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医见未来 > 第51章 数据与情感的双向探寻

医见未来 第51章 数据与情感的双向探寻

作者:清和雅月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4-27 15:18:24 来源:文学城

个人体质档案上线一周后,首批300名患者的动态记录逐渐完善。

苏静带着团队逐一梳理这些患者的“体质—药效—生活事件”三联图,发现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线索——

一名50岁的高血压患者,在气候骤变期间,体质由“气阴两虚”迅速转向“阴阳失调”,降压药的疗效明显减弱;

一名长期服用抗凝药的慢性房颤患者,每次情绪低落后,舌象都从“红绛舌”逐渐变成“暗淡紫舌”,药效波动率明显增高;

一名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每逢节假日饮食失控,体质几乎必然转向“湿热交阻”,药物吸收率下降超过15%。

这些变化和波动,在传统西医随访中往往只被记录为“个案”,但在HIT-D系统里,这些个案逐渐形成带有共性的趋势线。

“如果样本量足够,这些趋势可能会成为新的体质分类依据。”李思源兴奋地说。

“体质分类从经验走向数据,这才是中医现代化真正的方向。”苏静轻声道。

顾然站在屏幕前,看着不断浮现的动态体质波动图,忽然觉得,这不仅仅是医学研究,更像是为每个人记录他们身体的生命旅程。

数据之外,还有更多变化悄然发生。

体质档案上线后,患者的主动参与度明显提高。

不少患者开始主动记录每天的饮食、睡眠、情绪变化,甚至还有患者在备注栏里写下自己的心事——

“最近总是为孩子的学习发愁,睡也睡不好。”

“今天和老伴散步了半小时,心情很好,感觉身体轻松了些。”

“这几天膝盖特别酸,可能跟天气变冷有关。”

“这些信息比单纯的检测数据更真实,”苏静轻声说,“因为它们记录的是‘人’本身,而不是冷冰冰的指标。”

顾然翻看这些记录,心里竟然有些感动。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提醒我们,他们不是一个个编号,而是有情绪、有经历、有生活的人。”

苏静微微点头,轻声补充:“他们信任我们,才愿意把这些写下来。”

系统记录的生活事件越多,HIT-D的AI模型也变得越来越“敏感”。

系统已经能够初步预测生活事件对体质的影响程度,并根据每个人的基础体质差异,给出提前干预建议:

当某患者连续三天记录“睡眠质量低于60分”,系统会自动提醒:调整睡眠环境,必要时结合温补安神调理;

当患者记录“连续情绪低落 近期饮食偏寒”,系统会提醒:关注脾胃功能,避免过度寒凉饮食;

当患者记录“突发家庭变故”,系统不仅提示情绪关注,还结合患者基础体质,提示可能的体质反应方向,并提醒医生提前调整用药方案。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未病先防’。”苏静感慨。

“我们终于开始不只是关注疾病,而是关注健康本身。”顾然的声音带着一丝温柔。

工作之外,顾然也开始认真记录自己的体质变化。

睡眠:大部分时间良好,偶有浅睡;

情绪:整体稳定,压力主要来自项目进展;

饮食:最近偏辛辣,偶尔加班外卖;

体质波动:阳气偏弱,易感疲劳;

关联事件:近期连续出差,作息不规律,运动时间减少。

苏静看到他认真填写的记录,忍不住笑出声:“没想到你对自己也这么严格。”

“工具要好用,首先得自己试试。”顾然一本正经。

苏静拿过他的手机,在生活事件里加了一条:“今天喝茶聊人生,心情大好。”

顾然一愣,随即笑了:“看来,我的体质调整,得从你开始。”

深夜,实验室里只剩下顾然和苏静两个人。

顾然调出HIT-D系统的未来开发计划,看着“中西医结合动态体质平台”的远景蓝图,感慨道:“其实,我从没想过,这个系统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但这不正是你一直想做的事吗?”苏静问。

顾然沉思片刻,缓缓道:“我最初的想法,只是做一个更聪明的个体化用药系统。可走到现在,我发现,我们做的已经不仅仅是医学,而是帮助每个人更好地理解他们自己。”

苏静微微一笑:“那就对了,因为最好的医学,从来都不是为了治疗,而是为了看见。”

顾然看着她,眼中带着几分感慨和温柔:“谢谢你让我看到这些。”

苏静微微侧头:“你不是早就说过,我们是一起走的。”

顾然轻声笑了:“一起走,走到哪里算哪里。”

夜色下,两人并肩坐在屏幕前,HIT-D的界面上映出他们并肩的身影,未来的路,或许依然漫长,但他们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