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一言成道:我有千徒化仙缘 > 第37章 普及大道

一言成道:我有千徒化仙缘 第37章 普及大道

作者:逸凡泽牧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10-26 02:38:24 来源:文学城

九月初七晨,青秀山竹屋的竹帘被山风掀起一角。

林子豪蹲在门槛边,正给秦婉儿新养的芦花鸡撒米。

竹桌上摆着七盏茶,是慕容清影昨夜从云松阁带回来的云雾毛尖,茶烟里浮着七道影子——开山七子正围桌而坐。

“昨日我去镇里买针线,”秦婉儿捻着茶盏边沿,茶渍在她指腹染出浅黄,“东头张婶说她孙子摔了腿,按阿福教的揉穴法,今儿能下地走了。”

她忽然抬头,眼睛亮得像灵泉潭的晨露,“若把修仙的法门教给更多凡人,是不是能少些病痛?”

林子豪把最后一把米撒完,芦花鸡“扑棱”着飞上竹栏。

他伸手掸了掸道袍上的米屑,袖口沾着的草籽簌簌落进茶盏:“修仙不该是山上的事。”

他望着窗外漫山的竹舍,竹影在他脸上晃出细碎的光,“前日在灵草园,挑菜老汉说他孙女想认药草,可总记不住叶子形状。”

他顿了顿,捡起茶盏里的草籽,“咱们把法诀写成歌诀,画成图册,让茶馆说书的唱,染坊纺线的念,是不是比关在山上教更实在?”

慕容清影的指尖在剑鞘上轻轻敲了三下——这是她思考时的习惯。

她从袖中抽出半卷纸,上面密密麻麻画着剑招分解图:“我让小桃把基础桩功画成小人图,每个动作配两句打油诗。”

她把纸推到桌心,“就像'脚站如树墩,手抬似托云',镇南染坊的阿秀说比看剑谱好记。”

赵乾坤扯了扯衣领,他后颈的“山河”刺青随着动作起伏:“前日带张大胆去镇东卖山货,有个挑水的汉子想跟我学拳。”

他用拳头抵着桌角,“我教了套'松肩捶',专给挑担的人松筋骨。

那汉子练了三日,说扁担压着不疼了。”

柳絮儿从怀里掏出个布包,解开是叠染了丹渍的纸页:“丹房抄了《常见灵草辨识歌》,把紫苏、野菊的模样编成'紫叶尖,菊瓣圆,晨露沾叶能驱寒'。”

她指腹蹭过纸页边缘的毛边,“周小棠说镇西茶馆的王伯,边喝茶边背,比记戏文还熟。”

古月娜拨了拨腰间的赤焰琴,琴弦发出清越的“叮”声:“松风琴坊的阿鲤把《松风操》改成了短调,”她屈指敲了敲琴箱,“前儿在戏台弹,有个洗衣的阿婆跟着哼,说像她哄娃睡的调子。”

林子豪望着桌上的图册、歌诀、琴谱,突然伸手把它们拢成一叠。

竹屋的阳光斜斜照进来,在纸页上投下他的影子,像片落在经书上的竹叶:“明日起,每人带三个弟子下山。”

他指腹点过慕容清影的剑招图,“剑道去染坊,教纺线的稳手;”又点过赵乾坤的拳谱,“武道去米行,教扛粮的省力;”最后落在柳絮儿的丹歌上,“丹道去药铺,教采药的认草。”

他抬头时,嘴角沾着晨露般的笑,“让大道宗的法,长在茶馆的茶碗里,染在布坊的蓝布里,刻在米行的秤杆上。”

镇西松风茶馆的铜铃在晌午时分被摇得叮当响。

周小棠搬了张条凳坐在门口,面前摆着个竹篮,里面是紫苏、野菊、车前草。

她扎着双马尾,发绳是秦婉儿编的艾草结:“阿婆您看,这叶子尖的是紫苏,煮鱼放两片能去腥;”她拿起片野菊,“这瓣圆的是野菊,泡水喝眼睛亮。”

“小丫头片子懂个啥?”茶棚里的王伯磕着瓜子,假牙在阳光下闪了闪,“我喝了三十年茶,没见野菊能护眼。”

周小棠蹲到他脚边,仰头时发绳上的艾草晃了晃:“王伯前日说眼酸,”她指着他茶碗里的野菊,“您看,这菊瓣泡开是圆的,按歌诀说'菊瓣圆,清目寒',您昨儿是不是没揉眼?”

