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
姜子坤安静的坐在椅子上,桌面上放着的,是下午学校发的那份“学籍信息核对表”。
他撑着下巴,盯着表格看了许久,仿佛在权衡什么。最终,他缓缓掏出手机。
指尖在通讯录的某个名字上停留片刻,像是犹豫,又像是迟疑。
他吸了一口气,把电话拨了出去。
——嘟声刚响一声,就被迅速接起。
“……喂?”
那声音低沉而清晰,带着一贯的沉稳。
姜子坤还未张口,对方已先发话。
“找我是为了信息核对吧?那个我看了,都是预填好的,你帮我签一下就行了。”
语气公事公办,冷静得像隔着厚重的玻璃。
姜子坤刚想“嗯”一声敷衍过去,就听到对面又低声说了句:“你先出去。”
他心中一凛,暗道不好。
电话那头的语气随即一转:
“你最近是不是又瘦了?体脂率掉得太快,我手机后台看得到。”
“快递收了没?都是你缺的营养补剂,别塞抽屉不吃。”
“还有,奶茶别喝太多,少糖去冰都没用,多喝水才是正道。”
姜子坤无奈扶额,忍不住打断:“……爸,你能不能别像查岗一样。”
“什么查岗?”姜游轻笑一声,不急着驳回:“你要知道,我这可是专业咨询,一对一的私人订制,别人有钱都请不到。”
姜子坤无语,只好干笑一声:“谢谢姜教授的关心。”
电话那头静了一瞬,随后传来带着点调侃的声音:“哟?还知道叫我教授啊?那我更得督促你健康生活了。”
片刻后,语气重归沉稳。
“好了,你突然打电话来,我这边也没准备。等会儿我发消息给你,记得早点睡。”
“还有啊,有什么事记得打我电话,别又像上次一样发烧了也不说。”
姜子坤无奈叹气:“知道了。”
通话就此结束。
姜子坤望着屏幕渐暗的手机,神色复杂,半是尴尬半是暖意,像被人当众揭了底,又像在寂静中多了一层无形的陪伴。
-----------------
辰林生物总部,专属会议室。
姜游刚结束一场与欧洲公司的远程交流,摘下麦克风,将会议用的文件按顺序放回皮套中。他的动作干净、利落,像早已习惯在镜头前精准收放。
助理快步上前,递上会议纪要。他顺手接过,一边翻阅一边起身离开。高跟鞋声与人声逐渐被隔音门挡在身后,走廊重新安静下来。
回到私人办公室,他随手将文件搁在桌边,脱下外套,顺势坐进沙发。
贴身的白衬衫随着动作微微绷紧,勾勒出清晰的肩背与胸膛轮廓。线条干净、肌肉收束得宜,是长年锻炼和高度自律留下的痕迹。
他拉松袖口,露出小臂紧实的肌肉线条。哪怕是在这样疲倦的时刻,他看起来依旧像从某个时尚杂志走出来的定格画面。
即使是熟悉他的人,也很难将眼前这个人和传统意义上的“科研圈”联系起来。
姜游的五官没有半点老态,皮肤紧致,眉眼干净,轮廓分明,唇线清晰利落。
他的脸天生适合镜头——对称、干净、极具说服力。但仔细看,又能察觉出一种极轻的、克制的少年感。
光线落在他眼尾时,睫毛轻扬,那张脸明亮得让他更像一位明星。
可就在这种明亮里,又藏着一点什么——不是阴霾,而是那种沉得住气的疲倦感。
像是青春从未彻底褪去,只是在成年世界里收敛成了某种不再外放的锋芒。他不再轻易回应,也不再主动笑出声。
他的好看没有一点讨喜意味,太过冷静、太过稳,漂亮得仿佛是被管理出来的,连弧度都不带偏差。
用“明星”去称呼他,反倒像在忽略他真正的危险与深度。
-----------------
姜游,辰林生物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辰林生物是一家在全球医疗产业链中拥有重要话语权的大型制药企业,业务涵盖制药研发、医疗系统解决方案、医疗系统数据平台等。总部位于国内,在全球设有多个研究中心。
除了企业身份,他还担任多所高校的名誉教授,参与制定国际药品标准与临床伦理。
他在学术与资本之间被誉为“最稳定的桥梁”。
