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永安遗事 > 第21章 争锋相对

永安遗事 第21章 争锋相对

作者:序晋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2:24:09 来源:文学城

钟含章抬眼,撞进他深不见底的眸中。她不禁好奇,他这半真半假的话中究竟有几分真情?

三分,四分,反正不会超过五分。

钟含章没有回答孟策纵。在钟珺二人离开后,她朝孟策纵莞尔一笑:

“殿下,想必众人之诗都已做完,我们也该回去了。谢殿下陪含章在此醒酒,含章现在清醒多了。”

孟策纵知道她是不会再回答他了,便负手跟在钟含章的身后向外走去。

她背对着他,一身雨过天青的素锦褶衣,描摹出她挺直如修竹的脊背。暮色在她周身上下勾勒出一圈清冷的轮廓,仿佛在她与他之间,无声地划下了一道界限。

孟策纵想起钟含章方才的话,便问道:“既然自知酒量不好,为何还要多贪杯?”

钟含章回想起清风苑内的“莺莺燕燕”,颇有几分头疼,无奈一笑:“无非是那些想借亲近我之名在诗会上博个好名次的士子。我今日摸过的玉佩怕比我这一年加起来还要多。”

孟策纵当然知道在大周男子赠玉于女子是何意。他怔了怔,本在摩挲把玩一枚玉玦的左手倏地停了下来。那枚月牙形状的玉玦被他在掌心握持许久,温润宜人,此时却显得有几分炙热烫手。

他不动声色地将玉玦收回袖里,轻叹一声:只好下次再找机会还给她了。

两人甫一走到前苑,一人就迎了上来,孟策纵认出来是著作郎陈旻。陈旻作为著作郎,负责此次诗会的唱票和评点。他见钟含章和雍王殿下一道过来,便先向雍王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

钟含章道:“文炳兄,可是诗会名次已经排出来了?”

陈旻眉头紧锁:“是也不是,一甲和二甲都已定下,一甲为谢济川,二甲为崔玄之。问题就出在这三甲上,竟然出现了二人票数相当的局面......"

“不知是哪两位才子竟如此旗鼓相当?”钟含章问道。一甲是谢济川她虽不惊讶,却着实放下心来。二甲崔玄之出自清河崔氏,是司徒高希的东床快婿,虽不是她原本属意之人却终归是世家子弟,也算肥水不流外人田。至于她原本属意之人,钟含章有些微恼,总不至于连三甲都没混上吧?

陈旻道:“一位是卢子偁,另一位是宋授一。”钟含章暗暗松了一口气,好歹卢子偁还是险险地摸到三甲的边了。

宋授一,钟含章从未听过这个名字,却猜出了此人是谁。

“宋授一,想必就是那位天水郡的才子。”

陈旻点头:“正是此人,这位士子的文风......与京中大不一样,却也算得上一等一的好。”陈旻说起宋授一的诗,看向钟含章的眼神有些犹豫,“当然,卢贤弟的才华也是没得说的,所以我与诸文学、博士们这才举棋不定,无从下手。既然钟娘子是陛下钦定的诗会主人,还请钟娘子裁决。”

钟含章冷笑,这群老狐狸既想站在世家这边,又不想开罪雍王殿下,倒是干脆地把这烫手山芋甩给了自己。

钟含章道:“含章才疏学浅,岂敢在诸位大家面前班门弄斧。不过,诗会总要有个结果方好向陛下交代,向天下士人交代。不如就请文炳兄和我一同去看看这两首诗,终归是要评出个孰先孰后。”

陈旻要的就是她这句话,立马从善如流道:“那就有劳钟娘子前往一阅。”

钟含章向孟策纵道:“殿下昔日的文采飞扬,含章至今历历在目,何不同去一阅?”