王伯的手顿在半空。他摸了摸眼尾,想起今早确实没痒得揉红:“倒真...有点道理。”

他把瓜子壳倒进周小棠的竹篮,“那这草...”

镇南锦绣染坊的染缸腾着热气。林小桃站在青石板上,剑尖挑起匹靛蓝布:“阿姐们纺线时,手要像这样。”

她手腕轻旋,剑尖在布上画出个圈,“肩放松,肘下沉,气沉到这儿。”

她拍了拍小腹。

染坊的阿秀放下纺锤,手在围裙上擦了擦:“我试试?”

她坐回纺车旁,学着林小桃的样子沉肩,纺锤转得比平日快了半圈。

“哎!”她惊得站起,“线没打结!”

“那是'托云桩'的气劲。”慕容清影靠在染坊的木柱上,剑穗扫过染缸沿的青苔,“你们纺线时,气跟着线走,线就顺了。”

她指腹蹭过阿秀刚纺的线,“这匹布染出来,颜色能多亮三日。”

镇东墨香书斋的木窗被风推开。赵乾坤站在书案后,卷起的衣袖露出结实的小臂:“看好了——”他沉腰,右拳缓缓推出,“这招'松肩捶',先提气到肩,再沉到拳。”

他的拳头停在半空中,书案上的毛笔“簌簌”颤动。

“赵教头!”书斋的学童阿牛挤到最前面,他的蓝布衫洗得发白,“我能打吗?”

“打。”赵乾坤蹲下来,用掌背抵着阿牛的拳面,“用肩推,别用胳膊。”

阿牛咬着牙推拳,赵乾坤的手掌微微下沉。“对了!”

他直起腰,“明儿让你爹挑米时用这招,扁担压肩不疼。”

镇北戏台的红漆柱子下,古月娜的赤焰琴搁在条凳上。

阿鲤抱着把桐木琴坐在她旁边,琴弦上系着松针编的穗子:“跟着我唱——'松风起,灵气生,一弦清,二弦明'。”

他拨了个音,戏台边洗衣服的阿婆跟着哼起来,棒槌在青石板上敲出节奏。

“阿婆您听,”古月娜把琴往阿婆身边挪了挪,“您捶衣服时,跟着这调子哼,水纹会跟着灵气转。”

阿婆试了试,木盆里的水真的荡起细波,沾了水的蓝布在阳光下泛着微光。

日头西斜时,林子豪沿着山径往镇里走。他的道袍下摆沾着灵草园的泥点,怀里揣着秦婉儿塞的糖糕——是用新收的野蜂蜜做的。

路过松风茶馆时,王伯举着茶碗喊:“林宗主!

您这糖糕,配野菊茶正好!”

路过锦绣染坊时,阿秀举着刚染的蓝布跑出来:“宗主您看!

这颜色比往日亮堂!”

路过墨香书斋时,阿牛追着赵乾坤跑出来,手里举着个纸团:“宗主!

我把'松肩捶'画成图了!”

林子豪站在镇口的老槐树下,望着茶馆里背丹歌的茶客,染坊里练桩功的女工,书斋里画拳谱的学童。

山风卷着灵气吹来,他怀里的《太初经》突然发烫,经页在风里哗啦作响。

他摸出秦婉儿补的道袍里层,那里缝着张纸条——是前日阿福写的:“宗主要的大道,该是人人都能摸得着的。”

老槐树的影子渐渐拉长,把林子豪的道袍染成金红色。

他望着镇里渐起的炊烟,望着山路上背着药篓、扛着扁担、抱着琴匣的弟子,突然伸手接住一片飘落的桐花。

花心里凝着颗露珠,落进他手心里,暖得像秦婉儿端来的糖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