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一起数过星星的伙伴 > 第9章 骤雨前的晴天

一起数过星星的伙伴 第9章 骤雨前的晴天

作者:仓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9 01:06:49 来源:文学城

10月12日,周三。

晨雾还没散尽,刘若湄就踩着点冲进了教室。七点五十分的铃声刚响过最后一声,她把黑色书包往桌肚里一塞,额前的碎发还沾着点潮气——早上出门时,爸爸刘伟在门口叮嘱她“天冷加件外套”,耽搁了两分钟。

“差点迟到。”她喘着气坐下,侧头看向丁念澄,对方正低头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晨光透过窗户落在她的笔尖,划出细碎的金光。

“陈老师刚走过去。”丁念澄小声说,把一张纸巾推过来,“擦擦汗吧,今天好像要降温。”

刘若湄接过纸巾,擦了擦额头,果然觉得风里带着点凉意。她想起妈妈刘岚昨晚说的话,说今天可能有雨,让她把伞放进书包。此刻摸了摸书包侧袋,硬硬的伞柄硌着手心,心里踏实了些。

第一节课是英语,吴桐抱着听力磁带走进来,高跟鞋在讲台前敲出清脆的节奏。“今天练听力,”她把磁带塞进录音机,按下播放键,“注意捕捉数字和时间,这是考试重点。”

电流声滋滋响过,标准的英式发音在教室里回荡。刘若湄笔尖悬在练习册上,耳朵捕捉着每一个单词。当听到“police station”时,她的笔尖顿了一下——爸妈的单位,就是刑侦支队,和警察局总有着扯不清的联系。

听力结束,吴桐抽查答案,刘若湄几乎全对。李沐夏凑过来,一脸崇拜:“若湄,你耳朵是雷达吗?我连第三个数字都没听清。”

“多听就行。”刘若湄把练习册推给她,“你看这里,连读的时候‘t’会弱化,听起来像‘d’……”

丁念澄在旁边安静地听着,手里的笔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着,娟秀的字迹排得整整齐齐,像列队的小士兵。

课间操时,刘若湄站在队伍最前面,喊着口号整队。风比早上更凉了,吹得她校服半袖紧贴在胳膊上,露出的手腕上,那块淡淡的晒痕在晨光里格外清晰。她喊着“一二一”,目光扫过队伍里的丁念澄,对方正认真地跟着节奏摆臂,马尾辫在身后轻轻晃动。

第二节是数学课,李老师讲函数图像,粉笔在黑板上画着抛物线,像一道道弯弯的彩虹。刘若湄听得专注,直到口袋里的手机轻轻震动了一下——是妈妈发来的短信,只有三个字:“回家说。”

她心里“咯噔”一下,捏着笔的手指紧了紧。爸妈这阵子刚调回刑侦支队,爸爸是队长,妈妈是副队长,每天早出晚归,却总说“现在案子不忙”。这条短信来得突然,像平静的湖面投进了块石头。

一整天的课,刘若湄都有点心不在焉。语文课上王老师让赏析诗歌,她盯着“故乡”两个字发呆;职业道德课上老师讲纪律,她满脑子都是妈妈短信里的语气。丁念澄看出她不对劲,午休时递过来一块饼干:“不舒服吗?脸色不太好。”

“没事。”刘若湄勉强笑了笑,咬了口饼干,甜味却没融进心里。

下午四点,放学铃声响起时,天空已经阴沉沉的,风卷着落叶在操场上打旋。刘若湄收拾书包的动作很快,丁念澄叫住她:“要下雨了,一起走吗?”

“不了,我妈让我早点回家。”刘若湄抓起书包,快步走出教室,甚至没顾上和李沐夏打招呼。

一路快步走回家,楼道里的声控灯随着她的脚步亮了又暗。打开家门,客厅里没开灯,刘岚和刘伟坐在沙发上,两人中间的茶几上,放着两个打开的行李箱。

“回来了。”刘岚的声音很沉,不像平时那样带着笑意。

刘若湄关上门,反手按亮客厅的灯。暖黄色的光洒下来,照亮了爸妈脸上的倦意,也照亮了行李箱里叠好的深色制服——那是他们出任务时穿的衣服。

“又要走?”她的声音有点发紧,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喉咙。

刘伟点点头,从烟盒里抽出一支烟,却没点燃,只是捏在手里:“邻市出了个案子,省厅调我们过去协助,算是支援,可能要待一阵子。”

“多久?”刘若湄追问,手指紧紧攥着书包带,指节泛白。

“不好说。”刘岚站起身,走到她面前,帮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头发,“快则一个月,慢则……可能要到年底。”

刘若湄没说话,只是看着妈妈眼角的细纹。他们回来才一个多月,家里的饭菜香还没散尽,爸爸钓鱼竿上的鱼饵还放在阳台,妈妈新买的花盆里,那株绿萝刚抽出新芽。

“不是说调回来就不走了吗?”她的声音很轻,带着点委屈,像迷路的孩子。

“这次不一样。”刘伟把烟放回烟盒,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那边人手不够,我们是队长,必须去。”

“刑侦队……就缺你们两个吗?”