孟策纵笑道:“本王在诗赋一艺,属实平平,不过前去凑个热闹倒是无妨。”

说罢,三人便一同向清风苑的正堂走去。

几个博士和文学正在呈放诗作的玉盘前拿着两张诗笺来回琢磨,就差把这两张笺纸看出个洞来了。众人早就听说三甲竟然票数相当的奇象,兴奋地围聚在四周,都等着看这最终裁决,竟比自己获了前三甲还要激动上几分。

几人见陈旻把钟含章和雍王殿下两尊大佛都请来了,连忙恭恭敬敬地将烫手山芋呈上去。

钟含章叫不上这个博士的名字,只道:“不如请这位兄台将这两首诗诵过一遍,让诸位一同比较评判一番。”

那位博士应了后便先念了卢子偁的诗。他声音清越有力,气若洪钟,一时间众人都安静下来,仔细品咂着这首诗。

“青山静对意何长,不改清阴待我至。云去云来非有意,花开花落亦何常。名逃苏晋长斋外,身寄韩康卖药场。最爱林间磐石上,软莎斜坐看斜阳。”(注1)

诗音落下,立时响起一片赞誉。几位与卢氏交好的士人不禁抚掌称妙。

“卢兄此诗,冲淡闲远,有林泉高致,真名士风度也!”

“尤其‘云去云来’、‘花开花落’一联,暗合天道自然,妙极!”

钟含章唇角微扬,她知道卢蔌玉的这个阿弟确实是有几分真才实学在的。她适时地开口道:“子偁兄此诗,得其神趣。诗如其人,能于纷扰中守此静气,观其自在,方是真正超脱。”

她寥寥数语,不着痕迹地将其品格抬至名士的高度。说完又自觉有些好笑,卢子偁这个人虽有几分才气,却实在和超脱之士无半分关系。

那博士见议论声小了下去,便接着念宋授一的诗:

“青山青,何巍巍,山下贫家寒无衣。阿翁斫薪腰斧折,稚子啼饥面色黧。我见青山亦垂泪,青山何时富蕨薇?愿得青山化金粟,遍济苍生俱饱暖。”(注2)

此诗一出,满场先是一静。与卢子偁的淡远空灵截然不同,宋授一的诗带着泥土的沉重与悲悯,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诗中“腰斧折”、“面色黧”的惨烈画面,刺痛了这些习惯于风花雪月的神经。有世家子微微蹙眉,他们眼里的青山当是和逍遥自在、山中仙人和文人风骨联系在一起的,如此低贱之物如何能够成为被歌咏的对象?

钟含章心中微微一沉,她有一百种方式来说明此诗如何不如卢子偁的诗。但她却发现自己有些说不出口,这首诗让她感到一种悲哀的不安感,如鲠在喉又无法忽视,以至于她甚至没有发现孟策纵正直直地凝视着她的不安。

那道熟悉的声音自身侧响起:“好一个‘愿得青山化金粟,遍济苍生俱饱暖’!宋生此诗,肺腑之言,振聋发聩,莫说三甲,便是为今日魁首也不为过。”

孟策纵的声音唤回了钟含章一瞬的失神,她迅速镇定下来,从容答道:“授一兄心系黎民,令人感佩。然诗者,缘情而绮靡。清风苑之会,意在抒发性灵,探求玄理。忧国忧民,自有庙堂奏对。若混为一谈,恐失风雅本意。”她将这番话说得迅速而笃定,似是不愿再多回想那一瞬的不安。

孟策纵冷笑一声:“既然如此,方才诸位品评卢生之诗,盛赞其冲淡闲远,林泉高致。却不知这份名士风骨可能抵御北方胡骑?这份隐士闲情可能治理一方百姓?亦或是,只需清谈玄理,便可安邦定国?”

钟含章面色微沉,知道不能再回避。她迎上孟策纵的目光,声音清越却坚定:“殿下此言差矣。风骨乃立身之本,清议乃舆论公器。世家子弟,自幼习圣贤书,明礼义廉耻,其胸怀格局,非止于词章。治国安邦,岂能徒恃刀兵吏治,而无德操以为根基?我等所品,正是这根基之深浅。”

孟策纵上前一步,靠近钟含章,低头看向她的眼底:“本王却不知这品评的标准,是由谁而定?是由这曲水流觞间的诸位高门,还是由天下百姓?”

