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小时过去了,时间一下就到了中午
严序揉了揉因长时间修复画册而酸胀的双眼,拿起手机熟练地打开外卖软件。
作为一个刚结案赚了一大笔、且坚决远离厨房的单身汉,他果断选择了常吃的那家高评分中式家常菜馆。
“双份红烧牛肉 番茄炒蛋双拼套餐,单加蒸鸡蛋羹和清炒西蓝花,主食米饭,饮料要无糖茶。”
他喃喃自语,手指飞快点击,执行他那套经过无数次实践检验的万能点餐心法。
双倍蛋白质补充脑力,必选蔬菜维持健康,绝对远离含糖饮料保持清醒。
宁可点多,不可不够。
这是严序的生活信条之一。
吃饱了才能效率才能拉满。
支付成功的提示音响起,严序放下手机,目光不自觉转向窗边。
易小天又缩回了他的临时生活区。
只有偶尔轻颤的睫毛,证明这不是一幅静止的画。
他手边的魔方和几个小玩具被摆成了精确的固定坐标,每个角度都一丝不差,仿佛用尺子量过。
严序近距离观察这个少年已经相当一段时间了。
自从三天前那个暴风雨的夜晚将他从赵朗那里带回来,安置在自己的公寓里,易小天无事就保持着这种近乎定格的安静。
他不说话,很少对环境做出反应,只是静静地坐着,眼睛望着虚空中的某个点。
但这种静,让严序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
不是懒散的静止,更像一台超高配计算机处于待机状态,庞大的算力无处释放,只能在内部疯狂空转、发热,甚至,磨损自身。
严序怀疑,如果再不给这个系统一个输出端口,它会不会在某天突然过热宕机,或者更糟,彻底崩溃。
严序的视线扫过自己的书架,那里是他用严谨逻辑编码的记忆库。
又看了看摊开的笔记本,那是他将复杂世界降解为文字和符号的努力。
作为一个靠分析和推理吃饭的人,严序习惯将一切无序整理为有序,将模糊转化为清晰。
忽然,他思维里某个开关“咔哒”一声合上了。
易小天缺的不是事情做,他缺的是一个输出的接口。
一个能将他颅内那座庞杂、无序、高清到吓人的图像图书馆,有序导出甚至进行整理的端口。
易小天对视觉信息的捕捉和存储能力远超常人。
严序感觉他就像一台永远不关机的摄像机,持续记录着看到的一切。
写作?
语言是他的牢笼。
交谈?
他无法开口。
剩下的路,似乎只剩最原始、最直接,也最符合他野兽般本能的方式——
严序起身,走向另一个房间角落的储物柜。
他在柜子深处翻找片刻,终于挖出一本有些发黄的加厚素描本和一套未拆封的专业绘图铅笔。
那是他少年时期突发奇想打算学素描时买的,结果就是一直被遗忘在角落。
他走到易小天面前,没用疑问句,而是用一种近乎下达指令的笃定语气,将纸笔放在对方面前的茶几上。
“不画你看到的,”他指了指自己的眼睛,随后指尖点向太阳穴,目光沉静,“画你在这里面看到的。挑你记得住的,任何东西,画下来。”
这不是艺术启蒙,不是消遣时间的活动。
这是严序基于自身逻辑能想到的最严谨的沟通方案。
他提供的不是消遣,是一个项目,一个系统性的任务。
为那座浩瀚无声的视觉记忆博物馆,建立一份可供查阅的、物理性的索引目录。
他需要看到,那沉默之下,究竟在发生什么。
易小天的视线从虚无中缓缓爬升,最终聚焦在那片雪白的纸面上。
他没看严序,没有困惑,没有拒绝。
目光像被无形磁石牢牢吸住,钉在那片等待被填满的空白上。
几秒钟的绝对静止。
然后,他的右手以一种近乎机械的精准,抽出一支HB铅笔。
没有试探,没有起稿,甚至没有调整握笔姿势。
笔尖直接落下,从纸张左上角一个极其细微的点开始,稳定而密集的沙沙声瞬间响起,打破了房间长久的寂静。
严序屏住呼吸。
这不像是在画画,这根本就是一台人形高精度扫描打印一体机在执行输出任务。
易小天的视线完全投向内心的荧幕,手腕稳定移动,线条精准得可怕,毫无修改痕迹。
他不是在创作,他是在转录。
第一幅在令人窒息的速度和沉默中完成。
阴沉的暴雨夜,破旧巷弄,倒塌的废弃报刊亭,四处散落、泡在污水里的画报杂志、石子和瓶盖。
积水映出破碎天空,水洼边缘清晰地反射出一个模糊警惕的男孩倒影。
那是易小天自己。
每一片污水的油彩光泽,每一缕雨丝的痕迹,都被极致还原,冰冷的真实感几乎要刺破纸面。
严序后颈窜起一股凉意。他瞬间懂了——这不是记忆,这是被易小天的双眼永恒定格、每一个像素都无可磨灭的视觉事实。
他看过案卷中的现场照片,与这幅画惊人一致,甚至细节更加丰富。
易小天没有丝毫停顿,翻页。
第二幅:严序客厅的电脑,屏幕上的代码界面,鼠标垫边缘的磨损,键盘上清晰的指印……
