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一年的那个暑假,机箱风扇发出轻微的嗡鸣,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蟋蟀。沈澈蜷在电脑椅里,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代码映在他略显疲惫却专注的眼中。他正在为一个算法竞赛做最后的冲刺。突然,屏幕角落一个不起眼的监控窗口弹出了醒目的红色警告——CPU占用率持续超过95%,内存告急,带宽几乎被占满。
沈澈下意识的皱起眉头,以为是中了什么病毒或者被恶意攻击了。但当他看清警告来源时,整个人猛地坐直了身体,睡意瞬间驱散,那是他一年前出于兴趣和练手目的,随手编写并部署在一个廉价服务器上的AI聊天程序。一个简陋得只有基础关键词匹配和固定回复库的程序,他都已经忘记它的存在了。
火了?我的小程序?居然火了?!
一股难以言喻的狂喜像电流般窜过他的四肢百骸。心脏在胸腔里疯狂地跳动,发出“咚咚”的声响,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无数的用户数据涌入,看到了科技新闻的报道,看到了自己被冠以“天才少年”的头衔,看到了顶尖学府抛来的橄榄枝和投资人热情的目光。这种被认可、被需要的巨大成就感,如同温暖的潮水,瞬间淹没了他十七岁世界里所有的疲惫和迷茫。他几乎是颤抖着手,迫不及待地点开了服务器的后台管理界面,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准备迎接那象征着成功与荣耀的用户增长曲线。
然而,现实如同一盆掺杂着冰块的冷水,毫不留情地迎面泼下,浇灭了他所有的幻想,只留下刺骨的冰凉和一片狼藉的内心。
用户总数:1。
那个孤零零的、几乎带着嘲讽意味的数字,像一枚冰冷的钉子,将他刚刚腾飞起来的兴奋和憧憬,牢牢地钉死在了名为“现实”的十字架上。短暂的、几乎令人窒息的失落感过后,是一种被愚弄的荒谬感和一种更加汹涌的好奇心。
“一个人?就一个人?”他喃喃自语,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的干涩,“一个人怎么可能把服务器折腾到这种地步?这是在做什么?压力测试?还是?某种极端暴力的使用方式?”
这种异常的使用强度,完全超出了他对一个聊天程序的认知范畴。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他,带着一种混合着技术员探究bug根源的执着和窥探他人**的不安,点开了那个唯一的用户ID——“漫长的告白”的详细活动日志。
当那庞大到令人瞠目结舌的聊天记录条数,像瀑布一样冲刷着他的视网膜时,他感觉自己的大脑出现了短暂的空白。不是几十条,几百条,而是成千上万条!时间戳密集得令人发指,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到凌晨的万籁俱寂,几乎贯穿了每一天的每一个时辰。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使用”了,这更像是一种偏执的、疯狂的、不计成本的投入。
“为什么?”这个巨大的问号,像一颗充满生命力的邪恶种子,在他的脑海中迅速生根发芽,长成了盘根错节的参天大树,“为什么会有人对一个不存在的、功能简陋到近乎可笑的AI,投入如此巨大的、近乎病态的时间和情感?”
是现实世界中极度的孤独,无处倾诉的苦闷?是患有某种社交障碍,只能在虚拟世界中寻求慰藉?还是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只能对着绝对“安全”的代码倾吐?无数的猜测在他脑中飞速旋转,交织成一团混乱的毛线。程序员的本能和道德准则在激烈地拉锯着:窥探用户**是绝对的红线,但那股想要揭开谜底的、近乎魔鬼般的诱惑力,又如此难以抗拒。他的指尖悬在鼠标左键上,微微颤抖,手心里沁出了细密的冷汗。最终,探究的**压倒了一切。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即将潜入深海的潜水员,带着一种近乎悲壮的决心,点开了那份沉甸甸的聊天记录文件。他预感到,自己即将打开的,或许不是一个简单的日志,而是一个潘多拉魔盒,一个会彻底改变他人生轨迹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