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永安遗事 > 第13章 齐人之福

永安遗事 第13章 齐人之福

作者:序晋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2:24:09 来源:文学城

雍王府内,孟策纵和裴瑗坐在一株老桂花树下一杯接着一杯把两坛子山阴元红喝了个见底。

孟策纵将最后一碗酒倒进了裴瑗的玉盏里,他并不喜山阴酒的味道,虽馥郁醇厚,但过甘过香,反倒失了酒该有的烈性。

裴瑗看出来孟策纵的心思,他把玉盏拿在手中细细把玩着。橙黄清亮的山阴酒盛在玉杯中,恍若深秋琥珀,澄澈透亮,隐现赤金之光。

他不禁叹道:“琥珀光凝云母魄,也只有在这繁华的洛京才能感受到这种小意柔情。你别不识抬举,等你回关中吃沙子,想喝这种甜酒也喝不到了。”

孟策纵无所谓地躺倒在了地上:“回关中?我的好皇兄哪里舍得放我回去。”

裴瑗把玉盏里的酒一饮而尽,将玉盏倒扣于案几上:“这有什么好担心,只要羌人犯境,还怕陛下不求着你回去?除了你还有谁能指挥得了玄甲兵。”

“我不是怕他不放我回去,我是暂时还不想回关中。”

“你想留在洛京?”

“皇上想必会以太后之丧还有与钟氏的婚事为由,将我留在洛京两三年。这倒正合我意,我也想借这段时间看清朝廷的局势......也许有些事情并不是一成不变。”

有桂花从枝头飘落,落在了孟策纵的眉头。他将桂花拈起来,放在了嘴里嚼了嚼。

“我也想再看清一下我们的陛下”孟策纵顿了顿,“或许他和先帝并不一样。”

裴瑗默了一瞬,问道:“如果他和先帝并无二致呢?毕竟他是先帝的儿子。”

孟策纵朗声笑了起来:“是啊,他是先帝的儿子,还好我是成帝的儿子。”

他的笑意逐渐敛去,口中的桂花在一阵浓香散去后惟余苦涩。

“果真如此,事情就无法挽回了。”

裴瑗不再多言,也躺倒在地,长松了一口气般:“你有决断就好。”

他突然间像想起什么一样,又坐了起来,踢了踢孟策纵:“我在河北就听说了你和钟含章的婚约,石茂老将军在荆州想必也知道了。你有何打算?”

裴瑗语气里带上了几分戏谑,“雍王殿下莫不是想享齐人之福?就怕钟含章和石萱可做不了娥皇女英,殿下后宅不宁啊。”

孟策纵有些头疼裴瑗思维的跳脱,他转过身去,不再看裴瑗。

“享不了。”

“什么意思?”

“钟含章说喜欢你,要嫁给你。”

“......啊?”

裴瑗认真地想了想,河东裴氏和颍川钟氏是门当户对的大姓,两族素有姻亲关系。他和钟含章自小相识,勉勉强强也能算青梅竹马。如果他娶了钟含章,孟策纵就可以没有顾虑地求娶石老将军的女儿了。

思及于此,裴瑗酒壮怂人胆,生出了几分为兄弟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无畏,微微酡红的脸上浮现出一丝大义凛然的决然:“也不是不行,如果能解你之围,我受点委屈不算什么。”他有些犹疑地摸了摸鼻子,”其实也不算委屈...钟含章是个世间少有的好姑娘,我也并非无意于她,只是她从前目下无尘,看不上我罢了。既然她现在这么说了,我......”

他话没说完,就被孟策纵一脚踹翻在地。

孟策纵面色有些不善地说:“我看你酒量是越发不行了,还没睡着就开始说梦话。”

裴瑗正欲跳起来和孟策纵理论,郎中令姚约缓缓走过来朝两人行了礼。

孟策纵不再理会裴瑗,朝姚约道:“伯文,可是清普寺的事有眉目了?”

姚约道:“那人的身份已经查明了,叫江平楼。他是清普寺的寺户,平素里给寺里干活,寺里的人多认识他。“

裴瑗听后微微皱眉:“怎么找了个这样的人办事,凡寺庙内为奴的佛图户均由官府登记在册,这不是一查一个准?”

