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玉骨怜 > 第13章 第12章 摄政王既点将,自是要奉陪的

玉骨怜 第13章 第12章 摄政王既点将,自是要奉陪的

作者:尉冕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7-13 19:09:53 来源:文学城

朱筠钦一怔,抬手就要拿盏盖去敲他:“你说的都是什么胡话?”

朱筠徵侧了侧身,避开他一下,抿了口酒,轻声笑了:“行行行,不逗你了。摄政王如今盯得紧,我们朱家处处要掂量分寸,你若能和白家这小儿子交个好也不错。”

刚刚还说人家难以自保的朱筠钦心虚的摸摸鼻子。

“父亲和姑姑在西北,母亲还在家中撑着。你哥哥我虽说在翰林院看着风光,摄政王却早对我不耐烦了。”朱筠徵碎碎念道。

“我是朱家长子,他不提防谁提防谁?”他笑得云淡风轻,“我自身都难保,还得替你这口无遮拦的臭小子操心。”

“你年纪也不小了,眼光有,心思也不少,是该……”

话还没说完,就看朱筠钦呆呆望着远处,眼睫轻轻一动,指尖还在慢慢敲着茶盏边沿,像是在思量什么。

朱筠徵无奈地看了他两眼,好气又好笑,抬手在他面前晃了晃:“回神!”

“你要是真看上了……”他话音一顿,笑意似有若无,“也不是不行。”

“……哥。”朱筠钦终于开口,声音低了半分,“你能不能说点人话?”

“没大没小。”朱筠徵抬手自斟一盏,停了唠叨的心思。

朱筠钦拿起茶盏,语气一沉一转,盖过前意:“我只是在思考,这人是敌是友还未可知,日后如何对他……必须谋定而后动。”

朱筠徵闻言挑了挑眉,倒也没再打趣,只低低一笑:“行啊,谋定而后动,那你可别动真了。”

白尉怜听得身前窸窣声响,便知这一节,应是今晚正乐将启。

他微一偏首,目光落在主台前方那一排已就座的宫廷乐师身上。灯影将他们的身影拉长,墨袍如波,玉笛、瑟琴、埙笙次第排开,沉静如仪仗。

宫廷乐工分三列,一列主弦,一列主笛,一列控节。最前那名执笙的主乐,年约三旬,身着三品纹饰,显是正阶乐监。

按制,乐监不轻动位,今夜却亲自上阵,想来这一节曲子,或承上启下,或寄托圣意,必有极重分量。

而殿下另一侧,几名文臣已悄然凑近,低声议论。只听得片语只言:

“……圣宴正乐,向来有题赋之规。”

“若能于乐声未尽间赋得一诗,天子亲览。”

“昔年尚书左史,以一赋‘秋夜咏鸿’,得恩旨连升三级,如今身居中枢了。”

白尉怜静静听着,神情未动。

那一张本就寡淡如水的面容在灯影中越发显得安然,眼睫微垂,似在凝思,又似不过随意打量。

他未说话,手却轻扣在漆黑茶盏的边缘,指节修长,动作极轻,不急不缓。

这一刻,他看似静坐,实则心中已有计较。

那名乐监亲自上场,必是御前旨意;而题赋既是惯例,此时若赋,便是顺势而上。

白家如今声气日弱,唯他新登仕途,若能乘今夜之机稍露锋芒,于众人中留一二印象,倒也未尝不可。

但机会虽好,出手却需慎重。若诗浅意浮,反成笑柄;若矜才太过,又易招忌。须藏而不露,锋而不锐,方是中正之道。

他低声唤过一名侍从,取来文墨,又似不动声色地问:“那位主乐,是谁?”

侍从凑耳低声回道:“回大人,是太乐署正监周斐,素来以《六引》《清商》最得圣心,此曲应是他亲题。”

白尉怜眸光微动,指尖顿在纸上那一瞬,已然静下心来。

他知今日席间虽众,却真正敢落笔的,恐怕不出五人。

便在此时,乐声初起。

一声轻鼓仿若山雨初临,丝竹徐起,若水波潋滟。笙音入耳如风穿林梢,琴声如雨落青瓦,几名少年乐生携拍和节,亦步亦趋,仿若置身烟雨楼台。

白尉怜凝神听了片刻,忽地于纸上落笔,一句轻墨成文:

“笙寒引霜华,风动玉阙纱。”

字迹凝练,意境雅淡,如冬雪初融,一点即化。

他未再多写,只静静等着曲调推向转折。

他知道,若此句成骨,待下一轮乐音翻转之时,再乘势收尾,方为妙笔生花。

这一夜,灯影摇曳,丝竹渐沉。

众人只见那位新入朝的太常博士,于灯烛深处执笔凝思,眉目沉静如水。

笙音转折,慢入宫羽,琵琶勾弦如水泠泠,仿佛月下冰泉倾泻,鼓点轻疾,节奏由缓至急,恍若有细雨临轩,滴落檐前,又似骤风过廊,掀起半盏清茶的温凉。

白尉怜听得明白,周斐弹的这段,并不是一气呵成的单一曲调,而是《清商引》里的“转调”章法。

曲子从最开始的“寒调”慢慢转入“中吕”,就像从清冷的山林走进风起云涌的大泽,音色也随之由静转动、由清转悲,听得人心头一沉。

他握笔不紧不松,神色清明如旧,只在那下一瞬落下第二句:

“鼓韵藏潮雪,笛心映月斜。”

两句成对,内收转合,自然过渡。

他未急着呈稿,只温温按住纸角,略一抬首就见朱筠钦那一抹青衣映着烛火,静如画中人。

而不远的主席之上,摄政王范泽不知何时已将目光挪来,盏中酒未动,眼中却隐有波澜。

他素来对朝中新人冷眼旁观,却对这位初登太常的少年官吏略觉兴趣。

能于圣乐之中即席赋诗者,数年来不过寥寥三人。

而这白尉怜,不过初授博士,竟敢落笔。

身侧周宦不解:“王爷?”

他未答,目光微收:“太常寺的人,原也该是这般清峻。”

主席之下,朱筠钦倚在侧席,远远瞧见白尉怜执笔的动作。

那少年衣袍银白,身姿不动,鬓边垂下一缕青丝,随着伏案的动作微微摆动。

烛光映着他笔锋转折,像一枝梅影落在雪地,无声无息,却已印下深痕。

“笙寒引霜华,风动玉阙纱……鼓韵藏潮雪,笛心映月斜。”

曲声渐歇,最后几道尾音仿若天光铺雪,收得干净利落。

席中早已有文臣捧卷起身,一一呈递诗赋于殿前乐监所设文案之上,皆是当夜应赋之作。

而白尉怜也已起身,行至案前,轻轻一躬,将纸卷搁于众卷最末,不多逗留,退身仍回至席。

他不与他人交谈,落座时亦不过抿了口早凉的茶。

却不知殿中已有人目光悄然落在那纸角之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