“若湄,”刘伟的声音沉了沉,“这是工作。你爸妈是警察,还是队长,遇到事不能往后退。”

刘若湄低下头,看着自己的鞋尖。她懂,从很小的时候就懂。警察的孩子,好像就得习惯等待,习惯突然的分别,习惯银行卡里准时到账的生活费,却习惯不了餐桌上突然空出来的两个位置。

“水电煤气费我都预交了三个月,”刘岚打开钱包,拿出一张银行卡递给她,“这里面多存了点钱,不够就跟我们说,别省着。”

“我有钱。”刘若湄没接,每个月两千的生活费,她还攒着不少。

“拿着。”刘伟把卡塞进她手里,掌心的温度带着点粗糙的质感,“晚上锁好门,别给陌生人开门。周末……有空就约同学出去玩玩,别总一个人在家。”

刘若湄捏着那张薄薄的银行卡,卡面的边角硌得手心生疼。她忽然想起早上丁念澄递过来的纸巾,想起李沐夏说要搞英语角,想起书法社下周要练的隶书……这些热闹的、明亮的事,此刻都像隔着层毛玻璃,模糊不清。

“什么时候走?”她问。

“今晚八点的火车。”刘岚看了眼墙上的挂钟,“我们收拾完东西,出去吃点东西,就当……践行。”

晚饭吃得很安静。饭馆里人声鼎沸,隔壁桌的一家人在给孩子过生日,唱着跑调的生日歌。刘若湄扒拉着碗里的米饭,没什么胃口。刘岚给她夹了块排骨:“多吃点,这阵子没人给你做了。”

“我会自己做。”刘若湄说,声音闷闷的。

“煮面条别总放番茄鸡蛋,”刘伟叮嘱道,“冰箱里有速冻饺子,记得煮透了再吃。”

“嗯。”

吃完饭,爸妈送她到楼下。路灯亮了,昏黄的光把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上去吧,我们也要去车站了。”刘岚挥了挥手,转身和刘伟一起走向小区门口。

刘若湄站在原地,看着他们的身影渐渐融进夜色里,像两滴墨滴进了清水,慢慢散开,不见了。直到再也看不见,她才转身上楼。

打开家门,三室一厅的房子又恢复了之前的空旷。她走到客厅,把那张银行卡放进抽屉,和之前的那张放在一起。然后走到阳台,收起爸爸的钓鱼竿,又给那株绿萝浇了点水。

做完这一切,她坐在沙发上,没开电视,也没开灯。窗外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雨,雨点敲打着玻璃,发出沙沙的声响。屋子里很静,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还有墙上挂钟滴答滴答的走动声,像在数着等待的日子。

她想起早上在学校的样子,阳光那么好,丁念澄的笔记本那么干净,李沐夏的笑声那么亮。那时候她还不知道,原来晴天和雨天,真的可以在同一天到来。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了一下,是丁念澄发来的消息:“到家了吗?下雨了,你带伞了吧?”

刘若湄看着那条消息,手指在屏幕上敲了很久,才回复:“到了,带伞了,放心。”

放下手机,她站起身,走到书法室。打开台灯,暖黄色的光照亮了桌上的宣纸。她磨了磨墨,拿起毛笔,蘸了点墨汁,在纸上写下“平安”两个字。

字迹比平时用力了些,墨色也深了些,像是要把所有的期盼都刻进纸里。窗外的雨还在下,敲打着玻璃,也敲打着这个十六岁少年的心房。她知道,等待的日子又开始了,但这一次,好像有点不一样——她心里装着学校的课堂,装着球场上的奔跑,装着伙伴们的笑脸,这些,或许能让等待的时光,不那么漫长。

墨香在空气里慢慢散开,混着窗外的雨声,像一首安静的歌,轻轻唱着:等你们回来,等下一个晴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