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与宿敌共掌市舶司后 > 第10章 三脆羹

与宿敌共掌市舶司后 第10章 三脆羹

作者:郭双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6 20:19:21 来源:文学城

京城,平康坊忘蜀楼。

夕阳懒懒,爬过三楼窗棂。

一楼、二楼的跑堂吆喝声、酒客划拳声到这层,全叫两寸厚的波斯毯吸了去。

廊下两盏琉璃灯晃着碎光,映得门框上“忘蜀”二字流光闪映,亮得人转不开眼。

屋里反而一派雅致。

檀木屏风雕着四君子图。

酸枝案头供着哥窑瓷,斜插四、五枝玉兰。

花瓣尖儿上还凝着晨露。

方卯夹一箸假河鲀,鱼肉雪白,在琥珀色酱汁里滚了滚。

对面的郭岘正搅着三脆羹,菜肴蒸汽扑在他圆脸上,一双细眼衬得雾蒙蒙的。

“要说泉州的海错嘛……”方卯咽下鱼肉,“薄壳米蚶鲜是鲜,可惜总沾着铁锈味儿。”

说着,他瞥一眼郭岘。

这位枢密使今日裹的鸦青缂丝袍,领口松两粒盘扣,似只懒猫晒太阳。

可那搁下汤匙的右手食指在桌沿叩。

一下轻。

然后一下重。

敲得人心里发毛。

郭岘忽然笑出声,眼尾褶子堆成菊花瓣:“铁锈味儿?莫不是血锈味?”

他舀起一勺三脆羹,笋尖、鸡胗在匙里颤巍巍的,偏不往嘴里送。

“上月,泉州府报说剿了足足八处私盐灶,榫卿,你功不可没啊。”

方卯后颈一紧。

羹汤热气正巧漫过郭岘右半边脸,反显得他左眼亮得骇人。

到底是吃过三朝的老狐狸,连夸人都带着钩子。

正待接话,郭岘把汤匙往碟上一搁。

“当啷!”

惊得屏风后的侍童缩了脖子。

“要说鲜,得看这道乳炊羊。”

郭岘五指张开,按住紫檀木转盘,不眨一瞬盯着方卯。

羊羔肉切得纸薄,浸在浓汤里,被他筷子尖一挑,能透出光来。

“前日,刑部老刘说要查江南漕粮账,我说查什么查?”他慢悠悠把羊肉送进嘴,油星子沾在花白胡须上,“乳炊羊离了灶火,多煨一刻就老三分……榫卿啊,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方卯望着那根在汤里打转的汤匙,无端想起三十多年前的户部亏空案。

郭岘审的。

彼时,方卯是吏部侍郎,郭岘是太府寺少卿,两人受各自衙门派遣,一同协助大理寺审理此案。

大理寺值房里,这人还没这么胖,尚且称得上身姿矫健。但也是这样懒洋洋倚在太师椅,拿小匙搅杏仁糊。

“王侍郎,你说这账上亏空的二万两……与你无关?”

那前户部侍郎王寒树一脸问心无愧:“本官是居摄二年任的户部侍郎,及至今年,此期间所有账册已一并上交太府寺,郭少卿若觉得有可疑,自可翻查细阅。”

“那账册无甚可疑……”郭岘匙羮往盏底一戳,杏仁渣子翻上来,“但本官翻查工部的账册,发现一处巧合。”

王寒树脸色顿时惨白。

整理供词的时候,方卯忍不住问他:“你是如何发现的?”

郭岘一挑眉毛,“他的账册太完美,半点瑕疵都没有,就像在等我们去查一样……”说着冷哼一声,“呵,我就偏不查他的。”

“你怎猜到纰漏在工部那处?”

“工部、礼部、刑部,”郭岘挑衅似地看向方卯:“你们吏部的,我也查了。”

方卯颇有些不以为意:“有劳了。”

郭岘那天兴致很高,与他说心得:“这人也是蠢,吞这种断头钱……”

“他不动贪念,就不会断头。”

“我是说他如此亏空,方法太蠢。”

“郭大人有何高见?”

“织造局、市舶司,这些才是真正肥缺,钱银在倭国、吕宋一进一出,泡一转海水,便是干干净净的私己……”郭岘说得眉飞色舞:“方大人,写文章我比不过你,但论这查账的本事,你还得服我。”

……

小厮进来添酒,掀帘带进一缕寒风。

吹得方卯脸颊刺痛。

他捏着酒盏的手紧了紧。

他与郭岘是同榜呢。

永泰元年。宁朝最人才济济的一届。

明之万、他、赵固,傅融。

当年郭岘不过第五传胪。

经世济国的策略,郭岘确实比不上他们。

但如今,只他成了内阁梁柱。

“要说圣上这手棋……”郭岘夹了片鱼脍,在醋碟里打了个转,“三脆羹要笋尖托着鸡胗,羊肚丝勾着芡——古长青这碗老陈醋,不正好解银税法的腻?”

他眯眼笑起来,颊上肥肉把眼睛挤成缝,真似个慈眉善目的弥勒。

方卯喉头鲠着根鱼刺似的。

那日明桂枝在客栈论“银税法”时的神情突然浮现。

少年人眼里烧着火光,燎得他这老盐腌的心肠发烫。

“青山兄,” 他叹气,“泉州、杭州的银价……”

“你说……”郭岘打断他:“圣上为何偏要古长青管户部?”