孟策纵没有说话,他示意姚约继续说。

“事情怪就怪在这里,这人并不在官府登记的佛图户名册里。我本以为他是依附于清普寺的白徒,但又想了想,也许还有一种可能。”

“他是僧祇户。”方才一直未出声的孟策纵开口道。

姚约点了点头:“我确实在僧曹所录的僧祇户名册上查到了江平楼的名字。”

佛图户就是寺奴,朝廷将重罪犯和官奴赏赐给各个寺院。他们直接隶属于某个寺院,是寺院的私有财产。而白徒和养女大多是为了逃避朝廷的赋税和徭役而自愿将土地和自身托庇于寺院的平民。

大周这些年来,西平渝国,南征恒国,还要防御北方戎狄犯境,兵役徭役越发苛重。青壮年劳力都被征派入行,庄稼自然缺人耕种,每年的赋税缴纳又成了问题。一些走投无路的百姓只能将土地献给寺院或世家大族,以求庇护。虽仍要向寺院和世家交纳地租,却免去了徭役之苦。

也就是说,佛图户是朝廷承认的合法的寺户,白徒和养女是私自托庇于寺院的佃农。

朝廷并非不知道这些寺院私养佃农,只不过睁只眼闭只眼不做计较罢了。如果寺院的佃农要查,世家的佃农是否也要查?更何况,这些寺院本就与世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僧祇户则不同于这两者。成帝孟治平渝之后将益州地区的有民望的官僚、士族、豪强以及部分平民,总计约数千家,举家北迁至洛京,以充实京畿。大周在京畿附近设置了平益郡,专门管理迁徙而来的渝民,这些渝民也被称之为“平益户”。平益户的身份特殊,他们既不是大周的编户齐民,也不是纯粹的奴隶,而是一种地位低下的依附民。

平益户的命运完全掌握在大周统治者的手中,一些原本在渝国地位很高、且素有声望的士人尚有可能被授予一定的官职。而对于绝大多数背井离乡的渝民来说,只有日复一日的劳役了。

朝廷将一部分平益民划拨给寺院管辖,就是所谓的僧祇户。僧祇户不是某一寺院的私产,而是仍属于朝廷,只是归属于僧曹(注)管理。他们的主要义务是每年向僧曹缴纳六十斛的“僧祇粟”,这些僧祇粟是用于应对荒年,赈济饥民的粮仓。

也就是说僧祇户本不需要给某个寺院做劳役。

江平楼是僧祇户,却要日日为清普寺做杂役,如今还在太后的法事上自尽在了清普寺里。无论他是否有人指使,这个清普寺都没有那么清白。

姚约道:“僧祇户为清普寺私奴者绝不可能是江平楼一人,甚至不止清普寺一寺将僧祇户占作私奴。殿下,我们还要接着往下查吗?”

孟策纵掸了掸衣袍上沾着的桂花,起身坐到了石椅上,又恢复了一派从容的气度。

“查,当然查。”

“但皇上那边该怎么交代,皇上要我们查的恐怕不是这些事吧?”姚约沉思着开口。

姚约出身郡吏,孟策纵初到雍州时就发现了这个北地郡的郡吏心思敏锐,做事谨慎,一路提拔他做了雍王郎中令。此次回京,孟策纵的王官也只带了他一人。

姚约在孟临衡令孟策纵督查此事时就明白了他的意图。孟临衡未必有多希望知道事情的真相,此事既然牵扯到了钟太尉,孟临衡就希望借孟策纵之手敲打钟氏,敲打世家。当然,孟临衡势必也不会真让他们把世家拉下水。凡事都只能点到为止。

但现在他们查来查去只在清普寺身上打转,孟临衡就不见得会高兴了。

孟策纵道明白了姚约的意有所指。

“你放心,皇上必然不会不管此事。清普寺将僧祇户据为己有,就是把大周的银子装进自己的口袋里。”孟策纵嘴角的笑意带着几分讽刺,”我这个皇兄,最见不得别人觊觎他的东西。”

注:僧曹,管理僧尼事务的机构

又注:僧曹僧官的设置,以及佛图户、僧祇户均出现在北魏时期,魏晋时期并无。不过这是架空历史,随便写写,不用考究。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齐人之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