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用知乎给古人剧透 > 第5章 5

用知乎给古人剧透 第5章 5

作者:宋公子晏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09 00:28:43 来源:文学城

一个月后,两淮大捷。

军报传上了临安大庆殿,前线宋军斩敌一万,进军两百里,下真州、泗州、楚州等地。

天子、百官皆惊喜。

“韩相公,卿当居首功!”天子喜呼。

平章军国事韩侂胄持笏板上奏,“官家,臣不敢邀功,两淮大捷仰赖辛弃疾襄助,若非此人,胜负犹未可知。”

“辛弃疾……是何人?”天子狐疑。

“此人于绍兴十年生于济南府,三十二年,天平军起义,节度使耿京被部下杀害,此少年英雄于万军丛中生执叛徒,枭其首,献于建康。而今一役,辛弃疾率众助阵,如神兵天降,其部下所持火器,威力惊人,金军阵前死伤不计,惊溃而逃。首功之臣,非辛弃疾莫属。”

韩侂胄再拜:“此等忠勇之人,臣请官家赐官进爵,不宜轻慢。”

“准卿奏。”赵扩下诏,“擢辛弃疾为天威军节度使,节制两淮军马,赏黄金绢匹。”

“官家圣明。”韩侂胄执板长揖。

两淮前线,天威军执火器齐发,阵前金军兵马皆惧,死伤惨重,不敢应敌,遂退守城中。

面对守城的金军,天威军将三十门红夷大炮架在了城门下,炮火发射,如雷公降罪,轰隆震耳,金城崩塌。

一时之间,大军趁胜势前推,摧城拔寨,攻无不克。

开禧三年,两淮军马再下海州、宿州、沂州、密州、莱州、登州等地,连战连捷,气势如虹,山东全境光复。

与此同时,四川西线、荆湖中线军民情绪高涨,士气大振,两路大军遂挥师渡江北推,势如破竹。

……

天禧三年春。

金军节节败退,金主完颜璟欲求和,差遣使者入临安见天子,不惜割地赔款。

主和派又在朝堂上蠢蠢欲动,据说天子也有所动摇了。

辛弃疾闻听消息后,连夜上疏陈明了和谈的利害,百害而无一利。

但至今未收到朝廷的批复。

朝中局势无法左右,他害怕等来的是那十二道金令。

坐立难安良久,他突然想到了韩侂胄,韩相公位高权重,力主伐金,在朝廷是为数不多能镇住大局的人物。

此事刻不容缓,他立即俯在案前,着笔修书。

这时,新铁柱从营帐外端来一大碗温热的药汤。辛弃疾接过药碗,喝下去却连咳了七八下,呕出来大半。

还想咳,但他努力忍住了。

辛铁柱心疼地拍拍父亲的背,帮他缓气,“父亲,我再去命人煎药。”

辛弃疾抬手,“柱儿,不必去了。”

他又连咳了两声。

在流求岛上的这几十年,他其实日日习武,生怕武艺生疏,身体一直强韧康健,饶是几年前,他与铁柱相扑也丝毫不落下风。

但是去年今年,身体情况飞转直下,他很少生病,却咳嗽不止。郎中为他号脉,也瞧不出个所以然,只是给他开了些缓释咳疾的药方。

治标不治本的药方罢了,好了犯,犯了好,愈发严重。

他意识到,这大约是天命。

营帐外突然响起风风火火的脚步声,辛弃疾抬头望去,是江淮制置使丘崈。

他掀开帐帘,快步走上来。

辛弃疾神色严肃问:“宗卿,可是有何军情要务?”

“不不不,并非要务,稼轩少惊。”丘崈连连摆手,从袖口取出几张纸,说明来意,“稼轩,白天我巡天威军时,发现军中流传好些长短句,一问,军卒言说,皆是出自稼轩手笔。”

“赋闲在家拙笔解闷耳,宗卿见笑了。”

“诶!稼轩休得过谦。长短句兴于国朝,大家名流辈出,尤尊前朝苏大学士;今我观稼轩之句,不在苏大学士之下。”

丘崈爱不释手地展开纸卷,这些都是他刚从天威军中抄誊的,他巴巴地望着词作者,“崈甚爱词,欲向稼轩求得一阙,不知稼轩现在可有诗性?”

