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雨过天晴 > 第11章 第十一章

雨过天晴 第11章 第十一章

作者:苔藓呜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30 14:08:12 来源:文学城

第二次月考的成绩,如同一剂强心针,注入了陆予婷一度萎靡的自信里。425分,这个数字被她用娟秀的字迹郑重地记录在日记本扉页,旁边还画了一个小小的、向上的箭头。它不仅仅是一个分数,更像是一座里程碑,标记着她从迷茫与自我怀疑的泥沼中,艰难跋涉而出所抵达的第一个小小高地。

父母的欣慰显而易见。餐桌上,父亲的话多了起来,甚至会主动问起她在学校的情况;母亲眼角的皱纹里都盛满了笑意,变着花样给她补充营养。家的港湾,因为她的“进步”而显得更加温暖宁静。连弟弟陆予凯都似乎收敛了些许调皮,看她的眼神里多了点不易察觉的“崇拜”。

班级里,微妙的变化也在发生。之前那些或同情或审视的目光,似乎淡去了不少。偶尔,当她课间埋头整理笔记时,会有同学主动过来借阅,或者就一道不太难的题目与她讨论几句。前排的李哲,依旧是她最稳定的“求助热线”,他爽朗的笑声和天马行空的解题思路,总能驱散她心头因难题而起的阴霾。他甚至会在林曦给她讲题时,故意凑过来插科打诨,用夸张的语气说:“哎哟喂,我们林大学霸亲自开小灶啊!陆予婷你面子不小!” 这话总会让陆予婷闹个大红脸,却也奇异地缓解了面对林曦时的部分紧张。

而林曦…

他依旧是那座沉默的冰山。大部分时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与周遭保持着清晰的界限。但陆予婷发现,当她再次鼓足勇气,拿着物理或数学难题去请教他时,他那平静无波的目光里,似乎少了一分最初的纯粹漠然,多了一分…默认?或者说,是一种对“请教”行为的习以为常。

他讲解的方式从未改变——精准、高效、直击要害,没有任何多余的修饰和情绪。但陆予婷却渐渐习惯了这种风格。她开始学会在他简洁的话语和清晰的图示中,捕捉那些关键的逻辑节点,像拼图一样,将碎片化的知识串联起来。有时,当她因为理解了一个难点而眼睛微亮时,会下意识地抬头,恰好捕捉到林曦镜片后眸光极快地掠过她脸庞,那目光依旧没什么温度,却似乎…停留的时间比以往长了零点几秒?或许只是她的错觉。但这份微小的、几乎不存在的互动,却像黑暗中偶尔擦亮的火柴,带来短暂却真切的微光,让她觉得,这座冰山似乎也并非完全坚不可摧。

然而,就在陆予婷逐渐适应这种“有努力就有回报”的节奏,开始享受学习带来的微小成就感时,一片荆棘,悄无声息地在她前行的路上蔓延开来——源头,依旧是英语老师,Miss Zhang。

那天下课后看似随口的警告,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并未很快散去,反而在后续的英语课上,演变成了一种更加具象化的压力。

Miss Zhang似乎对她“格外关注”起来。这种关注,并非源于赏识,而是一种混合着审视、质疑和更高要求的复杂态度。

课堂上,提问的频率明显增加了。而且,问题往往刁钻,不再是简单的语法或词汇,而是涉及文章深层含义、作者隐含态度或者需要复杂逻辑推断的题目。当陆予婷站起来,磕磕绊绊、绞尽脑汁地组织语言时,Miss Zhang并不会像对待其他答不出的同学那样直接让其坐下,而是会抱着手臂,微微歪着头,用一种极具压迫感的耐心等待着,眼神锐利得像要剖开她的思维过程。偶尔,陆予婷侥幸答对,也得不到一句“Good”的肯定,只会得到一个听不出情绪的“Hmm…”或者一个意味不明的挑眉。

更让陆予婷感到压力的是作业和试卷的批改。Miss Zhang的红笔在她作业本上留下的痕迹,似乎总是比别人更密集,更严厉。一个微小的介词使用不当,一个时态选择上的犹豫,甚至是一个单词拼写上的模糊不清,都会被圈出来,旁边有时还会附上一个简短的、带着质问语气的“Why?” 或者 “Think!” 。而作文部分,要求更是严苛到近乎变态,对逻辑结构、论证深度、语言地道性的批注密密麻麻,几乎掩盖了原文。

一次小测验后,陆予婷拿到了卷子。88分,和月考一样,算是稳定。她还没来得及松口气,就听到Miss Zhang在讲台上说:“这次测验,大部分同学都有进步,很好。但是,也有个别同学,满足于现状,停留在舒适区,没有展现出应有的潜力。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要以为一次侥幸的进步,就代表真正的实力!”

