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逾白画叉的次数不多,却每次都像颗藏在糖罐里的小石子,带着点笨拙的占有欲,被温星燃一一捡起来,当成两人感情里独有的甜。
第一次画叉,是在温星燃拍文艺片的剧本上。那段时间温星燃总跟搭档的男演员对戏到深夜,回家时还会念叨“他对角色的理解特别到位”。沈逾白嘴上没说什么,却在帮温星燃整理剧本时,在男演员名字旁边画了个小小的叉,笔尖力度没控制好,还戳破了纸页。
温星燃发现时正趴在床上翻剧本,看到那个歪歪扭扭的叉,瞬间笑出了声——平时沈逾白连签字都笔锋凌厉,画叉却像小学生赌气,连线条都带着点委屈。
他故意举着剧本凑到沈逾白面前:“沈总,这个叉是什么意思呀?是说这位演员的戏不好吗?”沈逾白正假装看财经杂志,耳尖瞬间红了,把杂志往脸上挡:“不小心画的。”
温星燃却不依不饶,非要他再说一遍,最后沈逾白被逼得没办法,小声说“他跟你对戏时靠太近了”,温星燃笑得更开心了,把剧本折好放进抽屉,后来每次翻剧本,都会特意看看那个叉,觉得比任何涂鸦都可爱。
第二次画叉,是在书店的读者留言本上。有个常来的男读者在留言本上写“燃哥要是开签售会,我一定第一个来”,还画了个比心的表情。沈逾白看到后,趁着没人注意,在“第一个来”旁边画了个叉,又在下面补了句“书店有沈逾白在,不用排队”。
温星燃整理留言本时发现这个“幼稚”的批注,忍不住拍照发了朋友圈,配文“某位沈总吃醋的证据”,还特意把那个叉圈了出来。沈逾白看到朋友圈时正在开视频会议,差点笑出声,会后立刻给温星燃发消息“删了”,温星燃却回复“不删,要让大家知道你有多可爱”,后来甚至把那张留言纸剪下来,贴在了两人的结婚证旁边,说“这是我们爱情的小见证”。
第三次画叉,是在温星燃的公益活动邀请函上。那次有位企业家捐赠了向日葵花田,还在邀请函上写“期待与温星燃先生深度合作”。沈逾白看到“深度合作”四个字,皱着眉在旁边画了个叉,还在后面加了个括号,写着“需经沈逾白同意”。温星燃收到邀请函时,一眼就看到了那个带着“霸道”的叉,故意拿着邀请函去问沈逾白:“这位企业家想跟我合作,你同意吗?”沈逾白正煮着姜汤,闻言回头,语气带着点别扭:“合作可以,但不能单独见面。”温星燃笑着走过去,从背后抱住他:“知道啦,我的沈总,以后不管跟谁合作,都带着你一起。”那天的姜汤,沈逾白特意多放了两勺红糖,说“给你补补”,其实是在偷偷为自己的“小脾气”道歉。
温星燃每次看到沈逾白画叉,都觉得他可爱得不像话——这个在商场上杀伐果断、连谈判桌上都能保持冷静的人,却会在这些小事上露出孩子气的一面,用最笨拙的方式宣示自己的在意。他从不会嘲笑沈逾白的“幼稚”,反而会把这些画叉的痕迹小心收藏起来:剧本折在特定的页码,留言纸贴在结婚证旁边,邀请函放进纪念册里——这些看似普通的物品,因为那个小小的叉,变成了两人感情里最珍贵的纪念。
有次朋友来书店玩,看到结婚证旁边的留言纸,笑着问“这是谁画的叉啊,这么可爱”。温星燃故意大声说:“还能有谁,某位沈总吃醋时画的。”沈逾白正好从后院进来,听到这话,假装咳嗽了两声,却悄悄走到温星燃身边,伸手捏了捏他的手心——那是他们之间的小默契,意思是“别再笑我了”。温星燃看着他微红的耳尖,心里像揣了颗糖,笑着对朋友说:“其实他画叉的时候最可爱了,比平时冷着脸好看多了。”
后来沈逾白画叉的次数渐渐少了,不是因为不吃醋了,而是他慢慢学会了用更直白的方式表达在意——会在温星燃和别人亲近时主动走过去,会在看到赞美温星燃的话时笑着说“我爱人当然好”,会在睡前抱着温星燃说“别跟别人靠太近”。但那些曾经画过的叉,依旧被温星燃好好收藏着,偶尔翻出来看看,还会笑着逗沈逾白:“要不要再画个叉?我这里还有空白的剧本。”沈逾白总会无奈地摇头,却会把温星燃抱得更紧,低声说“不用了,你知道我在意你就好”。
其实那些小小的叉,从来都不是“不开心”的证明,而是沈逾白最直白的爱意——他用这种笨拙的方式,告诉温星燃“你很重要,我很在意你”,而温星燃也懂这份心意,把每个叉都当成独属于自己的甜,在平凡的日子里,把这份可爱的小脾气,酿成了两人感情里最温暖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