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医见未来 > 第40章 数据奔流与个体化画像

医见未来 第40章 数据奔流与个体化画像

作者:清和雅月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4-27 15:18:24 来源:文学城

HIT-D平台上线的第二天,第一批来自合作医院和和衡堂的历史数据便陆续流入。

顾然站在大屏幕前,看着一个个患者的体质画像逐步生成——

张某,男性,65岁,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长期服用抗凝药

动态体质分类:阳虚偏寒型,体质稳定度:65%

过去一年药效波动率:高

体质变化触发因素:气候变化、情绪波动、饮食寒凉

李某,女性,58岁,冠心病术后,服用抗凝药

动态体质分类:气虚湿阻型,体质稳定度:82%

过去一年药效波动率:中

体质变化触发因素:睡眠质量、脾胃功能波动

这些数据像一张张立体化的健康名片,不仅仅是简单的电子病历记录,而是将患者的身体状态、生活习惯、药物反应全面整合在一起,形成动态且立体的个体化画像。

“这样每个患者的体质、用药反应、生活习惯都能逐渐拼成完整图谱,医生在决策时就有了更多维度的参考。”李思源一边操作系统,一边向苏静展示最新生成的体质图谱。

苏静眼里透出兴奋:“如果这样的数据积累到一定规模,我们或许真的能证明,体质不仅影响药效,还可能影响疾病的进展速度。”

顾然轻轻点头,目光沉稳:“只有真正把体质概念量化成数据,才能让医学界相信它的科学价值。”

随着数据不断汇入,HIT-D的AI分析模块逐渐捕捉到一些有趣的潜在规律。

李思源调用了一组特定条件下的患者数据,筛选条件是:长期服用抗凝药,合并脾胃功能偏弱,并伴有长期失眠或焦虑症状。

系统分析后发现,这类患者的药效波动率比普通患者高出近30%,并且这种波动与HRV波动曲线高度吻合。

“情绪波动、睡眠质量和药效波动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李思源兴奋地汇报,“也就是说,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生活习惯,可能比基因多态性对药效的影响还要大。”

苏静若有所思地说:“这其实和中医一直强调的‘七情致病’、‘脾胃为后天之本’的理论是吻合的,只是我们过去缺少量化数据支撑。”

顾然盯着屏幕,指尖轻敲桌面:“这些动态因素,其实才是精准医疗真正缺失的一环。”

为了让数据真正服务于临床,顾然团队定期邀请合作医院的医生到实验室,与团队一起分析体质画像与药效反应的关联,并收集医生对平台功能的反馈。

“AI生成的体质分类,和我们中医的望闻问切其实还挺接近的,”一位医院的中医科主任在讨论会上说道,“但目前的分类还比较粗,我们中医的体质有时候是复合型的,这点还需要继续细化。”

心血管科的李主任则提出另一种担忧:“这个平台能提供的分析维度确实比我们现有的系统丰富很多,但作为医生,我们最关心的是,AI给出的建议能不能直接指导治疗?”

顾然坦诚地回应:“我们目前只定位为‘医生辅助决策工具’,不会代替医生判断。体质量化数据是补充信息,具体的用药方案,仍然是医生的临床经验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来决定。”

“我倒觉得挺有意思的,”药剂科的一位年轻医生笑道,“有时候患者总说‘换季时药效不一样’,我们还以为是心理作用,没想到真的能从体质波动里找到答案。”

讨论会结束后,顾然和苏静并肩走出会议室,夜晚的风微凉,却让两人都觉得格外清醒。

“数据和算法,其实最终还是要为‘人’服务,”顾然轻声说道,“医生、患者、家属,每个人的信任,才是这个平台真正能落地的关键。”

苏静抬头看着他,嘴角微微扬起:“所以你才愿意让我这么个‘半路中医爱好者’参与整个过程?”

顾然停下脚步,看着她的眼睛:“因为你比任何人都清楚,中医真正的力量,不是理论,也不是方药,而是对每个人独特性的尊重。”

苏静轻轻笑了:“那你呢?你也学会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了吗?”

顾然低头笑了笑:“还在学,可能会学很久。”

风吹过,带着初夏的温润,仿佛也吹开了他们之间那层始终若有若无的距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