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鸢肩公子二十馀 > 第2章 第 2 章

鸢肩公子二十馀 第2章 第 2 章

作者:一灯人著梦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09 00:54:39 来源:文学城

02

含蓄拒绝了小宫人的热心帮助,乐善拿指腹蘸取了药膏,对镜抹上那道红痕。

这一日,乐善始终有点心不在焉,大概是那药膏的影响,她老觉得脖子后凉飕飕的,仿佛有无数双眼睛盯着。

小宫人不谙世事,纯稚可爱,真道她是受了蚊虫叮咬,午后又殷勤送来了防蚊的香囊,请她佩戴。

乐善道了谢,站在门边,有一搭没一搭和小孩子套起了话:“嬷嬷真是火眼金睛,这么一点叮咬,不痛不痒,我都没能察觉,更遑论旁人了。”

小宫人感同身受地猛点头:“是了,嬷嬷厉害得很,就好像头顶上还长了只眼睛。”

“尽管唬人,头顶上还长只眼睛,那不成了二郎显圣真君吗?”

小宫人怕她不信,说真的:“前儿宫宴上贵人们剩的乳羊饼,我对门的七巧偷偷昧了一个,那么烫,贴胸捂着居然一声不吭。最后还是给嬷嬷发现了,狠狠挨了一顿板子,现在人贬到掖庭浣衣去了。”

“乳羊饼啊,说不定是嬷嬷手下哮天犬作的祟。”乐善调侃着,话音一转,“对了,她叫你送药来,没再说别的?”

“没有啊。”

“没再说到我吗?”

小宫人使劲回想了,然后拨浪鼓似的摇头,总算逗笑乐善,她回身取来一片银叶子,“拿着,谢你的香囊。”

小宫人得了赏,蹦蹦跳跳地走开了,乐善抱臂立在值房前,反复琢磨莲嬷嬷的用意。其实她遣来小宫人委婉提醒,是示好,亦或示警,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莲嬷嬷那双如鸷鸟锐利的眼睛,究竟察觉了什么?乐善不敢往下细想。

无论什么——乐善悔之不及,昨日出门一定没看黄历,尽撞倒霉运了。

……

第一是不该来这寿宴。

然而,永福县主的寿宴当真称得上一句热闹非凡。

都赶得上办堂会的架势了,又是请范楼的大厨做席面,又是请江南的名班唱大戏,早半个月就张罗起来,声势浩大。老县主辈分高,儿子又是当年跟着皇帝靖难的功臣,又和宫里结了姻亲,满雒阳的命妇们哪有不唯她马首是瞻的。

一大清早,陈府前门那条街就走不通了,前车的宾客尚在府第外与主人家作揖道贺,后车赶来拜寿的还堵在最南边的开阳门,八街九陌,真可谓是车如流水马如龙。

宫里的荣宠也在这时到了。

乐善跟在梁内人身后进去,为首的永福县主身着诰命礼服,带着子孙、女眷谨候在大厅。见着宫里仪仗,众人齐齐跪伏,老县主也由左右搀扶着弯了膝,即刻就要拜倒。

才刚做个规矩,就有小黄门上前给扶立了,梁内人笑:“娘娘有言在先,老祖宗今日是寿星,虚礼尽可以免了。”

老县主感激涕零似的,忙点头说:“敬谢娘娘体惜。”

大厅里陆续搬进来十几台箱笼,依次打开箱子盖,里面是千卷的祝寿图、百尊的无量寿佛以及八只万年灵芝。梁内人代宫里一阵嘘寒问暖,然后笑说:“老祖宗,这些是皇后、贵人专给您添寿的。”

宫里待她这份亲厚,真是叫永福县主万死不辞了,老县主热泪盈眶,一面说着感涕何言,一面颤巍着又要伏倒。

“嗳呀老祖宗,万万不可。”这回是梁内人亲自给搀扶上了,“当真折煞我也。”

永福县主的大儿媳陈大奶奶也是个专精人情世故的,见机与女眷团团簇拥上来,热情寒暄。

乐善隐在欢闹的背景里,将这几幕冷笔记入。

宫内另有事务,梁内人盛情难却,也只敬了几杯热酒,也就匆匆赶回了。乐善受命掌录,脱身不得,只好留在陈府后苑,在一堆贺寿、打牌、喝茶、看戏的夫人、士女里转来转去,这记一笔,那述一评,端的架势十足。