仿佛相机微距拍摄,带着一种沉默的审视。
严序惊讶地发现,连他自己都从未注意到的细节,都被完美再现。
第三幅:从证物袋里刚拿出的、被毁的画册残骸,狰狞的泼洒形态,每道水渍的扭曲、被泡发的肿胀封面,飞溅的污垢……
全部被永恒定格在纸上,触目惊心。
沙沙声持续不断,像蚕食桑叶,又像时间流逝本身。
严序一动不动地站着,他意识到自己无意中撬开了一个阀门,正目睹一场沉默而庞大的、由纯粹视觉记忆构成的洪流倾泻而出。
外卖送达的提示音打破了这片寂静。
严序轻手轻脚地去门口取了餐,摆放在厨房餐桌上,却没有打断易小天的意思。
他给自己泡了杯咖啡,重新坐回观察的位置。
这不是日记,这是一次毫无保留的用图像进行的自我剖白。
每一笔都是易小天存在的证据,每一个细节都是他无法用言语诉说的过去。
严序原本只是想给他找一个出口,此刻却发现自己正站在这个出口前,窥见了一个他从未想象过的、由绝对视觉构成的内在世界。
他轻轻吸了口气,只是安静地带着近乎敬畏的心情,等待观看这部由视觉写就的自传。
笔尖的沙沙声持续作响,如同永无止境的落雨。
易小天完全沉浸其中,世界收缩为脑内的图像,手中的笔,以及笔下不断扩张的真实。
严序早已放弃了阅读,他成了这场沉默展览的唯一观众。
第四幅:极度聚焦的局部,严序的手指。指关节处因常年握笔书写而形成的细微茧皮、修剪得干净整齐但棱角分明的指甲、手背上若隐若现的青色血管纹路……
背景是虚化的黑色大理石茶几。这幅画带着一种冰冷的显微镜般的审视,却又奇异地蕴含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依赖。
易小天画下了那只将他从混沌中打捞起来的手。
第五幅,风格骤变。
没有具体景物,只有光。
无数道锐利的光束,从一个看不见的源头刺入一片浓郁的、化不开的黑暗。
光的路径被尘埃勾勒得清晰无比,边缘切割出尖锐的几何形状。
这不是温暖的照耀,而是一种蛮横的、不容置疑的侵入,是绝对秩序对混沌的暴力撕裂。
严序瞳孔微缩。
这或许是易小天对“被找到”那一刻最本质的视觉记忆。
那天晚上,赵朗和社区的人确实是用强光手电照进了那个黑暗的小巷。
第六幅,回归静谧却更令人不安。
严序整理衣领时的侧脸,在玄关的镜子前被冷光灯勾勒。异常的是,眼皮之下被细致地描绘出眼球急速转动的轨迹。
无数交叠、狂乱的虚线和弧线,仿佛在宁静的表象下,正进行着一场无人知晓的、惊心动魄的脑内风暴。
易小天捕捉并放大的,是另一种形式的不属于他自己的,内在生命的喧嚣。
第七幅,充满了自我指涉的哲学意味。
他正在画画的手,视角是从斜上方凝视。画面的核心是他握着铅笔的右手,精微至极。
而这只手正在纸上勾勒的,正是这幅画本身。
一个无限递归的、正在绘制自己手掌的视觉迷宫。
背景是散落的橡皮屑和已完成画作的边角。
他画的是“易小天正在成为易小天”的这个无限循环的瞬间。
第八幅画开始显现。
严序公寓的厨房一角,水槽里浸泡着的玻璃杯,水面折射出的光线扭曲,窗外模糊的城市天际线。
每一处反光、每个阴影的渐变都细腻得令人窒息。
第九幅:严序的皮鞋鞋尖,沾着清晨的雨水痕迹,小巷的石板纹理纤毫毕现。
这是之前的某一天早上严序站在他面前喂投时的视角。
第十幅:一组奇异的光斑和色彩交织,仿佛透过棱镜看到的世界,光线被分解后又重组,形成一种近乎幻觉的视觉效果。
严序猜想这可能是易小天某种特殊视觉体验的直接转录。
……
当窗外的天空彻底染成墨蓝,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易小天终于停了下来。
那本厚厚的素描本已用去大半。
他放下笔,手指因长时间紧握而微微颤抖,脸上第一次流露出一种近乎疲惫的空白,像一次巨大能量倾泻后的虚脱。
严序缓缓起身,走过去。
他没先翻看画作,而是先到厨房倒了杯温水。
他注意到自己点的外卖已经凉透了,蔬菜的翠绿色变得暗淡,油脂凝固在表面。
他微微皱眉,决定等下再处理食物的问题。
“喝点水。”严序将温水递到易小天面前。
少年沉默地接过,小口喝着,视线仍有些涣散,像只终于收敛了所有尖刺露出柔软腹部的小兽,无意中流露出全然的依赖。
这种依赖让严序心头莫名一紧。
严序拿起素描本,一页页重新翻阅。
这一次,他看的不再是技巧,而是背后沉默的呐喊。
孤独、恐惧、秩序的被摧毁与重建、对温暖的细微感知、以及一种深埋的对自我存在的困惑探寻。
这远超出“找点事做”的初衷。
这是一次深度的心灵窥探,一次无声的、绝对信任的交付。
