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一个小作者的日常【爱主攻】 > 第658章 今日了解

一个小作者的日常【爱主攻】 第658章 今日了解

作者:万夜明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4-05-04 07:04:41 来源:文学城

7

晏子纯以声乐来取譬,故云:“声亦如味”。印度人的美学很重视味,梵文谓为lāvana,字源是指盐,借以喻味,晏子则取音乐来喻“和羹之味”,来显示“和”与“同”二者含义之殊。我们细读史伯的谈论,比晏子所言更为透彻。史伯是讲“一”与“多”的不同效果,一只是同,必须以他平他方能致和,而不是以同裨同。后者得到的“”,不是和。兹再比较两家之论如下:

史伯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为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以成百物……务和同也。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王将弃是类也,而与“”同。(《国语.郑语》)

晏子

和如羹焉……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故《诗》曰:“亦有和羹,既戒既平”……声亦如味……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左传.昭二十年》)

晏子显然是取之于史伯,而提出“琴瑟专一”的譬喻。此处专一的“专”字、《左传释文》董遇本作抟。秦刻石亦云“抟心壹志”,是专一亦专作“抟壹”。杨伯峻在他的修订《左传注》对“琴瑟之专壹”一句没有太充分的说明,故为之补充。如依照《国语》,专应作“”。《说文女部》:“,壹也。”字乃作。有关“专壹”一词的材料,具见桂馥《说文义证》征引,十分详尽。许慎书字系于刀部“”字之下,似以为其或体。段玉裁引《王褒传》之“犀革”即《苏秦传》之“断牛马”以证之。,后来借为“专擅”字。《公羊传》摭取《泰誓》语“惟一介断断焉”,何休注“断断,犹专一也。”之与,亦犹断之与专。上面的赘说,是“专壹”一词在经典上异文假借的情形。史伯所言盖指“一”则偏而不和,与断无异。“以同益同”之不可行,古哲久有这种理论。《庄子天下篇》说关尹老聃:“同焉者和”。《论语子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把主同派属之小人,主和派属之君子,仍旧承袭前人意见,真是述而不作。在音乐上史伯的“声一无听”的道理,其涵义如此的深远,是很值得人们去寻味的。

《初学记》引公孙龙子“乐物慎一以定和”。一即同,慎同以定和,这一套理论在先秦是很流行的。庄子《天道》篇进一步讲到“天和”;《知北游》;“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天和是宇宙层次的大和谐;而他在《天道》篇大谈天乐,把音乐提高到宇宙境界;在《齐物论》,他谈天籁、地籁、人籁的三才说。涓子的三才经,内容是否如此,不可得知,只可惜他的书久己失传,无从印证。

桓谭《新论》曰:“神农氏继宓羲而王天下。于是始削桐为琴,缦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人之和焉。”是琴之为物,正所以通神明,合天人。汉儒已有此说。

——以上内容引用自百度百科

作者有话说

第658章 今日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