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医见未来 > 第57章 文化的回响与个人的回归

医见未来 第57章 文化的回响与个人的回归

作者:清和雅月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4-27 15:18:24 来源:文学城

HIT-D系统最新一轮的体质教育推送内容里,有一篇文章意外地火了——

《你以为的体质,真的属于你吗?》

文章从几个典型患者故事切入,从“自认为阳虚的白领,其实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自认为湿热的青年,其实是脾胃虚寒”等真实案例,带出中医体质分类背后的动态性和个体差异。

文章结尾写道:

“身体从来不是固定不变的标签,而是每个人与环境、生活和情绪互动的真实记录。”

“重新认识你的身体,是找回健康的第一步。”

这篇文章发布后,不少患者在系统里留言,甚至转发到朋友圈,引发了一场关于‘体质认知’的全民讨论。

“你们的系统开始出圈了。”李思源拿着后台统计报告,难得露出笑容,“不仅仅是患者,我们收到了不少来自医生的主动咨询,很多医生都说,这种动态体质记录,比他们想象的更有价值。”

“这说明我们真的碰到了痛点,”苏静的语气里带着一丝兴奋,“体质教育,终于不再是冷门科普,而是走进了真实的生活。”

顾然看着后台那些患者自述和医生留言,忽然意识到,他们做的,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医学系统,而是一次从医学到文化的双向重塑。

为了记录这段特别的过程,苏静提议在和衡堂设立一面患者故事墙。

墙上不仅仅是病例摘要,还有患者自己写下的体质故事、对身体的感受、对生活的思考,甚至是他们走过的身体困境。

王大爷的留言是:

“我的身体,比我自己还懂我。”

一个年轻妈妈的留言是:

“学会听身体说话,我才敢相信自己能陪孩子走更远。”

一位肿瘤康复期患者的留言是:

“原来身体的每一次提醒,都是它努力想让我活得更好的信号。”

“医学的意义,不是治好他们,而是让他们重新信任自己的身体。”苏静轻声说。

顾然看着这面墙,内心难得柔软:“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在研究药物,后来才发现,我是在研究人。”

HIT-D系统的实践数据和体质教育模式,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

几家综合性三甲医院主动与顾然团队联系,希望将HIT-D的“动态体质档案”系统,嵌入他们的慢病管理平台,作为西医药效监测与中医体质评估的双向验证工具。

一篇关于“中西医结合个体化体质管理模式”的联合论文,正在撰写过程中,目标是投到国际顶尖医学期刊。

“我们不是在宣传中医,也不是推翻西医,”顾然在学术会议上这样总结,“我们只是用数据和实践证明,每个人的身体是独特的,这种独特性,不是单靠基因和疾病分类就能完全解释的。”

“医学需要的,不是非黑即白的二选一,而是更多连接点,更多互相理解的可能性。”

台下的掌声,比他想象中热烈。

周末,苏静带着顾然去了一家她常去的老北京四合院茶馆。

两人坐在临窗的位置,窗外老槐树的枝桠横在窗前,影影绰绰。

“忙了这么久,今天可以不聊项目了吧?”苏静笑着说。

“好,今天听你的。”顾然笑了笑,端起她点的茉莉普洱,细细啜了一口,“这次泡得比上次好。”

“看来你也在进步。”苏静故意逗他。

顾然放下杯子,侧头看她:“你发现没有,我的体质档案里,那条‘阳气略不足’的记录,好久没更新了。”

苏静微微一愣:“最近状态不错?”

顾然点头,意味深长:“身边的环境好了,体质自然也跟着变好了。”

苏静轻笑,低头喝茶,没有接话,但耳尖悄悄红了。

喝完茶,两人沿着胡同慢慢往外走,阳光透过树影洒在青砖路面上,脚步声轻缓而悠长。

“你还记得我们最早讨论HIT-D的时候吗?”顾然忽然问。

“记得,”苏静抬头看着他,“那时候你说,你只是想做个药物监测系统。”

“现在呢?”

“现在,”苏静笑了笑,“你们不仅做了一个系统,还把我这种事业单位的中医爱好者,也拉进了你的数据世界里。”

顾然顿住脚步,看着她,声音放得很轻:“我觉得,你才是让我这个系统真正活起来的人。”

苏静抬眸对上他的目光,阳光下,她的眼里像是映着整条胡同的光。

“以后,我们一起走吧。”顾然轻声说。

苏静没有回答,只是轻轻点头。

那一刻,没有浪漫的告白,没有刻意的铺垫,但他们都清楚,这条路,已经不是一个人的旅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