她的目光如同探照灯,缓缓扫过全班,最后,不偏不倚地,落在了陆予婷身上。

陆予婷只觉得脸颊“轰”地一下烧了起来,全身的血液仿佛都涌向了头部。她能感觉到周围同学若有若无的目光也跟随着聚焦过来。那种被单独拎出来、被无形指责“侥幸”和“满足现状”的羞耻感,像一张湿冷的毯子,将她紧紧包裹,几乎喘不过气。她死死低着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才能勉强控制住眼眶里不争气的湿意。

“她为什么总是针对我?” 这个疑问带着委屈和愤怒,在她心底疯狂叫嚣。她明明那么努力,单词背到深夜,语法书翻到卷边,为什么得到的不是认可,而是这种近乎羞辱的“特别关照”?

放学后,她情绪低落地收拾书包。前排的李哲似乎察觉到了她的异样,转过身,压低声音问:“喂,陆予婷,你没事吧?Miss Zhang今天…说话是有点冲,你别往心里去。”

陆予婷勉强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摇了摇头,没说话。

李哲挠了挠头,想安慰又不知从何说起的样子:“哎呀,她就那样,对谁都严格…可能…可能看你进步快,对你期望更高吧?” 这话连他自己说得都有些底气不足。

就在这时,旁边一直沉默的林曦,合上了手中的书,发出轻微的声响。他没有看陆予婷,只是一边将书塞进书包,一边用他那特有的、没什么起伏的语调,清晰地说了三个字:

“很正常。”

陆予婷和李哲都愣了一下,看向他。

林曦拉上书包拉链,终于抬眸,目光平静地掠过陆予婷还带着委屈和困惑的脸,语气依旧淡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他引用的古文带着一种冰冷的哲理意味。说完,他不再停留,拎起书包,径直离开了教室。

陆予婷怔在原地,咀嚼着那两句话。“木秀于林…行高于人…” 意思是…树木长得太高会被风吹折,品行太高会遭人非议?他是在说…她因为进步明显,所以被Miss Zhang“摧折”和“非议”了吗?这算是一种…另类的安慰?还是仅仅在陈述一个他认为是客观事实的道理?

无论如何,林曦这罕见的、带着点哲学意味的“点拨”,像一阵冷风,吹散了她心头部分委屈的燥热,让她陷入了一种更深的思考。难道努力进步,也是一种错吗?

带着这份困惑和沉重,她回到了家。父母察觉到她情绪不高,关切地询问。她不想让他们担心,只含糊地说学习有点累。晚饭后,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窗外,不知何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雨点敲打着玻璃窗,发出细密而规律的声响,像是在为她的心绪伴奏。她拧亮台灯,昏黄的光晕在雨夜中显得格外温暖,却也照不亮她心头的迷雾。

她拿出日记本,却没有立刻动笔。指尖摩挲着纸页,脑海里反复回放着白天英语课上的场景,Miss Zhang那锐利审视的目光,同学们若有若无的注视,以及林曦那句冰冷的“很正常”。

“荆棘…” 她默默地想。成长的路上,原来不只有努力后的微光,还有这些猝不及防的、来自外界的荆棘。它们会刺伤你,让你疼痛,让你怀疑自己的努力是否值得。

她想起了卢老师温暖鼓励的眼神,想起了父母无条件的支持,想起了李哲爽朗的笑容,甚至想起了林曦那看似冷漠却偶尔精准的“点拨”…这些,是微光。

而Miss Zhang的质疑和“特别关照”,是荆棘。

微光给予她前行的力量和方向,而荆棘,则让她学会更加坚韧和警惕。

她深吸一口气,拿起笔,在日记本上缓缓写道:

“今天,天空下了雨。我的心也下了一场小雨。”

“英语课上,Miss Zhang的话像针,扎得我很疼。我不明白,为什么努力进步,反而会引来更多的审视和…近乎苛刻的要求?林同学说‘很正常’,引用古文,意思是出众就会招致打压吗?这个道理,对十五岁的我来说,有点沉重,有点…残忍。”

“但是,我好像也没有那么害怕了。”

“卢老师说过,学习是马拉松。Miss Zhang的荆棘,或许就是这场马拉松里一段特别难跑的上坡路?它会消耗我的体力,磨破我的脚掌,但也可能…会让我的腿脚更有力?”

“微光还在。语文和数学的稳定,李同学的热心,父母的笑容…还有,林同学那句虽然冰冷,却让我不得不思考的话…这些都还在。”

“微光与荆棘并存,这才是真实的世界吧?我不能因为害怕荆棘,就闭上眼睛,不去追寻微光。”

“下一次,当荆棘再次刺来,我可以哭,可以疼,但不会后退。我要更努力,努力到让那些质疑的声音,找不到任何站得住脚的理由!”

笔尖停驻,最后一个感叹号写得格外用力。窗外的雨声似乎也变得不再那么烦闷,反而像是一种洗涤和陪伴。

她合上日记本,将它紧紧抱在怀里,仿佛能从那些文字中汲取力量。然后,她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窗外被雨幕模糊的霓虹灯光。灯光在湿漉漉的玻璃上晕染开一片片迷离的光斑,如同她此刻复杂却逐渐清晰的心境。

前路依然布满未知的荆棘,但心中的微光,并未熄灭。她抬手,轻轻擦去玻璃上因呼吸而起的水雾,映出自己坚定而清亮的眼眸。

雨,总会停的。而带着伤痕却依旧选择前行的勇气,正在这个雨夜,悄然生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