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元妃她不想早逝 > 第54章 第五十四章 相敬如冰 神谕惊变

婚礼的仪式在一种诡异而压抑的气氛中进行。图尔格穿着新郎的吉服,身姿依旧挺拔如松,但英俊的脸上没有丝毫喜气,只有一片冰封的肃穆。他的目光始终低垂,要么就是看向前方,刻意避开了同样面无表情的穆库什公主,更避开了茉雅奇所在的方向。只有在行叩拜大礼时,他那紧握的拳头,泄露了他内心的惊涛骇浪。

穆库什公主,今天的新娘,一身华丽的正红嫁衣,凤冠霞帔,却像一尊没有灵魂的玉雕。她脸上施着厚重的脂粉,眼神空洞,麻木地完成着每一个步骤。对于身边名义上的继子、实际上的新郎图尔格,她没有任何多余的眼神交流,仿佛这只是一场与自己无关的仪式。曾经的“母子”名分,如今被强行扭转为夫妻关系,那份深入骨髓的尴尬与屈辱,让她只能选择彻底的麻木与封闭。

他们的相处,从一开始就被钉在了“相敬如宾”的框架里。图尔格恪守臣子之礼,对公主保持着无可挑剔的恭敬距离;穆库什则维持着皇家公主的疏离与淡漠。没有温情脉脉的对视,没有新婚夫妇应有的羞涩或喜悦,甚至连必要的寒暄都少得可怜。

空气在他们之间凝固,相濡以沫?那需要时间,更需要情感的土壤。而在这被皇权强行扭曲的伦理废墟上,这份土壤贫瘠得令人绝望。图尔格的心被撕裂,一半是身不由己的职责与对家族的担当,另一半则牢牢系在角落里的茉雅奇和他们年幼的孩子身上。对穆库什,他只有基于身份的义务和一丝同病相怜的复杂怜悯。

玉章坐在上首,将这一切尽收眼底。看着弟弟僵硬的背影,看着茉雅奇强忍泪水挺直的脊背,看着穆库什空洞的眼神,再看着懵懂不知愁滋味的吴尔格和襁褓中的科布梭……她只觉得胸口窒闷,那尚未痊愈的伤口也隐隐作痛。红烛高烧,映照着满堂的华服,却只映出人心深处的寒霜与灰烬。

礼成,新人被送入洞房,宾客在压抑中开始象征性的宴饮。

玉章没有多留,她走到茉雅奇身边,再次用力握了握她的手,给予无声的支持,又深深看了一眼被乳母抱着的科布梭和依偎在茉雅奇腿边的吴尔格,眼中充满了怜惜。然后,她在侍女的搀扶下,缓步走出这座被悲伤和难堪笼罩的府邸。

马车驶离,玉章疲惫地靠在车壁上,闭上眼,肩伤在隐隐作痛,心口更是沉甸甸的。她抬手,轻轻抚摸着衣襟下那道狰狞的痂痕,又想起昏迷中那声呼唤“父王母妃”时被皇太极洞悉的惊魂……

“回府。”她低声吩咐,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车窗外,盛京的秋日天空高远,却透着一股肃杀之气。

那支淬毒的暗箭和随之而来的身世谜云,如同在皇太极与玉章之间划下了一道无形的鸿沟。伤口终会愈合,痂痕却顽固地留存,提醒着两人那段血色黄昏和信任的动摇。

此后的两年,赫图阿拉表面波澜不惊,大金在皇太极的实际掌控下继续扩张,西压蒙古,东抚诸部,南向则不断蚕食明军残存的辽西据点。努尔哈赤经阿巴亥与代善的致命背叛,身心遭受重创,虽仍顶着大汗之名,但精神气力大不如前,对朝政的掌控日渐松弛,更多时候在深宫养病,将权柄实质移交给了皇太极。朝堂内外,皆知四贝勒已是无冕之王。

在这表面稳固的权力格局下,皇太极对玉章的态度,变得复杂而微妙。他依旧给予她作为嫡福晋的尊荣与信任——让她参与部分机要文书的整理,在接见蒙古归附首领时命她陪同以展现女真贵女风范,甚至允许她对洛博会的教育拥有绝对话语权。洛博会聪颖早慧,在玉章的悉心教导下,不仅弓马娴熟,更通晓满、蒙、汉三语,对汉家经典亦能诵习,深得皇太极喜爱。在外人看来,四贝勒夫妇仍是鹣鲽情深,是权力核心最稳固的基石。

然而,只有玉章能清晰地感受到那温情表象下的冰冷审视。皇太极的目光,偶尔会在她凝神书写或教导洛博会时,变得格外幽深锐利,仿佛在透过她此刻的沉静,审视那个在昏迷中呼唤“雍王府”和“父王母妃”的陌生灵魂。他不再提起“阿蕴”或“雍王”,但这两个词如同无形的幽灵,始终盘桓在两人之间。他甚至会不动声色地观察她与佟佳氏的相处,审视她对“额亦都之女”这个身份的认同感,甚至在她谈论萨满信仰或“神谕”时,那深邃的眼底会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探究。

一次,玉章整理完一份关于蒙古诸部动向的密报,抬头正对上皇太极凝视的目光。那目光并非赞许,而是带着一种审视器物的冷静。玉章心下一凛,面上却绽开恰到好处的温婉笑容,将密报呈上:“贝勒爷,科尔沁那边似乎又有异动,与林丹汗的使者往来频繁了些。”

皇太极收回目光,接过密报,指尖不经意拂过她的手背,那触感温热却短暂。“嗯,你总是看得仔细。” 他的声音听不出情绪,“林丹汗…终究是个麻烦。依你之见,当如何?”