别说,小小起居舍人,在她却是家学渊源。河西薛氏门楣不低,自太宗建国起,累世为史官,而她伯父薛翀、兄长薛言更是奉诏入东观,编修国史多年。

张皇后钦点她撰宫妃、命妇起居注,约莫也有这层考量。但落在旁人眼里全然不是那回事,世人看来,她做女史,不过是沦丧为皇后耳目,数典忘祖,浑不见当年薛氏子弟血溅法场的风骨,骂她两句阿谀奉承,还是轻的。乐善自己心知肚明。

然而,众人如何不屑一顾,如何避之不及,也不敢当面表露分毫,脸上总是客气相待。

唯独昌宁公主不同,宴后看见乐善,立刻横眉冷眼。

“你记的东西拿来我看看。”她径直走了过来。

彼时,昌宁公主刚和驸马陈菡大吵一架,气得永福县主几乎背过气去,宾客们一半劝,一半拦,忙得团团转。

乐善就在人堆里,赶巧看完了首尾,谁知道一出来,竟和昌宁公主面对面碰上了。

昌宁公主讳臾容,也是雒阳城里一号人物。当今皇帝还做秦王那时,就只得这么一个掌上明珠,疼爱有加自不必说,哪怕后来雒阳宫内又诞下了许多的小公主,要论及恩荣,没一个比得过昌宁公主在皇帝心中的份量。

帝后偏宠,又怜她早早没了生母,凡是要的,无有不给,更是养得昌宁愈发飞扬跋扈。到婚嫁了,怕她性子受气,帝后决定在宗亲里挑个知根知底的,最后选中永福县主的长孙,细论起来也算公主表兄,而且据说人是极英迈不群的。

可惜两人各有志高,这桩婚从一开始就没牵好,驸马心有怨尤,昌宁嫌他轻慢,夫妻婚后日日唇枪舌剑,有时逼急了眼,拳打脚踢也不含糊。

这一些事乐善向有耳闻,只管拣些无伤大雅的记录在案,隔日就算张皇后翻来看了,也不好置喙。

但公主不这么觉得,在昌宁眼里,乐善一介罪臣之女,胆敢窥探她的言行,已是死罪难饶,何况还要记在史册,将这名声流传千年,简直岂有此理。

对此,乐善当然有自知之明,尽管得了张皇后赏识,公主也不是她得罪得起的,所以凡是有公主参与的场合,她总跟在梁内人身后,如影随形,狐假虎威。

昌宁见了心里只有更鄙夷的,今日又不巧,正赶在气头上了,她往跟前一站,傅母、丫鬟一大群人就把乐善堵了个水泄不通。

躲是躲不及了,乐善低眉顺眼,说:“殿下,给您看是不合规矩的。”

“哦。”昌宁今日是非看不可了,“那你念给我听,也行。”

“念也不行。”

“薛女史,你敢忤逆殿下?”公主傅母上前发话。

乐善说岂敢,岂敢。

“看来你果真记了殿下坏话,心里发虚,不敢当庭对峙!”

“殿下何必为难下官。”乐善腰杆更低几分。

人是点头哈腰的姿态,结果半句不让,硬气得很的哟。昌宁冷冷揶揄:“人挪活,树挪死,这个道理按说薛女史该比咱们清楚才是,怎么现在又不懂变通了?”

公主这言外之意,是暗讽她曲意承迎,早舍弃了昔日薛氏清正不屈的风骨。

“殿下言重。”

这是一拳打进棉花里了,昌宁气得不免大动肝火,正要吩咐左右拿人,好给她一顿教训。

所幸陈府赶来救急的人这会儿可算是到了。

“殿下,可找着您了,前面的戏随时开场,大奶奶说就等着您去点戏了呢。”

好说歹说,昌宁听得不耐烦,终于走开几步,却又停住脚,挑衅似的回头,向着乐善一睨:“不看也罢,但今日的事,我赌你没胆子记。”

乐善不置可否:“殿下慢走。”

昌宁总算走了,身后浩浩荡荡跟了一大群人,穿过月洞门都往戏楼去了。

乐善微微松了口气。

“薛女史。”陈府的仆妇叫她,“主母特地嘱咐了我们不许怠慢,刚才的事请莫见怪。”

乐善说不怪,不怪。顿了一下,问:“你刚才说,前面开戏?”