此言可谓诛心,两人之间的气氛瞬间紧绷。

钟含章的眼底掠过一丝极淡的讥诮,声音依旧平稳:“殿下忧国之心,含章敬佩。然则,世间之事,并非非黑即白。世家绵延数百载,所承所载,非仅权势,更是家学传统。寒门俊才,若有真才实学,朝廷自有擢拔之途,譬如殿下麾下,岂无栋梁?今日雅集,不过文人游戏,殿下又何必如此认真,徒增戾气。”

两人的目光争锋相对,一个野心勃勃,一个寸土不让。片刻之前,曲池边半真半假的坦诚好似随着最后一抹暮色消逝于天际,不留一丝痕迹,仿佛从未存在,仿佛只是醉意中的幻梦。

孟策纵深深地看着她,忽然笑了,那笑意却未达眼底:“钟娘子巧舌如簧,本王领教。但愿娘子心中所言,并非仅止于此。诸位,继续风雅吧。”

他转而看向一旁面露赧色的宋授一:“宋生之诗,本王甚喜之。如蒙不弃,明日可至雍王府东曹任职。”

宋授一不曾想到竟有此奇遇,深深向孟策纵做了一揖:“谢雍王殿下厚爱,卑职惶恐受命。”

孟策纵示意宋授一不必多礼。他再未看钟含章一眼,转身向清风苑外走去。

钟含章望着孟策纵离开的背影,不知在想些什么。

这一切都被一侧的孟宜周尽收眼底。她斜倚在一张大梨花木椅上,颇有意味地看着钟含章与孟策纵两人体面周全下如野兽般的撕咬。

孟宜周对这两个人皆无好感,所以她乐得看他们互相折磨。说实话,她不在乎孟临衡和孟策纵谁做皇帝,但很明显孟策纵比孟临衡更不可控,孟宜周不喜欢这种不可控的因素存在。至于钟含章,她太聪明了,世家不需要有如此聪明之人。

不过相较而言,孟宜周还是更不喜欢她这个好侄儿。她讨厌孟策纵看她的眼神流露出不加掩饰的窥探与恨意,就好像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自己是她害死了那个人一样。

孟宜周对孟策纵的自以为是厌恶至极。他凭什么以为自己对秦徵的死无动于衷?她在夜里望着窗外那棵榆树时辗转难眠的思绪他又怎么会知道?

孟宜周懒懒起身,走到钟含章身边,粲然一笑:“本宫倒是觉得钟大家所言更有道理,宋生此诗好则好矣,终非诗之正格。今日毕竟是诗会,诸位以文会友,自然文采为上。陈旻你觉得呢?”

陈旻当然是支持卢子偁的,不过碍于雍王殿下的面子不好直接裁定。既然钟含章发话了,他自然会顺滑地站在世家这边。眼下见长公主殿下也与钟含章想法一致,更是别无二话,只连声道:“臣也以为钟大家所言甚是,合乎诗之本旨。”

钟含章淡淡一笑:“既然文炳兄和诸位博士、文学也无异议,那三甲之选也可定下了。”

当落日最后一抹红晕隐于西山之前,孟策纵踏进了雍王府的马车。他一掀开帘子,就看见了已经坐在里面的裴瑗。

孟策纵没管他,先朝车夫道:“走吧,回王府。”

马车缓缓行驶后,他才对裴瑗道:“你怎么在这?”

裴瑗闭着眼懒懒地靠在车厢上:“本来以为要闹得很晚,就让车夫先回去了。没想到怪没意思的,干脆直接回去得了。你待会儿得负责把我送去裴府。”他像想起什么似的,又睁开眼问了一句:“出来太早了都没看到诗会结果,结果如何?昭明一切都顺利吗?”

听到裴瑗直呼钟含章的小字,孟策纵微不可察地皱了下眉,他冷言道:“你不如自己去问问她。”

裴瑗低声地“嗯”了一声,便又闭上眼睛不再说话了。孟策纵觉得裴瑗今日安静地过分,似有心事,不过他不愿说孟策纵自然也不便问,于是两人各自怀着各自的心事沉默不言。

注1:出自明代王恪《青山》

注2:化用《咏田家》 (唐代聂夷中)和《咏煤炭》 (明代于谦)

漫长的九月终于过去了,这个月很忙又不知道在忙什么,希望十月对我好一点吧!

预祝大家中秋快乐,与所爱之人团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1章 争锋相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