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用宅斗套路一统江湖 > 第23章 第 23 章

用宅斗套路一统江湖 第23章 第 23 章

作者:沈衔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05:46:33 来源:文学城

轰隆!

陈妙之只觉得耳边响起一道惊雷,震得她神魂俱颤。她骇然色变,脸颊上的血色瞬间褪去,又强自压抑着内心翻腾的心绪,几番努力才勉强调整好表情,目光飘向窗外,装作无意道:“这时节,居然还有雷声,真是稀奇。”

她实在是不敢接着赵氏的话头。

赵氏依旧带着那抹好整以暇的微笑:“七姑娘别怕,这屋子里,都是自己人。”

陈妙之叫苦不迭:这姨娘怎如此不开窍?她已想尽办法要脱身,无论赵氏说的真与假,这些涉及父祖辈的阴私,都不是她这个身份该知道的。

眼见再待下去怕是后半辈子要交代了,陈妙之慌忙站起身来,努力维持一个假笑:“不知怎的,忽觉得有些头晕,身上也乏得很,恕七娘失陪,这便先去歇息一会儿。姨娘请自便。”

她如此说着,慌忙就走,生怕晚一步又要听到一些不该听的东西。香浮也早已吓得魂不附体,见状立刻快步上前扶住她的手臂。主仆二人如同身后有鬼在追一般,脚步踉跄又急切地朝着东暖阁方向逃去,只想尽快远离这是非之地。

可惜天不遂人愿,她这头在前面跑着,赵姨娘的声音在后悠悠传来:“也好,七娘先躺下歇歇。我随后就来,正好讲了哄你入睡。”

这一刻陈妙之欲哭无泪,恨不得将耳朵缝上:真真不知怎有如此不开窍的人,你不想听,非要强人所难逼你听。

即便到了如此的地步,她还是不愿放弃:“姨娘不必了,我睡前爱安静,听着响动就睡不着了。”

可惜对方还是步步紧逼:“那便等你醒了再说,我还得伺候老祖宗用晚膳呢,咱们不急~”

“咱们不急”这四个字,赵氏说得那叫一个抑扬顿挫,阴阳怪气,一副必定追击到底的气势。

陈妙之停下了脚步,深深地叹了口气,转过身来,一脸视死如归般的表情:“我突然又觉不困了,姨娘想说什么,就请说吧。”既然躲不过,只能破罐子破摔了。幸好这屋里没有旁的人在,将来就是抖落了出去,也有限。

见她回心转意,赵姨娘唇角的那抹笑,更深了些。但她却并不急于在原地开口,反而迈着轻快的步子走上前来,亲热地挽起陈妙之的手臂,朝着东暖阁的方向引去:“还是去东暖阁吧,由姑娘你坐着听还是躺着听,只当是自家屋子,随心所欲些。”

等到了东暖阁,将帘子一放,狭小的空间内,只余下她们三人。见状陈妙之倒更是松了一口气:如此知道的人就更加少了,将来也不会被随意冤枉了去。

香浮的眼睛在自家姑娘和赵姨娘间徘徊了一回,深吸一口气:“我去给姑娘拿些点心垫垫饥。”说着,一溜烟就跑了。

陈妙之看着她落荒而逃的背影,顿时有些哭笑不得。

不过她也明白,此时人越是少,便越是稳妥。如今只有赵姨娘与自己,便是将来她以此事做要挟,说破了天去,也没有人证。到时事体如何全凭一张嘴,自己只要抵死不认,对方也无可奈何。

赵氏也是懂这个道理,东暖阁里只剩下二人,只笑了一笑,调侃道:“七姑娘的丫鬟,也是好眼力。”

“哪里,”如今没有帮手,陈妙之便亲自沏了一杯茶,递给了赵姨娘“姨娘请喝茶,有什么话,便请说吧。”

赵氏接过了茶,略抿了一口,便又放下。她坐在了一张靠着纱窗的美人榻上,一手支颐,一手摆弄着自己垂下的一绺秀发,悠悠开口:“这件事,还要追溯到约莫四十年前,先太爷还在世的时候。”