方卯不接话,待他自答。

郭岘静默半晌,拿筷子蘸着酒水在桌上画。

酒痕蜿蜒成一条河。

“杭州,前市舶司使许全怡一案,一年都还未了结……”郭岘手指突然在“河”中间一戳,水渍溅到方卯袖口,“今年,又出了苏州织造一案。”

窗缝里漏进暮色,染在郭岘花白胡须上,恰似浮起层烟雾。

让方卯看不清他的表情。

方卯于是低头看桌上酒渍。

那像极了一张蛛网。

银税法,不过是最亮的那根丝。

连接泉州、杭州、苏州……

后头还粘着漕粮、盐铁、边饷。

哪根动了,都要震落一兜子露水。

屏风外传来汤面香气。

他想起前日客栈里热气腾腾的面疙瘩汤。

明桂枝为他们端来面汤,一双墨眸津津亮着光。

“欲为大者,当为人役”。

方靖是这么转述“他”的话。

郭岘又夹一片羊腩肉:“榫卿,你食不知味,莫不是惦记着泉州的鲥鱼?”

“我惦记捕鲥鱼的网……”

方卯嗓子眼发涩。

话尾叫郭岘的笑声剪了去。

“榫卿啊榫卿,”这老狐狸摸出个白瓷的鼻烟壶,凑在油光光的鼻头下深吸,“十年前吏部那案子,若你明哲保身……”他倾身方卯眼前,“如今,早也入阁了。”

方卯眸色一沉。

“对了,” 郭岘扯开话题,“你侄儿呢,不是说要在老夫跟前露露脸?”

方卯槽牙发紧。

去年泉州走私案,方靖三日三夜不眠不休,带着衙门的师爷、铺头,一间一间银号、米铺查账。

破绽原是藏于账册里,府衙顺利查缴一万两的暗货。

那小子累得眼底发青,却仰头笑:“叔父,我早说了,每日记录银价、米价确有必要!"

“那愣头青......”方卯长长一叹,“他不怎么聪明,倔得很,但胜在有韧性。”

似他。

方卯心想。

就像当年的他,明知不可为,偏要为之。

“那他人呢?”郭岘问。

“跟着明桂枝往杭州去了,去数杭州港的胡椒筐子。”

“明桂枝……” 郭岘手一抖,“你们认识?”

“说来话长。”

暮色漫进窗棂,跑堂的吆喝声隐约飘来。

郭岘饶有兴味地一笑:“长话长说,亦无妨。”

……

官船上,微风吹来。

明桂枝用布绞干长发。

湿气在舱板弥漫。

赵斐跪坐在茶几前,翻找药箱。

“这官船备了金创药。”

他将药瓶往地上一推,滚过舱板。

瓶身朱色标签晃转,似一尾赤色游鱼。

明桂枝鞋尖抵住药瓶。

她笑了笑。

那笑如江心的鳞鳞波光,晃得赵斐眼角刺痛。

——“他”是有多心无芥蒂,所以这般轻易对他放下戒心?

“那匪首说的裕王,”他轻轻叹气,“是我姑父。”

“哦?幕后黑手想离间你我?”

“你不怀疑?”

“我猜裕王没那么蠢。”

赵斐的心突地一跳。

他笑了。

笑声如水波荡漾开。他记起方卯说的——“与聪明人说话就是畅快”。

——“看来,你们伤得不重嘛。”

撞开竹帘的,是方靖。

他漆盘里煨着一炉腌笃鲜,袅袅冒白烟。

“你们也真是命大,来,吃点东西暖暖身。”

明桂枝搅舀汤匙,为这死里逃生感慨。

方靖忍不住好奇:“官船的甲板宽得能跑马,你们何苦去挤私船?”

赵斐用银筷尖拨弄另一瓶药:“怪我,自作聪明。”

瓶底轻叩船板,像打更人敲梆子。

方靖为他夹一大箸餸,“可不是!幸亏我半途折返,不然,你俩还在芦苇荡流浪。”

“仲安兄,”赵斐一筷子惊散汤面:“按说,方大人此刻该到枢密院了,你何故折返?”

明桂枝余光瞥了眼赵斐,又看向方靖。

上京的方大人、泉州、枢密院……

“仲安兄,你的叔父……”她吞下一片笋片,咸香里渗出鲜甜:“可是枢密院副使方卯大人?”

“正是,”方靖叹了口气,“这不都还未正式到任,枢密院的密信已经一封封沿途寄到驿站,叔父倒好,成日里念叨什么‘银税未定,寝食难安’,唉,银税法是他毕生心血呢……”

“那我真失礼,在他老人家面前抨击银税法,初生牛犊不怕虎。”明桂枝笑叹道:“亏得方大人好涵养,听我胡言乱语也没掀桌子。”

方靖筷子尖定在半空,米粒粘箸上。

叔父是好涵养,但对银税法是例外的。

去岁腊月,泉州府衙的主簿多嘴,说“银税法恐伤漕运”,叔父当场摔了杯盏。

“状元郎好口才,能把米粒说成珍珠……许是凑巧撞上三分理。”他不情不愿回道。

赵斐竹箸一顿。

舱外桨声欸乃,搅开半江月色。

“对了,” 方靖忽又问:“你们两家人不是有仇么,怎的同舟共济了?”

……

备注1:三脆羹,记录于南宋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山家三脆》中。书中详细描述了这道菜的制作方法:“嫩笋、小蕈、枸杞菜,油炒作羹,加胡椒尤佳。”

备注2:腌笃鲜,是江南地区的传统名菜,起源于徽菜,也是上海本帮菜、苏菜、杭菜中的代表性菜肴之一。它以咸鲜口味著称,汤白汁浓,肉质酥肥,笋清香脆嫩,鲜味浓厚,是春季最受欢迎的菜品之一。??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章 三脆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