辛弃疾揖礼,“承蒙宗卿错爱,只是战情千钧一发,并无诗兴。”

五日后,驿卒快马加鞭送来了韩相公的书信。

“稼轩,我在朝中已四面楚歌,恐坚持不久,朋党弹劾之奏疏,多如恒河沙数。但稼轩放心,我既在相位一日,克复中原之志一日不改。前线仰赖你速胜。”

辛弃疾颤抖地捏着书信。

他重新坐回到案前,掌着孤灯,审视着案上的舆图。

从舆图上的标示来看,东线军马若继续北进,攻取上京,覆灭金国,少则一年,多则数年。

况且大军深推,孤军深入,辎重粮草难以为继,后方空虚,乃兵家之大忌。

最稳妥的办法是先西进,待剑南路、荆湖路军马突破封锁,三路大军呈掎角之势,合击金军主力,可顺势夺回开封府。

辛弃疾将纸铺在舆图上,奋笔疾书,详写当前局势以及他的打算。

然而刚写到一半,又是一长串止不住的咳嗽。

他伸手捂住嘴,喉间血仍从指缝间咳出来,浸透了纸张。

后仰着深呼吸,好半晌才缓过来,但胸肺仍然痛如刀绞。

他长叹一口气。

欲却君王事,可怜白发生!

江淮制置使行军帐。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英雄少年,妙哉妙哉!”丘崈还在兴奋地念诵着他从天威军中抄录的长短句。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好一个人狂人,稼轩吟诵此句时,定然大醉了哈哈哈哈。”

这时候,营帐外传来声响,辛铁柱隔着帐帘道:“丘大人,小侄铁柱,家父命小侄送来一阙长短句。”

闻言,丘崈大喜过望,将账外新铁柱迎了进来。

接过他手里的纸页,如获至宝般摊开。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辛弃疾上奏的军报迅速得到了韩侂胄的批复:准。

天禧三年夏,两淮军马大部镇守北方边境,天威军节度使辛弃疾率两万部众西进。

剑南路、荆湖路兵马齐发,进攻金朝开封府。

金大将完颜翰海纠集二十万大军严阵以待,虎踞雄关,宋金决战一触即发。

连续的星夜行军,长途奔袭,身体每况愈下,辛弃疾咬牙着坚持喝药。恐时日无多,但好在胜利在望了。

他已将天威军的指挥权交到了长子辛银枪的手中。

银枪颇有军事才能,运筹帷幄,精通兵法,却不拘泥于兵法,往往能举一反三。他很欣慰,也足够放心。

开禧三年秋,九月初八,三路大军合攻开封府汴京城。

天威军的三十门红夷大炮严整地架在城墙下,将令下达,巨炮齐发。

在连番炮火的轰击下,高耸坚牢的汴京城墙一昔间倾塌,固若金汤的城池终于敞开了口子。

军阵前,辛弃疾撑着站上高台,高声问:“银枪,铜鼓,铁柱,何在?”

“儿在!”戎装甲胄的辛银枪,辛铜鼓,辛铁柱抱拳站定。

辛家的儿郎,个个精神抖擞,英姿飒爽。

“天威军将士何在?”

“在!”

大军齐应,回音不绝。

辛弃疾振臂,用喑哑沉厚却不失激昂的声音喊:“奋勇杀贼,夺回王都!”

大军浩浩荡荡杀入城中,喊声震颤,天地风云为之变色。

辛弃疾用缰绳在手上缠了数圈,他踩住马镫,艰难地跨上了战马。

握紧斩.马刀,他策马扬鞭杀入敌阵。

马蹄仿佛踏碎了时空,碎片一点点剥落下来,将须发尽白的老者剥落成了四十年前那个万夫不当的少年将军,仿佛时间从未流逝过。

两日后,日暮时分,战斗结束。

城中流血漂橹,伏尸如山,剩余金军全部投降。

汴京光复。

八十年前,金军南下的铁蹄踏平大宋王都汴京,俘徽、钦二帝,以及皇室、后宫、朝臣共计三千余人北去为奴,史称靖康之难。

此后,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继承皇位,是为南宋。

八十年来,南宋仍以沦陷于女真人手中的汴京为都,长江以南的临安、建康再富丽堂皇,宫殿再雕梁画栋,不过是天子的行在。

而今王都光复,靖康之耻终于得雪,压在宋人头上八十多年的阴云消散,宋人终得见青天。

在满目疮痍的汴京城中,辛弃疾被部下找到时已经奄奄一息。

鲜血浸透了他的甲胄和征衣,面覆血泥,他手里死死握着那把有些钝缺的斩.马刀。

他身上其实都只是皮外伤,没有一处伤及要害。廉颇老矣尚有余勇,奋勇杀敌,武艺不减当年五十骑闯寨。

但这口气却无论如何也顺不过来了。

辛铁柱跪在他面前,泪眼婆娑,他俯身说:“爹,我们胜了!我们夺回汴京了!我们光复了整个中原!”

他发现父亲眼神木然,但嘴唇在动,似乎在说什么。

他凑得更近,再近,再近,近得几乎要贴到,终于听清楚了,他爹是在用力发出声音:

“杀贼……”

视线虚浮,辛弃疾蓦然听见有声音传进耳朵里。

“请为四十年前你得到的答案评分。一到十星,十是最高,一是最次,请选择。”

“十。”

辛弃疾缓缓闭上眼睛,陷入了一场长长的沉睡,这一天是开禧三年九月初十。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5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