,因为父兄所修国史,我们这一辈中只有你一个过目不忘,我承认以前对你不好是有点嫉妒你。”

“不是的…”

“薛好,你再啰嗦,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薛慈变了脸,说完就走,只留给她一个孤傲的背影。

把人都清点了出去,牢狱里面反倒空落落了,徒有阴风呼啸,仔细听,中常侍尖细的嗓音在风声中若隐若现:“请上路吧…”

乐善呆呆坐着,只觉喉咙里干嚷嚷的,空有悲痛却不成调,仿佛鬼哭狼嚎。原来痛入骨髓是这样一种感觉,人反而麻木了,竟会连哭也艰难。

……

乐善他们从雒阳开始被流徙,路上监军苛待,一群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单靠一双脚跋涉千里,终于到房陵时,雒阳的牡丹已经开过两遍了。

当初启程,队伍内尚有百余人,都是嘉平余党遗少,一路上过去,死的死,病的病,最后幸存的只有十余个而已。

薛徽自然也没能幸免,他还不足五岁,抄家那日受了不小的惊吓,还在牢里就发起高烧,呻吟不止,这日出了雒阳十一里亭,路旁逢有喜事敲锣打鼓,立刻叫他惊厥而亡。

乐善牵着薛宛,含泪将他就地掩埋。

薛宛突然问:“姑姑,会不会有一日我也会这样死去?”

乐善矮身紧紧抱住她,说:“不会的,姑姑绝不让你死。”

“可是死亡也不是姑姑能做主的啊。”

在她这个年纪,乐善成日只会招猫逗狗,或在私塾里捉弄夫子,或讨六姐的嫌,但小小的宛儿,已经懂得死亡为何物,并且安慰她说:“就算宛儿死了,姑姑也不要自责,不是姑姑的错。”

乐善没应声,只是更加握紧了她的小手。

此去房陵艰险,但苦熬过第一个冬日,天气暖和了,前路也就有了盼头。

乐善小时爱折腾,上房揭瓦也常不在话下,因此身体养得健实,路上虽然依旧受罪,好歹给硬捱了过去。

薛宛就惨了,一路多半都在生病,幸而队伍中有出身杏林之家的,通晓医术,识得草药……总算抢回她一条命,然而好了也已是元气大伤。

这么一群被放逐者——年纪最大的也就乐善了,年纪小的还尚在襁褓,彼此看顾,彼此照料,居然奇迹般的存活下来,并在第二年的春末到达了房陵。

房陵自古就是流放之地,乐善原以为荒僻凶险,少有人烟,结果房陵竟有乡县规制,当地除了土著定居,西边因有一条狭道通川,往来不少客商落脚,客栈、茶坊陆续也开了起来,带来一些人气。

这些热闹毕竟和他们无关,他们被统一安置在房陵县外一座破落的村寨里面,当地称为“孽村”,比邻都是罪臣后裔,依律终身不得离开此地,否则当诛。

此外,还需自力更生,往往男丁采石、女眷浣衣,乐善姑侄两个先还能依靠浣衣过活,但一入了冬,薛宛旧病加重,不免缠绵病榻,时好时坏,饶是乐善日夜浣衣把手都冻伤了,给她看病抓药的钱也始终凑不够。

她不得不另想别的法子。

好在房陵附近多山林,在杏林家刘小姐的口述之中,乐善浣衣之余,进山采摘珍稀药材,卖给县里的药铺换钱。

这日她照常采了些药去县上卖,药铺伙计欺她是罪女,总是一再压价。正僵持着,一个穿着绫罗绸缎的丫鬟突然走进来,张口就说:“店家,你们这儿有多少紫参,我全要了。”

小小房陵县,突然出现一副陌生面孔,打扮鲜丽,且自带一股威风,不须想也知道,必是贵人无疑,药铺伙计忙丢下乐善,前去招待。

可惜紫参长在深山里,小乡县的药铺存量根本不够,那丫鬟都买了,出去时仍面带焦虑。

乐善看在眼里,又记下刚才卖出的单价,心里还盘算着,脚底下却没丝毫迟疑,立刻就追了上去,叫声且慢。

“小姐倘若长久需要这一味药材,我可以日日采来送到贵府上。”

药铺伙计跟了出来,见她公然抢生意,勃然大怒,说:“此人是罪臣之女,向来奸滑可恶,小姐莫听信她的。”

药铺外面停着一辆富丽华贵的轿子,本来要越过乐善径直走了的,听到这话,轿子里的人叫了停。那小姐在轿子里没露面,只问:“你姓什么?”

乐善揖手为礼,说:“我姓薛,家父是前国子监祭酒薛翙。”

“小姐,她是河西薛家的。”跟着的那丫鬟见识也广博,立即就道。

“原来是薛家。”那小姐沉吟后说,“薛小姐,我暂居百衲山上水晶观,距此来回三十余里,每日三餐需用十六钱紫参,你若不嫌跋涉辛苦,此后我便按市价要你的药,可好?”

乐善大喜过望,连忙答应下来。

事后乐善才知道,这位小姐原来姓杨,单名一个娥字,出身弘农杨氏,因父母早亡,身子骨孱弱,外祖家格外的怜惜,怕她一个没爹没娘的孩子在杨家会受到伯婶姊妹刁难,自小便接到了襄阳,二老亲自抚养。

只是好景不长,前些年她外祖、外祖母相继去世,三个娘舅虽肯供她衣食住行,却嫌她身上会过了病气,总是你推我诿。杨娥寄宿不能,索性带着丫鬟、几个家僮前来百衲山求医。

百衲山在房陵县往东的方向,约十余里,据说山上有一座水晶观,观中的道姑擅治女病,杨娥住下不久,经那道姑开药调理,果然气血调和,精神大异。

唯独一点不好,房陵毕竟不如襄阳繁盛,那女道长开药,用量向来大胆,附近几里的药铺常常供不应求,这日杨家的丫鬟寻遍了药铺,急求紫参,实属无奈之举——总不能叫她小姐断了药。

和杨娥约定好了价钱,乐善之后便风雨无阻,跋山涉水为她送药。

春夏有一阵多雷雨,有日她被骤雨绊在路上,根本没法行路,但怕耽误杨娥服药,便把紫参贴身藏好,披风戴雨,硬是在天黑前赶到了水晶观。

把紫参拿出来看,还好一路护得严实,没被雨水打湿,乐善松了口气,亲自交到丫鬟红夫手上:“今日统共七文钱,多谢。”

红夫目瞪口呆,一边接过,一边回头大叫:“小姐,你神机妙算,她果真来了。”

原来主仆二人正打赌呢,红夫说:“今日暴雨骤降,路上泥泞难行,往常这个点她早来了,现在还没到,小姐,她多半不会来了。”

杨娥却说:“你等着吧,也许晚一会儿,但她今日准会来的。”

“小姐,你为什么笃信啊?”

“我听说薛家就是因为秉笔直书惹怒陛下,本来他们改掉‘秦王篡位’四个字就好了,谁知死到临头还一字不改,这般志气,他们家的小姐又怎会轻易食言呢?”

作了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乐善并不怎么生气,她只着急告辞回去,尽管已把薛宛托付给了村里老妇帮忙照看。

杨娥说且慢,叫红夫备了一桶热水。

她坐在窗畔里,同乐善笑:“你浑身都打湿完了,你还没发现吧?回去一定着凉,先去洗个热水澡,换身干净衣服再走也不迟。”

乐善替嫁的时候应该是十九二十这样

所以会有四章把流放的苦日子过渡一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第 6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