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阴暗批也要卖花 > 第30章 蒲扇摇起来

阴暗批也要卖花 第30章 蒲扇摇起来

作者:步青云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7-31 02:33:15 来源:文学城

餐桌前说话接待他们的中年男人,是这个村的村干部之一,专门负责村内经济方面。

中年男人让这两位老板,叫他“张队长”就好。

这个村每户村民手上都有几亩池沼。

虽大部分村民家庭的生活来源,是家属于城市中工作所得。但池沼也能为他们来带部分营收。

早先池沼用来种香蒲,一是,气候环境适宜、水下土壤松软;二是,当时有中药材商强烈推荐他们种植。

说蒲黄可入药,即香蒲的花粉。在中医里用作止血、阵痛等作用。

当年出于此味中药材价格不低,村中便听信了中药材商建议,进来香蒲根茎繁插入池沼之中。

第一年中药材商还来收了些。

往后几年,就收的懒了。

再后面几年,鲜少有中药材商过来收他们的蒲黄。

张队长提及他们村内池沼的大范围香蒲由来,手心手背相拍,“我们当时还以为,我们村这个环境,有水,又不深,种香蒲容易的很,想着蒲黄能创收多少多少。”

“结果收蒲黄的时候,我们发现,要下水,一支一支地摇动雌花,把花粉摇到收集的容器中。”

那个水,上午捞小龙虾的时候,花献宜和江麦体验过。

盛夏时分,虽有橡胶套装隔离水的直接触碰,初始清爽,稍微长一点时间,便能清楚感受脚底生寒。

何况他们捞小龙虾没多久。

“我们村,和江淮省的大部分村一样,其实也不是很缺钱。”张队长继续,但有钱谁也不会嫌多,村里人有的还是会下水去收集蒲黄,“最开始,年纪大点的还吃的些苦,也习惯了在水中劳作。”

“随着时间往后,年纪大点的,也变成了年老,就自然不怎么下水了。”

“而更后辈一点的,不再那么吃苦,说水里一天站6个小时、8个小时,采集蒲黄粉,谁愿意干哦?何况,香蒲有花粉的时候,天气已经热起来了,太阳十分烈,连蝉都不愿意出来的时刻,人怎么会愿意户外劳作?”

继续说着村中家常。

庭院阴凉棚下面有几个老人,边操着土话闲聊,边手上编着蒲草制品。

站在主屋门口,张队长指着院中棚子,“后来我们就懒得打理原先的香蒲田了。中药材商最开始说要,后面又不怎么见,大家自然就没了积极性。”

“难怪。”江麦,“一大片水域,香蒲都是这里有一丛,那里有一丛,既不均匀,也不连片。”

确实是没有认真打理过的样子。

他们在网上搜的资料是,此处地点,为香蒲*******生产基地。

然而所登记的网络信息,年代过于久远,且一直未更新文字资料或是图片。找到村电话,拨过去,提前问,是有大片专业生产香蒲么?

电话中,他们村负责人信誓旦旦——二十多年前就搞香蒲种植了,非常专业,欢迎前来投资。

江淮省本身离沪城就不远。

江麦开着他的奔驰G63,就直接带他boss来此实地考察。

刚开始看到那大片池沼时——觉得有些受骗的滋味。因为香蒲丛都是零零散散,没有专业生产经营进行过打理的样子。

现下听面前这个中年男人说,他们村的香蒲事业历程,才明白,为何下车看见的是那番景象。

但到底心中还是有些不满,毕竟与电话中说的大相径庭。

张队长指着老人:“她们老人家,手里闲不住,会把蒲草,编成提篮、坐垫、杯垫等等,既打发了时间,又能挣点零花,还顺带解决了剩的那些香蒲。”

张队长很自豪,“中午吃的小龙虾,蒲儿菜,也是池沼里出来的。”

“你们顾得过来这么多项目?”花献宜。

同时搞蒲黄,小龙虾,蒲草手工制品,蒲儿菜。

“哪个有兴趣了就搞哪个呗!”张队长双手叉着腰,“要是哪天蒲黄涨到天般高的价钱,我们村就算八十岁的老太,十八岁的年轻人,都肯一天在水里站10个小时,从太阳升起,收到太阳下山!”

他侃侃而谈,“要是小龙虾涨到收购价20一斤,那肯定抽水机,全天为抓小龙虾服务!”

“要是突然文艺风、自然风的蒲草制品,全网流行,我们肯定还会招小工,一起来编!”

“要是城里人都知道蒲儿菜好吃,非要买到才算,我们抽光池沼中所有的水,开着翻耕机,把香蒲根全部掘出来!冲洗干净,打包运到市场都可以!”

他一连说了4个要是。

花献宜眉头微蹙。

既然他们这个村庄总是有那么多“要是”的想法——倘若以后,他在这里合作投资了,村中【要是因为某个其他的行情】,就统一奔赴其他,抛下他的、践踏他的、掘毁他的【香蒲棒】了,该怎么办?