合上本子,严序看着眼前这个重新变得空洞安静的少年,心中那点“观察研究目标”的疏离感彻底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和一种难以言喻的触动。
他想了想,将素描本郑重地放回易小天手中。
“收好。”他的声音比平时更低沉,“这是你的。”
他顿了顿,像是在订立一个全新的契约。
“明天,如果还有想画的,就继续。”
严序转身去厨房加热晚餐。
当他端着热好的饭菜回到客厅时,发现易小天已经蜷缩在沙发上睡着了。
素描本被紧紧抱在怀里,像是守护着什么珍宝。
严序轻轻给他盖了条毯子,自己坐在一旁安静地吃饭。
红烧牛肉已经有些干了,西蓝花变得软塌,蒸蛋羹表面形成了一层皮。
但他吃得格外认真,仿佛在完成一项重要任务。
饭后,严序开始整理归档已经不用了的案卷材料,偶尔抬头看看睡着的易小天。
少年的呼吸平稳,面色却有些异常的红润。
严序以为是室内暖气太足,没太在意。
直到晚上九点多,严序准备叫醒易小天让他去洗漱时,才发现了不对劲。
少年的额头烫得吓人。
“易小天?”严序轻轻拍他的脸颊,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易小天的呼吸变得急促而浅,整个人蜷缩得更紧,像是在抵御什么看不见的攻击。
严序立刻拿出手机预约急诊。
他简单收拾了必需品,小心地将易小天扶起。
少年浑身滚烫,却下意识地抓住严序的衣袖,像是溺水者抓住救命稻草。
“我们现在去医院。”严序低声安慰,同时快速思考可能导致突然高烧的原因。
是白天画画太过耗神?
还是某种潜伏期的疾病突然发作?
或者是..……
严序的目光落在被易小天紧紧抓在手中的素描本上。
那里面装载着太多沉重的记忆,或许这次高烧是一场迟来的反应,是心灵在经历过度的自我暴露后的必然崩溃。
去医院的路上,易小天一直处于半昏迷状态,偶尔会无意识地喃喃些什么,但含糊不清。
严序握着他滚烫的手,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焦虑。
这种情绪对他来说是遥远的。
严序已经习惯了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
急诊室里,医生做了一系列检查后皱起眉头。
“高烧40度,但没有明显感染迹象。他最近有什么异常情况吗?经历过特殊事件?情绪波动大?”
严序犹豫了一下,最终决定部分坦白。
“他经历过创伤事件,最近刚开始愿意表达自己..……今天画了很多画,非常详细的那种。”
医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可能是心因性发热。极度情绪压力或心理突破有时会引起身体剧烈反应。我们先降温,观察一下。”
严序守在病床前,看着输液瓶里的液体一滴滴落下,融入易小天的血液中。
少年的脸色在冷白灯光下显得更加苍白,只有两颊带着病态的红晕。
凌晨时分,易小天的体温终于开始下降。
严序松了口气,疲惫地靠在椅背上。
他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是赵朗发来的消息,询问明天他什么时候在家。
严序简短的回复了易小天的情况,将手机调至静音。
窗外,城市逐渐苏醒,新的一天即将开始。
但严序知道,有些事情已经改变了,他竟然成了一个被允许窥见他人内心最隐秘角落的见证者。
当第一缕晨光透过医院窗帘的缝隙照进来时,易小天的睫毛颤动了几下,缓缓睁开了眼睛。
他的目光先是茫然地扫过天花板,然后转向严序,停留了片刻。
没有言语,但那种注视中有了某种新的东西,一种微弱的但确实存在的连接感。
严序向前倾身,轻声道:“你昨晚发烧了。这里是医院。”
易小天没有回答,但他的目光移向严序的外套口袋。
严序从口袋里慢慢拿出一只铅笔,递到他面前。
那是易小天用过的那支HB铅笔。
易小天没有接,只是看着它,然后缓缓闭上眼睛,再次陷入睡眠之中。
但这次,他的呼吸平稳了许多,眉头不再紧皱,仿佛终于找到了某个问题的答案,或者至少是找到了继续寻找的勇气。
严序将铅笔放回口袋,意识到这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可能不仅仅是一场崩溃,更是一次蜕变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