他最伟大的成就,是亲手研发了A41-D抗癌药,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个真正意义上能治愈癌症的药物。
随着药物体系趋于成熟,他逐渐淡出一线实验室的开发工作,转而退居幕后——统筹资源、把控制度、主导评估流程。
他不再亲自下场,却始终掌握着所有决定权。
-----------------
辰林生物总部。
午后,秘书递来纸质文件与终端简报。姜游在签字的同时翻看日程安排,随后转身前往行政楼另一侧。
这就是姜游的一天:精准、有序,毫无懈怠。
他在电梯间打出电话,简短交代北美团队的回函时间,又翻看审批中心推送的新草案。
没有片刻停顿,也没有任何废话。
整个下午,他批了三个重点项目,定下两项投标方案,还抽空改了场品牌宣传的发言稿措辞。
直到傍晚,他还要参加公司的内部会议。
此时,刚好进入汇报环节。
他安静聆听会议,直到一位副总提及:“最近几家合作医院将部分医学影像分析工作外包给了第三方,目前这部分未列入原内部控制范围。”
姜游眉峰轻动。
副总继续补充:“起初是因为医院内部数据组人员流动大,部分影像分析延迟,于是把非关键样本外包给了几家自由合约团队。但如果出现误差,可能会影响我们整体系统输出标准。”
“外包团队是谁?”他问。
“各地医院各自签的,不太统一。不过反馈较好的是一个叫江傅文的,他承接了多家医院的资料分析项目,准确率甚至略优于我们内部组。”
他翻着面前的报告,语气平稳:
“系统性误判有出现吗?”
“目前没有。部分科室还反馈效率提升了不少,调阅速度比内部快。”
“那就让医院暂时自行决策。我们抽样交叉评估,若有系统问题再议。”
“明白。”
-----------------
晚间八点,
访谈节目录制结束。
姜游从演播厅走出,对身旁工作人员平静道:“辛苦了。”
等他走远,有人低声感叹:“姜教授太强了……镜头下一点都不紧张,说话逻辑又清楚,还长得帅,完全是天生上镜的脸。”
另一人低声补了一句:“连站着不说话时都带压迫感,像设定里走出来的人。”
没人反驳。
夜深。
姜游驾车回到郊区别墅,打开门,玄关处只摆着一双拖鞋。
他脱下外套挂好,解开袖口,挽起袖子去厨房烧水。动作利落而安静。
热水壶响起,他起身倒了一杯,习惯性在杯底加了几片红枣和冰糖。不是为了养生——只是姜子坤小时候喜欢吃甜的,为了让他喝水姜游才放这些东西在水里,只是一来二去,姜游也习惯了这么喝。
他端着水走进卧室,拉开抽屉。
里面放着一些不合时宜的物品:
——姜子坤小学时画的涂鸦贺卡,色彩凌乱,却在角落写着“给世界上最帅的爸爸”;
——一张揉皱又抚平的奖状复印件;
——还有几张被P得极其离谱的照片,猫耳、小胡子、搞怪贴纸,姜子坤嫌弃得要命,但他都一张不落地打印了下来。
他嘴角动了一下,没笑,只是合上抽屉,转身坐在沙发上。
手机点亮,聊天置顶是那个备注为【世界第一好大儿】的对话框。
【世界第一好大儿】:别再寄快递了!家里放不下了!
【姜游】:放不下了?那再给你租套大的房子。
【世界第一好大儿】:别!这套挺好的我很喜欢。你不许让我搬!也别再寄快递了!
【姜游】:收到。有需要再告诉我。
他发完,想了想,又补了一句:
【姜游】:快降温了,记得多穿。我买的那些衣服可都是精挑细选的,穿上去保证你是街上最靓的仔。
对话框没有回应。
他却不急,像习惯了这种“已读未回”的父子相处方式。
他打开相册,里面几乎都是姜子坤从小到大的照片——有帅的,有丑的。
他盯着屏幕看了许久,最终轻轻笑了笑,将手机倒扣在床头。
灯光柔和地洒在肩头,窗外有几颗星星正好路过,他的眼皮慢慢垂下,仿佛终于迎来一个不需回应的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