花献宜将农田大部分投资建设在彩南省,是因为彩南省对于鲜切花行业生产专业度很高。

生产熟练的工人及团队,在某一个基地里,作物可能会随着行情换同一类作物的不同品种。

但绝对不会,今天生产玫瑰类的基地,明天看满天星短时间暴涨价格,就全部铲除玫瑰花,改成生产满天星类的基地。

除非那块地,连同管理团队和专业工人,都换成有成熟满天星生产经验的。

虽然花献宜手上既没有玫瑰花类基地,也没有满天星类基地。只是做个例子。

江麦:“不打算专注其中某一样么?比如你们的蒲儿菜,或是蒲草编织品?”

统一经营、规模化经营的一个好处,就是平均管理成本更低。

来到此,都还未说明,他们是为【香蒲棒】而来。

如果说出去——恐怕这个村庄,又要添上第5个【要是】。

张队长摇摇头,“两位年轻的老板,你们可能不懂。我们这是,那个专业名词叫什么来着?哦,多样化经营!”

花献宜:…

江麦:…

在花献宜看来——农业方面的多样化经营,适合用于招待客人的农场、农庄、农家乐…类似场景。

因为当农业和服务业相结合,制造出多样经营项目——既能满足人群的多样化体验需求;又能使资源充分利用,甚至环环相扣、环保减排;还能在带领游客的时候,讲解多样化经营,让游客们感受资源合理配置的魅力所在,对该游玩地点产生不错的正面印象。

显然,所处的这个村,是没有实现与服务业相结合的。

要是实现了,网络上的地址资料简介就不会长久不更新;就不会很难翻阅到此处的经营现状图片;也不会用半哄半骗的方式,忽悠他们过来考察。

花献宜琢磨,倘若此地,让他去【多样化经营】。

他会第一步把地址改名【香蒲体验乐园】一类的称呼;

再广泛使用抖音、微信公众号、小红书、快手等,不说大肆铺开宣传,起码建立官方号,更新、展示丰富多彩的经营项目;

不收门票,可以随意进来参观;

但收橡胶劳作服、水鞋、手套、背篓等一整套体验工具的租金;

抓小龙虾项目——让游客自己抓上来,门口称重收费;

挖香蒲根项目——让游客自己拔、掘,门口称重收费;

要现吃,就把自己挖、并付过款的食材,交给厨子,添个处理费,餐位费;

摘香蒲棒项目——让游客自己划船,拿工具去摘,门口按支收费;

编蒲草制品项目——让游客买一捆一捆收费的蒲草,跟着配的大姨,学手工…

花献宜不明白:明明此处已经拥有环境条件与作物基础,且此农村离苏、杭、沪等发达城市都不远,若是真利用好【多样化经营】策略,早就吸引都市人群前来休闲解压,办得风生水起了吧。

谁家好人还亲自做事?

不都是让前来体验【多样化项目】的游客们,自己付费、自己做,么?

花献宜抿嘴未言。并不打算跟张队长理论一番,什么才是有效多样化经营。

这不是他的职责所在。

而且万一是人家村庄有更为深广、更为长远的计划打算,他要是随意开口岂不是显得自己没看懂、自己在卖弄?

见两年轻老板都长时间不做言语。

张队长道:“此次,两位老板前来,是要看我们的香蒲田,对吧?”

两人点头。

“那看下来,感受怎么样?”张队长试探口风。

花献宜:…

江麦:…

没底——从下车发现:好像是被哄过来的时候,就没底。

“怎么样啊?咳。”蒲扇摇起来,还是有点热。

花献宜轻咳一声。

转移话头,“恩——我觉得这餐午饭挺好的…。”

刚好抬头,看到墙上贴了一张微信收款码,“江麦,给张队长付一下。不能人家用心招待我们一中午,反而吃亏了。”

“欸——欸!不用不用!”这两位是来投资的老板,要是真投资成功,这餐饭算什么呀,不能这么不懂事,“又不是什么值钱的餐食!”

张队长的手还没挡住墙上那个常贴,他平时用来打麻将收款的微信二维码。

就被江麦眼疾手快,扫上了!

“微信收款2000元。”提示音在张队长兜中手机响起。

张队长挠挠头,“那顿饭就普普通通几个菜,两位老板太客气了!”

江麦心道:怕到时候没在你们这投资,你们背后说我们来免费蹭饭的…

张队长仍奋力将话题引回投资上,“两位老板,怎么看我们以后的投资合作呢?”

“张队长。”花献宜,“如果你们村的整片水域,都种满香蒲,并且统一管理。我给一亩一年3万元的管理、采收费,总收益再有分红,按照村民的面积大小,分下去。”

“请问,村民们愿意集体参加么?”

张队长:“我要不现在开个村民会?让每家派出个代表,来商讨一下。我问一下大家意见。”

花献宜:“…”

“张队长,你在微信群里发起投票,不愿意的让他在群里说明,看什么情况…”

张队长一拍脑袋,“哦!对!现在有微信群!两位老板稍微等一下啊,这里有茶水!”

“我去群里先大致问问大家,免得无故跑腿。”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0章 蒲扇摇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