“是的,您也看看去?”

去啊,大庭广众,又有主人家在场,昌宁公主奈她不得,反倒看见自己怡然自若听戏,更要发怒吧?乐善一哂,觉得自己颇有几分苦中作乐的闲趣。

……

第二是不该惹那公主。

果然昌宁看到她好端端的现身,还不知怎样的膈应。乐善反而目不斜视,由着仆妇引她到戏楼的偏席上就座。

公主带头,已先点了几目戏,台下正紧锣密鼓地筹备着。

乐善才坐下,心底已经有点懊恼。在她,其实很少看戏,自然更谈不上喜欢。

只记得从前家里逢年过节,延请戏班登台,总是连着几天几夜不停歇地唱。她打小就对这些咿咿呀呀的场合避之不及,不过长辈们在,小辈轻易不能离场,只好陪坐,那锣钹一响她眼睛就发直,顷刻就梦周公去了。

后来因缘际会,有个好老师,教会她看个中的关目情理,倒也肯耐下些性子,慢慢品戏赏鉴——但好戏毕竟是难有的。要是再碰上差些火候的戏目,不过是苦了自己枯坐。

这日陈府请的戏班,据说是在江州有着赫赫声名的女班,是为着老县主的寿宴狠下了一番功夫苦练的。

果然前几目的戏,就算以乐善挑剔的眼光来看,也有可圈可点之处。

“可比起小英的杜丽娘还是差远了。”乐善忍不住摇头,端起茶水润唇。

说来也奇,下一目戏正是《牡丹亭·惊梦》。主人家正同大家热情介绍:“诸位不容错过,这一目正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他们班主据说就是唱杜丽娘出名的。”

要说这陈府戏楼的视野,一定也是请了高人来专门设计的,饶是偏席也四面开阔,视线居然奇佳,台上杜丽娘甫一登台,全场一片欢呼,乐善仿佛也有点沉浸其中,茶水端在手里,竟会忘了搁下。

但这日不知是怎样的缘故,杜丽娘的发挥就有些失常了,尤其唱到惊梦中最缱绻一段,连平日里不经常看戏的人也觉得了,稀稀落落地议论起来。

陈三小姐——刚才向众人力荐的那位,讪讪地也很纳闷。今日之前她分明检验过许多回《惊梦》,扮演杜丽娘的班主名叫林敷英,表现着实惊艳,叫她看过几遍还是念念不忘,和刚才浑然是两个样。

一目戏罢了,林敷英在台上款款谢礼。

陈三小姐就是个痴迷看戏的,近几日和林敷英也很熟悉了,因取笑说:“小英,莫不是近日天气阴晴变化,令你身体不适,不然因何今日扮戏总差些火候?不成不成,害我在姊妹们跟前夸下海口,得多罚你唱一首。”

这话是找补,也有几分撇清之意。

“回三小姐,不赖天气。”林敷英实诚,摇了摇头。

三小姐哪有被堵过话的时候,不依:“但总该有个缘故。”

林敷英赧然,说:“刚才戏中,见旧主人夫妇赫然在座,不免想起从前主人教戏、姊妹们学戏的光景,一时恍惚,思绪万千,哽咽难言,还望在座诸位宾客宽恕。”

“那是缘分,何谈怪罪。”

昌宁淡淡瞥了一眼陈三小姐,说道。跟故意呛她似的。

公主到底是陈府的媳妇儿,姑嫂之间闹脸色官司,就跟先头夫妻吵架一样,未免叫宾客主人都下不来台。陈大奶奶连忙岔开话题,左右张望着笑问:“真是奇了,小英,竟不知道在座哪位是你昔日旧主?”

在一片兴致融融的氛围下,林敷英袅袅身形微动,眼见着就要伏身拜候了。

“经年未见,还是小英眼尖啊。”楼外忽传掌声,有人懒懒一笑。

灵感来自《陶庵梦忆·过剑门》:杨元走鬼房问小卿曰:“今日戏,气色大异,何也?”小卿曰:“坐上坐者余主人。主人精赏鉴,延师课戏,童手指千,傒僮到其家谓‘过剑门’,焉敢草草!”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第 2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