玉章压下心头微澜,从容道:“林丹汗刚愎,诸部离心。与其硬撼,不如加紧拉拢其麾下离心部落,如巴林、扎鲁特等,许以厚利,分化其势。待其孤立,再图之,事半功倍。” 这策略与皇太极心中所想不谋而合。他眼中闪过一丝激赏,但很快又被更深沉的思虑覆盖。她的见识,总让他觉得…太过精准,不似长于深闺的贵女。

“好。” 他最终点头,目光在她沉静的侧脸上停留片刻,“你的‘神谕’,有时倒比军情探报更透彻。” 语气平淡,却让玉章心头猛地一跳。她垂眸,恭敬道:“妾身惶恐,不过是梦中偶得零碎启示,幸能对贝勒爷略有裨益。”

时间推移至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的身体在连续的打击和岁月的侵蚀下,已如风中残烛。但他心中的雄图未灭,决意御驾亲征,拔掉明朝在关外最后的坚固堡垒——宁远城,为他的统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大军开拔前,气氛凝重如山。玉章心中警铃大作,她模糊记得,历史上努尔哈赤正是在宁远城下折戟,身负重伤,不久离世。她深知此次劝谏风险极大,但事关国运,更关系着她两位正值盛年的兄长(韩代、阿达海)的性命——他们作为都统,定会随驾冲锋在最前线!

她寻了个皇太极相对空闲的傍晚,亲自端了碗参汤走进书房。皇太极正对着巨大的辽东舆图沉思,眉宇间是挥之不去的凝重。

“贝勒爷,喝碗汤歇息片刻吧。” 玉章将汤碗轻轻放在案边。

皇太极“嗯”了一声,目光并未离开地图,手指重重地点在宁远的位置。

玉章深吸一口气,跪坐在他身侧,声音放得极轻,带着刻意的忧虑:“贝勒爷…昨夜,妾身又得神谕警示,心中实在不安。”

皇太极终于转过头,锐利的目光落在她脸上:“哦?神谕何示?”

“神谕所示,宁远…乃大凶之地。” 玉章迎着他的目光,努力保持镇定,“其城坚固异常,守将袁崇焕虽为文官,却深谙守御之道,更得…更得威力巨大的‘红夷大炮’相助。神谕明示,若强攻,恐…恐有血光之灾,折损大将,伤及国本!” 她不能直接说大汗会伤重而亡,只能强调“血光之灾”和“折损大将”。

皇太极的眉头锁得更紧:“神谕…又是神谕。玉章,这‘红夷大炮’,你已不止一次提及。” 他逼近一步,高大的身影带来压迫感,“你究竟是如何‘预见’此物的?连其威力、其名号都如此清晰?”

玉章心头狂跳,她强迫自己迎上他审视的目光,眼中适时地浮现出委屈:“贝勒爷明鉴!妾身所言句句属实!神谕所示,妾身亦惶恐不解其详。只知此物形制巨大,声若雷霆,能糜烂数十里,血肉之躯难挡…妾身每每思及,都心惊胆战!此次父汗亲征…妾身恳请贝勒爷,务必力劝父汗三思啊!” 她说着,眼中已泛起水光,是真实的恐惧,恐惧历史的车轮无法阻挡,恐惧亲人的陨落。

看着她眼中真切的恐惧和泪光,皇太极眼底的探究稍缓,但疑虑并未消除。他叹了口气,伸手扶起她,掌心能感觉到她微微的颤抖。这颤抖是真是假?是为国为父汗担忧,还是…为别的?

“父汗心意已决。” 他的声音带着深深的无奈,也有一丝被玉章“神谕”屡屡应验而激起的凝重,“袁崇焕一介书生,然其‘凭坚城,用大炮’之策,确为劲敌。然父汗雄威正炽,八旗求战心切,非言语可阻。且…” 他目光扫过地图上宁远与锦州两座坚城,“此二城如骨鲠在喉,不拔除,我大金永无南向之安。神谕…或另有深意,亦或需我辈以智勇破之。” 他虽忧心父亲刚愎,但更知此战关乎大金未来气运,他必须亲临前线,掌控全局。他握了握玉章冰凉的手,“府中和洛博会,就托付你了。等我…和父汗凯旋。”

玉章看着他坚毅的侧脸,心沉到了谷底。只能深深垂下头,掩去眼中的绝望:“妾身…遵命。愿天神庇佑父汗,庇佑贝勒爷,庇佑…我大金勇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