原来,这桩旧辛的起点,便是当年先太爷无意续娶,家中的一应中馈,都是交由那位生了大老爷陈宁的妾室来打点。

可陈家毕竟不是普通的人家,往来皆贵胄,那些出生名门的太太小姐们,自然不愿一直和一位门第低微的妾身周旋客套。

出于种种考虑,先太爷才决定再娶一位填房。这人选上,他也煞费苦心,大做文章:需找高门大户家里不出众的庶女。原因是门第家世显赫,便能给来往的贵戚们一个交代,不算辱没了她们。而不出众的庶女,自然得不到家里许多的照应支持,不会有越俎代庖之心。

彼时的先太爷,一心都扑在了陈宁这个独子身上。生怕娶回一位家世显赫又包藏祸心的,暗害了自己这个好大儿。

于是相看来相看去,才定下的伍氏。伍氏家世官世宦,累至公卿,可她本人,却是个外室子,待到十二岁上,生母死了,才勉强被迎回府里。因其出身,为人性格怯懦,唯唯诺诺,在姊妹间很不起眼。据说,受了欺负也不会告状,只会默默忍受。

先太爷就是看中了这她懦弱无能,毫无依仗这一点,才迎娶了她进来。

新进门的伍氏一十六岁,也存了一点小儿女的心思,心想与这位长自己将近二十岁的夫君好好相处,即便不能夫唱妇随,也许能求一个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可哪知,才进门不出七天,先太爷就当着她的面,活活打死了她的奶娘。

那奶娘自幼伴着她长大,陪她进了伍府,又陪着她进了陈府,是她唯一的倚靠和安慰。可先太爷借着一点小事,就责打她致死。

对于先太爷而言,这是杀鸡儆猴,彻底抹灭了伍氏最后的心思和可能,叫她以后安分守己的过日子,千万别有多余之想。

可对伍氏而言,这无异于天塌地陷。她本就木讷寡言,至此之后,更是彻底封闭了自己,再不开口说话,无论谁去问,都闭口不言。

一个哑巴主母,和没有主母,几乎没任何区别。没奈何,那位妾室,便依旧代行其职。

此时那些来往的亲眷们也不好多说什么,毕竟陈府已经有了主母,若是不想和妾室打交道,那便去和哑巴主母说道吧。大家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先太爷一度觉得这样很好,对外也算有个交代,全了体面。对内则和以往一样,安然度日。因此,对于自己这个哑巴妻子,也多了几分耐心,于衣裳首饰这些身外之物上,格外的大方,处处皆给了最好的。

伍氏那时候就如同今日这般,打扮的像个富贵包袱,至于她本人到底喜不喜欢,没人知道,她只是个毫无主见的哑巴而已。

就这样风平浪静地过了一年,陈宁十一岁了,被送去外面的书院读书。陈府院落内彻底清净了下来,先太爷也不常进园子里,往往在外书房里安置。

没了先太爷,伍氏的情况反而有些好转,有些时候也去园子里逛逛,逗逗鱼,逗逗鸟什么的。

倘若不出意外,假以时日,或许她真的能慢慢从那场巨大的创伤中走出来,甚至某一天,能够重新开口说话,也未可知。

然而,意外还是猝不及防地降临了。

陈宁的生母,那位主持中馈的妾室,突然病了,而且很重。

这场急病来得突然,病势沉疴,不几天的功夫,这妾室居然就玉殒香消了。

先太爷大怒,认定是有人从中作梗,这第一个怀疑的,便是伍氏。毕竟,妾室死了,受益人,只有她一个。

盛怒之下,他把伍氏抓了来,亲自审问,逼问她到底做了什么。

伍氏不会言语,面对先太爷的质问,只会发抖流泪。挨了打,甚至不会喊叫,只会讷讷蜷缩起来哭泣。无声的泪滴一滴接着一滴,将地面的金砖,都沁湿了。

直至差点将人打死,也没审出个所以然来。

就在此时,陈宁回来为生母奔丧,面对悲恸又愤怒的父亲,浑身是血奄奄一息的继母,他倒是出奇的冷静。

他带回来了事情的真相:原来,此时正有时疫流行,生母时常外出访客,便沾染上了。

而她多年来夙兴夜寐,整日里不眠不休的操持着陈府的各项家事,身体早就虚耗了,一直靠吃药吊着。这件事,生母万千嘱咐不得告知先太爷,怕他担心。

也正因此番积劳成疾,一旦染病,病情才会如山崩般急转直下,药石罔救。

事后证明,陈宁所言不虚,府里其他人也相继出现了类似的症状。不过皆是轻症,烧了一日夜,便纷纷痊愈了。

先太爷此时方知后悔,倒不是对伍氏,只是觉得自己自诩沉稳君子,真遇到了事,居然如此昏聩冲动的,还不如十一岁的儿子。也正是此时,他将陈宁看做了继承人,开始着力培养。

至于伍氏,他自认的确于此事上亏待了她,便送来了最上等的补药,好生将养着。

此前两人一直不曾合房,先太爷看不上伍氏,觉得相貌言行皆粗鄙不堪。此时或者是出于一种补偿心理,觉得该给她一个名分,待伍氏的伤好了大半,便强行合了房。

岂料,仅此一次,伍氏便怀孕了。

先太爷一下子又提了心,生怕她借此子邀功,又生了不该有的心思。不过伍氏此时已病得更加深了,之前只是不言不语,如今连动,都懒得动。整日里不起床,只躺着默默流泪。也不肯进膳,差点就这般活活饿死自己。

先太爷此时才发觉伍氏已经彻底疯了,到底是结发妻子,他便那样将她当个物件供养起来,一应事物,都给与了最好的。她不吃饭,便着人喂进嘴里。

就这样十月怀胎,伍氏在木讷和混沌中,生下了陈宣。她自然没有能力亲自抚养,是以陈宣从小是在数个奶娘身边长大的,对伍氏,也没什么母子情分在。

伍氏就这样苟延残喘着,或了四十年,直到如今,依旧是活死人一般。

听到这里,陈妙之不觉泪流满面。物伤其类,不仅仅因为伍氏是她的亲祖母,于她血脉相连。更是同为女子,她能明白这种不由自主的悲哀:来世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

赵氏静静看着她落泪,并没打扰。过了一会儿,她才伸出手去,用自己的帕子替她拭泪:“七姑娘,莫哭了。”

陈妙之深吸了数口气,才从这密不透风的悲哀中缓过神来,问道:“姨娘为何要告诉我这些?”

“你猜呢?”赵氏并不直接回答,反而将问题甩给了她。

“我不知道。”陈妙之老实摇头,她的确不知,为何这位五姨娘要将这段密辛强行告知她。

“我以为,你会明白的,”赵氏注射着她,眼中有一些光亮,又似乎只是烛火的反光“要是任由你去了袁家,恐怕下场不会多好。”

“!!!”陈妙之猛然抬头,不可思议地看着赵氏:原来将她从自家院里引来伍氏处的,竟然是赵姨娘?可彼此之间并无深交,她为什么要做这样担风险的事?还是她另有什么图谋?

看出了陈妙之的震惊,赵氏微微笑道:“我在楼子里时,也曾被姐妹舍命搭救过。如若不然,我也早已死透化灰了。”

陈妙之倒是不曾想,在此时她还要提自己那段不堪的经历。

赵氏毫不顾忌目光坦然,开门见山说道:“我知道你们都看不起我出身,觉得我下贱。可那没什么要紧,我不觉得是罪过。我只知道,无论何种境地,都要努力活下去。人呐,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陈妙之当然知道赵氏的过往,她本身良家子,因看不上爹娘许配的婚事,和自己看中的情郎私奔了。哪知情郎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转手就将她卖给了青楼。她做妓子时遇到了三叔,很花了一番功夫,将三叔迷得神魂颠倒,为她赎了身,带回了陈家做姨娘。

为此事,她和府里的姑娘们,没少挨王氏等长辈训诫:聘则为妻,奔则为妾,好人家的姑娘,哪有私相授受的道理?要出嫁,自然是父母之言媒妁之命。否则,就是赵氏的下场,成了贱籍不说,还败累名声。

可伍氏的例子就在面前:难道三媒六聘,正经嫁人,就能高枕无忧吗?想必伍氏出嫁前,这门亲事也是人人称赞的:先太爷在世时风评极佳,谦谦君子,又为亡妻守了十年,可见其人品。可谁又知道,嫁了过来,会有这般的境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